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温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有不同见解。但就中学生来说,统编教材附录中的实词表(以下简称实词表)所列词应是起码的数字。文言实词的掌握本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但实际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就实词表中所列词的词义、用法,能够逐一准确解释者恐怕不多。这样就难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实词表的缺点在于一无例句,二无具体义项。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编写了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几点说明:
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常见义项及例句(有个别词删去如“今”),例句出处用篇目第一个字表示如“赤”(赤壁之战),“游”(游褒禅山记)。非高中篇目及课外例句出处用全称。
二、实词表中未列,但在课文中,或课外属常见义项,有极少量补充。
三、每个常见义项一般者举1———3例,在同一课文反复出现者一般不重复。
四、少量与实词词义有交义现象的虚词列入并注明。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
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
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
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⑥败胜负·之数(六)
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
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
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
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
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
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
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
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
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
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
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
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
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
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
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
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
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
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
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
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
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
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
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
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
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
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
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
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
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
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
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
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
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
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
文言文常用实词备考知识
1、顾
①《说文》“还视也”。“顾”转过头来向后看。(回顾;回头看。)
②探望,拜访。③顾念。引申:关心,照顾。
④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⑤副词,反而,却。
2、归
①《说文》“女嫁也”。(春秋以后多用“嫁”)
②最初是离家远行又回到故处的意思。(妇女出嫁,实际上是返回母亲所从出的氏族。)(返回)
③归还④归附,归属。又:归到一处。
3、观
①《说文》“谛视也”,《正字通》“远视也”。(看;观察;考察)
②观赏;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③名物化之后,把宫廷大门外两旁的为观察了望而建的高大建筑叫“观”。后来把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也称“观”。
④道教的庙宇,道观(后起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介绍
1、察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3、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备考知识
1、道
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
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说、谈论)
⑤比喻,人生所应遵循的社会准则。(带有根本性、原则性。)⑥从,由。
2、得
①得,获得,得到。(找到)语境义,得声,得形,得味,得道……
②“得”,行为实现的现实性。(能够)
3、定
①“定”,《说文》“安也”。与“动”反义。
安定、稳定;平定。
(定婚,重在婚约的确定;订婚,重在双方同意。协定,重在共同决定;签订,重在双方协商。定金;订金)
“定金”、“订金”,在汉语中是一对同音异义词,别看仅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不少人都曾掉入“定金”与“订金”的陷阱。究竟两者的区别何在呢?
“定金”指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此外,定金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且定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的20%.
“订金”严格地说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除非合同作明确约定外,合同履行的“订金”作为预付款的一部分,只能抵充房款。无论哪一方不履行,只要将其如数返还给付订金的一方即可。
②决定,确定。③副词,到底,究竟。④一定(后起义)
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知识
故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 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 ①圆规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 ①魏果去邯郸 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 ①故自号曰醉翁 ②阴风怒号 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 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 ③ 若春和景明 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拌和,混合
会 ①会宾客大宴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 ①持就火炀之 ②火烧令坚 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关于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
要,读音一:y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 高考文言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