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执业医师《药理学》辅导:抗心律失常10点选药原则(共含7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且看琴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先单独用药,然后联合用药;
2以最小的剂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
4充分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5广谱: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
6室上性心律失常:普萘洛尔(窦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室上性心动过速)
7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兼有降压和抗心绞痛作用
8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律:强心苷、奎尼丁
9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首选/心梗)、苯妥英钠(强心苷中毒)
10在治疗剂量下能引起严重低血压的药物: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口服——奎尼丁
1.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奎尼丁
b 苯妥英钠
c 维拉帕米
d 普萘洛尔
e 利多卡因c 2.治疗地高辛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首选药是a 奎尼丁
b 苯妥英钠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普鲁卡因胺b 3.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a 奎尼丁
b 普鲁卡因胺
c 普萘洛尔
d 利多卡因
e 维拉帕米d 4.哪种药物对心房颤动无效a 奎尼丁
b 地高辛
c 普萘洛尔
d 胺碘酮
e 利多卡因e 5.对地高辛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好选用a 阿托品
b 异丙肾上腺素
c 苯妥英钠
d 肾上腺素
e 氯化钾a 6.奎尼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a 金鸡纳反应
b 药热,血小板减少
c 奎尼丁晕厥
d 胃肠道反应
e 心室率加快c 7.胺碘酮的作用是a 阻滞na + 通道
b 促k + 外流
c 阻滞ca 2+ 通道
d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e 阻滞β受体d 8.利多卡因对哪种心律失常无效a 心室颤动
b 室性期前收缩
c 室上性心动过速
d 强心苷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e 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早搏c 9.关于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a 阻断心肌β受体
b 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c 降低普氏纤维的自律性
d 治疗量就延长普氏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e 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d 10.关于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b 能缩短普氏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c 对传导速度的作用,受细胞外液k + 浓度的影响
d 对心肌的直接作用是抑na + 内流,促k + 外流
e 治疗剂量就能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e
一 药物效应动力学
1.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2.何谓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3.治疗指数的概念与意义?
4.何谓受体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
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
1.什么是首关消除?
2.舌下给药和肛门给药有无首关消除?
3.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4.何谓生物利用度?
5.一级动力学消除为恒比消除,药物半衰期固定。零级动力学消除为恒量消除,半衰期不固定。血药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
三 胆碱受体激动药
1.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近视)。
2.用途:对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好。对开角型青光眼也有一定疗效。
四 抗胆碱醋酶药和胆碱醋酶复活药
1.胆碱酯酶抑制药抑制胆碱酯酶,使突触间乙酞胆碱堆积,产生n样、m样作用。
2.为什么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3.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机制医学教育 网原创
4.有机磷酸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哪些为m症状?哪些为n1症状?哪些为n2症状?
5.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能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迅速解除n2样症状;对m样症状效果差。应尽早给药。
五 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阿托品扩张皮肤、内脏血管的作用与阻断m受体无关。
3.阿托品用于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抢救时能缓解哪些症状?
4.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β1受体,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5.肾上腺素激动α、β1、β2受体。
6.何谓“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7.多巴胺能选择地激动α、β1、β2、da受体,小剂量激动da受体占优势,大剂量激动α受体占优势。
8.异丙肾上腺素只激动β1、β2受体,对α受体无激动作用。
六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和局部麻醉药
1.酚妥拉明非选择性阻断α1、α2受体。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3.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β受体阻断药。
4.局麻药在神经细胞膜内侧阻断钠内流。
5.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6.丁卡因对黏膜的穿透力强,毒性大,不能用于浸润麻醉。
七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催眠作用机制是增强c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2.为什么地西泮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替代巴比妥类?
3.苯妥英钠为癫痫病大发作首选药;对小发作无效。
4.卡马西平为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之一,对复杂性部分发作有良好疗效。
5.乙琥胺为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癫痫无效。
6.丙戊酸钠对各型癫痫均有效,但均不作为首选药。
八 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
2.卡比多巴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只能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生成多巴胺,既增加左旋多巴的作用又减少其不良反应。
3.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4.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为什么?
5.如何缓解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6.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九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1.吗啡为什么禁用于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者?
2.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3.哌替啶的作用特点?
4.阿司匹林只能降低发热者体温,机制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5.阿司匹林小剂量抑制血栓的生成,大剂量促进血栓的生成。
6.阿司匹林出现凝血障碍时用维生素k防治。
十 钙拮抗药
1.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
3.对心脏的抑制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
4.对血管的扩张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十一 有关心脏的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利多卡因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是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3.普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4.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5.维拉帕米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6.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
7.地高辛对不同原因所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8. acei抗心衰的作用机制。
合并心力衰竭,选acei、利尿剂,不选β受体阻滞剂。
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选钙拮抗剂、acei、甲基多巴,不宜选噻嗪类。
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应选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合并脑卒中,不宜选中枢性降压药。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选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有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者不宜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以免血糖、血脂和尿酸升高。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
伴妊娠者,不宜用acei和at1拮抗剂,可选用甲基多巴。
合并抑郁症、支气管哮喘,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
心脏传导阻滞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心率较快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肥大者可加用α受体阻滞剂。
一 药物效应动力学
1.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2.何谓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3.治疗指数的概念与意义?
4.何谓受体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
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
1.什么是首关消除?
2.舌下给药和肛门给药有无首关消除?
3.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4.何谓生物利用度?
5.一级动力学消除为恒比消除,药物半衰期固定。零级动力学消除为恒量消除,半衰期不固定。血药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
三 胆碱受体激动药
1.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近视)。
2.用途:对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好。对开角型青光眼也有一定疗效。
四 抗胆碱醋酶药和胆碱醋酶复活药
1.胆碱酯酶抑制药抑制胆碱酯酶,使突触间乙酞胆碱堆积,产生n样、m样作用。
2.为什么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3.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机制医学教育 网原创
4.有机磷酸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哪些为m症状?哪些为n1症状?哪些为n2症状?
5.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能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迅速解除n2样症状;对m样症状效果差。应尽早给药。
五 m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阿托品扩张皮肤、内脏血管的作用与阻断m受体无关。
3.阿托品用于有机磷酸酯中毒的抢救时能缓解哪些症状?
4.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β1受体,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5.肾上腺素激动α、β1、β2受体。
6.何谓“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7.多巴胺能选择地激动α、β1、β2、da受体,小剂量激动da受体占优势,大剂量激动α受体占优势。
8.异丙肾上腺素只激动β1、β2受体,对α受体无激动作用。
六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和局部麻醉药
1.酚妥拉明非选择性阻断α1、α2受体。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3.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β受体阻断药。
4.局麻药在神经细胞膜内侧阻断钠内流。
5.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6.丁卡因对黏膜的穿透力强,毒性大,不能用于浸润麻醉。
七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催眠作用机制是增强c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2.为什么地西泮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替代巴比妥类?
3.苯妥英钠为癫痫病大发作首选药;对小发作无效。
4.卡马西平为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之一,对复杂性部分发作有良好疗效。
5.乙琥胺为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癫痫无效。
6.丙戊酸钠对各型癫痫均有效,但均不作为首选药。
八 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
2.卡比多巴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只能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生成多巴胺,既增加左旋多巴的作用又减少其不良反应。
3.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4.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抢救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为什么?
5.如何缓解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6.碳酸锂治疗指数低,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问题:对癌症疼痛的病人应用镇痛药的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根据疼痛程度选择不同的药物
b.对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药
c.只有在疼痛时才给药
d.对重度疼痛应当用强阿片类镇痛药
e.保证病人不痛,不考虑成瘾的问题
为什么不疼还给药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who提出的癌痛治疗的5个主要原则给药:
一、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来源:
二、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三、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下面我们分别列举各阶梯中的常用药物。
四、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提问:从生物效应的角来度看,为啥药物吸收时会有首关消除?有益?有弊?谢谢 !
讨论:
1、为什么会有首关消除?因为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作用决定了会有这种现象。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而肝脏有p450系统,对很多药物都有代谢作用。
2、首关消除应该被理解为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并不是药物特有的现象。其生理意义在于保护人体免受经消化道吸收入体内的化学物质的作用(正如一般认为的肝脏是一个解毒器官)。这种生理作用不是针对药物而存在的,而是应对自然环境中的毒物的防御屏障。只是在药理学研究时,发现这种现象,把它命名为首关消除。
3、经消化道吸收药物和其它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一样可能要经历首关消除。
4、为了提高药物效果,我们会不断的改变药物以减少其首关消除率,但不会选择改变人体结构,去除这种防御屏障。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证据说明这种生理作用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5、是否有利或有弊,取决于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者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生物利用的角度来看是弊大于利。但从人生存在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实际给药量的相对量和速度,称生物利用度。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和注射给药比较,口服必须用更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当的有效血药浓度。肝清除药物能力的改变能显著影响血药浓度。在门腔静脉吻合术后,药物可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但对首关消除不明显、口服和注射有效剂量相差不大的药物影响较小。
以普萘洛尔为例,口服普萘洛尔后胃肠道吸收较完全(90%),1~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但进入全身循环前即有大量被肝代谢而失活,生物利用度为30%。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3%。
硝酸甘油口服后首关消除高达92%,其生物利用度仅为8%.
而卡马西平口服吸收缓慢,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的药理活性与原形药相似,其在血浆和脑内的浓度可达原形药的50%.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间。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6%.单次给药时t1/2为25~65小时,长期服用诱发自身代谢,t1/2降为10~20小时。因其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与原形药的药理活性相似,故其首关消除不明显。
故采用静脉给药、吸人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可避免药物的首关消除。
★ 执业医师复习计划
★ 执业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