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actus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共含5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ctu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

篇1:《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

经营者不能凭自己的爱憎纠正或责备人,因为,企业是以贡献社会为使命的公器,所从事的都是公益事业而不是私事。唯有从公益的立场来看,违背社会大众利益的事,才能加以谴责。如果经营者能从大众利益着眼,不因个人的感情因素,而随意纠正和指责,被责备的人才能够觉悟和成长。反之,放纵员工,既不纠正其错误,也不加以责备,似乎对员工很好,而且,也替经营者省了很多事。但是,这么一来,就会滋长得过且过的苟安心理,使员工不求成长,这样是绝对无法培养出人才的。

――松下幸之助谈对员工的责备

背景分析

身为管理者,理应对员工的错误和不当行为予以纠正,

这不仅是出于改进工作成效的考虑,更是对员工应有的负责态度。很多管理者认为人的行为很难改变,责备员工,并不能对他们的行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抵触情绪,造成关系僵硬,于是,索性听之任之,不予理睬,到了实在不可容忍的地步,干脆辞退了事。松下幸之助认为,抱持这样的态度,很难培养出人才。对员工的纵容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松下幸之助强调,经营者责备员工是有依据和标准的。有些管理者看不惯员工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并不对工作造成影响,只是因为看不惯就横加指责,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对于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行为,应当加以谴责,劝其改过。

行动指南

对于员工的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错误行为,应当及时纠正。

篇2:《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5日:以身作则

身为经营者,不仅要灌输经营理念给员工,还必须让员工有实际了解经营的机会,换句话说,经营者必须以身作则,借日常作业,逐渐启发员工对经营理念的认识。

――松下幸之助谈以身作则

背景分析

古人看出“上行下效”的现象,所以英明的君主很注重以身作则。如果你希望员工“做什么,怎样做”,那么,你自己首先要完全地做到,否则很难让人心服,

企业拥有核心理念至关重要,但是,理念如果不“落地”,不切实转化为行动,那永远只是写在纸上的“优美句子”,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如果你口口声声强调 “客户至上”的理念,却在实际行动中无视客户的抱怨和投诉,那么,你的理念在员工眼中只是虚伪的“修辞”,没有人会去遵从和执行它的精神。

行动指南

身为领导者,你的所作所为,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你表扬什么,惩罚什么,都是在向员工表明你的核心理念。

篇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5月16日:责任感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难免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在公司业务的推动上,从普通职员到课长、部长、社长,没有一个人能保证绝不犯错,虽然有严重性的差别,但失败的滋味是每个人都得尝试的。可是有些人不明了这个事实,一味地害怕失败,或是在失败时拼命推卸责任,找借口归咎于别人,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我认为失败时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找出谁是谁非,而是立刻把责任承担起来,并谋求减轻损失之道。归咎别人绝不是办法,因为失败的结果不只是犯错者一人受害,整个公司,甚至于国家社会的繁荣,也都会受到影响,在这些损害被适度控制之前,谁错得最多呢?

――松下幸之助谈责任感

背景分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在所难免,不必过分计较和介怀,正确做法应该是一旦发现错误,迅速采取遏止措施,缩小错误的破坏范围,减轻它的损坏威力,然后找出补救办法,弥补因犯错导致的损失,最后才是追究责任人,探究犯错的原因,给予相应惩戒,有效防范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而且,犯错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所以,现实中的人,一旦遭遇“滑铁卢”,多数选择推诿责任、明哲自保、归咎别人。而那些敢于大义为重、勇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嘉许的。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一旦有“我只要做好这件工作就行了”的消极想法,对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兴奋的感觉,或没有认定善尽责任的价值,那么做事就很难成功了。相反的,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有兴奋感和价值观,在言语行动上自然会带劲,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因此也容易被人信任。所以经营者需要教导员工从工作中体会乐趣和发现价值。如此,才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带动他们的实践意志,因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

行动指南

培养员工勇担责任的意识。

篇4:《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2日:宣讲核心理念

经营者如何培养人才呢?当然有各种具体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确立“这个企业的目的以及如何来经营”这些基本的原则,也就是必须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感,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方针如果明确,经营者和管理监督者就能基于这种理念和方针,达到有效率的领导;员工也能遵照这种理念和方针,判断是非,人才自然容易培养。如果没有经营理念和方针,领导者的政策缺乏一贯性,易于被情势或感情左右,当然不容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经营者若想得到人才,先决条件就是具有确实的使命感和经营理念。

另外,经营者还应该经常向员工解释他的经营理念与目标,使他们能够彻底了解。经营理念如果只是纸上文章,将是毫无价值的,必须使它存在于每位员工心中,融为一体,才会产生效果。因此利用各种机会,重复向他们说明,是有必要的。

――松下幸之助谈培养员工

背景分析

很多经营者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将员工们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谋取利润,这样的经营方式难以产生伟大而长久的公司,

经营的理念和目标好比河床,一切的经营行为都因为河床的疏导和约束作用而变得有序、规范、方向明确。吉姆・柯林斯在他的著作《基业长青》中将卓越的核心理念视为企业长盛不衰的首要条件。松下幸之助所谓的经营理念、目标、使命感、方针等概念,都囊括在核心理念的范畴之内。

波音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成为航空技术创新的先驱者”;通用电气的核心理念是“利用科技和创新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是“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迪士尼的核心理念是“带给千百万人快乐”;索尼的核心理念是应用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说不尽的快乐和福祉,以及提升(日本)文化”;松下电器的核心理念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重要而廉价的产品,增进人类福祉”……

拥有核心理念,还必须时常向所有员工宣讲,使他们彻底理解,转化为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导向力量,唯有做到这一点,核心理念的力量和作用才得到真正的发挥。

行动指南

梳理出企业的核心理念,反复向员工宣讲。

篇5:松下幸之助

对西方管理者来说,在管理文化中最令他们沮丧的信息之一是在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指出为什么西方人将在争夺工业霸主的战斗中失败而日本人必将走向成功之时.“我们在获胜,而工业化的西方世界在节节败退;你为此做不了太多的事,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在于你自身.”这番话是松下站在有强大力量的地位上讲的.他的历史是20世纪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工业上的成功范例之一.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管理与财富 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FORTUNE 年,卷(期):20xx “”(9) 分类号: 关键词: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2月8日:勇担责任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2月12日:尽人事,听天命

松下幸之助经典励志名言

松下幸之助的经典名言

松下幸之助的培训思想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4日:企业是宗教事业

松下幸之助成功的秘决

励志故事:松下幸之助的观点

面试之经典错误

《李嘉诚管理日志》之7月11日:坚持原则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