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eyta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共含8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yt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

篇1:《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

我一直没能够花的工夫思考经济学;我一直没能够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我一直没能够在高尔夫球局里打出72杆的好成绩,虽然这些都是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选择了并一直坚持在电脑世界里不停地探索,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谭地洲著,《比尔・盖茨如是说》,经济管理出版社,1月

背景分析

在微软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比尔・盖茨心无旁骛,从微软建立之初,就一直把所有人力、物力投入到软件研发之上,

正是由于这种企业战略的实施,微软公司一直牢牢把持着软件行业的领导地位,从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到商业文字处理系统,从多媒体软件到网络产品软件,微软公司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出最好的产品。在比尔・盖茨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建议他开辟新的生意,但他总是不为所动,仍然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软件设计上,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今天的微软。

行动指南

智商不是问题,专注才是关键,认准一个领域或选择一项才能,全力以赴和持之以恒做到最好。

篇2:《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9日:节俭永远是美德

我不觉得讲究派头是一个榜样该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习惯于享受,就无法再过普通人的生活,对我来说,过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一种享受,奢靡富贵和挥金如土的生活我只能敬而远之。

――比尔・盖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记者的采访

背景分析

追求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世界巨富,盖茨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尽情地过着“奢侈”的生活,然而盖茨却“害怕享受”,并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财富的“看管人”,而非所有者和消费者,

喜欢自由自在、独立与人交往的他,不喜欢前呼后拥、因钱改变自己本色的生活。

“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这就是盖茨的生活教条。

行动指南

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节俭,其意义已经不只是物质上的克勤克俭,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高尚的品格。

篇3:《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29日:规划工作和休闲的时间

我没太多机会玩微软开发的游戏《光晕II》(Halo 2),我与同事玩游戏,如Xbox Live,但旋即大败,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我在世界街头赛车系列游戏的表现较好。拥有想认真玩耍的工作真棒:如把玩最新的个人电脑、浏览新软件、与研究人员坐下交谈等。我觉得自己有了最佳的工作。

我经常开会,日程表上满是会议。晚上孩子们睡觉后我写电子邮件,回答日间收到的信息,那时才有机会详细回应,周末我也发许多电子邮件。我每年有两星期假,然后到不受工作或任何事务骚扰的地方阅读和思考,好好思索将来。人们提供给我东西在这个“思想周”里阅读,所以并不感到单调。我有25%的时间到欧洲、亚洲等地跟顾客见面,这有助于我考虑轻重次序是否正确、人们对什么有好的反应、会希望我们哪一方面做得更好。

――,比尔・盖茨在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少年时代的比尔・盖茨并不是一个乏味的书呆子,他也干过许多其他同龄孩子都做过的事情,骑自行车、参加童子军活动,打网球、约会,当然也时常会惹上一点麻烦,

盖茨与其他同龄男孩唯一的区别是他对事情投入的精力更多、更专注。

比尔・盖茨非常喜欢读书,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有一天,他在吃一顿简单午餐的时间里,竟然一口气读完了4本杂志,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家》。这两本杂志都是社会科学界的权威刊物,是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发表言论的重要讲坛,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些杂志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行动指南

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是不快乐的,发挥智能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工作是快乐的。

篇4:《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3月19日:敢为人先的勇气

想想保罗・艾伦和我创建微软时都写了些什么,有一半的东西是我们希望通过软件加以实现的想法,而现在仍摆在我们前面,对于包括语言识别以及 Tablet PC(平板电脑)的“数字墨水”在内的自然界面,我的看法是,它们并不是为主流受众准备的。你可以用“顽固”形容我的观点。

我们必须不断升级软件和硬件。当前的互动方式――使用鼠标和键盘――仍具有压倒性优势,但在未来,这种互动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对此,我没有丝毫怀疑。但这种变革并不意味着鼠标和键盘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是通过引入语音、视觉、墨水等东西加以补充。出于对这些新技术的信任,微软才愿意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

Tablet PC被一些特殊人群所接受,但每年的销量只有数百万台,而不是数千万台。我相信这一数字会达到数亿。也就是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达到现在的100倍,这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也相信它会发生。到时候,每一名学生都会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Tablet PC,允许他们进行编辑、创作、录制声音以及浏览。

――6月,比尔・盖茨接受PC Magazine前主编迈克尔・穆勒的专访

背景分析

早在,微软就提出了“Tablet PC”的概念,但直到11月7日微软联合13家硬件厂商联合发布Tablet PC,才宣告产品正式面世,

三年时间里,微软调集了上万名开发人员来打造这款产品,可见在这款产品身上微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可是直到现在,为数众多的人还是认为“Tablet PC”是一个定位过于模糊的产品,甚至不知道“Tablet PC”是什么。

Tablet PC中的“Tablet”字面意思是“手写输入板”。它是一种能够在屏幕上进行手写输入的类似于笔记本的电脑,适合于那些经常开会、做记录并随时收发电子邮件的用户。Tablet PC最大的变革在于人性化的笔画输入识别和语音识别。

平板电脑是微软NET战略的关键要素。它运行微软历史上最重要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当时,比尔・盖茨曾豪情万丈地宣布,5年之内Tablet PC将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PC,10年内将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便携式个人电脑的主流。尽管前景很乐观,但谁也不会相信Tablet PC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非常流行的产品。事实上,为了避免失败,微软在Tablet PC上投入了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并投入7 000万美元进行市场推广。

行动指南

人生唯有多一份勇气、多一份执著、多一份敢为人先的胆魄,才会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喜悦,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望。

篇5:《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3日:抓住机遇

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

--1975年,年仅20岁的比尔・盖茨预言

背景分析

在1976年2月3日,盖茨写了著名的《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

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 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行动指南

世界上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篇6:《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20日:三思而后行

我创办微软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以至于根本就未曾想到风险这回事,真的,我很可能会破产,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掌握着许多生存技能,可以给人打工维持生活。而且当时只要我愿意,我父母亲仍会送我去哈佛完成学业。

我雇了几个朋友之后,令我担忧的事情就出现了,因为他们的工资由我来支付。接着,我们的几个客户破产了――这些客户正是我走向成功的依靠。所以不久我就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保守方案,即我在银行户头上存的款,即使在没有任何现金流入的情况下,也要足够支付一年的员工薪水。这在以后的每年里我都做到了。现在它大概有100亿美元,足以支付到明年。

不管怎么样,如果你想开办一家公司,你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克服危机感。在你职业生活的初期,我想你还是不要急着开公司,

比如可以先去一家公司打工,多学习一下别人是怎样做的。因为事情的发展并不是非常着急,而对于我们来说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会令你受益匪浅。

――5月,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演讲

背景分析

盖茨的父母都极力反对他在大学毕业前创业,母亲玛丽甚至求助于她在联合道路公司董事会认识的萨穆尔・斯托姆,希望这个受人尊敬的商业领导人能说服比尔・盖茨继续在哈佛大学的学业。

通过谈话,从身无分文发展到拥有千万资产的斯托姆发现,比尔・盖茨对自己将走的道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因此他不仅没有说服盖茨打消退学的念头,反而鼓励他好好做下去。

行动指南

做事需要果断,但并不意味着“快刀斩乱麻”,明智的选择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

篇7:《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9日:换一个方向思考

一则陈旧的商业笑话说,如果铁路已意识到他们是一种运输业,而不是一种钢轨业,那我们就都得去乘坐联合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飞机了,很多企业已经在更基本的层次上拓宽或者改变了自己的目标。索尼作为一家消费和商用电子业、音乐和电影工业的世界级大公司,开始时却是一家不成功的电饭锅制造商。惠普一开始投机性地制造焊接机、保龄球道传感器和减肥机,而后其产品转为示波器和计算机,这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惠普。这些公司按市场行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评价自己,就可能会在另一个行业取得重大突破。而另一家企业会发现,它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擅长的本行。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应拥有必要的信息,认识到其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市场会是什么,

――比尔・盖茨著,《未来时速》,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

背景分析

据说,在阿里巴巴公司工作的员工,无论胖瘦、高矮,在进入公司三个月之内每个人都要会倒立,否则卷铺盖走人。用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话说,“世界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倒着看就可以变成可能的。”学会倒立,是为了让员工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未来只属于“有想法”的人,正如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同样,微软说自己是“盗版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换一种角度说,它也是最大受益者。如果没有盗版的“普及”,微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进而缔造自己的软件帝国。

行动指南

当遇到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换角度去思考,换方法去处理,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篇8:《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30日:没有人能够万无一失

有些批评是合情合理的,我可以加以考虑并努力做得更好,还有一些批评只是出于嫉妒。嫉妒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有责任要做到在我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榜样,在商业方面,在其他方面,像微软如何回报社会,还有我自己如何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回报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使你懒惰,让你觉得无所不知,让你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而这总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当我成长的时候有王安电脑和数字设备这些大公司,但它们都没有最终坚持下来,因为它们在这个产业的转型期迷失了方向。它们曾是伟大的公司,但是成功促使它们规模增大,也使它们在前进的路途中错过了转折方向。即使是最大的IBM公司,也错过了许多关键的事情。如果你意识到这个,行业将会变得很有趣,因为改变来临了,

但是没有人能够有万无一失的未知。我们必须学习新事物。互联网已经把许多事情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就像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够在很多事情上引领方向。

――2007年4月,比尔・盖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的专访

背景分析

2007年4月21日下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海南博鳌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栏目主持人水均益的专访。水均益曾在1999年《东方时空》和2001年《东方时空・世界》栏目中采访过比尔・盖茨,谈起第三次见盖茨有哪些最新印象时,水均益事后表示感觉到了比尔・盖茨很坦诚的一面。当问到“为何在大多数的报道中,你显得很完美,好像也没什么挫折”时,盖茨回答说:“这是很多媒体对我的美化,有时候我和我的团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我比较幸运。”

行动指南

如果每次都要等到万无一失再出手,人生就永远没有机会。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6日:富有远见的选择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17日:冒大风险获大收益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2月6日:领导忠心企业的职员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4日:企业是宗教事业

《李嘉诚管理日志》之7月11日:坚持原则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2月8日:勇担责任

《李嘉诚管理日志》之7月4日:简朴生活更有趣

《李嘉诚管理日志》之7月8日:修己而后才能安人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2月12日:尽人事,听天命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9日:专业、专心、专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