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收支特征及影响(共含9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咕噜咕噜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收支特征及影响
Based on 1961- NCEP/NCAR monthly mean reanalysis datasets, vapor transfer and hydrological budge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nvestigated. The Plateau is a vapor sink all the year round. In summer, vapor is convergent in lower levels (from surface to 500 hPa) and divergent in upper levels (from 400 to 300 hPa), with 450 hPa referred to as level of non-divergence. Two levels have different hydrologic budget signatures: the budget is negative at the upper levels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i.e., vapor transfers from the upper levels over the plateau; as to the lower, the negative (positive) budget occurs during the winter (summer) half year. Evidence also indicates that Tibetan Plateau is a “vapor transition belt”, vapor from the south and the west is transferred from lower to upper levels there in summer, which will affect surrounding regions, including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Vapor transfer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summertime months. Vapor transferred from the upper layers helps humidify eastern China, with coefficient -0.3 of the upper budget to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MLRY); also, vapor transferred from east side (27.5°-32.5°N) of the upper level has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the coefficient being 0.41. The convergence of the lower level vapor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loc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lateau, with coefficient reaching 0.44, and the vapor passage affects th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the rainbelt. In general, atmospheric hydrologic budget and vapor transfer over the plateau have noticeable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of the target region as well as the ambient areas.
作 者:柏晶瑜 徐祥德 BAI Jingyu XU Xiangde 作者单位:柏晶瑜,BAI Jingyu(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徐祥德,XU Xiangde(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刊 名:地理学报(英文版) ISTIC 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年,卷(期): 14(1) 分类号:P4 关键词: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hydrologic budget vapor transfer rainfallGPS遥感大气综合水汽含量的影响分析
介绍利用数据遥感大气综合水汽含量的'原理和过程,并对其误差影响进行分析,用实例说明Hopfield模型和Saastamoinen模型的模型特点,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作 者:朱继文 王明爽 ZHU Ji-wen WANG Ming-shuang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刊 名: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3(3)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IWV 加权平均温度 Hopfield模型 Saastamoinen模型利用HALOE资料分析中层大气中水汽和甲烷的分布特征
利用1991年12月至5月的'HALOE资料, 分析了中层大气中微量气体水汽和甲烷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垂直分布特征是: 水汽混合比在对流层顶和平流层底达到极小值 (此极小值区被称为湿层顶),平流层里水汽混合比随高度增加, 在平流层上层和中间层低层混合比出现明显的扰动, 在中间层顶再次达到极小值, 向上混合比又随高度增加.甲烷混合比从100 hPa附近向上混合比一直减少.经向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平流层中下层水汽混合比低值区在热带地区上拱, 水汽混合比自低纬向高纬递增; 而该气层甲烷混合比则是高值区在热带地区上拱, 甲烷混合比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在低平流层副热带20°S~30°S (20°N~30°N) 附近二者混合比水平梯度相对偏大.平流层中上层二者等值线在北半球夏季变成双峰形势, 北半球冬季仍是单峰形势.中间层二者都主要表现为冬、夏季分布形势相反.在北半球夏季30°N,平流层中下层水汽和甲烷混合比纬向梯度很小, 对流层上层以及中间层二者混合比纬向梯度明显.
作 者:毕云 陈月娟 许利 邓淑梅 周任君 BI Yun CHEN Yue-Juan XU Li DENG Shu-Mei ZHOU Ren-Ju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31(3) 分类号:P421 关键词:中层大气 水汽 甲烷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了北京市典型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6月在北京市主要交通路口之一的崇文门路口,采集了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元素质量浓度的分析,同时进行了样品采集期间机动车流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6月6日0∶10-3∶50,ρ(PM2.5)达到最高值.崇文门路口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与机动车流量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交通来源颗粒物是影响交通路口污染水平的首要因素,颗粒物中Al,Ca,Fe和Mg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载带的道路可扬尘,而Cu,Pb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的排放.还指出了今后进行该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技术思路.
作 者:陈建华 王玮 刘红杰 岳欣 李红 汤大钢 CHEN Jian-hua WANG Wei LIU Hong-jie YUE Xin LI Hong TANG Da-gang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18(2) 分类号:X513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化学成分 污染特征 交通路口 北京市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冰川区夏季风期间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
为了研究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及其来源,于6~10月,在青藏高原南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28′N,90°39′E,5800 m a.s.l.)采集了7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利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2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垭口冰川区大气气溶胶的元素浓度,特别是典型地壳元素的`浓度不仅低于同时期该地区较低海拔的气溶胶元素值,而且远低于青藏高原其他较低海拔地区(如五道梁、瓦里关站等)的值.因而冰川区的气溶胶代表了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的本底状况.元素富集因子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如B,Zn,As,Cd,Pb,Bi)有较高的富集,由于夏季青藏高原南部大气环境主要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气团轨迹也显示该时期的气团来自南亚大陆,因而推断南亚的污染物在夏季风期间影响了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环境.
作 者:李潮流 康世昌 丛志远 作者单位:李潮流,丛志远(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康世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刊 名:科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52(17) 分类号:O6 关键词:青藏高原 纳木错 气溶胶 元素 大气污染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几种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利用中国扬州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有增加微生物量碳的趋势,而在低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不大.在常氮、低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微生物量氮均没有显著影响,有增加微生物C/N的趋势.在常氮施肥处理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而在低氮施肥处理中的影响不显著.在低氮施肥中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常氮施肥处理中的影响不显著.除在常氮施肥、大气CO2浓度升高时,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有显著变化外,其他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很小.
作 者:苑学霞 林先贵 褚海燕 尹睿 朱建国 YUAN Xue-xia LIN Xian-gui CHU Hai-yan YIN Rui ZHU Jian-guo 作者单位:苑学霞,YUAN Xue-xia(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林先贵,褚海燕,尹睿,LIN Xian-gui,CHU Hai-yan,YIN Rui(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朱建国,ZHU Jian-guo(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6(1) 分类号:X171 关键词:CO2浓度 土壤微生物 氮肥处理广州市主干道附近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为研究城市主干道边的空气污染状况,通过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在1月至2月期间,对广州市新港西路两侧以及附近大学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获得了其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特征:(1)空气污染水平高,NO2与PM10日均值超标率较高;(2)污染物时空分布不均匀,NO浓度白天通常比夜间高,路边监测点NO小时浓度为校园对照点浓度的3倍左右.同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及主干道交通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有较高的多元线性相关性,但与单个因素的相关性不强;路边监测点的NO小时浓度和校园对照点的NO2小时浓度均与车流量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而PM10与车流量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气象因素与交通流时,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更高.
作 者:谢敏 蔡铭 余志 刘永红 Xie Min Cai Ming Yu Zhi Liu Yonghong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工学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3(3) 分类号:X511 关键词: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 机动车排放 多元回归分析 广州市上海大气面源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O3的影响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确定了14类大气面源,其VOCs 排放总量2.65×108 kg/a.采用EPA TO-15 VOCs分析方法获得112种组分,根据 VOCs的O3生成活性系数MIR,结合VOCs 排放量和VOCs组分构成比,计算出上海大气面源的O3最大生成量为1.063×109 kg/a.其中,涂料使用和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是上海大气环境O3污染应首要控制的VOCs.
作 者:李锦菊 伏晴艳 吴迓名 陆涛 杨冬青 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30 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年,卷(期): 21(5) 分类号:X515 关键词:大气面源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上海市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结果表明,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12.9 ng/m3 和 23.7 ng/m3,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92.5%,且在夏季的比重要高于冬季.所检出的的气态多环芳烃以芴、菲、蒽等低环数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了总含量的60%以上;颗粒态多环芳烃则以高环数的`化合物为主,各化合物所占的比重相当,其相对浓度无显著差别.气态多环芳烃在夏季达到高值,冬季降为低值;而颗粒态与其相反,夏季低值,冬季达到高值.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在影响气态多环芳烃浓度变化的因素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次为风速,其它气象因素未观测到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对颗粒态多环芳烃来说,则无绝对的影响因素,温度、风速和湿度同为重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略有不同.
作 者:李军 张干 祁士华 作者单位:李军,张干(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祁士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武汉,430074)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25(3) 分类号:X511 关键词:大气 多环芳烃 广州市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晏殊思想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