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冷酷仙境191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48小时)的3次高原低涡在南支气流影响下移出高原的个例,进行了325°K等熵面分析、500hPa水汽输送、涡度平流的诊断分析,得出了南支气流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给出了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 者:郁淑华 高文良 肖玉华 YU Shuhua GAO Wenliang XIAO Yuhua 作者单位:郁淑华,高文良,YU Shuhua,GAO Wenliang(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肖玉华,XIAO Yuhua(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434 关键词:高原低涡 南支气流 诊断分析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数值试验
本文在对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的高原低涡活动过程,进行对流层中层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基础上,通过对206月1~5日索县低涡移出高原活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得出了在高原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减弱或者是没有南风或者是没有南风脉动的`影响,会使低涡移出高原的速度减慢,移出高原12小时后减弱消失.低涡以南的南支气流起到了向低涡区输送水汽通量、正涡度平流的作用,提供利于低涡活动持续的条件.从而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 者:郁淑华 肖玉华 高文良 滕家谟 YU Shuhua XIAO Yuhua GAO Wenliang Teng Jiamo 作者单位:郁淑华,高文良,YU Shuhua,GAO Wenliang(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肖玉华,XIAO Yuhua(四川省气象台,成都,610072)
滕家谟,Teng Jiamo(四川省气象局,成都,610072)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9(3) 分类号:P434 关键词:高原低涡 南支气流 数值试验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应用天气学、统计学原理,结合TRMM资料,分析了-5-9月移出高原的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指出:6-8月是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中国东部天气的主要时段,它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的活动特征及西南低涡移出高原特征均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涡源主要在曲麻莱附近、德格附近,这与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多数是随低槽的活动而向东、向东南移动,这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多数是沿切变线移向东北不同,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不仅影响中国的范围广,还可能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涡的强度、性质会有变化,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长(≥36 h)的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前多数为暖性低涡,移出高原后多数为斜压性低涡,低涡加强、多数可产生暴雨、大暴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移到海洋上,往往因下垫面不同而变化,出海后都有降水加强、多数位势高度下降的现象;移出高原后的高原低涡因东面海上热带气旋活动而少动,与其南面热带气旋活动相向而行,因季风低压少动而少动的现象.
作 者:郁淑华 高文良 Yu Shuhua Gao Wenlia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64(3) 分类号:P4 关键词:高原低涡 移出高原 观测事实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动力结构特征分析
利用ECMWF资料对6月1~5日东移出高原的低涡个例的动力结构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低涡东移过程中,闭合等高线或者闭合气旋式环流的垂直厚度随时间呈加厚趋势;(2)高原低涡在东移过程中,垂直方向上几乎都是正涡度,500hPa上正涡度随时间呈增强趋势;(3)在高原上时涡区明显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移出高原后表现为微弱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甚至低层辐散、中层辐合、高层辐散.(4)处于高原上时涡区整层都为上升运动,移出高原以后上升运动微弱,中低空经常为下沉运动.(5)低涡处于高原上时,涡区在边界层始终有水汽辐合,移出高原以后在低空只有微弱的.水汽辐合甚至辐散.涡区外围东南侧的槽前脊后区存在低空急流,是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的大值区.
作 者:柳草 李跃清 李德俊 LIU Cao LI Yueqing LI Dejun 作者单位:柳草,LIU Cao(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李跃清,LI Yueqing(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李德俊,LI Dejun(湖北省恩施州气象局,恩施州,445000)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 29(3) 分类号:P434 关键词:高原低涡 移出 动力结构台风对西南低涡影响的数值模拟与诊断个例分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9月3~6日因西南低涡造成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西南低涡生成后由于受“桑达”台风的阻塞影响,西南低涡移动速度变慢,强度增大,生命期延长.同时“桑达”台风西侧吹入内陆的`东北气流在西南低涡的东南侧转变为西南气流的过程中出现气流辐合并使得水汽迅速聚积,从而触发了在西南低涡附近形成特大暴雨天气过程.
作 者:周国兵 沈桐立 韩余 Zhou Guobing Shen Tongli Han Yu 作者单位:周国兵,Zhou Guobi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44;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沈桐立,Shen Tongli(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44)
韩余,Han Yu(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
刊 名:气象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26(6) 分类号:P458 关键词:西南低涡 台风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