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近10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OMO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冰芯记录
依据青藏高原目前所取得冰芯的尘埃分析结果,初步分析了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大气尘埃载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原南部达索普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270s~1380s和1870s~1990s,而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130s~1550s和1770s~1940s.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这可能指示了环境的变干趋势.青藏高原冰芯记录还反映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中的`尘埃载荷明显高于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尘埃载荷春季最大,而南部地区非季风季节最大.另外,通过对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记录与δ18O记录之间相关关系分析,揭示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关系在高原北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部地区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青藏高原南北气候环境变化的差异性.
作 者:王宁练 L.G.Thompson M.E.Davis Wang Ninglian L.G.Thompson M.E.Davis 作者单位:王宁练,Wang Ninglian(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L.G.Thompson,M.E.Davis,L.G.Thompson,M.E.Davis(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美国哥伦布市,43210)
刊 名:第四纪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 26(5) 分类号:P4 关键词:青藏高原 冰芯 尘埃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
根据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马兰冰芯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129A.D.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马兰冰芯中δ18O记录表明,近千年来该地区暖季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温在其自然变化范围之内,“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冰芯记录中均有表现.在该冰芯记录时段内,最暖的`世纪是17世纪,最暖的年代是1610 s.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据此建立了该地区近870 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过程,并发现该冰芯记录的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在101~102 a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相关冰芯、树轮等记录的综合分析,揭示出温湿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低,而冷干气候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较高.近200 a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作 者:王宁练 姚檀栋 蒲建辰 张永亮 孙维贞 作者单位:王宁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蒲建辰,张永亮,孙维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刊 名:中国科学D辑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年,卷(期):2006 36(8) 分类号:P5 关键词:青藏高原 马兰冰芯 气候变化 沙尘天气频率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污化层状况的`分析,提出该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并揭示出近200年来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呈降低趋势,指示了这一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降水增加以及由气候变暖所引起的西风环流强度的可能减弱,是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与δ18O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这对研究大气尘埃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王宁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刊 名:科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51(6) 分类号:P5 关键词:沙尘天气 气候变化 马兰冰芯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暖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差异的界线位置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中δ18O记录(主要反映暖季气温)与近几十年来高原中、南部气象台站暖季气温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高原北部地区暖季气温变化与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分界线位于32°~33°N附近一带.该位置也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存在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作 者:王宁练 Wang Ningli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刊 名:第四纪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QUATER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06 26(2) 分类号:P343.63 P467 关键词:青藏高原 马兰冰芯 气候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 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 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 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 a东亚冬季风高分辨率的'时间变化序列. 结果表明近2300 a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900 aBP (50 AD)以前和1450~780 aBP (500~1170 AD)这两个阶段东亚冬季风相对较弱, 与气候变化的暖期相对应; 1900~1450 aBP(50~500 AD)和 780~219 aBP(1170~1731 AD)两个阶段为东亚冬季风强盛期, 与气候变化的冷期对应, 后者为近2300 a以来最寒冷的气候阶段, 对应于小冰期. 其中各阶段内部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次级波动. 在1900 aBP (50 AD)和780 aBP(1130 AD)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阶段性的气候由暖转冷突变事件, 后者可能与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作 者:向荣 杨作升 Y.Saito 郭志刚 范德江 李云海 肖尚斌 石学法 陈木宏 作者单位:向荣,肖尚斌,陈木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杨作升,郭志刚,范德江,李云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003)
Y.Saito(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Tsukuba, Ibaraki, 305-8567, Japan)
石学法(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61)
刊 名:中国科学D辑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年,卷(期):2006 36(7) 分类号:P4 关键词:东海陆架 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小冰期 晚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