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6日:领导忠心企业的职员(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心里有只小黄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把公司搬到西雅图,我花了一些时间向每个人说明我的想法,不过实际上到最后除了我的秘书之外,每个人都同意了搬迁。阿尔伯克基有它的优点,气候温和,是个好地方,因此说服人们费了我很多口舌。
不过搬迁的时候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很投入,而且我们工作背后的确也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因此,我基本上说服了所有的人随我搬迁,我的秘书露金是个例外。但是在西雅图我们的确能雇用到更好的员工,特别是在史蒂文加入进来之后,我们的员工水平大大提高了。
我们雇用的员工向来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只有极少的几个进公司时是有工作经验的。但是我们的原则是大多数开发人员都要头脑清醒地进入公司,没有受到过别人的方法的影响,能够很好地掌握我们软件开发的主旨,并且把精力放在我们认为是关键的问题上面。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1977年,微软原来租赁的4个房间已经无法容纳这家公司,他们决定搬家,后来选中了阿尔伯克基市双圆中央大楼8楼的一套房间作为公司新址,
当时他们一共6个年轻人。盖茨的第一任秘书是个年轻的女大学生,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其他事情都不闻不问。比尔・盖茨深切感到,需要一位热心肠且能事无巨细地把后勤工作揽下来的总管式女秘书。不久,盖茨的第二任女秘书露金上任了。
在到微软公司工作时,她已42岁了,并且是4个孩子的母亲,而比尔・盖茨当年才21岁。她以一个成熟女性特有的缜密与周到,成了微软公司的后勤总管,负责发放工资、记账、接订单、采购、打印文件等。当微软公司决定迁往西雅图,露金因为丈夫在阿尔伯克基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走,盖茨和其他员工对她留恋不已。临别时盖茨握住露金的手动情地说:“微软公司为你留着空位,随时欢迎你来!”
三年后的一个冬夜,露金为了微软公司,说服丈夫举家迁到了西雅图,继续为公司效力。
行动指南
企业确实需要规矩,但规矩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个人,如果把这一条规矩做好了,一切也就好办了。
一则陈旧的商业笑话说,如果铁路已意识到他们是一种运输业,而不是一种钢轨业,那我们就都得去乘坐联合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飞机了,很多企业已经在更基本的层次上拓宽或者改变了自己的目标。索尼作为一家消费和商用电子业、音乐和电影工业的世界级大公司,开始时却是一家不成功的电饭锅制造商。惠普一开始投机性地制造焊接机、保龄球道传感器和减肥机,而后其产品转为示波器和计算机,这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惠普。这些公司按市场行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评价自己,就可能会在另一个行业取得重大突破。而另一家企业会发现,它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擅长的本行。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应拥有必要的信息,认识到其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市场会是什么,
――比尔・盖茨著,《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
背景分析
据说,在阿里巴巴公司工作的员工,无论胖瘦、高矮,在进入公司三个月之内每个人都要会倒立,否则卷铺盖走人。用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话说,“世界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倒着看就可以变成可能的。”学会倒立,是为了让员工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未来只属于“有想法”的人,正如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同样,微软说自己是“盗版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换一种角度说,它也是最大受益者。如果没有盗版的“普及”,微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进而缔造自己的软件帝国。
行动指南
当遇到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换角度去思考,换方法去处理,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我想我们的工作环境应该是一个像校园般美好的环境,我们把职员分成不同的组,为每个人配置需要的工具、计算机、一切所需的东西和他们自己的办公室,这可以让职员们集中精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在这个“校园”的西北部有一片树林,掩映其中的是一层、两层还有三层的建筑,里面的办公室宽敞舒适。这里的景色一直让我感到赏心悦目。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在微软公司,每个职工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或房间。而且每个办公室都是相对隔开的,有自己的门和可以眺望外面的窗户;每个办公室的面积大小都差不多,即使是比尔・盖茨的办公室也比别人大不了多少。对自己的办公室,每个人享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自己装饰和布置,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至于办公室的位置也由职工自己挑选,如果某一办公室有几个人选择,可通过抽签决定。另外,如谁对第一次选择不满意,可以下次再选,直到满意为止。公司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可随手上锁的门。微软公司的这种做法使职工们感到很有意思,而且工作起来心情舒畅。
没有时钟的办公大楼也是微软公司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微软西雅图市总部办公大楼是用简易的方法建造的,主要材料是玻璃和钢材。办公大楼的地面上铺着地毯,房顶上散发着柔和的灯光,但让人奇怪的是整座办公大楼内看不到一个钟表,大家凭良心上下班,加班多少也是自愿的。美国西雅图市的天气是阴多晴少。只要一出太阳,员工们可自由自在地在外面散心。
行动指南
努力建设企业的内外部工作环境,使员工工作时有更好的心境,其实这也是全球优秀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
我有时会不分昼夜地工作,并且对所有的人说:“嘿,我们保证在几个月内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按时把它完成!”我们当时非常激进,只知道按时把工作完成,比如为了编写一个适用于12KPOM的ROM BASIC程序而拼命工作。这挺有趣的,因为当时我要检查所有人编写的代码,还要和他们讨论我们的工作目标。尽管那时我们的集体还很小,但是从美国到日本,每星期我们都有新产品面世。
我们那时候还都很年轻,我可能是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最极端的榜样。但是我们的工作真的很有意思。通常我们的工作项目都是有最后期限的,而且这种有最后期限的工作往往是很富有挑战性、很刺激的。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良禽择木而栖”,只有“好”的公司,才能留住“好”的人才。人们在决定工作时都会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为这家公司全力投入?”极富个性的比尔・盖茨崇尚的是对自己选择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这大概是微软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秘诀之一。
在微软,盖茨招募的那些电脑程序高手们,不知疲倦地挑灯工作,根本不计较盖茨给他们的薪水是多少。他们一起蹲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每天摆弄着电脑。累了就吃比萨,或者赶去看一部刺激的电影。当时,谁都不能保证跟着那个长着娃娃脸的老板会有什么好处,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种坚定。
行动指南
一只狮子带领着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跟着一个有激情的领导,不但意味着有美好的现在,而且还意味着有美好的将来。
供应免费饮料、每人都有独立的办公室、如同校园般的办公室气氛、用电子邮件沟通,但这些事关键吗?我倒不这么确定。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的管理是很不同的,我们也一直相信这两者必须分开。基本上,我认为优秀的软件人才喜欢和其他优秀的软件人才一起工作,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让才华可以充分发挥的地方。一个优秀的软件设计师希望到微软工作,是因为他知道做出来的产品有改变世界的机会,知道他想出来的好主意会造福全世界亿万人口,当然也有一些金钱报酬上的诱因。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物以类聚,以及一个能让人实现理想的工作环境。
微软的员工人数和主要竞争对手比起来不算什么,IBN有10倍于微软的人。只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让人们以小团队来发挥,我不认为拥有16 000名员工是多大的缺点。我一个人哪有能力设计这么多软件?当然是要充分授权,我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其实大部分的工程师对创造好的软件有一种热爱,给他们所需的环境资源,自然会有很好的表现。
――1995年,比尔・盖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的采访
背景分析
微软在尊重员工的自主性方面可以看做是对员工创新价值的最好尊重,
微软这种管理方式靠的是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对公司所负的责任和每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尽管“高薪”的诱惑力存在,但是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就必须给他们一个可以选择的、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使企业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土壤。
微软的每个程序员每年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对于在任经理而言,有员工想做经理是个好消息,但如果你舍不得设计、编码和测试的生活节奏,在微软成为技术领导者是另一条明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微软有很多非常资深的工程师,40多岁还在编写代码,真正的技术领导者对代码都有恒久的热情。他们不必担心级别和待遇,这与做不做经理没有什么关系。微软公司是美国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
微软没有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的传统繁文缛节,“工作任意小时”是让员工在状态最佳的时候工作。“家庭式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微软在工作时间管理上显得更加轻松和聪明,对如何有效运用员工工作时间的研究更加深刻。
行动指南
要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工作,需要让他们去做一些运用他们的独立判断完成的事情,而并不是在看别人眼色。
我想,关于领导才能的最大问题在于你想领导一个多大的组织机构,如果你只想有一个中等大小的组织,那么只要一位对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的人来当领导就可以了,不再需要什么流程、评估和考核等,一切都是企业家说了算。但是如果你想生产更多的产品、拥有更大的组织规模以及更广泛的地理覆盖,那么作为领导,你就要改变做事的方法了。已经成长壮大的企业中,有90%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或只靠一位天才领导的阶段。当组织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时,最高领导的确无力再事必躬亲了,他需要找到一些关键性的人物并与他们合作,这才是让组织机构发展壮大的真谛所在。
――4月25日,比尔・盖茨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说:“大有大的难处”。这本来是说人口众多的贾府家大业大,管理难度大。但这话用在企业管理上同样成立。创业时期的企业家都是随心所欲、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甚至不愿意被管理束缚手脚,
但是,企业的创建和管理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逃避管理。要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要想从打天下转变为坐天下,企业家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技巧,实现从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转变。
比尔・盖茨一直坚持聘用能自学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花费在培训员工专案上。他让新员工通过实践学到更多东西。微软公司的员工主要是通过交谈或者边看代码边使用产品来交流产品设计知识。另外微软公司还不定期地举行午餐交流会,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者经理介绍他们自己的经验。在盖茨看来,“越是拥有大量聪明人才的公司,就越容易退化成一个由傲慢的、极端独立的个人和小组组成的混乱集体”。
为了挖掘职员的工作和创新潜力,防止“大企业病”,盖茨非常注意让微软保持一种小公司的感觉。比尔・盖茨曾说:“我们即使是大公司,也绝不可以用大公司的心态去思考,否则我们就必死无疑。”因为领导人的老化,而带来企业老化,这几乎是所有老牌企业都可能遇到的困难。而像微软这样,通过盖茨的隐退来解决问题,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行动指南
一流的企业家只管人不管事,二流的企业家既管人又管事,三流的企业家管事不管人。
人们不会为我的头脑或者财富所折服,哪一样都不会,我们公司上下只是全力以赴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的员工都很自信并且技术很好。工作占据我绝大部分时间。媒体上对我们这些人的大肆宣传让我们苦不堪言。软件市场上的竞争极其激烈。
如果有人说这种话,比如比尔・盖茨控制了什么什么,马龙操纵着什么什么,或者欧维茨控制着什么什么,我希望人们不要去相信这些话。因为如果每天人们都这么议论纷纷的话,我们怎么可能让客户们开心呢?我们还怎么可能再延续改革,取得进展呢?我们如果不抓紧时间前进,就会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一旦这个公司驻足不前的话,人们可能会忽视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则甚至会将当初最兴旺的公司推向边缘。
――比尔・盖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编辑的采访
背景分析
比尔・盖茨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经历无数次成败之后,深深的忧患意识使得他从不对任何人、任何事掉以轻心,
即使是在与IBM合作的关键时候,他仍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开发的策略,而不会将创业的成果拱手让人。
在20世纪80年代,IBM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商业怪物。1984年,它在一年之内创造了任何公司都没有达到过的最高利润纪录――利润达到66亿美元。但随后,康柏计算机公司的崛起让IBM产生了危机感,于是IBM决定选择与微软进行合作。他们的想法是IBM出硬件,微软出软件。但比尔・盖茨明白刻板保守的IBM将会使微软生产的软件失去竞争力。于是,他请求IBM让微软独立开发新的操作系统,然后廉价出售使用许可权给他们。IBM同意了他的要求。
IBM真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样的结果是,微软可以从IBM的约束中解脱出来,并可以通过向其他计算机公司出售使用许可权赚钱。而IBM因为允许微软将这种操作系统向其他人提供授权,造成了IBM兼容机都得依赖微软软件的局面。
行动指南
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冷静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没有时间看你的具体内容,我建议你和你的直接领导沟通一下,如果能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相信你的主管会很感兴趣。
――比尔・盖茨写给员工唐骏的信
背景分析
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在回忆微软公司的经历时,讲到了一次给盖茨写信惨遭回绝的事情,当时唐骏带着些许想一鸣惊人的念头,给比尔・盖茨直接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在邮件里,他把自己新开发模式的想法、内容悉数写下来,附件里再附上模块范本所得出的详细结果。整封信写得很长。
盖茨回了一封短信,
盖茨当时的回信其实是很有技巧的。他没有表扬,没有批评,也没有把信转发给唐骏的直接领导。事后唐骏承认:“坦白地说,当时我很有点心高气傲的感觉,以至于想得到盖茨直接的认可。但我这样越级报告的行为本身,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错误的。”
这种动不动就找最高老板,并认为这是职场制胜法宝的心理,在中国不少企业的员工里并不罕见。“他(盖茨)通过这种方式,教会了我正确和规范地与上级沟通的方法。”
行动指南
让他人了解自己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同他们进行沟通。
应该指出的很重要一点是,微软的发展和成功来源于共同努力,很幸运的是我们雇用了一些值得信任的员工。当人们把公司和我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看到更广阔的一个方面。
我有各种各样的工作,用一半的时间去接触工程,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我也接触我的顾客,我到世界的各个地方看看我们产品的使用情况。我和非常聪明的人一起工作。我一直坚持学习新的概念,并且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其中有着非常大的挑战性,这也是一件需要谦虚的事情。我和许多有热情的人一起工作。
――3月11日,比尔・盖茨在日本的横滨接受小田俊树的采访
背景分析
在美国计算机行业中,不知有多少人羡慕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这种绝佳的工作关系,甚至有人把微软公司成功的最大因素归功到这对好友的合理分工,
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微软的成功与比尔・盖茨作为领导者的用人决策分不开。看一下微软的发展历史,从最初一起设计软件的保罗・艾伦,到Altair 8080型计算机的设计生产者爱德・罗伯茨,再到首创“菜单”模式的西蒙伊,直至帮助微软完全占领欧洲市场的鲍勃・奥利尔。他们陪伴比尔・盖茨走过前进中的每一步。现在的人们经常把微软所有的功劳都加在盖茨的身上,但他却深深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微软早就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了。
行动指南
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团队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微软来说,我们从“做正确的事”开始创业,10年前,我们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研发中心,现在它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研发中心之一。由张亚勤博士(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带领的研发团队的工作质量是令人惊奇的。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中有了不起的员工队伍,因此我们对中国有着很高的期望。中国这些年所发生的变化让人惊叹。对于我而言,中国目前发生的一切印证了我几年前对中国的认识。聪明的人总是愿意与聪明的人共事,这样你可以从每天的研究工作中获益。人们常常能超越自己的工作极限,并不断有所突破。
――2007年4月25日,比尔・盖茨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对创业者来说,注重塑造领袖精神,远比积累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可在瞬间赢得或失去,但领袖精神永远是赢得未来的无形资本,
在微软,人们看不到不努力的人。到晚上八九点钟,办公室的人最多最繁忙。销售人员白天拜访客户,晚上即回来赶写报告,还有一些部门开会、做总结也在办公室里进行。
微软现在的强大,不仅在于盖茨个人的天才作用,更在于组织全球顶尖人物协同作战的能力。办公软件office 2000是微软十分成功的一款软件,但这项研发却是微软耗时2年,调动全球8 000名工程师,进行75万多人次的测试、修正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既要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又要保证技术产品不外泄,这是项十分庞大的系统管理。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力的提升一定是有形的流程和制度,以及文化的无形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行动指南
一个员工要想成为领导,就必须时刻培养自己具备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时刻像领导者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