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松下幸之助成功的秘决(共含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斤欠可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经营秘诀中,有三项是最突出的,即自来水经营理念、水坝式经营法和玻璃式经营法。 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19,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从那时起,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 松下幸之助独特的经营秘决 松下认为,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造富度众生的事业。松下幸之助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他同时又声言,“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企业当作宗教事业来经营。这种从表面文字上看来是矛盾的经营理想,在松下的人生、经营实践中,却是高度统一的”。如果作一简单的解释就是:正因为把自己的企业、事业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强调赚钱、赢利,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的贡献;相反,不赚钱,亏损,社会也必将“亏损”。反过来说,如果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何来社会的“赢利”?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 松下是基于怎样的认识树立起贡献社会的企业信条的呢?他是基于对人、人生的认识。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是赚钱的好手,是优秀的企业家,也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伟大的人。他的许多经营理念,实质上是基于他对人和人生的认识的。松下认为,人幼时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培育,所以应有所回报;企业也应如此。这就是松下经营理想最简明的逻辑。经营企业和经营人生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松下认为,“一个小公司,其存在虽不能裨益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它被允许存在的最基本理由。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名或数千名员工,把不危害社会作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就不够了。它不但不能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种方面受到社会的喜爱和欢迎,这才是基本的经营方针。公司大到有员工几万人,它的举手投足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应地,就应该对国家社会有很大的贡献,经营方针也当然地应与此适应。松下还指出,贡献社会不仅应该是经营的理想,也应该是理想的经营方法,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法。原因很简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赖和仰仗社会。只为自私,不作任何回报的公司,怎么能够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到,松下把宗教事业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那是他在参观了一个宗教团体的总部后回程途中的联想。他认为,宗教的宗旨是指导人们解脱精神烦恼,享受人生幸福,是指向精神的;企业经营的宗旨是无中生有,除贫造富,是指向物质的。企业经营可以帮助人类社会趋向富裕与繁荣,同宗教一样,也是神圣的事业。松下认为,使产品像自来水那样充足而廉价,这应该是思想每一个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也是经营者的义务和使命。实业家的使命就是在克服贫穷,造福社会,为人民建立幸福的乐园。 松下和公司工会的关系,一直是比较融洽的。但是,有一次工会机关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却让松下大为恼怒。起因是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嘲笑松下制造物美价廉产品以服务社会的自来水经营理念,否定了公司的经营宗旨。尽管遭到了这样的抨击,但松下依然不改初衷。“自来水经营哲学”是松下电器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相当于宪法中的总纲。这是松下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受到自来水的启发而总结出来的。他的经营信念即在于此:“如果一切东西都像自来水一样,能够随便取用的话,社会上的情形就将完全改变了。我的任务就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尽管实际上不容易办得到,但我仍要尽力使物品的价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准。1932年5月5日,在松下电器公司的创业纪念日上,松下向全体员工表明了自己的这种信念,并把它确定为公司的经营哲学,要求全体员工遵照执行。松下在演讲辞中讲道:“大抵生产的目的,不外乎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充实生活的内容。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愿望。“松下电器公司要以达成这些使命为我们的目标,今后更要全力以赴、更上层楼,期待早日完成使命。我殷切希望诸君能深刻体察这一目标和使命,并共同努力达成之。松下体会到,以透明、公开的方式,让干部和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和目前的状况,建立互相的了解、信任,可以加强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达成既定目标。
对西方管理者来说,在管理文化中最令他们沮丧的信息之一是在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指出为什么西方人将在争夺工业霸主的战斗中失败而日本人必将走向成功之时.“我们在获胜,而工业化的西方世界在节节败退;你为此做不了太多的事,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在于你自身.”这番话是松下站在有强大力量的地位上讲的.他的历史是20世纪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工业上的成功范例之一.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管理与财富 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FORTUNE 年,卷(期):20xx “”(9) 分类号: 关键词:松下幸之助对于育才、选才、用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也正因为他对人才工作的成功,才使松下公司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对于HR来说,松下幸之助是学习的榜样,这样你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职业上也能得到发展。
那么,松下的人才标准如何呢?什么样的人才是松下心目中的人才呢?人们从10个方面总结了松下的人才标准:
一、不忘初衷而虚心
学习的人。所谓初衷,也就是松下公司的经营理念,即创造优质廉价的产品以满足社会、造福社会。只有抱着这种初衷,才可能谦虚,也只有谦虚才能实现这种使命。 松下在任何时候都很强调这种初衷,可以说,他的谦虚正是为了达成、完满初衷而提出来的。同时,谦虚使人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当然也就能够顺利实行活用人才 之道。
松下指出: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尤其不可没有谦虚之心。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所需人才的第一要件。
二、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人
松下公司允许每一个人在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个人都能展现其五光十色的灿烂才能。同时,也要求上司能让部下自由行事,活用每一个人的才能至其极限。
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封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型,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这是松下幸之助某篇随笔中的一段。读到这里,我猜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借名人来自我炒作一番。
松下幸之助没有答应对方,时间一久,他把这件事忘了。后来那位写信人竟找上门来,是个60来岁的老人,松下幸之助才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家眼镜店位于最繁华的地段,一切检验装配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那里的店员训练有素,一切迹象都显示出那里的品位很高,实力很大。
松下幸之助问对方:“您的用意看来不只是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老板笑着说:“因为您经常出国,假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为了避免日本受到这种低估,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其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对行动有什么样的解释。
读了《松下幸之助》真本书,我觉得松下的成功是由于他把企业当做一个人,如何让做人,就如何做企业。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后来对电器感兴趣。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小学学历是人,成为了众望攸归的“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对员工如同对待家人,让员工在工厂时有家的温暖和依靠。这加强连企业与员工这件的关系,让员工有归宿感,从而产生了强大凝聚力。然,在工作中有些问题是需要经常提点和整顿。朝会、夕会就是这样的机制。晨起之时而计划,夕寝之时而反省,必能日新月异。如今,朝会、夕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各个行业,每天工作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情讲给自己听,使自己心里有所警觉,更加提高了工作效率。
松下觉得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二战时期,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这是一家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所拥有的责任。现今许多企业总是在抱怨国家政策不够好,福利不够多,但在国家陷入危机时,是否也能够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否还记得国家在经济危机时给予他们的帮助,避免他们破产的危机?国家是企业的保护伞,是企业的城墙。同样的,和平的社会体系才能让商人们更方心的经营。
对于产品定价,松下认为:“不应该借巧妙的讨价还价赚钱,必须一开始就制定合理的价格。即使对方要求减价也不同意,而是相反,去说服顾客接受这个价格。依我的看法,采取这种方法最成功。”以高质量的产品巩固自己,不已高价谋取利润,而是以合适的价位去挑选客户,这就骄傲的松下。像文人般的风骨,吸引着战后彷徨的商家们,使之趋之若鹜。而松下公司就在这样的坚持下慢慢壮大,稳若磐石。
我认为松下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建立了信任。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国家对公司的信任。信任就像宗教信仰一样感染着被松下吸引的人,松下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二战的废墟中涅槃重生,翩然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