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词辨析理论(共含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使不曾离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实词辨析理论
(一)基本原则:同中求异
(二)基本方法:
1.从色彩方面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
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①感情色彩不同。如:
感情色彩 注释 例子
褒义词 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鼓励 成果 抵御 果断
贬义词 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煽动 后果 抗拒 武断
中义词 不表示褒贬 鼓动 结果 抵抗
举例解说:“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是个中性词;“鼓舞”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是个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个贬义词。
②语体色彩不同。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如:
口 语: 聊天 办法 吓唬 妈妈 生日
书面语: 谈话 措施 恐吓 母亲 诞辰
2.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
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 年代一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一河
事情-事件--事故 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斗 广阔--宽阔 出现--涌现--呈现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又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同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词义侧重点不同(同义词的一个主要差异)
改造--建造 改善--完善 发现--发明
又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③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 研究--探讨
损坏--破坏 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④具体与概括不同
信--信件 船--船只
3.从运用上辨析
①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一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一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 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②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同)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又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调语,如“真相早已公井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再如“突然”的“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和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③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三)基本技巧。
关于近义词的辨析涉及了三大点九小点,假如每一个词都去这样逐一比较辨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可能对所有常用词语从意义、色彩到功用都了解得清楚。因而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l.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同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一个成语是该成语中每个字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因而造“截至”就比较恰当。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实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组同义词,辨析角度往往不只是一个,有时是交错出现的,因此,辨析时要全面考虑。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之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4.巧妙运用排除法。
辨析近义实词的使用
【考点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是“语言知识及运用”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的核心是“使用”,考查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上。由于某些近义词的语音、语义比较接近,在实际运用中很容易混淆,因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对这类词语的考查,既有利于汉语的规范,更能体现考生为准确表情达意而恰当运用词语的能力。
【命题预测】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多是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题型相对稳定。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把近义词和熟语融合在一起的考查方式,有的试卷则出现了近义词使用的评判题,可见高考对近义词考查方式的多样性。预计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近义词考查的新样式将不断闪亮登场,更有可能在“语用”方面出现新花样。但不管何种方式,对近义词的考查,将会更加注重于词语的运用和分析。
【技法点拨】
近义词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感情色彩的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如: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充斥/充溢)
(山东卷)
两个词都是动词。“充斥”意思是充满、塞满;“充溢”意思是充满、流露。但“充斥”是贬义词,用在不好的、厌恶的事物。从语境来看,应当用“充溢”。
②语体色彩的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如: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翌日/不日) (20浙江卷)
“翌日”是名词,指次日,即第二天;它是由古汉语沿用下来的一个词语,多用在书面语中。“不日”是副词,意思是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可以用在口语中。从语体色彩和语境意来看,这里应当用“不日”。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①涵盖范围的不同
有的词义适用的范围大些,有的词义适用的范围小些;有的概括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事物所属其中的一部分。如:
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 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涵盖/囊括)
(山东卷)
“涵盖”和“囊括”都有“包括”的意思,但“囊括”指的是全部包括,“涵盖”可以用来指某些部分的包含。从语意来看,这里用“囊括”显然不合逻辑事理。
②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表意的侧重点不同。如: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 情景。(时间筑瞬间) (年北京卷)
“时间”可以指有起点有终点的一段时间,也可以指时间里的某一点;“瞬间”是“转眼之间”,指短暂的一段时间。语意说的是“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一段短暂时间的情景,因而用“瞬间”更合乎语境。
③轻重不同
词义表达在程度上有轻有重,有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效劳/效力) (2007年北京卷)
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有“出力、服务”的意思,但“效劳”程度要重。从语境意来看,应当选用“效力”。
(三)从运用上辨析
①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词语有约定俗成的使用对象。如:
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协议/协约)
(2007年浙江卷)
“协议”,指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协约”,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订立的条约。句中“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属部门团体,应用“协议”。
②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有的近义词意义基本相同,但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如: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吝啬/吝惜)(2007年天津卷)
“吝啬”是形容词,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惜”是动词,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从词语的语法位置来看,这里应当选一个动词谓语,再结合语境,选用“吝惜”比较恰当。
③习惯搭配的不同
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发挥/体现)(2007年辽宁卷)
“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体现”意思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前面出现“威力”一词,与“发挥”搭配更为恰当。
中国经济国情的理论辨析
一般而言,国情是对国家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基本概括.其中经济国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阶段,从国情变化角度看,经济国情的变化往往是相对活跃的,对其它层次的国情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 者:郭勇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世界经济专业 刊 名: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刊名:CHINA'S FOREIGN TRAD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7 关键词:科学传播理论的概念辨析
科学普及的理论建设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对科学与技术、科学普及、科学传播、技术传播以及科技传播等近似概念,却往往缺乏明晰的区分.本文力图对科学与技术做出区分,进而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发展史这一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界限模糊的.概念组群,发掘其背后的启发意义.
作 者:尹兆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33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2004 20(6) 分类号:N04 关键词:科学 技术 传播从历史学的视角辨析法家理论
法家理论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国家与法的.政治法律理论.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作为法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国家的最终形成起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家理论因此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而不是因为它不包含现代法治思想而倍受指责.
作 者:刘翠萍 作者单位: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陕西,榆林,719000 刊 名: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COLLEGE 年,卷(期):2002 12(4) 分类号:B226.05 关键词:法家理论 国家与法的理论 君主专制理论★ 同义词辨析
★ 辨析病句口诀
★ 答谢中书书实词
★ 木兰诗实词虚词
★ 理论学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