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旺仔小馒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旺仔小馒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篇1: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

利用江淮流域1954-梅雨量资料和同期内美国NCEP/NCAR 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网格距为2.5°×2.5°.采用模糊聚类、EOF分解、合成分析、SVD分解等方法,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量区域指数能很好地揭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高原大气热源大致以90°E为界,可分为高原东部型和西部型;高原大气热源与梅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与江淮梅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部型与梅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增强,西部型减弱,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多;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减弱,西部型增强,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少;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作 者:毛文书 巩远发 周强 MAO Wen-shu GONG Yuan-fa ZHOU Qiang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刊 名:高原气象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TEAU METEOROLOGY 年,卷(期): 28(6) 分类号:P458 关键词:青藏高原   梅雨   大气热源   模糊聚类   SVD分析   Tibetan Plateau   Meiyu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Fuzzy Cluste analyses   SVD analyses  

篇2: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 分析了1951~间5月青藏高原主体、高原东部和高原西部 (90°E分界) 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研究高原热力异常对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时, 要考虑到高原热力状况的.空间差异对其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 与高原主体和高原西部相比, 高原东部地表温度变化对7月江淮地区的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性.高原东部和其以北区域的大尺度热力差异比高原本身的热力异常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有更好的指示意义, 可以作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一个预报因子.

作 者:赵勇 钱永甫 ZHAO Yong QIAN Yong-Fu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31(1) 分类号:P461 关键词: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空间热力差异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  

篇3: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统计了20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作 者:张端禹 丁治英 张兴强 徐海明 ZHANG Duan-yu DING Zhi-ying ZHANG Xing-qiang XU Hai-ming  作者单位:张端禹,ZHANG Duan-yu(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丁治英,徐海明,DING Zhi-ying,XU Hai-mi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44)

张兴强,ZHANG Xing-qiang(泰安市气象局,山东,泰安,271000)

刊 名: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年,卷(期): 29(4) 分类号:P426 关键词:梅雨暴雨   湿位涡   湿对称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篇4:初夏东亚-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流域及邻近地区7、8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初夏东亚-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流域及邻近地区7、8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用1958~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 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和相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异常有很好的同号性.7、8月长江流域及附近地区持续性偏旱 (涝)与太平洋洋盆尺度的大气热源异常有关, 并与前期5、6月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的热源异常、青藏高原热源异常也有密切的联系, 即当5、6月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热源正异常, 而赤道中太平洋北侧的热源负异常, 则中国7月长江中下游偏涝, 8月长江中上游与江淮流域和内蒙古东部偏涝, 华南偏旱; 反之亦然.前期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中心和与之联系的异常垂直运动中心的西扩和西移, 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热源异常中心是影响我国7、8月持续偏旱 (涝)的重要环流异常特征.另外, 南海-西太平洋海温在前期也已经具有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发生旱涝对应的同期海温异常分布型的特征.

作 者:简茂球 乔云亭 罗会邦 陈文 JIAN Mao-Qiu QIAO Yun-Ting LUO Hui-Bang CHEN Wen  作者单位:简茂球,乔云亭,罗会邦,JIAN Mao-Qiu,QIAO Yun-Ting,LUO Hui-Bang(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陈文,CHEN We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31(4) 分类号:P461 关键词:长江流域   降水异常   大气热源  

篇5:东亚夏季风强弱年大气环流和热源异常对比分析

东亚夏季风强弱年大气环流和热源异常对比分析

根据黄刚等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大气环流、大气热源和外强迫源SST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前期冬季到夏季,太平洋SSTA为La Nia(El Nio)型分布,西太平洋暖池SST暖(冷),使得暖池附近对流活动较强(较弱).与此同时,南亚大陆从印度半岛、青藏高原南部、中南半岛至华南大气异常加热(变冷),并且海陆热力对比加强(减弱),有利于出现强(弱)的东亚夏季风.此外,由于暖池附近对流活动强(弱),该地区上升气流较强(弱),Walker环流增强(减弱),当强(弱)的'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时,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撤位置偏北(南),副热带高压位置也偏北(南),7月至8月华北(江淮流域)位于副热带西风急流南侧,降水偏多,江淮流域(华北)降水偏少.并给出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异有关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物理图像.

作 者:吕俊梅 张庆云 陶诗言 琚建华 Lü Junmei Zhang Qingyun Tao Shiyan Ju Jianhua  作者单位:吕俊梅,Lü Junmei(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张庆云,陶诗言,Zhang Qingyun,Tao Shiy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琚建华,Ju Jianhua(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18(4) 分类号:P4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大气热源   外强迫源  

夏季新疆降水异常与印度降水的关系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收支特征及影响

夏季青藏高原气温与冬季北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城市典型气象条件与大气颗粒物污染之间的关系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近10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

承揽与雇用关系答辩状

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中国佛教与审美关系初探

党性修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