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子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共含10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子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篇1: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翠湖是昆明非常重要的`景观水体.通过对翠湖有代表性位点水样及相应底泥样品的采集,翠湖水样及底泥的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翠湖水体(总磷含量0.38mg/L,总氮5.06mg/L,氨氮2.37mg/L)已属富营养化水体;翠湖水体总磷、总氮和氨氮含量随季节呈现明显动态变化,高锰酸盐指数和pH值等含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底泥总磷含量3.02g/kg,速效磷163.29mg/kg,碱解氮493.41mg/kg,水体营养盐和底泥营养盐含量有明显相关性,底泥中营养盐总磷、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对水体富营养程度有很大影响.

作 者:于秀芳 张乃明 YU Xiu-fang ZHANG Nai-ming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刊 名: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英文刊名: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年,卷(期): 20(3) 分类号:X524 关键词:翠湖   水质   底泥   富营养  

篇2:郑州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郑州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对1992-郑州酸雨观测站数据以及4月-月郑州空气质量逐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郑州市降水酸性呈现增强趋势,主要发生在秋、冬两个季节,频率在40%以上,冬季酸雨发生天数要多于秋季,降水酸度在秋末至12月较强.影响酸雨的主要因子为PM10、SO2与NO2浓度和降水量,PM10主要通过与酸性气体的'化学反应来影响降水电导率K值,降水对大气中PM10的净化有较强的作用.连续性降水过程中降水pH值有减小趋势的占57.14%,主要在于降水对地面的湿润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来自地面的可溶性微粒进入大气中,不能足够吸收大气中酸性物质,致使酸性物质直接进入降水中造成降水持续酸化.作 者:杜子璇    刘荣花    魏璐    Du Zixuan    Liu Ronghua    Wei Lu  作者单位:杜子璇,刘荣花,Du Zixuan,Liu Ronghua(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03;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

魏璐,Wei Lu(河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郑州,450003)

期 刊:气象与环境科学   Journal: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33(2) 分类号:X517 关键词:酸雨    酸化过程    酸性物质   

篇3:大同市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大同市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大同市1960-的地面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以及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大同市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选择云量并结合近几年的环境监测资料,探讨引起大同市光能资源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大同市年、季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冬季较为明显.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并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各季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但春季不显著,冬季日照时数的波动变化导致年日照时数的波动.大同市年、季光能资源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关.采取环保措施改善大气质量是近几年大同市光能资源呈现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作 者:钱锦霞 李效珍 武捷 QIAN Jin-xia LI Xiao-zhen WU Jie  作者单位:钱锦霞,QIAN Jin-xia(山西省气候中心,山西太原,030002)

李效珍,LI Xiao-zhen(大同市气象局,山西大同,037004)

武捷,WU Jie(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干旱区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ZONE RESEARCH 年,卷(期): 26(5) 分类号:P422.1 关键词:光能资源   气候变化   云量   污染物浓度   大同市   solar radiation   climatic change   cloud cover   concentration of main pollutant   Datong City.  

篇4:贵州冻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贵州冻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利用贵州84个测站冻雨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EOF展开、小波分析及其它诊断技术,分析了贵州冻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冻雨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中部多、南北少;冻雨日数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中、西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GIS反演的贵州冬季雨凇空间分布更接近实际分布特征,即一般海拔较高处凝冻重,而一般气象观测站大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城镇附近,导致其观测结果比实际凝冻强度要弱;贵州冻雨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和32年的周期振荡,在4年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也比较明显;贵州冬季冻雨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主要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迎风坡和背风坡、静止锋区,冷空气厚度和不同高度冷空气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作 者:严小冬 吴战平古书鸿 YAN Xiao-dong WU Zhan-ping GU Shu-hong  作者单位:贵州省气象局,贵州,贵阳,550002 刊 名:高原气象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TEAU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P463.25 关键词:贵州   冻雨   空间分布   GIS反演   时间变化   影响因素  

篇5: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主成分分析法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投入大、产出少、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为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变到以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这些提法与要求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个较长的高速经济增长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新问题,党的“17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为此,学术界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等进行了研究。刘春宇和闫泽武[1]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自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内容。崔立涛从经济增长质量、结构优化、科技投入、资源转化效率、环境影响、经济效率方面设计了评价经济发展方式类型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其构建的指标体系评价了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特点[2]。

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评价仅局限于我国个别省份的研究,至今尚没有人对近年来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进行过评价;其次,已有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较少,而且又多集中于经济增长以及对资源与环境影响方面,而没有考虑改善民生等方面内容,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丰富内涵;再次,缺少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将构建一套新的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标体系,对1990-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理论与决策参考。

二、 构建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标体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定义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3]。据此,笔者从经济发展速度与稳定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影响、民生状况4个方面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将经济发展速度与稳定性、经济结构优化视为“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它与“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民生状况”一起构成了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相应的二级与三级评价指标(见表1)。其具体安排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一级指标包含“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平稳性”、“物价稳定性”、“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7个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均只有1个三级指标,它们是“经济增长指数”、“前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比值”、“CPI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中部与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比重”、“收入分配基尼系数”7个三级指标。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影响十分广泛,鉴于数据的可得性,笔者选择了“节约能源”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二级指标。其中,“节约能源”二级指标包含“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单位GDP能耗”2个三级指标,“环境保护”二级指标包含“单位GDP排放工业废气量”、“单位GDP排放废水量”与“单位GDP产生的固体废物”3个三级指标。“民生改善状况”一级指标包含“国民生活水平”、“国民享受教育程度”、“国民寿命”3个二级,其中,“国民生活水平”二级指标包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个三级指标;“国民享受教育程度”与“国民寿命”这2个二级指标均只有1个三级指标,它们分别是“国民人均受教育年数”与“国民人均寿命”。

三、 研究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

从上文构建的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该体系包含的评价指标较多,需要将这些众多指标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由此来反映被评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整体情况,然后,通过纵向的比较,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综合指标评价方法普遍采用加权评估法,如常见的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由于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它们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指标的合成[4]。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避免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中评价者因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及个人偏好的差异影响[5]。因此,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理想分析方法。本文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指标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指数,由此来反映历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情况。

(二)分析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影响因素的方法

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6,7]。索洛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新观点 ,揭示出技术进步的重要性[8]。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强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9,10]。虽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而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资源节约与环保等也有积极作用。因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笔者以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状况为自变量,以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因变量,建立线性方程(1)。利用该线性方程,检验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影响。

四、 数据来源与加工

本文用于评价经济发展方式水平的三级指标共有16个。其中,“经济增长速度”、“物价稳定程度”、“CPI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民受教育年限”与“居民平均寿命”分别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前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比值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前后两个年份经济增长指数计算得到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与GDP数值计算得到的。“中西部地区GDP比重”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中西部省(区、市)GDP数据与全国GDP数据计算得到的。“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工业三废排放量”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GDP与用于生产的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三废”排放量计算得到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是依据农村与城镇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平均值。用于实证分析的'技术进步变量用时间序列表示,制度变量用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表示、人力资本状况用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表示,后面两个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为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对1990-20上述各变量的原始指标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五、 实证分析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变化的评价

1.特征根及其贡献率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算得到表2中的特征根及其贡献率。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相关矩阵中的最大4个特征根分别为9.818、2.838、1.283和1.183,它们的值都大于1,而且它们的综合信息贡献率为94.514%。这说明,前4个主成分能够包含原变量中的绝大多数信息,故选取前4个主成分进行进一步计算。

通过计算,得到表4中的1990-年各年的主成分得分,再根据表2中的各特征值贡献率,得到下列以上年度的综合汇总分值(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公式。

Z=0.33118Z1+0.2947Z2+0.17702Z3+0.14214Z4(6)

将1990-2009年的各评价指标值分别代入公式(2)至(5),得到表4中的各年度主成分(Z1、Z2、 Z3 、Z4)得分系数,再将各年度主成分的得分系数代入公式(6),得到各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见表4中Z项)。

从表4和图1中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以为分水岭,此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负值,之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水平指数为正。从变化情况看,199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拐点,1990年和1991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不断降低,到1992年达到最低点,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水平不断提升。

篇6: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江苏经济的迅速崛起,其省内区域经济总体差异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文章以人均GDP为变量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定量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变化特征,发现全省总体差距不断扩大,“马太效应”明显.并探明:影响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区域发展策略、乡村工业化、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利用简化的坎贝尔-张指数,分析比较得出其中的自上而下因素是最主要的.在空间上,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明显表现为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两个方面.

作 者:段七零  作者单位:扬州教育学院,环境与社会发展系,江苏,扬州,225002 刊 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2(1) 分类号:F0 关键词:江苏省   区域经济总体差异   变化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篇7: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在滇池流域5个功能区采集了41个地下水的水样,对其硝酸盐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位硝酸盐含量高于深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0.3~326 mg・L-1,平均含量为26.93 mg・L-1,已超出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同功能区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蔬菜-花卉种植区>传统农作物种植区>城郊结合部>工矿区>昆明市主城区.分析氮肥投入量、地下水位深度等因素对污染地下水硝酸盐的影响可知,氮肥投入量和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作 者:史静 张乃明 褚素贞 高阳俊 SHI Jing ZHANG Nai-ming CHU Su-zhen GAO Yang-jun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z1) 分类号:X523 关键词:地下水   硝酸盐   滇池流域  

篇8:广东省酸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广东省酸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所属4个酸雨监测站10多年的`资料,研究了广东省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韶关和电白的酸雨频率都在56%以上,降水pH年均值小于4.9,汕头的酸雨虽然较轻,但降水pH年均值仍小于5.6,酸雨频率也达到31.7%.4个站均表现出春季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高的季节分布特征.近年来,广州、韶关、汕头的降水pH值变化不大,酸雨频率却呈上升趋势.广东酸雨的形成不仅与SO2排放量高、气溶胶酸化缓冲能力低有关,也与天气系统和气象条件有关.

作 者:秦鹏 杜尧东 刘锦銮 宋丽莉 刘爱君 王谦谦 QIN Peng DU Yao-dong LIU Jin-luan SONG Li-li LIU Ai-Jun WANG Qian-qian  作者单位:秦鹏,QIN Pe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杜尧东,刘锦銮,宋丽莉,刘爱君,DU Yao-dong,LIU Jin-luan,SONG Li-li,LIU Ai-Jun(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王谦谦,WANG Qian-qia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刊 名:热带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卷(期): 22(3) 分类号:X517 关键词:酸雨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广东  

篇9: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为样本,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审计意见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会计事务所变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等因素都会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影响因素 审计意见

一、审计意见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20――20审计快报,三年期间的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意见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到年,非标准审计意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12年达到最低点3.60%,较下降1.94个百分点,较2012年下降1.27个百分点。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较大比例,平均达到80%左右。3年里都没有出具否定意见,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注册会计师保持了较高的职业谨慎。

二、影响审计意见的直接因素

(一)2010-2012年非标准审计意见原因汇总

在2010年有118份非标准审计意见,在20有115份非标准审计意见,在2012年有89份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根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对总计322份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进行了汇总,从中得出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原因。

(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分析

(1)持续经营能力。持续经营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等资源足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不存在资不抵债、破产等情况。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与其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当企业的资产规模大、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时,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较强;反之,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连续亏损等状况时,则表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持续经营能力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表2的统计,在322 份非标准审计意见中,有217家因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而分别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比重高达67%。可见,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最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即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不存在巨额亏损,那么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2)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根据上述统计,因为无法实施函证等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第二大原因。三年里,总共48家上市公司因为该原因被出具了保留意见。这说明审计程序的实施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即审计范围受到的限制越大,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3)法律诉讼。立案稽查、诉讼或仲裁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是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另一重大原因。在表2中,有21家上市公司因为该原因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即企业的法律风险越小,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三、影响审计意见的间接因素

(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一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收入来源渠道越广,其收费结构相对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更合理,因此能够避免来自客户的财务压力,保持较高的独立性。相反,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仅仅来自固定的某几个客户,容易受到客户管理层的财务限制,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从而出具对审计客户有利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失败而遭受的损失是不同的。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因为规模大、声誉好而受到公众的信任,如果因为审计失败而遭受法律诉讼,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将受损,客户将大量流失,遭受的损失比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大。因此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更不愿意放弃独立性,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性会更高。

(二)会计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分为主动更换和被动更换。主动更换指上市公司因为自身原因而变动会计师事务所,而被动更换是指上市公司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或政策原因等而不得不变动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了相关规定:如上市公司不得随意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如若变更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决定,同时要说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大部分ST公司,很可能存在因为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或者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进行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ST公司很可能出于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而主动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成本高而效益低。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大多是形式主义,并且内部控制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薄弱的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且得到有效的执行时,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反之,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对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

规范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格式,要求上市公司在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时,在报告中明确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事实,披露变更的发起方,变更的主要原因等。严格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程序,在股东大会批准前,上市公司不得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尤其加大对ST公司的监管力度,防止利用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来达到购买审计意见的目的。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且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设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尤其要防止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

(三)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关注力度

注册会计师要密切关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充分考虑业绩压力对被审计单位可能造成的影响,特别关注经营风险较高的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要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新上市公司、创业板公司及ST公司的风险,并据此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规定,对因为丧失审计独立性而导致的审计失败行为,要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范围和赔偿额度,从而在实际中真正起到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作用,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

参考文献:

[1]宋秀超,刘梅月,王宁斌.审计意见与财务指标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0,(11) .

[2]贺颖,轩春雷.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14) .

[3]吕伟,林昭呈.关联方交易、审计意见与外部监管[J].审计研究,,(4) .

[4]刘笑霞,李明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意见视角的经验研究[J]. 会计研究,,(06).

[5]方军雄,红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审计研究,,(6).

[6]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4).

篇10: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1997-2005年美国国家冰雪中心提供的卫星遥感数据,对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周年变化特征及其动力和热力学机制进行详细分析,以1999年海冰状况为例讨论了该海域海冰的周年变化.按照海冰变化的区域特征和融化机制差异,将全年的'海冰变化过程分为密集冰封期、陆坡开裂期、西部融化期、全面融化期和秋季结冰期.不同年份各个阶段发生的具体日期不尽相同,海冰覆盖面积最小值及其发生时间有所差异,但是,各年海冰变化的5个阶段都清晰可辨.海冰融化时间持续3个月,冻结时间仅为1个半月左右.每年5月份东西伯利亚海陆坡处海冰发生开裂,主要是该时期风场辐散的作用.1999年,除5月份以外的其他月份,东西伯利亚海海表面风场是辐聚风场,不利于海冰融化和开阔水域面积的扩大.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融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陆地径流,因迪吉尔卡河、科雷马河、亚纳河和勒拿河四条河流在海冰融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海冰覆盖面积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一般是9月下旬,整个海域的沿岸带海冰全部消失,形成大范围的开阔水.夏季北半球气温的升高和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为海冰融化提供持续的热量.

作 者:李涛 赵进平朱大勇 Li Tao Zhao Jinping Zhu Dayong  作者单位:李涛,Li Tao(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赵进平,Zhao Jinping(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

朱大勇,Zhu Dayong(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361005)

刊 名:极地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 年,卷(期):2007 19(2) 分类号:P4 关键词:东西伯利亚海   海冰   季节变化   气候   海洋环流  

酒泉地区高空风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青藏高原大气水汽收支特征及影响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论文

初中篮球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昆明翠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