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房客》中的道德伦理意义(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xiangzhiji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房客》中的道德伦理意义
从人物塑造和叙事主题等方面分析安妮・勃朗特的'《房客》,解释作品中的道德伦理意义.
作 者:闫海英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B82 关键词:安妮・勃朗特 《房客》 道德伦理意义论伦理与道德的质向关系及意义
由一定道德规范,伦理制度和价值导向构成的伦理,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它与社会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伦理的资源需求与道德的资源供给的特定关系,可以从“质”和“向”两个维度来把握.这种“质向关系”有多样的'类型,如同质同向,异质异向,同向异质,异向同质等.认识和研究这类关系,不仅可以深化伦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对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和利用社会道德资源,对加强现代伦理的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
作 者:赵健全 ZHAO Jianquan 作者单位:福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福建,南平,353000 刊 名:南平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1(1)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伦理 道德 质 向 质向关系 意义论中国传统道德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全部思想的'焦点和核心.道德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突出地表现为人伦道德本位化及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的成因、特点及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作 者:詹建志 作者单位:九江师专社科系,江西,九江,33 刊 名:九江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2) 分类号:B82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道德主义论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容绕过的严肃的历史性课题.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认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的态度与程度如何,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力度如何,以及在关键性环节促进中华传统道德向现代化转换的深度如何,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与水平的高低.
作 者:张艳国 康凤云 作者单位:张艳国(<江汉论坛>副主编)康凤云(湖北省电大)
刊 名:中华文化论坛 PKU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中华传统道德 现代价值 互动关系 转换关于伦理与道德质向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伦理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它与社会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伦理的.资源需求与道德的资源供给的特定关系,可以从“质”和“向”两个维度来把握,其“质向关系”具有多种的类型。认识和研究这类关系,对于深化伦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对如何合理认识和评价社会道德资源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加强伦理建设和道德建设,对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作 者:赵健全 作者单位: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福建南平353000 刊 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6(3)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伦理 道德 质向关系 伦理建设 方法论试论当代中国道德转型中的现代伦理意识的滋养
当代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否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是中国现代道德转型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其国民道德转型只能在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完成.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同样可以完成:(1)革命传统与国民伦理意识的综合;(2)国民道德与国家伦理形象的综合,以此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为实现国民道德转型奠定现代形态,进而促使国民道德转型的完成.
作 者:唐正繁 作者单位:贵州行政学院,科社部,贵州,贵阳,550028 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2(4) 分类号:B82-05 关键词:道德转型 社会体制改革 现代伦理意识 滋养普世伦理与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化--兼论文化中心主义的道德教育观
普世伦理作为全球化时代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追求,为我们站在整个人类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剖析传统道德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学上的视角.我们需要对文化中心主义的道德教育观进行正确定位.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现代化的出路乃是在普遍化与特殊性之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
作 者:宋学红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47(2) 分类号:B40-02 关键词:普世伦理 文化中心主义 道德教育观 普遍化 特殊性★ 论道德
★ 道德本性论
★ 伦理和道德的区别
★ 论道德情感体验
★ 论道德社会场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