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善良922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含17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善良9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难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在学生找出来后,我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数字,并看看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

2.新课教学

待他们讨论结束后,我会出示百数表,以提问的方式请不同的同学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引导完善,从而总结出2、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和5的数。

紧接着引导同学观察自然数及其2的倍数,通过观察,2的倍数全是双数,从而引出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这样设计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提升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事5的倍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同时突破难点。

4.小结作业

我会请一位同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同时给他们留一个小任务,课后探究3的倍数特征。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

2、5的倍数的特征

1.2和5的倍数特征:

2.奇数和偶数

八、教学反思

篇2: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2和5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它也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

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三、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数字卡片

五、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

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

2、5的倍数的特征。

2、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3、从整体上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可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生感知这一特点。

六、设计思路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概括2的倍数的特征,难度非常大。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因为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上课时适当地调整顺序,先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就能说出: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可以水到渠成;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种本领:你随便说出一个数,我就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想不想试一下呢?学生说完后教师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的判断。

提问:你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判断得那么快吗?奥秘藏在2和5 的倍数的特征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教师展示本领,引发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谈话: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无数个,怎么像老师一样很快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让我们一起来研究5的倍数到底有哪些特征。打开书74页,找到百数表。在这张百数表中,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吗?(教师示范在

5、10上画“△”) 学生独立画一画。

(2)提问: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同时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练一练:(很快地说出几个5的倍数,再听老师说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 785、363、180、905、147、465 。)(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找出5的倍数,初步感知5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以后,紧接着练习有利于新知的巩固。)

2、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2的倍数是不是也像5的倍数一样有一定的特征呢?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所有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2)猜数游戏:一个学生说数,其他学生判断是2的倍数还是5 的倍数。

(设计意图:此处没有按照书上的设计让学生把2和5的倍数一起标出来,降低了学生找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猜数游戏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奇数、偶数的认识

(1)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指名回答) 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这些双数和单数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自学数74页偶数和奇数的定义。汇报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看它是否是2的倍数) (3)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吗?那么我们做一个游戏。全体起立,学号是奇数的同学向左转,学号是偶数的同学向右转。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双数和单数引出偶数和奇数,使得本来难懂的定义不再难懂,学生容易接受。)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书74页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2、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按要求在小组里摆一摆,说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谈话: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前面学习找规律,怎样把符合要求的数都写出来,看谁能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学生独立写数,汇报写的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小结和反思的良好习惯,使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得到更深一个层次的提炼。)

五、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上第2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篇3:《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每周四都是学校里听蹲班课的时间,尽管刚刚结束中秋假期回来,但是仍旧没有中断听课,由于这次蹲的是笔者的另一个班,因此在假期里就查阅了一些相关知识。

关于蹲班课,笔者的态度是无所谓,不想尽很大的力去准备,倒不是因为不重视,相反,笔者更想呈现出日常上课的状态,这样才能暴露问题,评课时大家积极发表建议,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才能落实下去。

今天讲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其实笔者在课下做过调查,很多同学都能够准确说出2的倍数的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个位的0、5。那么这节课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呢?后来笔者把重点放在“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只需要关注个位就可以了?”这也是在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整节课上下来,听课的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建议,总结如下:

1.从课堂内容来讲,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推理能力的经验与策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概念、数数、举例、数的组成等方面来进行对于数字5的倍数特征的验证,然后把2的倍数特征的验证放手让学生去做;

2.将课后习题进行归类,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尝试分类;

3.在课上突出落笔,可以由学生去讲台上板演,然后让做的快的同学上去批改,如果有不会做的同学可以找台下的同学“搬救兵”(救兵小声讲明白了,还由原来的同学完成);

4.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编写一些有趣的问题,讲给同学们听;老师也要把手中的辅助材料用好,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做题,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好题放到课堂上完成。

5.增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小组化学习还有所欠缺,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再精简。

6.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只说思路,不要特殊化学困生,保护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存在的困惑: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梳理出推理策略的多样化:概念、数数、举例、数的组成……?

篇4: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要引导孩子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在出示百数图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整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有许多环节处理极不得当,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学生提出最小的偶数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在0除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说最小的偶数是2。其他也不适于多说,以免让学生混乱。

篇5: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的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明显,教学轻松。3的倍数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规律,且受“2、5倍数的特征”影响往往也从个位上寻找,(比如,个位上是3,6,9的),但经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篇6: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既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下功夫较多,由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再到5的倍数特征时,何不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让学生通过做课本上的习题总结结论,而是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学号,谁是2的倍数,谁是5的倍数,然后自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手?”全体学生幡然醒悟,原来这几个同学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我感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非常自然,贴近学生实际。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处: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够。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这节课一开始教师营造气氛不很到位。后来气氛有所缓和。

2、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罗嗦。

3、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少,激励性的语言不够。

篇7:数学五年级《2,5的倍数的特征》的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2,5的倍数的特征》的练习题

学问链

1.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练点拔:个位上的0数也就是10的倍数。日常生活中,奇数、偶数有很多,如:门牌号、页码、年龄等。

知识窗

1.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0124675813567899181007

奇数偶数

2.下列数中,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2的倍数?

1014255069829010014310558792

2的倍数( )

5的倍数( )

3.在选出两张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①组成的数是偶数( )

②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

③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4.用056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要求:

①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

②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

③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5.一个四位数□3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学练点拔:我们规定:0也是偶数。做第5题时,我们只要确定千位上的数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

篇8: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的一次总结和理解,通过反思,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水平,下面是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 的倍数和特征》一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2、5的倍数特征的复习,设置了“陷阱”,引导学生进行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是什么,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经历新知的产生过程。

一、引发猜想,产生冲突。

前一课时,学生在发现2、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从个位上研究起的,所以在复习旧知时,我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猜想3 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时,不少学生知识迁移,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应该是3 的倍数;3 的倍数都是奇数。提出猜想,当然需要验证,很快就有学生在观察百数表后提出问题:个位上是3、6、9的数只是有些是3的位数,有些不是3的倍数;有些偶数也是3的倍数,而有些奇数却不是3 的倍数。学生的第一猜想被自己否决了。既然没有这么明显的特征,那么在百数表里找出3的倍数,不少学生就开始了繁杂的计算,这个环节我给了他们时间慢慢去算,用意在于体会这种计算的不方便,从而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 的倍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特征

找3 的倍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处理这个难点时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找一个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完成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所有3 的倍数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和判断2、5的倍数一样只看个位,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然后我提出到底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计数器,于是我给学生准备了简易计数器,让学生多次拨数后,观察算珠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有了发现:所用的算珠个数都是3 的倍数。在学生提出这个猜想后,全班学生再一次进行验证第二个猜想,这个验证也是在突破难点,学生在验证中掌握难点。同时,我也让学生对比了之前所用的方法,体验这个新方法的快捷与简便,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达到了新的平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虽然用了很多时间,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同学只操作了一两次,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通过不完全 归纳的方法得出规律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无论是方法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均将对后继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初步感知3 的倍数的特征后,我提出了问题: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对吗?你是否认为我们研究出的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意义在于通过“更大的数”和“任意找”两方面,使学生深切体验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这一要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缜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篇9: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P19及P20题4~5)

教学目标:

① 使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② 能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③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④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 P19 做一做,P20的T4-11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18,25,46,85,100,325,180,90

2、说一说2、5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4、你们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19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3的倍数?

33 34 27 180

69 390 405 300

二、汇报展示:

同学们,你们只要随便说一个数,我就能很快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你们相信不?

1、学生猜想:

(1)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是2、5的数是3的倍数;

(3)个位是1、2、3、5、6、8、9的数是3的倍数;

(4)个位是0-9的数是3的倍数

……

2.验证猜想。反馈3的倍数的特征。

(1)思考并回答

①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②要想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学生反馈:(根据学生说的逐一板书,先找出一些3的倍数)

1×3=3 5×3=15

2×3=6 6×3=18

3×3=9 7×3=21

4×3=128×3=24

(3)观察: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又什么特征?它是不是3的倍数?其它位数又什么特征?

(4)提问:如果老师讲这些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分组讨论,汇报)

得出结论: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他们的和是3的倍数。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543204

(5)小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练习:完成P19做一做

三、反馈检测:

1完成P20题4~5

2(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是3的倍数

3□5□1646□400□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成为偶数,并且是3的倍数。

□7 3□ □06 □0 □8 1□□

(3)有一个数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在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在三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四、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五、附检测题

1、用1、2、9三个数字排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有____

2、按要求,在下面的 ( )里填上一个不同的数字。

(1)是2的倍数:3 ( ) 3 ( ) 3 ( )

(2)是5的倍数:20 ( ) 20 ( ) 4 ( )5

(3)是3的倍数:4 ( ) 8 ( )6 4 ( )6

篇10: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使学生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索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2.会应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学具:多媒体、计数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发猜想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一说2、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2.师:3的倍数会有怎样的特征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

二、自主探究 合作验证

1.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100以内3的倍数,再和你刚才的猜想对比一下,你想说点什么?

2.师:看来,3的倍数个位上没什么规律,那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出示表格

算珠的颗数

算珠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57

114

86

951

798

432

169

思考:算珠的颗数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同学们看57,先用计数器拨出来,看一共用了几颗算珠?再判断一下算珠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57是不是3的倍数?(生边回答师边填写)明白怎样填写了吗?

请大家同位合作边操作边填写边思考。

(学生操作,同位合作、交流)

(2)师:谁来把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集体订正表格)

(3)师:同学们看,算珠的颗数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实际上算珠的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

(表格中“算珠颗数”变为“各个数位上数的和”)

(4)师:再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同位互说,再汇报)

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师板书发现)

(5)师:“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3.师: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1)出示百数表中3的倍

师:利用这些3的倍数来验证一下。

(师说数,生验证)

(2)师:同位互说几个更大的数,互相验证吧。

(生汇报,共同验证)

(3)师:通过验证,能得出什么结论?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得出的这个结论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 体验感悟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29 47 141 262 837

师: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位听。

(生汇报订正)

学生判断完以后,教师提问:

怎样快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书51页第5题

师: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题意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使它是3的倍数。

□7 4□4 42□ 1□3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订正完以后,提问:

如果我们先想出一种填法,怎样才能比较快的得出所有填法?

四、反思总结 自我提高

师:今天我们通过猜想、操作、验证,探究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这种方法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非常有用。

篇11: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按要求填一填。

1230352401860728590

2的倍数

5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指生交流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是呀,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2的

倍数的特征是什么?5的倍数的特征呢?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是怎么找的?对了,只要个位上是0就可以了。

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2和5的倍数?(列举、观察、验证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用猜想、观察、探究、验证等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新知学习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猜猜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生可能猜测:个位是3、6、9

个位是1、3、6、9

师:是不是这样?谁能举例验证?

学生分别举出正例与反例进行验证。

师小结:看来只看个位并不全面,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在小组里合作用除法计算找出3的倍数,并观察讨论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要求:可以分工合作,比如:一生记录,余生计算,大一点的数可以借助计算器来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答案,你们找的3的倍数有哪些?

生交流

师:同意吗?找得非常准确,那你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生可能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包括了0、1、2、3、4、5、6、7、8、9。

师引导:那么我们能不能说个位是0、1、2、3、4、5、6、7、8、9的数都是3的倍数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出反例推翻这个猜测。

师:由此看来,3的倍数的特征跟个位有没有关系?(没有),那它到底跟什么有关?请看大屏幕,57和7545和54123和231这些都是3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它们的位置交换了,还是3的倍数,还有132、213、321、312会不会也是3的倍数?

生快速口算,得出这些数也是3的倍数。

师:算得这么快!看来不管怎样交换它们的位置,都是3的倍数,3的倍数跟数的位置无关。再好好想想虽然数的位置交换了,但始终都是这些数,把这些数加起来会怎样?

生交流

师: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是不是这样?谁能举例验证。

那么加起来的和不是3的倍数,就不是3的倍数。举例验证。

师:怎样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谁来总结一下。

师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集体说一遍。

完成导学案练一练。师:有的数是2、5、3的共同倍数,哪个数?从表格中一眼就看出来了,是90和120,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各位是0,其它数位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

师:那么团体操里跳圆圈舞的,5人一组,交谊舞的2人一组,叠罗汉的三3人一组,那你说应派多少人参加团体操?生回答。

师;就是说这个数得是2、3、5共同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观察、探究、验证等方法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堂检测

1、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615287520452790100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他们都是3的倍数,方框里该填几?

2、他们都是3的倍数,方框里该填几?

(1)213□213□213□213□

(2)68□4□356□0□

篇1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置:

依据一:《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使学生通过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依据三:教材和学情

教材分析:

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张100以内的数目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特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3的倍数特征与2和5的倍数特征的不同,2、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数的个位,而3的倍数特征要观察各个数位数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从而发现个位和十位都没有什么规律,而要找到各个数位上的和有什么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个规律对三位数是否成立”的问题,促使学生能自己造出更大的数来验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练习与评价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找到和发现着重点,从而归纳概括了3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养成善于动脑思考、讨论、交流与研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的习惯。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与研究的能力。

学生容易从末尾数字进行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

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

3.学生通过探索与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在小组内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

2、对同学板演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导入新知

1、新闻导入:1月28日讯,郑州市实验小学多功能大厅内掀起了一场爱心捐款的热潮。学生们以班为单位,老师们以级部为单位纷纷走到捐款箱前,把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一句句殷切的祝福,献给该校五年级七班一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同学张森。活动场面热烈,真情感人,整个大厅内爱心涌动,给人无限的温暖。本次活动全校师生共捐款85332元,用于张森同学的检查和治疗。

此次爱心捐助活动,充分体现了实验小学师生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和关爱帮助困难学生的人文精神,践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希望张森同学在全体师生的关心支持下坚强地战胜疾病,早日康复,重返实验小学温暖的大家庭!

2、让学生分别判断85332是不是2、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2、5的倍数看个位。

如果将这些钱平均支付3次张森同学的手术费,不计算能判断每次手术费得到的钱数是不是整元数吗?

你猜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同意他的猜想吗?(同意)

他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出示1~99的数表,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

思考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从不同角度举例否定上面的猜想。

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字?

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不能)

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同学们看到自己捐款的照片和过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顿时会情绪高涨起来。这不仅能让学生们的感情再次升华,更能让学生们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自主生成,体验交流

我猜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幸运数字,如果把你们小组内的幸运数字凑在一起,都会组成哪些数呢?

小组合作要求:让学生先写出能组成的数(两位数、三位数或四位数都可以),并判断每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再写出自己组的发现。(具体内容略)

学生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

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汇报研究的情况?

你能把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数进行分类吗?说明你分类的理由。

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呀,想出了那么多分类的方法,真不简单!今天,让我们先走进3的倍数中去,看看它们蕴藏了什么样的数学的奥秘?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几组前面小组合作中自主生成的3的倍数。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组织全班交流。(略)

小结: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①数字排列的顺序变了;②组成数的大小变了;③组数用的卡片上的数字没变;④卡片上的数字和没变。

小组展示各组数字之和。

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数字的和为什么没变?

请同学们观察各位上的数字和,你有什么发现吗?到底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你能大胆地进行猜想吗?

我的猜想是一个数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的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幸运数字组数,尝试分类,发现某一组数字组成的数要么都是3的倍数,要么都不是3的倍数,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讨论,理解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和的含义和算法,并对3的倍数的特征作进一步的猜想。】

2.举例验证,建构模型

要想知道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谁能任举一例并说明具体的验证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验证,并引导学生体会验证方法。(略)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验证。

汇报验证结果(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形成共识,得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验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29、84、45、54、108、180、801

①先出示29、84这两个数,让学生判断。

②出示45、54让学生判断,根据45是3的倍数,可以直接判断54也是3的倍数。

③同时出示105、150和501,引导学生先判断105是不是3的倍数,再直接判断150和501是不是3的倍数。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97÷3342÷3

(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①4□②3□5③12□④□12

学生在4□的□中填出2、5、8后,师:请你们观察填的3个数字,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第②、③题的过程同上。

第④题,学生练习后,师:为什么这题只有3种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题目设置的层次性、趣味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1.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现在你能很快判断85332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了吗?(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数学小故事。

淘气和笑笑是一对好朋友。放假时两人交换了联络电话,笑笑告诉淘气:“我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3的倍数。”可淘气不慎忘记了末尾的数字2338503(),只隐约记得是个非零偶数。想一想,淘气和笑笑还能联系上吗?请同学们课下讨论一下,帮淘气想想办法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师生共同总结探索过程。(略)

篇1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1、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2、本节课内容简介:

教材把课题确定为“探索活动(二)”,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教材首先提出“我们研究了2、5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教材利用100以内的数表来研究,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再观察特征,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去研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但都无法发现规律。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提示:“将3的倍数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观察呢?”以帮助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提出:“这个规律对三位数是否成立?”的问题,促使学生能自己找几个三位数来验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练习与学习评价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判断100以内的3的倍数。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课程改革四年的时间,已经养成了动脑思考的习惯,能根据材料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与研究,积极进行小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能把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问题的研究。当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来临时,学生的表现一般是群情激昂,对数学问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与研究能力。

备课思路:

1、借助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基础,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猜测。

2、利用100以内的数表,在猜测的基础上,研究并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直观学具的操作,进一步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4、引导学生验证发现的规律。

5、在练习的基础上,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去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提出数学问题。

(一)按要求组数。

1、用3,4,5三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1)组成2的倍数。

(2)组成5的倍数。

2、学生用语言描述2,5的倍数的特征。

一点想法:

这个过程,比教材的要求要稍微高一点,教材上的要求一般是在100以内的数种研究2,5,3的倍数,这里面有一个考虑,拓展到三位数中来复习旧的知识,使复习起到桥梁的作用,进一步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提出问题。

1、能不能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2、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索数学问题。

(一)对学生猜想问题的处理。

1、进行猜想。

(1)学生面对问题进行猜想。

(2)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

2、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2)学生举例子:比如453,543。

(3)学生如果出现345或354等例子,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不用多加评论,作为后续的学习内容。

(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得出猜想结论的成立,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3、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1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

②16个位上的数字是6,但是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的结论不成立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但是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一个结论。

(二)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问题冲突: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的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

2、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100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100以内数表,如下图)

3、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倾听着,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困惑。

(2)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4、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新的思考点: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5、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6、验证结论。

(1)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2)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

①回到我们课始的问题,用学生写出的345或354等例子进行验证,

②写一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3)完成课本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三:拓展与延伸

(一)回顾与反思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的思考过程,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2)回顾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再次进行整理与归纳。

(二)完成实践活动

1、猜想并验证9的倍数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上几个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2)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

特别说明: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在课内完成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一定让学生经历涂、画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篇14: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并举两个例子。

(2)下面这些数是2或5的倍数吗?

324,153,345,2460,986

[温故而知新]

2、悬念激趣

为迅速提高美术兴趣小组的绘画水平,须加强训练。现有美术纸534张,不通过计算,你能立即说出这些纸能平均分赠给三位同学吗?(如果能判断出这个数是是3的倍数,就能知道这些纸能不能平均分给三个同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引导观察,调整思路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

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

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

[这个例子是引来的他方之石,我觉得是最能打破前面寻找2、5倍数特征的一组数。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

(2)师问:你能从个位上找出一个数是3的倍数的特征吗?从十位上呢?

(3)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的主要组织形式]

学生讨论发现:这两组数个位上分别为1-9(有的学生也发现:十位上也分别是1-9),但第一组的数均是3的倍数,第二组的数都不是3的位数,因此无法从个位或十位找出是3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讨论还发现:是不是3的倍数,已不再取决于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字了。

(4)教师立即提出:为了找到更好的答案,必须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师不断伺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2、组织活动,探索规律

(1)插入讨论找3的倍数过程的动画。

出现课本中的数例:

3×1=3

3×2=6

3×3=9

3×4=12 12→1+2=3 (3是3的倍数)

3×5=15 15→1+5=6 (6是3的倍数)

3×6=18 18→1+8=9 (9是3的倍数)

3×7=21

……

(2)继续探究

请你从1、2、3、4、5、6六张数字卡片中挑出其中三张,排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能排出多少个?

可以是: 123,234,345,456,135,246

还可以是:126,156

引导学生讨论:从上面这些三位数中,你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讨论发现: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同所选的数字有关,而与数字的排列位置无关。而且这些3的倍数的数的各位数字和都是3的倍数。

(4)小结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至此,基本上可以水到渠成了。学生的总结,难题已基本攻克。]

篇1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昨天同学们已经看了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得的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

这节课我们带着大家的问题一起再学《3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同学们猜测一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你能举出相反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2、圈数探索:(下面请大家拿出百数表,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快速浏览一遍所圈的数,说说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哪些数字?

3、提问:像判断2和5的倍数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3的倍数,行不行?

4、换位探索:引导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1)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百数表中有些数,比如27和72,都是3的倍数,像这样的数你还能说出几对来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一个数是3的倍数,那么调换各个数位上数的顺序,同样还是3的倍数。)

(2)再出示几个3的倍数(三位数),交换各数位上数的顺序,让学生检验是不是还是3的倍数。

到底怎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3)观察百数图3的倍数的特点,斜着看,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斜着看,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5)看书验证(师:看书,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并一边看书一边划出关键的词语。)

5、教师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三、微练习题讲练。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一个数,使这个数有因数3,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4□ 3□5 □12 76□ 198□

2、能力练习

判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33336669999 12345678987654321

3、把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并思考: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反过来呢?

五、全课小结,延伸新知。

1.同学们通过昨天微课视频的学习和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

2.请大家应用今天的探究方法,课后研究其它整数的特征。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篇16: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什么特征

篇17: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3的倍数的特征”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感知3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2、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较迅速地判断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3、初步体会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把24、35、75、120、345、780、276、434填入相应的集合圈中。

为什么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就可以了?

2、猜想特征

你认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个位上是3、6、9的数

(2)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3、导入新课

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一)百以内3的倍数的特征

1、圈一圈,想一想。

2、交流

(二)拓展与验证

(三)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原理

四、练习拓展

1、把复习题8个数中3的倍数填在相应的圈内。

2、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

332 666 876 264 111 222。

3、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

96332、24153、56093。

4、综合应用

(1)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几?

(2)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又是多少?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倍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