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4日:企业是宗教事业(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iaboloMenth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宗教的宗旨是导引多数烦恼的人脱离苦海,指导他们安身立命,然后享受人生幸福,我们事业的宗旨则是无中生有、除贫造福。古谚云:“四百种病,不如一贫。”自古以来,消除贫穷就是人类的神圣事业。因为生产可以帮助人类生活趋向富裕与繁荣,自然也是神圣无比的使命。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经营,应该比宗教事业更要蓬勃发展,更能扩充延续才是,为什么企业却常有倒闭、裁员等情形呢?那是由于他们经营不善的缘故。那是只顾私利的经营,偏离正义的经营,不自觉事业是神圣的经营,是仅以在商言商的经营,仅站在传统基础上的经营。这些因循姑息的经营方法,就是造成企业倒闭的原因。
――《经营管理全集》
背景分析
宗教是信仰的寄托之所,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所谓“信仰”,就是坚信不疑的核心理念。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其一,需树立核心理念;其二,矢志不渝地坚守之、追随之。企业如同宗教,也需要有信仰来凝聚。核心理念所需遵循之原则前面已有论述,不复赘言。在此着重探讨第二点。
如若领导者只是将经营企业作为获取利益的途径和手段,一切经营方法均以利益为导向,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有利可图时扩大生产、招募员工,无利可图时随意裁撤员工。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路途中飘移不定,任意游走,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那么,这样的企业注定不是长青企业。卓越的管理者无一不是核心理念的追求者。他们坚信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增益于社会,胸中存荡然之气。结果也往往是,逐利之人并未获利,追梦之人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行动指南
坚守核心理念,以核心理念为指导展开经营活动,企业的长远目标不以短期利益诱惑为转移。
经营事业,一方面要气宇宏大,另一方面则要神经质,也就是“胆大心细”,非如此,不足以发展。
经营事业,随时随地都存在危险。因此,经营者时时刻刻都处于战战兢兢做事的状态之下是不成的。我说的要气宇宏大,是“见多识广”的意思。见闻广博,处理业务时,自然不慌不忙,井然有序,促进事业的进步。
大胆的反面,就是神经质。如仪表上的指针,只要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就会敏锐地感知到。
凡事皆有“萌生”时期。从小至大,应敏感地把握事物的“萌生”,善加处理。如员工的气色、工厂的空气、工作态度、金钱的动向等,即使微小的变化,也要有所警觉,
请各位同仁以胆大心细的态度、敏锐的感觉,再加上观察、判断、分析、处理,这样才是对工作应有的认识。
――松下幸之助谈胆大心细
背景分析
企业家往往需要驾驭数目相当可观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没有广博的见识和过人的胆识一般难以胜任。然而,胆大绝不意味着粗心,相反,企业家应当具备觉察问题的敏锐嗅觉。当问题处于“萌生期”的时候,就好像病毒还在潜伏期,没有爆发出来,身体也没有觉得不适和疼痛,正因为此,才难以被人发觉,而企业家应当具备一双发现潜在问题的眼睛。因为问题一旦到了相当明显的地步,它的危害就非常严重了,企业难免遭受损失。只有在危害较小的萌生期,妥善地将问题解决,才更具有意义。
行动指南
提升自身的胆魄和见识,同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潜伏的问题并妥善解决。
在一个公司中,每个员工的实力要能一起提高,公司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如果认为单独培养一个职员的实力,公司就能发展,那就错了。这个观念很重要:公司成长的关键不在一两点突出,而在整体程度的提升。
――《经营管理全集》
背景分析
顶峰公司曾与摩托罗拉齐名。其创始人麦克唐纳是一位具有惊人魅力与能力的领袖,他凭靠自己强大无比的个人力量推动公司前进,不幸的是,他于1958年猝逝,公司高层管理人才骤然出现真空。几乎再没有一个人可以顶替麦克唐纳领导公司延续和再造辉煌。一位竞争对手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顶峰公司会越来越怀念麦克唐纳,
”事实验证了这一言论,自麦克唐纳逝世后,顶峰公司黯然失色,再也没有重现当年辉煌。
松下幸之助深刻意识到,公司的永续经营,绝非依靠个别强有力的“能人”,而是要依靠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诚然,杰出“能人”对公司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但一味寄希望于能人,认为启用个别能人就可以创造奇迹,显然不切实际。而且,过分依赖能人对公司成长有害无益。首先,依赖能人易造成 “能者多劳”的情形,有能力的人承担着过分繁重的事务,苦不堪言;而能力平平的人不得重用和信任,没有机会锻炼成长。其次,依赖能人易导致独断专行,因为能人长期与平凡之辈共事,难免产生高傲与自负情绪,长此以往,势必养成独断专行的做事风格。再次,依赖能人不利于公司稳定,因为能人毕竟是少数,一旦离去,公司将出现人才真空,在动荡飘摇中重演“顶峰公司”的悲剧。
行动指南
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系统的培训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而不要幻想只依靠个别能人创造奇迹。
我常听人说,最近的领薪阶级都非常用功读书,这是很好的现象,今后的企业经营势将更现代化、科学化,所以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才能应付工作需要。
再说,“工作”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公司内,而是更广泛地与社会各方面动态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如此一来,若是对每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动态,包括世界性的动态没有相当的知识,工作就极难完满。
无论如何,能认真学习专门知识及一般的教育、精神观念,确实是很可喜的现象,
其实也必须如此,并且不能以此为满足。
――松下幸之助谈学习型组织
背景分析
持续学习对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们所认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充电,才可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松下幸之助强调持续学习的必要性,是因为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各行业间的交叉合作越来越普遍,很多“蓝海”就是在不同产业的边际渗透中被开拓的。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世界在便捷而紧密的联络系统中变小了,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还是知识、技术、审美、道德、逻辑、判断、疾病……的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广泛。社会的发展对人自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凭借“一技之长闯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行动指南
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
对西方管理者来说,在管理文化中最令他们沮丧的信息之一是在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指出为什么西方人将在争夺工业霸主的战斗中失败而日本人必将走向成功之时.“我们在获胜,而工业化的西方世界在节节败退;你为此做不了太多的事,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在于你自身.”这番话是松下站在有强大力量的地位上讲的.他的历史是20世纪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工业上的成功范例之一.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管理与财富 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FORTUNE 年,卷(期):20xx “”(9) 分类号: 关键词:松下幸之助对于育才、选才、用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也正因为他对人才工作的成功,才使松下公司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对于HR来说,松下幸之助是学习的榜样,这样你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职业上也能得到发展。
那么,松下的人才标准如何呢?什么样的人才是松下心目中的人才呢?人们从10个方面总结了松下的人才标准:
一、不忘初衷而虚心
学习的人。所谓初衷,也就是松下公司的经营理念,即创造优质廉价的产品以满足社会、造福社会。只有抱着这种初衷,才可能谦虚,也只有谦虚才能实现这种使命。 松下在任何时候都很强调这种初衷,可以说,他的谦虚正是为了达成、完满初衷而提出来的。同时,谦虚使人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当然也就能够顺利实行活用人才 之道。
松下指出: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尤其不可没有谦虚之心。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所需人才的第一要件。
二、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人
松下公司允许每一个人在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个人都能展现其五光十色的灿烂才能。同时,也要求上司能让部下自由行事,活用每一个人的才能至其极限。
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封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型,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这是松下幸之助某篇随笔中的一段。读到这里,我猜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借名人来自我炒作一番。
松下幸之助没有答应对方,时间一久,他把这件事忘了。后来那位写信人竟找上门来,是个60来岁的老人,松下幸之助才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家眼镜店位于最繁华的地段,一切检验装配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那里的店员训练有素,一切迹象都显示出那里的品位很高,实力很大。
松下幸之助问对方:“您的用意看来不只是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老板笑着说:“因为您经常出国,假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为了避免日本受到这种低估,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其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对行动有什么样的解释。
当你拘泥于事物的一面而固执己见时,你会忽略它背后流动着的一股力量,从而遭受意想不到的失败,所以,你必须培养一种眼光,一种能够透视事物背后的潮流和事物间的关系,并训练自己从中获得发展的眼光。
越是受到上司深厚的信赖,为了回报,当你处事时,越应当拿自己的判断去请示上司。不可自视过高,谦虚和自慎的修养很重要。我们彼此既然都在参与经营,便应该有率直地批判和接受批判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顺应同化的喜悦。
――松下幸之助谈经营理念
背景分析“顺应同化”是松下幸之助经营思想中的精髓部分。所谓“顺应同化”,概括而言,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身为公司最高领导者,决策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企业的经营方针与国家、人民利益相吻合,求得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其二,身为公司中的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要遵守公司长期实践形成的价值观、传统精神和行政纪律,公司上下员工融洽相处,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强有力的整体,
世间万物能够和谐运转,依赖于各种秩序的统御。所谓“秩序”,就是统帅各程序的一个中心。家庭的秩序中心是家长,学校的秩序中心是校长,企业的秩序中心是最高领导者,国家的秩序中心是主权者。万物顺应的基本秩序,松下幸之助将其概括为“大义”。大义,就是遵从宇宙的秩序,也就是遵从真理。中国古典哲学将其表述为“道”。世间万物唯有顺应宇宙的秩序,方可得到繁荣;如果有悖于宇宙的秩序,即使得到一时之繁荣,最后还是会发生种种障碍,走向灭亡。身为企业最高领导者,决策理当顺应“大义”。
身为公司员工,理当顺应公司的秩序,即使你深受上司的赏识与信任,也不可独断专行,骄纵妄为。因为在松下幸之助看来,个人的才智无论何等卓越,也只不过是黑夜里提灯,照亮的范围有限,何况人非圣贤,不可避免会有缺点;如果集合众智,让所有人提出建议,据此归纳出最佳方案,付诸实施,必然显示出整体经营的强大力量。
行动指南
1、经营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2、教导员工应当顺应公司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为了让工作能顺利进展,我们必须好好遵从公司的方针、计划和传统,从中发展自己,个人的智慧纵使卓越,也像在黑夜里提灯,照亮的范围有限。独断地以为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是至高无上的,会使公司蒙受不利。尤其职位高者,更要经常请示上司,顾虑周全,推敲着做事才好。不顾传统,忽略公司的方针和计划,以自己狭隘的主观来判断行事的人,他的努力程度和才干越高,公司受害的程度也越大。
――《经营管理全集》
背景分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中的道理似乎众人皆知,但作为行动理念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却颇为不易,
松下幸之助身为企业最高领导者,不容易听到反对的声音,但他深知一己决断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为了力避独断给企业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他总怀着一颗空杯的心,认真聆听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并且将这一做法加以细化,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司上上下下必须遵从这个方针。作出重大决策时,松下幸之助更是要跳出自我利益、公司利益的樊篱,站在国家、人民利益的高度来审视,力求顺应国策民利。
行动指南
经营者应当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经营管理是由人类进行的,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是人,从业人员也是人,顾客以及所有的交易对象都是人。经营管理可以说是人类彼此之间,为人类幸福所共同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为了适当地进行经营管理,必须彻底了解:“人是什么?”“人具有什么特质?”
不仅企业的经营如此,人生的经营、国家的经营等所有的经营,甚至于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如此。人如果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什么,其活动也就不可能是真正适当的。举个例子说,人类饲养牛马或其他动物时,若想找到最适当的饲养法,首先必须彻底认识它,
牛有牛的特质,马有马的特质,知道它喜欢什么食物、具有什么习性等之后,才可能饲养得很好。
――松下幸之助谈经营与人的关系
背景分析
人是“万物之灵”,既具有主宰一切的权力,又具有慈悲和公正的心。人负有支使万物的义务和责任,绝不是单以自己的欲望或感情,恣意支配万物。人类必须自觉身为万物之灵是多么的伟大,并努力实践伴随而来的责任和义务。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是基于对人性的了解。身为企业最高领导者,他被赋予任意动用组织的一切人、物、资金的权限。他必须有爱心和公正,必须关照得十分周到,使各个因素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同时,经营者又肩负着使自己的企业无限发展的责任。如果经营者欠缺这种对权限及责任应有的自觉,经营绝对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行动指南
基于人性的管理才会产生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