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共含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张三李四之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文摘 要: 广告由于宽广的覆盖率,被众人所认识接受。它与生俱来的劝导性使它无论从语言学还是文体学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其特殊的单向、延时交流方式,使得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广告语言语用学的目的呈现性较强;其文体的精湛程度堪比唐诗宋词,短小精悍但饱含对购买者的强大心理冲击力。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的活用引起强劲的心理共鸣,同时带动消费者的购买力,实现其语言目的。
1.引言
广告随处可见,其已成为人们了解外界发展的一种方便快捷途径。很多广告语由于其经典性,而变成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广告的延时性,决定它不是交流双方即时的传达反馈方式。因为它不具备即时交流的生动形象特质,而经营者为了达到其交流的效果和目的,不得不在交流方式、方法上变更,通过对语言修饰及传达方式加工来达到其推销商品的目的。商品经营者与消费者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使得商品广告在语言形式上更加考究。广告语言的魅力作用就是广告的灵魂所在。
2.广告语的语用学特征
广告是为了推广产品,说服人们去购买产品。它有两大能力:一个是推销能力,一个是劝导能力。商品在推销过程中除了图片、画面的展示形式的实现方式外,其他推销能力和价值作用基本归功于语言。语言可以直接地介入思维,使思维和广告所要传达的意象重合或交集,这样广告推销商品并出售商品的过程将最终实现。
2.1广告语言的目的`性。
广告语言是多变的,无论广告语言以何种形式出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广和销售其商品。所谓“目的体现在言内行为的选择和言外行为的实施上,而言后效果是言语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释语言行为形式和策略的理据”。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语言都是带目的性出现的,而广告语言是典型目的性语言。广告的所有的言语行为都背负“目的”的重担。
2.2广告语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也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的相互合作,它遵循质的原则、量的原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这是广告语必须符合的准则,若违背了这些准则,广告对象将无法获得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基本信息的缺失将使消费群体处于茫然、晦涩或模糊的状态。消费者对商品的模糊了解,只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错误认识,他们将排斥商品或否定商品的价值,使广告产生负面效应。而成功广告是可以全方位地向消费群体传达积极的信息,所以广告要以合作为基本出发点。
2.3广告的功能语言学特征。
根据语言的功能,语言被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在广告中就是给消费者传达商品的基本信息或是主要功能作用,概念能力的实现使广告商品的意象映射到消费群体的脑海中,使商品进入人的视野或思维范畴。人际功能在广告过程是最重要的,广告是为了向外传达积极形象,追求的是积极正面的传达途径,这样会使商品的优点全方位显现;同时人际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单方面的积极交流,积极主动是广告语的交流任务。语篇功能是广告语的精髓,它是整个广告语言的基础,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充分体现了语言在广告中注入的热情和灵魂。
3.广告语的文体学特征
广告语通常精确简炼、朗朗上口,特殊的文体效应,使其语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广告语的文体使语言成为渲染感情的工具。积极词汇、精炼语法及各种修辞手段使句子带上浓烈的感情色彩,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各种语言手段使广告更具活力和震撼力。
3.1广告词汇。
广告语言的目标使获取最大的受众范围,由于受众范围越大说明词汇难度就越低,晦涩难懂的词汇只适用于部分人群,针对性过强。这样就使广告语言的词汇限定在常用的易记忆词汇上,使最简练的词汇组合所拥有的最强烈的冲击力。它传达了产品的意旨,使产品的精神和文化渗透其中。如:①Feel the new space.(感受新境界。)②Just do it.(想做就做。)具有评估性质或表示态度的词汇也在广告中被充分运用,这类词除了简单精炼外,也向读者传递了积极的感情色彩。如:①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Let’s make thing 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这里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向人们所传达的是商品特质中最符合消费者感受的方面。
广告语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能够积极地运用新造词,这种在英语广告中是常见的。这种新词的创造不仅可以给人新奇新颖的感受,而且可以使整个广告语给人深刻的印象。如:①Rolex watch劳力士表——Rolex→rolling+excellent,这里的Rolex是rolling和excellent两个单词合成的,它包含了对表的质量的称赞“优秀的,杰出的”,同时也承诺了表的内部结构“不断地运转”。
论文摘要:广告由于宽广的覆盖率,被众人所认识接受。它与生俱来的劝导性使它无论从语言学还是文体学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其特殊的单向、延时交流方式,使得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广告语言语用学的目的呈现性较强;其文体的精湛程度堪比唐诗宋词,短小精悍但饱含对购买者的强大心理冲击力。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的活用引起强劲的心理共鸣,同时带动消费者的购买力,实现其语言目的。
1.引言
广告随处可见,其已成为人们了解外界发展的一种方便快捷途径。很多广告语由于其经典性,而变成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广告的延时性,决定它不是交流双方即时的传达反馈方式。因为它不具备即时交流的生动形象特质,而经营者为了达到其交流的效果和目的,不得不在交流方式、方法上变更,通过对语言修饰及传达方式加工来达到其推销商品的目的。商品经营者与消费者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使得商品广告在语言形式上更加考究。广告语言的魅力作用就是广告的灵魂所在。
2.广告语的语用学特征
广告是为了推广产品,说服人们去购买产品。它有两大能力:一个是推销能力,一个是劝导能力。商品在推销过程中除了图片、画面的展示形式的实现方式外,其他推销能力和价值作用基本归功于语言。语言可以直接地介入思维,使思维和广告所要传达的意象重合或交集,这样广告推销商品并出售商品的过程将最终实现。
2.1广告语言的目的性。
广告语言是多变的,无论广告语言以何种形式出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广和销售其商品。所谓“目的体现在言内行为的选择和言外行为的实施上,而言后效果是言语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解释语言行为形式和策略的理据”。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语言都是带目的性出现的,而广告语言是典型目的性语言。广告的所有的言语行为都背负“目的”的重担。
2.2广告语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也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的相互合作,它遵循质的原则、量的原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这是广告语必须符合的准则,若违背了这些准则,广告对象将无法获得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基本信息的缺失将使消费群体处于茫然、晦涩或模糊的状态。消费者对商品的模糊了解,只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错误认识,他们将排斥商品或否定商品的价值,使广告产生负面效应。而成功广告是可以全方位地向消费群体传达积极的信息,所以广告要以合作为基本出发点。
2.3广告的功能语言学特征。
根据语言的功能,语言被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在广告中就是给消费者传达商品的基本信息或是主要功能作用,概念能力的实现使广告商品的意象映射到消费群体的脑海中,使商品进入人的视野或思维范畴。人际功能在广告过程是最重要的,广告是为了向外传达积极形象,追求的是积极正面的传达途径,这样会使商品的优点全方位显现;同时人际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单方面的积极交流,积极主动是广告语的交流任务。语篇功能是广告语的精髓,它是整个广告语言的基础,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充分体现了语言在广告中注入的热情和灵魂。
3.广告语的文体学特征
广告语通常精确简炼、朗朗上口,特殊的文体效应,使其语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广告语的文体使语言成为渲染感情的工具。积极词汇、精炼语法及各种修辞手段使句子带上浓烈的感情色彩,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各种语言手段使广告更具活力和震撼力。
3.1广告词汇。
广告语言的目标使获取最大的受众范围,由于受众范围越大说明词汇难度就越低,晦涩难懂的词汇只适用于部分人群,针对性过强。这样就使广告语言的词汇限定在常用的易记忆词汇上,使最简练的词汇组合所拥有的最强烈的冲击力。它传达了产品的意旨,使产品的精神和文化渗透其中。如:①feelthenewspace.(感受新境界。)②justdoit.(想做就做。)具有评估性质或表示态度的词汇也在广告中被充分运用,这类词除了简单精炼外,也向读者传递了积极的感情色彩。如:①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let’smakethingbetter.(让我们做得更好。)这里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向人们所传达的是商品特质中最符合消费者感受的方面。
广告语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能够积极地运用新造词,这种在英语广告中是常见的。这种新词的创造不仅可以给人新奇新颖的感受,而且可以使整个广告语给人深刻的印象。如:①rolexwatch劳力士表——rolex→rolling+excellent,这里的rolex是rolling和excellent两个单词合成的,它包含了对表的'质量的称赞“优秀的,杰出的”,同时也承诺了表的内部结构“不断地运转”。
3.2简洁语法,精到修辞。
广告语都采用简单的句子,坚持kiss原则(keepitshortandsweet)。简单句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利用最小的语言单位表述最全面完整的含义。简单句中又多使用现在时,其中祈使、疑问、省略、感叹句居多。这类句型可以使语言精炼,商品特点更突出。如:impossiblemadepossible.(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简单句广告语更直白明了地告诉消费者产品的特征,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印记外,广告语的修辞也给广告注入了迷人的色彩,正是修辞使广告从文字层面升级到情感层面。广告中所有的修辞手法基本是应有尽有。广告的多样化修辞手法也是语言修辞的另一闪光点。没有修辞的广告将无生动可言。比喻、拟人、双关、夸张、仿拟、比拟、对偶、排比等修辞都是广告中的常用手段。如:chooseapotlikeyouchooseahusband.(选锅就像选丈夫。)把选丈夫和选锅的对比,固然有点夸张,但对于长期劳作于厨房的主妇们可能产生“心有灵犀”之感。如:①fromsharpmindscomesharpproducts.(夏普电器来自聪明的头脑。)②lessbread.nojam.(省钱,畅通。)这里“sharp”作为品牌的名称,同时也作聪明的头脑,这里充分利用双关使产品的特色与生产商的智慧结合起来。“bread”和“jam”本指食物中的面包和果酱,“lessmoney,notrafficjam.”这里“面包”指金钱,而“jam”取的“trafficjam”的意思。
在五花八门的广告语言中,广告商也尽其所能地运用了各种语言修辞手段来提高语言的震撼力和渲染力,广告语言无论是简练朴实,还是华丽多彩,都是由商品自身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层次所决定的。但是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语言修辞的无限魅力。
4.结语
广告是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及语言学等各个社会学科在内的一种现代交际学科,仅仅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同时语言也组成了广告的灵魂部分。在广告策划者的精心设计下,语言修辞的语料研究将更为丰富。不同修辞方式给语言赋予了不同的人际色彩,同时也肩负起人际交流的艰巨任务。广告发展是现代社会语言运用更新创新的源泉,同时广告的文体会在广告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大放异彩,独具风格。
参考文献:
[1]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山东大学出版社,.
[2]赵静.广告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苏淑惠.广告英语的文体功能与翻译标准.外国语,.
[4]廖美珍.目的原则与交际模式研究.外语学刊,.
[5]王晓驷.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6]leech,geoffrey.englishinadvertising:alinguisticstudyofadvertisingingreatbritain.london:longman,1966.
浅谈博客的文体特征
博客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本文在简单介绍博客的基础上,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博客的文体特征.
作 者:李建刚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9) 分类号:H1 关键词:博客 文体特征 语言描述 语境分析反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反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反语这一语言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理论知识,探讨了反语的主要语用特征,如反语的回应性、隐性展示性和语境顺应性.本文还结合实例分析了反语的语用功能.
作 者:邵新光 SHAO Xin-guang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反语 语用特征 语用功能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是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广告的文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广告英语是现代英语中的一个功能变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广告英语有其自身的文体特征.本文将引用大量广告实例,从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段这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特殊文体.
作 者:吴星梅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3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广告英语 词汇特征 句法特征 修辞手段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叙事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象、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事,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只是,心旷神怡的,都可以选作叙事性散文的题材。
2,思想精辟,诗意盎然
首先,叙事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
另外,叙事性散文的优秀作品往往是诗意盎然的。所以,同学们要多多注意文笔。
3,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叙事散文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要做到以小见大,言近及远。
4,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叙事性散文要求考生写真情实感。真情是叙事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考官的喜爱。
5,文采斐然
优秀的叙事性散文不可能是信手捏来的,它们是考生刻意加工的结晶,它的语言是精炼的,文采是斐然的,抒情是朴素的,而且感染考官的。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浅谈三种翻译模式的语用特征
杰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及施莱尔马赫模式作为三种翻译模式,各有其不同的语用特征:杰罗姆模式侧重叙事行为,贺拉斯模式侧重施事行为,而施莱尔马赫模式则要求翻译能反映原语言的'语用学特征.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译文,应该根据原文风格、原文体裁和译文读者、译文风格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作 者:华有杰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 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年,卷(期): 31(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杰罗姆模式 贺拉斯模式 施莱尔马赫模式英语歌词的文体特征分析
歌词是一种凝炼的听觉艺术形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英语歌词的语言及其歌词抒发感情功能方面出发,分析了英语歌词的文体特点,并通过实例,就英语歌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性做了具体分析.
作 者:邹素 ZOU Su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H03 关键词:英语歌词 文体特征 表感功能从文心雕龙看檄文文体特征
杨榕摘要: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军事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对其起源、文体特征等,都做了归纳和阐述。具体说来,檄文的功用是声讨罪责,晓谕臣民;风格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它书于木简,简短精要;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也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此外,檄文对后代影响久远,名家辈出,名作纷呈。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檄文
我国古代文体繁多,每种文体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定型的过程。作为文学理论,对于每一种文体,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及文体特征,揭示文体的发展、流变的轨迹,便于后代作家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同类文体创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我国古代的文体论述透彻精要。《文心雕龙》从卷二“明诗”篇至卷五“书记”篇止,共二十篇,均为文体论。在这二十篇中,仅作为篇名标示的就有文体三十三类,其中檄文就是里面重要的一种文体。
刘勰论述文体,体例周详,标准一贯。他都遵循着“原始以表末,释明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所谓“原始以表末”,就是对文体的起源和演变加以说明。所谓“释明以章义”,就是解释文体的名称含义,阐述文体的性质。所谓“选文以定篇”,就是为每一文体选定范文,再加以评述。所谓“敷理以举统”,就是阐述每一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和风格特征,以及写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檄文及其起源
檄文本来是一种军事文书,举凡罪责、晓慰、军国征兵、公府征吏都使用这一文体。关于“檄”的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1]。文中,虽然只是片断记述,亦见其是一种军事性的文书。
对于檄文的`起源,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做了探讨。“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2]刘勰探究了檄文的本源,就是周天子穆王的威严、责备的文告。使得檄文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周天子的声讨活动。
刘勰认为,最早的檄文在战国时期已经颇具体制。《文心雕龙・檄移篇》云:“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2]刘勰追根溯源,归纳出上述三例均为声讨性的文字,都是军事行动前的文书。其中,齐桓公征讨楚国,诘问苞茅之阙的事情,详见《左传・僖公四年》。《左传》云:“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惜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复,寡人是问。’”[3]齐桓公本来是因为私人的恩怨出兵侵略蔡国,顺便讨伐楚国,原本就是非正义战争,毫无正当理由,就是古人说的“曲师”。管仲为齐国出兵,找了三条理由:一是齐国的先君姜太公,得到周天子召康公的授权,可以征讨周王朝分封的侯爵;二是齐国的先君姜太公,得到周天子划定的征讨范围,具体到东西南北的地点;三是楚国没有按时履行进贡苞茅的义务,以及周天子昭王南征失事。在上述理由中,只有不按时进贡苞茅是真正的理由,其他都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突出了声讨性。这一时期,檄文文体尚未形成,但语言颇具檄文的声讨性质。《春觉斋论文・流别论》十“:本无檄文之体,而言则似檄。”[4]确为的评。
二、檄文的文体特征
从使用场合来看,檄文既适用于声讨对方的罪责,又可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等;从文章风格来看,檄文先声夺人、威震雷电,颇具震慑力;从书写质材来看,往往书写在木简上面,简短精要;从艺术效果来看,声讨性的檄文具有号召性和煽动性。下面分别论述。
(一)声讨罪责,晓谕臣民
声讨罪责,详见《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声讨楚国,此不赘述。晓谕臣民,最为典型的文例,是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司马相如这篇檄文,是对汉武帝的征讨政策进行解释,对巴蜀守臣乱发兵卒以及巴蜀民众的骚动进行谴责,口气威严,富含斥责之意。其中,描写边郡将士效忠朝廷的一段,十分精彩。
云:“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5]司马相如描述边郡将士,一旦听说发生战争,全部带上兵器急赶到位,汗流浃背,出生入死,为国难而乐死恶生,表现出为国捐躯的强烈爱国主义热情。文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乃檄文中的上品。
檄文的结尾,却是文体的格式和套语。云:“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喻陛下之意,无忽。”檄文结尾虽属套话,却也威严。从后来的史实看来,司马相如这篇檄文,化解了巴蜀地区士民的怨愤,起到了良好的安抚作用。
(二)先声夺人,威震雷电
文章风格因文体而异,不同的文体其语言风格差别甚多。因檄文是军事文书,其语言风格就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文心雕龙・檄移篇》:“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2]”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名正言顺,发动战争更是如此。名不正就言不顺,言不顺就事不成。发动任何战争,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理由,置对方于不义之地,取得战争的主导权。此外,《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檄文先声夺人的语言风格,希望达到对方闻风而降的效果。对于这种语言风格的作用,刘勰认为:“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檄文这种语言特点,较为典型的文例是“夏后初誓于军”。《尚书・甘誓》云:“有扈氏不服,(夏)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女不恭命;右不攻于右,女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女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女。’”[6]其实,《甘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檄文,但作为战争动员的文告,确实威震雷电。文章首先列举有扈氏的罪行,标示自己代表上天来剿灭他们。然后声明军事纪律,赏罚分明,而“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则是具体的赏罚措施。
(三)书于木简,简短精要
据现有文献记载,在《史记・张仪列传》已经有张仪写的檄文,表明战国时期,檄文已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汉代的檄文,书写在木简上面,至于木简的长度有二说:其一,长二尺。《说文解字》:“檄,二尺书也,从木,敫声。”[7]其二,长一尺二。《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用征召也。”[8《]文心雕龙・檄移篇》:“张仪檄楚,书以尺二。”刘勰所说的“书以尺二”,可以理解为尺寸,也包含了檄文简短精要的意思。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1]张仪写给楚相的檄文,只有五句话,二十四字,十分简短。但檄文叙述前因后果,追叙张仪从前和楚相一起喝酒,楚相冤枉张仪偷盗他的玉璧之事,及张仪遭受鞭笞的耻辱,以及张仪相秦后,要报仇雪恨,表攻略楚国城池的决心。
(四)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
檄文的声讨性质和体制,决定了它具有号召性和煽动性。魏晋时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名义上是讨伐归
中国大学网★ 学记原文及译文
★ 为学原文及翻译
★ 学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