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刘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刘万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

篇1: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与淋巴管相伴而行,各器官间静脉及淋巴管以丛、网状相吻,故癌肿或感染易在器官间扩散。

(一)血管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扩阴部内动脉。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但数目比其动脉多,并在相应器官扩其医学教 育网原创周围形成静脉丛,且互相吻合,所以盆腔感染易于蔓延扩散。

(二)淋巴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和盆腔组织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一般沿相应的血管排列,其数目、大小和位置均不恒定。

(三)神经

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外阴部神经主在来自阴部神经。

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神经所支配。

篇2: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内、外生殖器官。

(一)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合称子宫附件。

1.阴道: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为之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腹腔最低部位。

2.子宫:子宫为空腔器官,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场所。子宫分为宫体及宫颈两部分。子宫体顶部称宫底部,宫底两侧为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宫体与宫颈相连部较狭小,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3.输卵管: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结合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自两侧子宫角向外伸展的管道,长8-14cm.输卵管内侧与宫角相连,走行于输卵管系膜上端,外侧1-1.5cm(伞部)游离。

4.卵巢: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的部位称卵巢门,卵巢血管与神经由此出入卵巢。卵巢的内侧(子宫端)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外侧(盆壁端)以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与盆壁相连。

(二)外生殖器官: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称外阴,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

1.阴阜:指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2.大阴唇:自阴阜向下、向后止于会阴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小阴唇大小、形状因人而异。

4.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下,为与男性阴茎相似的海绵样组织,具有勃起性。分阴蒂头、阴蒂体及两个阴蒂脚三部分。

5.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方已阴医学 教育网原创唇系带为界。前庭区域内有尿道口、阴道口。

篇3: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骨盆底组织

骨盆底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软组织,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骨盆底组织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如内生殖器、膀胱及直肠等)位于正常位置。若盆底组织结构医学 教育网原创和功能缺陷,可导致盆腔脏器膨出、脱垂或引起分娩障碍;而分娩处理不当,亦可损伤骨盆底。

骨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边线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尿生殖三角,又称尿生殖区,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部为肛门三角,又称肛区,有肛管通过。

(一)骨盆底组织

由外层、中层及内层组织构成。

1.外层 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部的3对肌肉与一括约肌组成。

(1)球海绵体肌

(2)坐骨海绵体肌

(3)会阴浅横肌

(4)肛门外括约肌

2.中层 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肉层坚韧筋膜 及一层薄肌肉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与两坐骨结节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又称三角韧带。

3.内层 即盆膈。

(二)会阴

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妇产科临应上,会阴是医学 教育网原创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就窄呈楔状,表面为皮肤扩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

篇4: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pelviccontraction

问题:关于狭窄骨盆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

a.入口前后径长<10cm为骨盆人口狭窄

b.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1cm为均小骨盆

c.坐骨棘间径9cm为中骨盆狭窄

d.耻骨弓<80°可能为骨盆出口狭窄

e.骨盆出口横径+后矢状经=15cm属于正常范围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详见下。

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2cm或更多且骨盆形态正常时,称均小骨盆(generally contracted pelvis),常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

骨盆径线过短或骨盆形态异常,使骨盆腔容积小于胎先露部能够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狭窄骨盆(pelvic contraction)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contracted pelvic inlet) 扁平骨盆最常见,以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狭窄为主。根据骨盆入口平面狭窄程度,分为3级。

2、中骨盆平面狭窄(contracted midpelvis) 主要见于男性骨盆和类人猿型骨盆。以坐骨棘间径及中骨盆后矢状径狭窄为主。分3级。

3、骨盆出口平面狭窄(contracted pelvic outlet) 常于中骨盆平面狭窄相伴行,常见于男型骨盆,由于骨盆侧壁内收及骶骨直下使坐骨切迹<2横指、耻骨弓角度<90度,呈漏斗型骨盆(funnel shaped pelvis)。

4、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2cm或更多且骨盆形态正常时,称均小骨盆(generally contracted pelvis),常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

骨盆最小平面

漏斗型骨盆

佝偻病扁平骨盆

篇5: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女性一生根据其生理特点可分为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6个阶段。这些变化体现了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生理过程。

(一)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女性胎儿由于受胎盘及母体性腺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其外阴较丰满,子宫、卵巢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出生后脱离母体环境,血中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这些均属生理现象,短期内即可消退。

(二)儿童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该期女孩体格快速增长、发育,但生殖器发育缓慢。儿童早期的(8岁之前),由于下丘脑、垂体对低水平雌激素(≤10pg/ml)的负反馈及中枢性抑制因素高度敏感,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此期生殖器为幼稚型。

(三)青春期

青春期为10~19岁。这一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儿童到成人的转期。该阶段女性身体迅速生长;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释放增加,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发育。心理发生很大变化。这一过程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激活的结果。

青春期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经历乳房萌发、肾上腺功能初现、生长加速和月经初潮等四个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重叠,其需大约4.5年的时间。

1.乳房萌发:乳房在青春期性激素刺激下逐渐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发动的标志。

2.肾上腺功能初现:青春期肾上分泌雄激素增加。引起阴毛和腋毛的生长,称为肾上功能初现。

3.生长加速:11~12岁青春期小女体格生长呈直一加速,平均年增高9cm,以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4.月经初期:第一次月经来潮称月经初期,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5年后。

(四)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性激素周期性分泌及排卵)的时期称为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此阶段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是妇女生育机能最为旺盛的时期。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五)绝经过渡期

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至1~2年,长至10余年。此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不能成熟及排卵,因而月经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最终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称绝经。

(六)绝经后期

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在时早期阶段,卵巢内虽然卵泡耗竭,停止分泌雌激素,但其间质仍能分泌少量雄激素。此期由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而来的雌酮成为循环中的主要雌激。妇女60岁以后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篇6: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关于宫颈粘液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正常情况下,在月经周期第8~10天,粘液涂片可见结晶,排卵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涂片出现典型的羊齿状结晶。排卵后结晶逐渐减少,至22天结晶就不再出现。结晶的多少及羊齿状的完整与否,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粘液羊齿状结晶的出现与消失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月经第十天出现不典型结晶,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转变为较低典型结晶,至排卵期可见典型的羊齿状结晶,排卵后又转为。较典型结晶,以至不典型结晶,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2天转为椭圆体。临床常据此来预测排卵期,诊断妊娠,估计早孕预后,鉴别闭经类型,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宫颈粘膜腺细胞分泌的粘液在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下也有明显的周期性改变。雌、孕激素可调节宫颈粘膜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月经来潮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此时宫颈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随着雌激素水平提高,粘液分泌量不断增加,至排卵期宫颈分泌的粘液变得非常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宫颈粘液图片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即可出现,到排卵期结晶形状最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可发现捷径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临床上根据宫颈粘液检查,可了解卵巢的功能状态。

宫颈粘液是含有糖蛋白,血浆蛋白,氯化钠和水分的水凝胶。宫颈粘液中的氯化钠含量在月经周期中发生明显变化。在月经前后,氯化钠含量仅占粘液干重的2%-20%,而排卵期则为40%-70%.由于粘液是等渗的,排卵期宫颈粘液氯化钠比例的增加使其水分亦相应增加,故排卵期的宫颈粘液稀薄而量多。宫颈粘液中的糖蛋白排列成网状。近排卵期时,在雌激素影响下网眼变大,以适宜精子通过。雌、孕激素的作用使宫颈在月经周期中对精子穿透发挥生物阀的作用。

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羊水栓塞的治疗

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妊娠预产期的计算

执业助理医师《外科学》辅导:输血的注意事项

执业医师《生理学》辅导:adrenaline

[荐]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重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试题

助理医师证可以考执业医师

重庆执业助理医师缴费流程

执业医师《神经病学》辅导:考试要点的经典提炼

妇产科医师工作总结与计划

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与神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