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弯仔码头

下面给大家分享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共含7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弯仔码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篇1: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对河西学院体育系、、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以及足球爱好者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生78人,女生22人。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报刊、书籍及相关论文资料,为研究本课题做好了理论支持。

1.2.2访谈法通过和教师的谈话总结其经验,探讨大学生足球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1.2.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河西学院体育系09、10、11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以及足球爱好者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份,收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为98%.

1.2.4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调查中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用得出来的数据结果来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工作。

2结果与分析

2.1足球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从受伤的部位来看,损伤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在下肢上。

在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足球运动的技术多,也颇为复杂。是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完成的技术动作,因此在运动过程很容易受伤。通过调查显示:足球运动员受伤部位最为突出的是踝关节,共45例,占损伤总数的45%.其次依次是膝,共25例,占损伤总数的25%.小腿共43例,占损伤的43%.大腿共15例,占损伤的15%.肩共24例,占损伤的25%.其它的损伤不是太显,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运动损伤的形成。足球是竞技性和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它需要有着突出的技术动作和专业的技术,而且它主要是用下肢来完成的技术动作,因此下肢部位就很容易受伤。

2.2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2.2.1准备活动不充分调查显示,在足球运动过程中不做准备活动造成的损伤共25例,占损伤总数的25 %.

足球运动是一项运动性很强的竞技体育运动。它需要有着很强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准备活动是开始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前所做的热身活动。它是在运动前所必须的。

2.2.2运动场地不良调查显示,由于运动场地不良造成的损伤为14例,占损伤总数的14%.运动场地是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运动场地,何谈体育运动。

2.2.3动作技术错误调查显示,动作技术错误造成的损伤共12例,占损伤总数的12%.不管从事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动作技术的正确性是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从事足球运动的运动员更为重要。

2.2.4思想麻痹,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调查显示,思想麻痹大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造成的损伤共18例,占损伤总数的18%.在运动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思想麻痹大意,这样就会引起身体机能的下降。

2.2.5违反规则,动作粗野足球运动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调查,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违反规则,动作粗野在损伤原因中共54例,占全部损伤原因的54%.占损伤原因的第一位。

2.3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2.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从事足球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竞赛精神,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2.3.2加强做准备活动的意识准备活动是克服人体器官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人体从相对安静的状态顺利进入到运动状态的具体措施。对其以后正式练习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因此,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促使运动员高度重视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2.3.3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高技术的运动项目。这就对于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任何时候如果动作超过个人的素质能力,损伤便不可避免。因此要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个人运动技术水平,这是减少和杜绝运动损伤的一条有利途径。

2.3.4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足球在各学校开展的已经相当普及,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由于学校场地条件限制,造成学生们没有场地活动,使得足球爱好者在其它的场地进行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形成。因此足球场地建设,能有利推动基础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2.3.5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合理的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就不会因运动疲劳而产生运动损伤。内容的安排要体现科学性,首先由低冲击力的动作组合来提高体温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逐步过渡到高冲击力的动作组合。动作的速度应该由慢到快,动作的负荷应该由弱到强。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度训练和低强度训练相结合,积极性锻炼和休息相结合使足球运动员的心率曲线呈现多峰状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足球运动技术复杂,战术多样,而且难度较大。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是靠下肢来完成的,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又不易准确的完成技术动作,并且需要经常快速改变体位,因而在足球运动中下肢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

通过调查: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在下肢上,尤其以踝关节最为突出。从损伤的原因来看,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场地不良也占相当的比例。

3.2建议首先,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向运动员提出做准备活动的重性,分析研究易伤部位和伤动作。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还要对队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给予纠正和教育,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球风。其次,对队员的身体素质给予一定的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只要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从更本上减少运动损伤产生的机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状况。第三,对于运动场地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修,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和杜绝在运动场地问题上对运动员产生的伤害。最后,对于足球运动员要进行合理的训练,尤其要在比赛和训练后做到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于感觉疲劳部位要进行放松治疗,这样就会杜绝因产生运动劳而产生的损伤。

篇2: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从排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出发,探索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并结合项目特点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排球运动损伤,延长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

前言

运动损伤是运动中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力量或暴力造成的身体损伤或持续的创伤,运动损伤不仅可以使运动员无法正常参加训练或比赛,甚至提前结束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其特有的规律,不同运动项目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人体机体本身经过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就会造成不同项目特有的创伤及专项多发病。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球类项目,运动过程中没有与对手直接发生身体接触,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率排名不在前列,但是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却非常高。项目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之间会为比赛胜利进行激烈的分数争夺,为了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运动员会充分运用身体习惯性的技术动作,以及非习惯性动作进行击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习惯性身体动作疲劳期,以及非习惯性身体击球时。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轻则影响运动成绩,重则缩短运动寿命,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1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排球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对空中排球及时做出反应,将球击向某一指定目标。这要求运动员瞬间反应要快,要求身体各部分机体爆发力要强。其次,由于瞬间反应的习惯性,又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再次,排球运动对于完成动作时的时空感觉有较高要求。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术要求以及运动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2排球运动损伤的规律

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多数要求在腾空或半蹲状态下完成,因而膝关节伤痛发病率最高。起跳虽主要由下肢来完成,但扣球拦网、跳发球等需上肢配合,连结上、下肢动作的枢纽是腰腹,所以腰伤在排球运动员中也比较常见。当然,踝、腕、肩、指间关节以及肌肉的劳损和急性损伤也较多。至于损伤的性质,排球运动员的损伤主要为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多见于腿、膝部、腰背、踝部),其次为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膝部、腰部),骨膜炎、腱鞘炎、滑膜炎(多见于小腿、膝部、腰背部)。

3常见运动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及处理措施

3.1膝关节

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在长期的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以及漫长的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地起跳、落地,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1)主要原因

排球是一项要求运动员连续起跳—落地、启动—制动的球类项目,比赛获取胜利主要是通过空中来完成动作击败对方,各项技术要求运动员反复深蹲且幅度过大,很多的训练动作要求从不同的方向落地以及赛季前的高强度训练负荷,不断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导致膝关节最容易受伤。排球运动中的急停、急转、减速,跳跃、落地不稳等会造成膝关节非接触损伤,出现关节外翻、外旋、过伸的损伤。

(2)处理措施

膝关节发生损伤时,首先应该判断膝关节发生损伤的原因。排球运动员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主要有起跳膝和髌腓骨综合症两种,或者是两者同时发生。判断膝关节损伤的种类,是膝关节损伤处理的关键。一般患有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会进行自我恢复、医学手段和运动处方三者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要采取手术治疗;增强膝伸肌离心力练习的运动治疗处方是治疗髌韧带炎症的很好选择。

(3)预防措施

提高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强运动员膝关节的绝对力量;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加强监控;体重过大也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一个不容忽视原因,因此教练组控制运动员体重,注意对运动员膝关节的保护;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来预防运动员膝关节的疼痛发展成为慢性疼痛。

3.2踝关节

踝关节是排球运动中人体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由于踝关节外侧韧带较内侧松弛,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所以容易扭伤。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技术复杂,踝关节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运动员在网前完成扣球或拦网下落时踩到对方运动员或者队友脚的时候。运动员为了能够完成扣球动作,当人体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身体充分舒展并且有前冲的动作,作为防守队员尽量阻止对方将球扣过,因此采取措施靠近球网,这使得球网处成为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给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

(2)处理方法

首先,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通常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可用凉水或酒精冷敷,减少血肿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其次,康复期间,可以进行热敷与轻轻按摩,或用活血通络中药外洗扭伤处。最后,扭伤踝关节后,不要过早下地及持重,并要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休息时尽量保持踝部高于臀位。

(3)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护具与鞋子保护容易受伤的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学会正确的进攻、拦网起跳与落地技术,减少因技术错误而发生损伤的次数;科学进行康复措施,防止再次受伤。

3.3肩关节

肩关节是发达上体和上肢肌肉的主要活动中枢,结构特点是活动性强、稳定性较差,排球技术动作施加于肩部的负荷比较大,是排球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经常发生肌群和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拉伤、扭伤、发炎等。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绝大多数是因为长期训练而积累的慢性损伤。扣球、发球要求运动员要不断地高举手臂,用力使得肩关节前部组织的承受压力非常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肩部关节组织就会无法承受压力。因此重复多次负荷过大的扣球、发球、传球、拦网训练,最容易造成肩关节发生损伤。

(2)处理措施

用冰块或用纸袋包裹碎冰在受伤部位按摩,可退热、镇痛、消肿。借助器材或手进行的轻柔按摩,有利于缓解肌肉痉孪、僵硬,改善微循环。“伸展练习”,即手贴墙手指自然分开,向上爬墙,直到最高点,反复做十几次,单手交替做或两手同时做均可。此外服药、外敷、针灸等方法也有利于运动员肩关节康复。

(3)预防措施

提高肩部的抗击力,进行“拉伸”练习,切勿进行过度的训练;训练安排合理,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尤其是扣球与发球时,以免局部肌肉、关节负担过重;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遵循训练原则,

3.4腰背部损伤原因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员为完成击球将身体扭转、将腰部不断地伸曲,当运动员起跳扣球,起跳发球、拦网、滚翻救球等动作时,运动员身体疲惫、力量不强壮时候,的原因容易造成运动员发生下背部的运动损伤。

(2)处理措施

进行冰敷也可以用冷水冲;加压包扎, 通过包扎实现伤处的制动,使其更为稳定;对损伤者进行RICR原则的处理可以患者耐受损伤的痛苦,或者延缓炎症的出现。受伤部位疼痛停止之前不能进行运动,也尽可能不让受伤部位负重,因为这段时间运动只能加重病情,甚至形成习惯性运动创伤。

(3)预防措施

运动员要加强自身腰部的力量,通过定期伸展运动来增加腰部的'柔韧性,增加运动员肌肉的耐受性,提高腰部的稳定性,使腰部能够承受一定得反复负荷;注意伤后的恢复,切勿带伤训练。

3.5手指及其他部位的损伤

(1)主要原因

排球中手指的受伤在排球运动中较多见,造成手指受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拦网。在鱼跃,滚翻的时候,也是造成手指受伤的原因之一。

(2)预防措施:运动员学会站我正确的拦网动作技术,以及及时判断确定手在网上与球之间的位置和时机。此外,“扣球”、“封网”、“救球倒地”,也可以发生背部、臀部的挫伤及上下肢其他关节韧带的捩伤或扭伤,其中扭伤,骨折和脱位最常见。

(3)任何与运动有关的损伤的急性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康复的时间与疗效。正确的处理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应该充分了解运动损伤的RICR原则。 (R)休息, 表示在受伤部位疼痛停止之前不能进行运动, (I)冰敷, 将伤处进行冰敷 或者用冷水冲,冰敷和冷敷可以刺激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肿胀和止血的效果;(C)加压包扎, 通过包扎实现伤处的制动,使其更为稳定。(E)抬高,可以尽量让伤处高于心脏部位。在损伤部位的周围出现皮下血管的破裂,水肿、疼痛,对损伤者进行RICR原则的处理可以患者耐受损伤的痛苦,或者延缓炎症的出现。

4全面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

4.1医务人员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是预防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利用运动员体检结果,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及受伤运动员的科学康复计划,并严格执行,以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发展,这是保障运动员寿命的有效措施。

4.2提高运动员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的认识性。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了解熟悉和掌握运动损伤防治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讲,大多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掌握和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预防措施。

4.3安排有效合理的准备活动内容,促使运动员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达到训练与比赛的适宜水平。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使肌肉、韧带等组织达到一定的“热度”,使关节的运转灵活起来。

4.4教练组成员科学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不断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也是避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4.5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的现象发生,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员的营养可以有效补充运动员比赛与训练中损失的营养成分,因此合适及时地补充运动员营养也是防止运动员损伤的有效后勤保障。

4.6合适的运动鞋将有效的保护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可以有效缓冲身体重力给身体各部位带来的撞击,减缓关节之间的摩擦,此外良好的训练环境也是保障运动员避免损伤的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健强,徐朝阳. 排球运动创伤常见病及预防与治疗[J]. 内蒙古体育科技, ,(03) .

[2] 顾伟农,王建伟,杨亚阁,刘传进,王守力. 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05) .

[3] 向练.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机理及预防措施[J]. 考试周刊, 2007,(07) .

[4] 朱雁晴. 试析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

[5] 蒋自俭. 试析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01) .

[6] 葛卫忠,葛超. 排球运动中手指挫伤原因及预防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

[7] 周伟峰.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8] 党利龙. 男子排球运动员伤病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

[9] 魏凤阁,张群,黄东华,张艳红. 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篇3: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下肢部位常见运动损伤论文

论文摘要:运动员损伤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而且会对其心理造成伤害,阻碍运动水平的提高。足球比赛的特殊性导致下肢损伤率尤为突出,探索下肢运动损伤分布、损伤程度和损伤发生的特点,寻找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无疑将对提高足球运动成绩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言

青少年足球是我国足球的重要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对我国足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和进步一直是我国足球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家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我国对青少年足球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青少年足球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运行机制,各种青少年足球比赛不断涌现。文章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损伤进行研究,探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损伤的现状,旨在为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广西北海足球训练基地冬训期间的全国男子U一17足球队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现场观察。

2分析与探讨

2.1下肢部的运动损伤分布及损伤程度特点

图1主要体现出下肢各发生运动损伤部位的损伤频数.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青少年男足运动员下肢发生运动损伤分布的特点,下肢损伤主要分布在踝关节、大腿部、足部、膝关节。其中踝关节损伤例次最多,共有180例次损伤,占下肢总损伤例次的31%;大腿部有108例次损伤,占下肢总损伤例次的19%;足部损伤有85例次,占总例次的15%;膝关节损伤有71例次,占总损伤例次的12%;腹股沟,髋关节和小腿部的损伤例次相对较少。

研究对下肢部位不同程度损伤分布进行帕累托截集后得到下肢部位不同程度损伤的主要集合与次要集合。(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足运动员身体下肢部位轻,中,重度损伤发生主要集合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部、足部和腹股沟部。

2.2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特点

踝关节处是下肢损伤发生最多的部位,其中损伤类型主要有扭伤,撕裂伤,劳损,以及骨折。由损伤程度可以看出,轻度损伤最多为77例次,中度损伤其次71例次,重度损伤最少有32例次,而从损伤的类型看,扭伤是踝关节损伤的主要类型。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运动员的站立、行走、急转、急停、奔跑、跳跃等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特点是由骨形结构、韧带、关节囊经过踝关节的肌动力等协调完成的。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踝关节在比赛中激烈的身体对抗过程中的运球过人、急转、急停、足部被绊或各种原因造成身体重心失衡等,都容易发生过度内翻或外翻引起踝关节韧带的损伤。

2.3大腿部运动损伤发生特点

大腿部的损伤多是大腿前群肌肉与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大腿内侧,外侧皮肤的擦伤以及股二头肌的挫伤。大腿部损伤以轻度和中度的损伤为主,其中轻度损伤52例次,中度损伤为49例次。而大腿的前后群肌肉的拉伤是大腿损伤的'主要类型。大腿肌肉在人身上负担重,易遭受过度牵拉和碰撞打击等致伤,因此当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位的拉伸活动,运动时要量力而行,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要提高技术运动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

2.4足部运动损伤发生特点

足部损伤类型主要有挫伤,骨折,劳损,扭伤。由损伤程度可以看出,轻度损伤最多为39例次,重度损伤其次26例次,中度损伤最少有20例次。 2.5膝关节部运动损伤发生特点

膝关节处损伤类型主要有扭伤、挫伤、撕裂伤、劳损。由损伤程度可以看出,中度损伤最多为77例次,轻度损伤其次23例次,重度损伤最少有8例次。

运动员运用某些踢球技术时,需要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内翻,当翻转角度超过生理承受翻角时导致内外侧副韧带扭伤;双方运动员在争抢球权时经常会对脚,猛烈的冲力伴随旋转也导致扭伤。对抗中踢、蹬踏、铲、踩等犯规动作对膝关节暴力的冲撞会导致挫伤,过重的冲撞会导致韧带撕裂。调查中有3例膝关节劳损是运动员技术动作不正确,反复超负荷的使用膝关节所致。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撕裂两大伤病,无不是因为剧烈扭转膝盖而成为多发伤病,而那些喜欢拿球又经常带球突破的球员,更是成为两大伤病最常光顾的人群。现代足球追求比赛速度,队员经常要在高速运转中完成技术动作,遭受防守球员非常规的技术动作破坏,膝盖和脚踝严重受伤的几率极高。更糟糕的是膝盖受伤需要的恢复时间长,而完全恢复机能更是难上加难,带伤训练容易出现反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下肢损伤主要分布在踝关节、大腿部、足部、膝关节。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损伤部位中最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踝关节;其次主要损伤部位分别为:大腿部、足部、膝部。

3.1.2踝关节处是下肢损伤发生最多的部位,其中损伤类型主要有扭伤,撕裂伤,劳损,以及骨折。

3.1.3大腿部的损伤多是大腿前群肌肉与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大腿内侧,外侧皮肤的擦伤以及股二头肌的挫伤;足部损伤类型主要有挫伤,骨折,劳损,扭伤;膝关节处损伤类型主要有扭伤、挫伤、撕裂伤、劳损。

3.2建议

3.2.1急性损伤尽量现场诊断,尽早治疗,既可以使损伤尽快恢复又可以防止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慢性损伤进行跟踪观察和治疗,还要注意后期康复训练。

3.2.2在比赛和训练前要认真的做好准备活动,而且准备应充分且有针对性,对负荷较大的下肢关节和肌肉部位应做牵拉等循序渐进的准备活动。

3.2.3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用护具加以保护,不论是否有损伤训练和比赛中使用护膝、护踝、护腿板等护具是有必要的。

3.2.4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负荷,避免过度疲劳,以及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做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防止带伤训练和比赛。

3.2.5提高个人的技术动作、运动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平时训练水平不高、综合能力较差的队员在运动时要量力而行,不要用力过猛导致各关节肌肉负荷过大。

3.2.6减少犯规和故意伤人。训练中提倡队员勇猛顽强的作风,但是要掌握分寸,不可故意伤害对手,要尊重对手。

篇4:对中国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论文

对中国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论文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足球运动运动损伤

论文摘要:对中国足球学校足球专业的18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中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腿部,损伤性质多为扭伤、擦伤、挫伤,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身体疲劳。

对中国足球学校足球专业的18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目前青少年少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总结特点及其规律。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是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技战术水平发展迅速,且要求能攻善守,由于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容易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有些损伤往往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缩短他们的专业运动生涯,所以如何在训练中预防伤病将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l研究对象

中国足球学校的180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156名,女子24名。年龄从10岁一17岁,专业年限4年至。

1.2研究方法与材料来源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1.2.2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

1.2.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对上述学校的青少年运动员发放运动损伤调查表,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5%。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填写运动员损伤的环境、损伤的部位、原因、损伤性质等情况。最后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1损伤环境

调查显示,在专项训练及比赛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在297受伤人次中分别占了44.78%和35.20%主要是因为在专项练习中,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还在进行中,肌肉和骨骼发育还尚未完善,对抗性、速度和爆发力相对较差,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也要慢一些,当运动量相对很大,时间较长之后,相应的体能也跟不上,长此以往只能让身体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从而加大了受伤的机率;在比赛中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运动强度很大,竞争性,对抗性及心理压力增大,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偏差,双方的身体接触也会变得非常频繁从而造成损伤的发生

2.2损伤原因

调查显示:训练因素(45.45%),心理因素(12.79%),身体因素(27.95%)-方面引起的损伤占前三位,其中造成青少年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理想,身体疲劳、局部负荷大、身体素质差,动作粗野等。

2.2.1准备活动不理想

足球是一项以脚法为主的运动项目,百分之九十的动作都是由F肢完成的,被世人称为足的艺术。所以准备活动是否理想,对技术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温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和仲展性都不够,在这种状态下开始训练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此外准备活动内容和专项训练内容结合不好,对于训练负担较大的部位又缺乏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的距离正式训练或训练中间的休息时间过长,再次训练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经消失或做准备活动时,由运动量过大、过猛、速度过快、失去了准备活动的意义,都容易发生损伤,尤其是有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急于要掌握新的技术动作从而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造成准备活动做的不理想。

2.2.2局部负荷大

由于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强度大,运动范围广,时间长的运动训练。身体会出现神经系统的过度强度、兴奋性和均衡性都会减弱在自我保护方面也会出现疲劳性的反应迟钝,局部负荷较大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从而使受伤儿率增加。

2.2.3其他原因

心理调节在任何比赛和训练中都至关重要的,在足球比赛中尤其重要,紧张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负担重往往会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对抗中的发挥也会受影响,造成损伤的产生。另外场地不良等原因也是造成一定的损伤。

2.3损伤部位的构成

调查显示,运动员损伤部位较多,躁关节关节损伤占首位,共56人次,占损伤率的18.86%;其次为膝关节关节损伤,共41人次,损伤率为巧.巧%;依次损伤部位为大腿部,臀散部及小腿部,损伤率分别为13.80%,13.47c1c,9.4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跟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特点有关系,损伤多见于下肢。躁关节是由胫骨、排骨下端和距骨上面的鞍形关节面前宽后窄、躁关节面进人宽大的关节窝内,因距鞍形窄,所以跺关节松动易拉伤,由于运动中要用足外侧中接触球,很容易损伤距膝前韧带,这是最常见的蹂关节损伤。

2.4运动损伤的性质

从运动损伤的性质看,由于足球运动是强对抗性的力量和速度的运动项目,在下肢奔跑行进的过程中要完成技术动作,所以关节扭伤的占首位,损伤14}人次,占35.20%,其中原因是膝关节和踩关节的动作失调,较强的对抗性和人体解剖弱点与足球运动的技术要求矛盾对所造成的;其次为肌肉拉伤,共损伤63人次,损伤率为21.21%,主要发生在腰部和下肢肌肉,肌肉拉伤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的主动的.猛烈的收缩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或突然的被动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引起损伤,尤其是在一次有力的“屈膝后摆腿正脚背”踢球,山于球的反作用,突然使股四头肌的猛烈收缩,常常发生股四头肌、股直肌腹或键膜的撕裂。居第三位的是皮肤擦伤,共损伤科例,损伤率为14.81%,主要发生在四肢和臀髓部。另外还包括劳损伤为28人次占9.43%,常见于胫骨结节骨筋炎,疲劳性骨膜炎,躁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等,骨折(12人次,占4.04%)多见于胫、排骨、锁骨、眉骨、肋骨等部位的骨折,和挫伤(26例,占8.75%)常见守门员拇指、足趾骨的挫伤和其他的软组织挫伤。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思想教育

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作风,在教练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运动损伤的意义和不良后果,使其懂得控制力度,注意防护,避免危险动作,以防出现损伤事故。

3.2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量应按训练内容,年龄层次,个体差异及气候条件,先做好准备活动,在专项准备活动,最后内容应和即将进行的训练紧密的联系,易受伤或己受伤的部位在内容上要针对性。在训练结束后要及时的进行整理活动,促进疲劳的恢复。

3.3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等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的运动量和恢复时间,注意赛前运动量的调整、避免疲劳和机能尚未回复的情况下参赛。

3.4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无为的损伤发生;对自己已有的伤病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治疗加强伤后的功能恢复。合理配置治疗设备和方法,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建议注意损伤后期的康复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康复器械或徒手功能训练操来恢复患部的运动功能。

篇5: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特点与营养问题分析

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特点与营养问题分析

根据足球运动强度大,消耗体能多,以及其供能特点,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营养摄入,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解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一些与营养有关的问题.希望对高校足球教练员、运动员在合理运用营养措施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

作 者:周帅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84 关键词: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   运动特点   供能方式   运动营养措施  

篇6: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现状与分析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属于中等偏低的强度,倦怠总体水平不高;训练年限不同的运动员、家人支持度不同的运动员及地位作用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作 者:刘中凯 LIU Zhong-kai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州,350004 刊 名: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8(4) 分类号:G843 关键词:运动倦怠   U-17   男子足球运动员  

篇7:红河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分析

红河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分析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对红河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动作及其造成损伤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同群体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动作诱因,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与建议,以期减少教学与训练中膝关节的'损伤.

作 者:沈黎明 万宇 SHEN Li-ming WAN Yu  作者单位:沈黎明,SHEN Li-ming(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成都,610041)

万宇,WAN Yu(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州,510075)

刊 名:红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7(5) 分类号:G80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膝关节   损伤   诱因  

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对中国足球学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论文

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防治的论文

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的统计论文

中学体育运动损伤问题分析论文

运动员运动训练中茶饮料的作用分析论文

艺术运动与虚无美研究论文

损伤体操下的运动预防教学论文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论文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意识论文

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河西学院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