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vegetable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egetabl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篇1: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文章以青藏高原的GPS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活动地质构造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状态和机制,并探讨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所反映的大陆内部动力学过程.GPS观测的.速度矢量揭示了青藏高原整体向北和向东运动的趋势,平行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方向上的地壳缩短量约是38 mm/a,而青藏高原周边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均在10 mm/a以下.大约90%的印度与欧亚板块相对运动量被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所吸收和调节.GPS速度矢量由南向北逐渐向东偏转,向东的分量也增加,形成了以羌塘地块北部(或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和祁连山中部为中心的两个地壳物质向东流动带.青藏高原的向东挤出实际上是地壳物质在印度板块推挤下和周边刚性地块阻挡下围绕东构造结发生的顺时针旋转.

作 者: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作者单位:张培震,马宗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GPS开放式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王琪(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1)

刊 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 9(2) 分类号:P5 关键词:青藏高原   地壳缩短   横向挤出   顺时针旋转  

篇2: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利用局域复测GPS网研究中国大陆块体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利用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的6项不同规模高精度GPS地壳监测网的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并统一进行了平差,归算到相同的ITRF97坐标框架基准之下,获得了中国目前覆盖最广、测站最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统一的GPS地壳运动图像和速度场,并对结果作了初步的地学解释。

作 者:刘经南 施闯 许才军 姜卫平 作者单位:刘经南(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施闯,许才军,姜卫平(武汉大学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刊 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P228.42 P227 关键词:GPS   大陆块体   地壳运动   速度场  

篇3: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利用中国境内外天山地区1992~382个GPS测站的原始观测资料计算了天山地区现今地壳运动速率,分区域定量分析了天山地壳缩短速率变化的方式和特征.天山的汇聚速率由西向东逐步减小,具有分段变化的特征:西天山(72°E~77°E)的汇聚速率为20±1 mm/a,中天山(77°E~82°E)的汇聚速率为12±1 mm/a,东天山(82°E~92°E)的汇聚速率只有5 mm/a左右,整个天山现今汇聚变形速率平均为12 mm/a.天山南北向挤压缩短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均匀分布:82°E以东的天山地区,汇聚变形基本表现为连续线性变形,天山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并不明显高于山体内部;82°E以西的.天山地区,其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明显高于山体内部,天山地壳的挤压缩短形变主要发生在南北两侧盆地山体过渡地带,在这些形变吸收带上,北向的挤压速率迅速大幅减小,山体内部区域北向的挤压速率变化则相对缓慢得多,其变形强度与地震活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岩石圈和软流圈的差异运动导致了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从天山南北山前断层缩短速率的东西差异分析,造成天山东西变形差异显著的原因是帕米尔北向推挤和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在天山西端(75°E以西),其挤压缩短(17 mm/a)是由于帕米尔高原北北西向的推挤作用;而75°E以东的地区,其差异构造变形的原因则主要是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结果.

作 者:牛之俊 游新兆 杨少敏 Niu Zhijun You Xinzhao Yang Shaomin  作者单位:牛之俊,Niu Zhijun(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

游新兆,You Xinzhao(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

杨少敏,Yang Shaomin(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刊 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227 P315.72 关键词:天山   GPS   构造变形   汇聚   挤压  

篇4:基于GPS与水准测量研究某水库表面变形特征

基于GPS与水准测量研究某水库表面变形特征

利用GPS与水准测量相结合对某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进行了多期监测,采集了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内业计算、严密平差得到该水库的各个变形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上期资料相比较获取坝点的'形变量,最终通过计算、分析给出水库中坝、东坝及西坝3个坝体的稳定性参数.

作 者:余丰晏 刘代芹 YU Fengyan LIU Daiqin  作者单位:余丰晏,YU Fengyan(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

刘代芹,LIU Daiqin(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高原地震 英文刊名: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年,卷(期): 21(2) 分类号:P315.72+5 关键词:GPS   精度   基线   形变  

篇5: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

兰州黄河阶地高精度GPS测量与构造变形研究

在综合分析兰州黄河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测量并结合1:1万DEM图形数据资料,获得了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阶地平面分布图和纵横剖面对比图.结合本区黄河不同级别阶地年代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结果表明:兰州盆地晚第四纪的构造变形主要以褶皱隆升为主,盆地内的断裂晚第四纪无明显构造活动.

作 者:刘兴旺 袁道阳 葛伟鹏 LIU Xing-wng YUAN Dao-yang GE Wei-peng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西北地震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年,卷(期): 29(4) 分类号:P931.2 P546 关键词:兰州   黄河   阶地   构造变形   高精度GPS测量  

篇6: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 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裂变径迹和宇宙成因核素这两种手段所得到的平均剥蚀速率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前者得到的是几个至数十百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而后者得到的是十几至几十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比较通过这两种手段得到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平均剥蚀速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剥蚀速率从20Ma以来的100m/Ma以上减少到了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10m/Ma,我们认为这一剥蚀速率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青藏高原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晚期构造活动的减弱,据此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隆升应该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晚期之前,而不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

作 者:孔屏 那春光 Kong Ping Na Chunguang  作者单位:孔屏,Kong Pi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那春光,Na Chungua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刊 名:第四纪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7(1) 分类号:P542.4 关键词:青藏高原   宇宙成因核素   裂变径迹   剥蚀   隆升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收支特征及影响

GPS在滑坡外观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速度与激情经典语录

答辩状概念与特征

夏季青藏高原气温与冬季北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速度与激情750字作文

速度与激情观后感心得

速度与激情优秀作文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