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晴天小狗

下面给大家分享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共含5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晴天小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篇1: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在个体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上存在障碍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理应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以往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研究,从情绪与愿望、信念之间关系的角度对自闭症儿童基于愿望和信念的`情绪理解力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理解不同类别情绪时自闭症儿童表现不同的原因.

作 者:焦青 曾筝 Jiao Qing Zeng Zheng  作者单位:焦青,Jiao Qing(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曾筝,Zeng Zheng(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刊 名:中国特殊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B846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心理理论   情绪理解   愿望   信念  

篇2: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作 者:李佳 苏彦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心理科学进展  PKU CSSCI英文刊名: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12(1) 分类号:B844 关键词:心理理论   情绪理解   误念理解  

篇3:自闭症儿童心理:听说我是自闭症

看到妈妈和对面的人笑了,并且我得到了我最喜欢吃的薯片。我琢磨着这次应该是说对了。

我当然不知道我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当然我连意思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为了你们能懂我的意思,我只能将我的意思翻译成你们能懂的意思。

你懂我意思吧?

虽然妈妈教给我很多小汽车的玩儿法,但是我还是觉得汽车轮子好玩儿。但是李美丽明显不喜欢我玩儿车轮子,我明白这件事,是通过一次次挨揍的经验总结出的。

李美丽去做饭了,好机会。我翻遍了家里的里里外外,终于在一个锁住的抽屉里找到了我的小汽车。

开锁?我当然会开锁。很多事情我不做不代表我不会,懒得做罢了,做了又得不到我的车轮子。

轮子简直让我着迷。看着轮子一圈圈儿的转啊转,我心里怎么就那么舒坦呢。

我喜欢轮子还有个原因,因为它不会变。不管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无论我玩儿什么样汽车的轮子,它总是会那样转啊转。

我享受这种有着固定结果的活动,我享受这种我能掌控结果的感觉。我享受物品旋转、发光、一闪而过的视觉大餐。

可是,李美丽不喜欢。

伴随着突如而来的尖锐的声音,我知道坏了。

我看着李美丽的嘴上下翻动,唾沫星子满天飞“王小壮xxxxxxx,xxx玩汽车xxx。”

我真的就能听懂这几个词,但是好像李美丽不止说了这些啊?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李美丽一边说着“王小壮玩汽车”一边还要生气。

当然我不明白“生气”是什么意思。在我的眼中,“生气”和拧巴起来的眉毛、眯起眼睛后眼角的皱纹,尖锐的声音以及我被揍这些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克制自己不玩汽车也不是不希望惹李美丽生气。我只是想避免挨揍罢了。

因为真疼。

我说话晚,李美丽见天儿跟人说“我家王小壮三岁半才说话”。其实她是扯淡,我早就会说。

但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太明白“说话”的意义是什么。

两三岁的时候,李美丽带着我去了个地方。那里的人每天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塞进我的嘴里。

没事儿还要捏我的脸,掰我的嘴,压我的舌头。

在那里我被迫着说了一些我不太懂的话:啊,一,唔,巴巴,麻麻...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这是干嘛,有什么意思。当时我只是很抵触说话这事儿,因为弄得我很疼。

后来我开始说话,是因为我开始慢慢明白说话的意义。

那阵子李美丽不知道怎么了,以前我拉着她的手就能得到的,她居然不给我了。

以前我哭两声就能得到的,现在也不给我了。

我以前一哭,李美丽就会跑东跑西,把我喜欢吃的,喜欢玩儿的都给我预备好。

那感觉,舒坦。

但是现在不行了,想喝口水都得跟着李美丽说“水”。

最开始其实我也不明白她嘴里总嘀咕“水”是什么意思,我就尝试着也跟她说了一次。结果我居然得到了我想喝的但是一直得不到的水。

时间长了,我就明白了。

原来说话就是这么回事儿。

我真不是高冷,也不是不合群,更不是不愿意跟那些孩子玩儿。主要是我到了一个环境当中,很少也很难会察觉到人的存在。

我的眼里只有玩具,好吃的,或者我感兴趣的事儿。但这感兴趣的里面,肯定没有人。

仔细想想原因,可能是我觉得人太善变了。

我讨厌灵活的,多变的事物和活动。在我眼里看起来会很混乱,杂乱无章,并且我会没有安全感。

相比较人,那些玩具就显得好玩多了。玩具不会变,如果是积木的话,我每搭一块就会出现一个固定的造型。所以我常常喜欢将他们排成一排,因为我每次这么做的时候,结果都是固定的。

当然,李美丽好像也并不喜欢我这么玩儿。

还有一点,我并不太明白我自己和别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比如别人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我要怎么做出反馈。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有时候我都察觉不到我自己的存在。或者说,我都不太知道自己是谁。

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东西又不是我的。

人太善变了,人每天要说那么多话,做出那么多动作。我根本找不到其中的规律,我喜欢规律,那样才利于我学习和掌握。

比如手机号就很规律,短短的十一位数字,一人一个,不会变。

我记手机号还是蛮厉害的。

我喜欢快乐的感觉,因为快乐会让我感觉时间变短,这东西让人上瘾。

我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不像李美丽。我的世界也只有黑白,不是喜欢就是讨厌。

所以我常常会自己找一些乐子,比如转个圈儿,拿手在眼前晃一晃。你没尝试过,真的不知道这些乐子到底有多好玩儿。

那感觉就像你大夏天口干舌燥时候,来块儿冰西瓜;就像你被蚊子盯了个包,你使劲的用手掐了掐。

舒坦。

生活中大部分我的世界是躁动的,混乱的。我身边充满了各种我听不懂的话,不同的人脸上带着不同的表情。

所以我大部分时间也是无聊的,李美丽打发无聊时间靠做美容和玩手机。但是她又不让我玩儿手机。

所以有时候我就会找找如上面所说的那些乐子,也有的时候我会想想之前发生的好玩儿的事儿。

比如上次揪李老师小辫子,李老师皱起眉头的样子啊。比如熊出没里面光头强被追的样子啊。

然后我就会自己嘿嘿的笑,因为真的很好笑。

但是李美丽貌似不喜欢我这样做,因为......你懂的。

这种追寻快乐的本能有时会对我造成困扰,因为我总希望时间能变短。

那么正常的时间感觉对我来说就变得极其漫长,所以我就会经常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意出来。

而且,长期处于快乐的状态当中,会让我失去其他的情绪体验,并且不能让我保持平静。

平静对我来说,太奢侈,也太宝贵了。

听说我是自闭症,李美丽说的。

我觉得我身边的人跟我都不一样,那么一定是他们出了问题。

李美丽每天被我搞的鸡飞狗跳,疲惫不堪。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没办法,谁让你们跟我不一样呢。

我就是自闭症,很多人不了解我。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天才,你才是天才,你全家都是天才。

我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好像你们都不能接受也不能了解的孩子而已。

这世界上,病的千奇百怪,病的五花八门。

但是最大的症,我看还是心魔吧。

篇4: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理论解释以及形成的机制.

作 者:丁芳 刘大文  作者单位:丁芳(山东教育学院教管分院,山东济南 250001)

刘大文(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刊 名: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2) 分类号:B844.1 关键词:儿童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心理学   元表征  

篇5:情绪ABC理论

引言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都做生意,大女儿是卖扇子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天晴时,老太太就为小女儿担忧,担心雨伞卖不出去;天阴时,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忧虑,担心扇子卖不出去。如此一来,老太太的日子过得很忧郁。邻居问她为何总是满脸忧伤。老太太说明情况。邻居笑着说:“老太太,你真好福气呀!天晴时,你的大女儿生意很好;天阴时,你的小女儿生意兴隆。”老太太听了,登时豁然开朗,转忧为喜。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呢?同样一件事,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

理论简介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波特 艾里斯已经把中国的俗语“想得开”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ABC理论,也称晴雨ABC理论。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ABC理论理念上的起点:“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所谓ABC,A指事件(Accident);B指信念(Beliefs),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即A→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更为直接的原因,即A→B→C。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秘诀在于从不合理想法转到合理想法。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要记住:你可以希望成功并祈求成功,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幸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自闭症儿童心理培训心得体会

儿童心理 5种方法教你理解儿童心理

元认知理论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论语言及非语言能力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

《琵琶行》中的“瑟瑟”的理解

简历中外语能力范文

托翁的动手能力阅读理解答案

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技术的理论

秘书理论中的几点粗浅认识

《在急流中》课文深究理解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