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哈维森蛋黄酱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哈维森蛋黄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篇1:《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要成为一家在市场领先的公司,你就必须有“野心勃勃的大目标”,你不能仅仅看过去的和当前的市场局势,还必须看市场局势可能的走向,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有什么趋势,然后在最佳预测的基础上引导你的公司。为了获取大收益,有时必须冒大风险。

大 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微软公司的一些失败经历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产品和战略。今天,在事后来看,很容易认为微软公司的现有成功是命中注定的。但是,我们在下大 的时候――包括把我们公司当做第一家小型计算机软件公司建立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嘲笑我们。许多其他行业的领先公司在转移到新技术领域时都犹豫不决,唯恐损害他们现有技术的成功。他们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假如你拒绝早冒风险,那么你随后就会在市场上衰落。但是,假如你下大 的话,那么这些风险中只要有少数几个能成功,你的未来就有保障。

――比尔・盖茨著,《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

背景分析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段话,“在21世纪,改变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别期望有人会来帮助你,

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创业’是通往新世界的唯一道路”。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

“你创业了吗?”这句曾是美国硅谷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如今已成为更多人的常用语。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盖茨苦熬了才有今天的成就,十几年间这个亿万富翁每年的休息日只有几天,其余时间全部用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拼命厮杀。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盖茨的创业经历无疑是最好的教材。

行动指南

在洞察变化趋势的同时,你必须具有冒险精神,风险永远与收益成正比。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

篇2:《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日:创业就需要赚钱

我们创立的微软是一家独特的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成功,我随时都可以回到哈佛念书,我的休学是经过正式批准的。而且我是单身,不用养家糊口。但是我要给员工发薪水、要纳税、签合同,为我们的软件制定适当的价格。当时我的商业倾向已经很明显,于是我写了一封关于盗版软件的信,指责很多公司在非法使用一些软件。这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在争论,这些人应该得到报酬吗?我们是否应该为这些软件付钱?当时人们对MITS很有意见,因为他们生产的一些储存电路板不能正常工作。MITS在很多方面已经落伍了,所以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向MITS索要我们Basic程序的方法。

我们召开了第一个电脑会议。很多人来参加。微软从一开始就是一家企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先见之明,知道这个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只是我必须挣到足够的钱为我雇来的这些朋友开工资。而且如果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会有很好的销路,我就可以雇用更多的人,以便我们能够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一系列相互兼容的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作为微软的拥有者,比尔・盖茨对软件免费分发拷贝十分敏感。1976年,盖茨写信到《电脑通讯》。他在《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中指责道: “诚如大多数玩家应该了解到,你们大多数人用的软件都是偷来的。”他认为,软件工业只有给程序设计师们以创作的报酬,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从而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比尔・盖茨如此激烈的行为在全国掀起了强烈反响。讨论的结果是,软件是享有私人版权的产品。但那时盗版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这将是一个长久困扰的问题。但使用者广泛地分享使用Basic程序的语言,竟然使它成为微电脑的标准语言,借助MITS之力起步的微软终于可以独立门户,并为微软后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行动指南

创业需要强烈的赚钱欲望,这种强烈欲望的程度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会面对一次或多次转折,并使你战胜矛盾和摆脱犹豫。

篇3:《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1日:坏消息必须尽快传递

我有一种对坏消息穷根究底的本能,如果它们在某处出现了,我就想去弄清楚它,微软的员工都知道这一点。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电子邮件,开头总是说:“就像有句格言讲的: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儿有一段坏消息精选。”

任何组织都存在大量的过失,甚至是那些很优秀的组织也不能幸免。你常常会因为客户突然转向别的买主而感到惊奇。竞争对手总是随着具有广阔市场的新产品的出现而出现。丢掉市场份额是每一个组织都可能碰到的坏消息。

还有一些坏消息,是与内部形式有关的。也许是某一产品将推迟发行,或者这个产品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又或者你还没能雇用到足够的合作人手去实现计划。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素质:有信心迎面处理各种令人措手不及的坏消息,发现它们而不是躲避他们,

有效率的管理者在听取正常情况前,更想听到的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你无法尽快获取那些令人失望的消息,你便无法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反应。

――比尔・盖茨著,《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

背景分析

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往往就会出现“老板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情况。而等级制度是信息畅通的拦路虎,在公司内部,等级划分越是平等,就越可能传送坏消息并采取行动。为了更快传递信息,微软专门设计了数字智能系统,把信息分门别类,可以让各种人员看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在紧要关头,微软的员工变有形会议为电子会议,通过电子邮件交换意见,帮助企业管理层迅速了解与坏消息有关的资讯,将问题快速解决。

比尔・盖茨认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要根除报喜不报忧的错误观念。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听取坏消息,他们还应该在他们的组织内建立起倾听坏消息的嗜好。带来坏消息的人应给予奖励,而不应被视为犯上。

行动指南

听不到坏消息,自己就会不自觉地盲目自大,错误也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篇4:《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5日:不断自我更新发展

微软是做软件的,因为我们的成功,所以我们能做的关于软件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做,不管是在安全突破方面还是在语音或视频方面。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的事情上没有成功我会感到很伤心。

或许,你会说我们应该再等三年再做互动电视,或者我们应该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做三年的调查研究。但是我们对软件有着很深刻的乐观态度,并且愿意对这种超过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投资。看看现在微软研究员的项目,都属于这类。

你必须决定对每项投资投入多少。像我们投资Windows一样,你什么时候投资图形用户界面?你什么时候投资Office和智能白板?如果你在研究预算上多花了一点时间之后还认为为时过早,那么这没问题。如果你觉得那些投资是错误的,你将面临的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6月,比尔・盖茨接受《福布斯》杂志专访

背景分析

微软最早是以MS-DOS起家,占有80%~90%的软件市场,是微软最赚钱的商品,

但比尔・盖茨意识到这种操作系统的不足。1985年,微软推出视窗10版软件,但是市场反应一般。1987年,盖茨用20名被认为“微软最优秀的”程序设计员共耗费11万个程序工作小时,推出视窗20版和 386版。到了1990年5月22日,视窗30版问世。当年它被评为最佳软件。微软正是靠不断开发新的视窗,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每隔10年左右,IT行业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型。因此,比尔・盖茨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再好的产品都有过时的时候,所以只能不断研制新版本。任何人想停留在原地就会被别人超越。微软如果不能推出更新的商品取代自己的商品,别的企业就会取代你。在大多数公司,某项成功可以让你轻松几年,但在微软,今天的绩效不代表一切。

行动指南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保持不败的唯一选择就是不断自我创新发展。

篇5:《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9日:换一个方向思考

一则陈旧的商业笑话说,如果铁路已意识到他们是一种运输业,而不是一种钢轨业,那我们就都得去乘坐联合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飞机了,很多企业已经在更基本的层次上拓宽或者改变了自己的目标。索尼作为一家消费和商用电子业、音乐和电影工业的世界级大公司,开始时却是一家不成功的电饭锅制造商。惠普一开始投机性地制造焊接机、保龄球道传感器和减肥机,而后其产品转为示波器和计算机,这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惠普。这些公司按市场行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评价自己,就可能会在另一个行业取得重大突破。而另一家企业会发现,它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擅长的本行。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应拥有必要的信息,认识到其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市场会是什么,

――比尔・盖茨著,《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

背景分析

据说,在阿里巴巴公司工作的员工,无论胖瘦、高矮,在进入公司三个月之内每个人都要会倒立,否则卷铺盖走人。用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话说,“世界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倒着看就可以变成可能的。”学会倒立,是为了让员工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未来只属于“有想法”的人,正如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同样,微软说自己是“盗版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换一种角度说,它也是最大受益者。如果没有盗版的“普及”,微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进而缔造自己的软件帝国。

行动指南

当遇到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换角度去思考,换方法去处理,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篇6:《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2日:决定工作的优先性

我在微软的角色是负责产品战略,处理包括语音、手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软件,不知道你见没见过平板计算机,它能阅读、加注解,这是PC机的一种延伸。你能用笔和语音与设备打交道。这将在之前实现,我们将这称为“数字10年”,你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你的信息都将被加密并储存在机内,当一种设备要验证你的身份时,这些信息就会自动出现。实现这一目标、取得研究上的突破并使之形成产品是我花时间最多的项目。

――7月,比尔・盖茨接受《今日美国》的专访

背景分析

1969年,盖茨就读的西雅图湖滨中学,是美国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

比尔・盖茨第一次参与电脑编程时只有14岁。盖茨意识到,软件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游戏与通信,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最终他没有等大学毕业就优先选择了马上工作。

1995年,得偿所愿的盖茨在他《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当我19岁,我一下子看到了未来以及我将从事的事业。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

行动指南

时间是有限的,优先处理某些工作,以保证最重要的工作受到重视是极其重要的。

篇7:《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2日:带领属下激情工作

我有时会不分昼夜地工作,并且对所有的人说:“嘿,我们保证在几个月内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按时把它完成!”我们当时非常激进,只知道按时把工作完成,比如为了编写一个适用于12KPOM的ROM BASIC程序而拼命工作。这挺有趣的,因为当时我要检查所有人编写的代码,还要和他们讨论我们的工作目标。尽管那时我们的集体还很小,但是从美国到日本,每星期我们都有新产品面世。

我们那时候还都很年轻,我可能是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最极端的榜样。但是我们的工作真的很有意思。通常我们的工作项目都是有最后期限的,而且这种有最后期限的工作往往是很富有挑战性、很刺激的。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良禽择木而栖”,只有“好”的公司,才能留住“好”的人才。人们在决定工作时都会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为这家公司全力投入?”极富个性的比尔・盖茨崇尚的是对自己选择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这大概是微软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秘诀之一。

在微软,盖茨招募的那些电脑程序高手们,不知疲倦地挑灯工作,根本不计较盖茨给他们的薪水是多少。他们一起蹲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每天摆弄着电脑。累了就吃比萨,或者赶去看一部刺激的电影。当时,谁都不能保证跟着那个长着娃娃脸的老板会有什么好处,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种坚定。

行动指南

一只狮子带领着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跟着一个有激情的领导,不但意味着有美好的现在,而且还意味着有美好的将来。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6日:富有远见的选择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6日:领导忠心企业的职员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

厨房管理规章制度大岗

雅思考试作文如何写之雅思大作文

大李学术之风采作文

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李嘉诚管理日志》之7月11日:坚持原则

安全管理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