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冬的知识介绍(共含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ackof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更多立冬相关内容推荐
立冬的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关于立冬的知识
1、立冬的基本简介
立冬节气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2、立冬的气候特点
立冬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3、立冬的由来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4、立冬的习俗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立冬节气的气候特点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立冬节气由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昭示不同的季节,尤为重要。
古代皇帝号称“天子”,不仅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同时也身负沟通天、人的使命。所以,每当“四立”来临,传统上都要求天子率满朝文武,去郊外迎接。比如,立冬前三天,太史要禀告天子:今年某日某时立冬。于是,天子乃齐。齐,顾名思义,就是整齐。整齐的目的是为了让身心达到一种清洁虔敬的状态,为此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食荤,更严格的,还要求不能同妻妾共寝。
到了立冬那一天,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立冬是在北郊迎接,立春、立夏、立秋则是在东、西、南郊迎接。
立冬习俗
储菜
立冬之时老北京有“储菜”之俗。早年间冬季蔬菜的品种极少,所以多在立冬前后储存一些蔬菜,以备过冬。立冬储菜以大白菜为主,外加萝卜、倭瓜、土豆、冬瓜、大葱等,每家少则存上二三百斤,人口多的甚至存有上千斤。那时节,每天一大早儿就有人到菜市上排队买大白菜,还有大户人家雇马车、驴车到郊外采购大白菜的,一时间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成为初冬时节京城一景。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苫好草帘子。要是院子里宽敞,还可以挖个菜窖,那样储藏的效果更好。
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主要是取其谐音——“交子”,因立冬是秋冬之交。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立冬天气特点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记得有一年,同学之间特别喜欢玩“问卷调查”的游戏。那一回,我抽到一个问题,上面写着:“最美的季节是什么?”我莞尔一笑,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冬”。后来同学瞧见,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不语。
冬,美在她用彻骨的冷带给人们的温情。
在冬天,有凛冽刺骨的寒风,有不肯露面的太阳。在北方,可能还有柳絮般飞扬的大雪。在正因为如此,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的人们有了充足的理由回家探亲,与家人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年饭。
这时,久违的亲情是不是使人忘却了严寒呢?在你瑟瑟发抖时,朋友为你递上一杯热水,一双手套,甚至一个大大的拥抱,你是不是觉得友谊的温情暖化了你心中的寒冰呢?冬天,就是这么美,美在用严酷的外表,让心中的暖和更上一层!
冬,还美在她带给人们的希望。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人说:“冬天已经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么?”没错,冬天很冷,但在冷的同时,却也带给人们对来年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所谓“瑞雪兆丰年”正是这个意思吧。无论春天来到前的时间是多个严酷,但想着来年的温暖,心里仍会充满希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天象变化与气候特点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时长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不过,此时天气通常依旧很炎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公众仍旧要注意防暑。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常识介绍
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立冬时节的南方地区,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华南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立冬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壮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具体到餐桌上,下面为大家选择了男女老幼皆宜的温和而又易做的几款食疗方:
黑芝麻粥《本草纲木》: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本草纲目拾遗》: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
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注: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番茄砂糖藕:
“配料”番茄2个、藕1节、砂糖适量。
“作法”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精止渴。
立冬生活小常识
1、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劳累会引起消化器官供血不足,胃粘膜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胃病发生。可以多吃山药。山药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等多钟营养成份以及碘、钙等微量元素,可补脾养胃;脾胃虚寒者多吃砂锅炖菜,尤其是胃病日久不愈者,饭菜要做得软烂,易消化且富含营养。
2、秋冬怯火多饮青茶
常饮青茶如乌龙、铁观音等,有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之效。
3、冬季要多锻炼
雾天不宜锻炼。雾珠中含大量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若吸入对健康不利。
4、冬季吃水果首选甘蔗、红枣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丰富营养成分,但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者不宜食用。红枣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若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佳。
5、冬季进补勿忘排毒
助肾排毒,肾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黄樱桃等水果有助肾脏排毒。可多喝鸭汤,鸭子药性偏凉,且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和蘑菇、木耳一起炖,可补血养肾。
关于立冬的民间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从古至今,各地就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很多还与吃有关。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吃什么补血
1、立冬吃花生红枣粥
材料:糯米400克,花生仁100克,枣50克。
做法:锅上火,加入水,放入花生仁煮烂,然后倒入淘洗干净的糯米和适量的水,烧沸后加入红枣,再改用小火煮至米烂成粥,加入红糖调匀,出锅即成。
功效:糯米富含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元素,而花生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红枣富含胡萝卜素、磷等矿物质,可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是立冬进补的佳品,防贫血。
2、立冬吃韭菜炒鸡蛋
材料:韭菜200克,鸡蛋200克,盐3克,植物油20克。
做法:将韭菜择洗干净,控干水分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待用;炒锅烧热,加油烧至五六成热,倒入蛋清,炒至小团块时倒出;炒勺仿佛植物油烧热后,加入韭菜,用旺火速炒、放盐,快熟时倒入鸡蛋,颠翻两下,即可出锅装盘。
功效:韭菜性味甘、温,无毒,具有温补肝肾,鸡蛋具有养心安神、补血,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
那些立冬冷知识
(一)拜冬
拜冬亦称“贺冬”,自汉代即有此习俗。立冬前后,大地封冻,一年农忙渐至尾声,因此旧时立冬如年节,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古代皇帝会在立冬之日率领文武百官设坛祭祀,举行迎冬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宋代以后,每逢此日百姓便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直至民国时期,拜师、办学仍会选在立冬这日进行。
(二)补冬
在民间,多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有谚语称:“立冬补冬,补嘴空”。自立冬起,阳气潜藏,寒邪当令,此时进行食补可以补充元气,以便抵御冬天的严寒。但是这也不代表着能够乱吃哦,立冬多吃白,中医认为从五行五色养生的角度来看,立冬后应当多摄入“白色”食物来养生,如白菜、白萝卜等,也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三)食饺
俗语说到:“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吃饺子,由于水饺的外形酷似耳朵,因此古人认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易受冻。传说饺子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他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包在面皮里,因形状极像耳朵,原叫“娇耳”。
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日,冬日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再好不过啦!
(四)养藏
李白于诗《立冬》中写道:“动笔新诗懒写,寒露美酒时温。”自立冬后,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人的起居也应顺应自然规律,以“养藏”为主。注意此时节早晚温差大,室外运动后出汗易遭受寒气,因此立冬过后的晨起锻炼建议多在室内进行哦。
老人常说立冬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立冬好好吃一顿,这个冬天都会过得很好。村上春树也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在立冬这个节气最大的仪式感就是和家人、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热腾腾的饺子。就算这个城市只有你自己,也要记得吃饺子,这样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冻耳朵啦!
立冬的习俗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立冬的基本简介
立冬节气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节气食谱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接下来推荐几款立冬食谱:
葛根鲫鱼汤取葛根250克,鲫鱼一条约500克,生姜50克,将鲫鱼放在锅中煎至两面微黄泛香,再加入洗净切块的葛根和生姜,加水8碗,煲一个小时左右。有清热、生津、补中的功效。
立冬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姜母鸭,把中药放入纱布包里,再将炒好的姜条,鸭块放入冷水锅内,倒入米酒,放入中药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羊肉有较好的滋补作用,是冬季重要的肉类品之一。葱爆羊肉,是立冬一道经典菜肴。羊肉提前用清水浸泡出血水,再用厨房纸或消毒毛巾挤干水分,踢去筋膜,顶刀切成大薄片。大蒜切成末,大葱斜切成约5cm长的片,锅热后加入2大勺食用油,烧至7成热时,下入羊肉,迅速滑炒至羊肉变色,立即盛出控油备用。下入羊肉,同时调入白糖和料酒,转大火,迅速煸炒均匀。
立冬饮食原则
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气温比较低,由于温度降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需要足够的热量来维持这个变化,这样才能增加御寒的抵抗力,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散失过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食用这些是身体可以抵御严寒。也可以食用一些含碘的食物,也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热量的消耗。
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蔬菜的种类就不多了,一般都是大棚蔬菜,蔬菜种类少或者是过于挑剔不喜欢吃大棚蔬菜的,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人体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等等。这时候就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维C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等。多吃薯类,不但可以补充维生素,还可以清除体内湿热的作用。除了这些冬季最常见的就是大白菜,但是如果食用的话除了白菜可以再食用一些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等。因为这些蔬菜里的维生素含量都很高,经常替换吃合理搭配,补充身体所需,也不至于吃腻。
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咸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来减轻心脏负担如橘子、猪肝、羊肝等。
立冬不可盲目“进补”
冬天滋补身体的时候要注意在进补的时候要先使肠胃适应一下,不要开始就吃好多补身体的给肠胃带来负担。要先把肠胃调理好再进行滋补。冬季的时候喝粥是的食物,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以保护肠胃。
立冬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阴气盛极,阳气潜藏,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因此这节气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此时的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海味,说是这样进入了冬季,才能抵御寒冷的侵袭。
专家表示,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泳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的时间。
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_”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吃饺子
北方有立冬吃饺子的风俗。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俗。
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立冬禁忌介绍
1、犯太岁的生肖。
主要是生肖猴、生肖虎这两个生肖要特别注意。生肖猴的本命年,前段时间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会持续,进入冬季,更要务必小心,保持沉稳低调,安全度过这个年份为好。生肖虎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健康,家里不要闹矛盾,多听听对方的。
2、心脏和肾脏不好的人。
心脏五行属火、肾脏五行属水,在旺水当令的冬季,心脏或肾脏不好的朋友,定要多加小心,注意养生。老年的朋友要注意添衣保暖,风大的时候尽量避免锻炼、出门等,加强自我保护。
3、近期打算事业调整的人。
很多朋友在年底前后,打算“折腾一下”,或者是调整工作单位,或者是打算创业、投资等,还有的已经在为明年的计划着手,这些朋友还是要提醒你们慎重一下,从自然规律上说,这个季节是“冬藏”的季节,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再多方运筹一下为好,因为这个时候一旦运势不畅,很容易出现“青黄不接”或者“白忙活一年”的情况。
立冬除了吃火锅还要多吃什么
立冬除了吃火锅,其实还有很多食材可以吃的,因为立冬是个补充能量的好时节。
1、南方立冬要多吃暖性肉食
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中医认为,立冬进补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
2、北方立冬要多吃驱寒食材做成的饺子
北方立冬过后就变得寒冷了,北方习惯在立冬吃饺子,但是饺子馅一定要选择有驱寒功效的食材,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也可以选用牛羊肉这类温补驱寒的食材做馅。
这下大家对立冬吃火锅好吗这个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其实火锅在冬天吃最适合了,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既温暖了身体,也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友情,何乐而不为呢?立冬我们约起来吧!
吃火锅注意事项
1.牛肝:牛肝忌与姨鱼一同食用;不宜与维生素C、抗凝血药物、左旋多巴、优降灵和苯乙肼等药物同食。
2.牛肉(瘦):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3.吃火锅多是涮肉,而肉类常感染弓形虫。羊群中弓形虫感染率约60%,猪约20%,牛为14%。弓形虫常隐匿在这类受感染的动物肌肉中,火锅的短时间加温并不能将其消灭,孕妇进食后,会导致流产、死胎或畸胎。
孕妇最好选择在家里吃火锅,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汤料的味道,尽量不是辣的或味道太过刺激的,而且也可以确保食物的卫生,当然孕妇少吃火锅对宝宝好。
火锅虽味美,但在吃火锅时要注意卫生,讲究科学。一要注意选料新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二要掌握好火候,食物若在锅里烧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成分损坏,并失去鲜味;若不等火候烧开就吃,又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应注意不要滚汤吃,否则易烫伤口腔和食道的黏膜。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苏、浙等)
立冬晴,一冬淋;立冬淋,一冬晴 (闽)
立冬晴,一冬干 (浙)
立冬晴,雪凝多 (贵)
立冬睛干冬,立冬落烂冬 (皖)
立冬晴,一冬淋;立冬落,一冬渴 (贵)
立冬晴,有冬干;立冬雨,要烂冬 (湘)
立冬晴,晴一冬;立冬雨,会烂冬 (赣)
立冬晴,冬雪少 (桂)
立冬晴,大旱情 (湘)
立冬之日半天晴,冬季干得起灰尘 (贵)
立冬晴,柴火堆满城;立冬阴,柴火贵如金 (赣)
立冬出太阳,今冬无雪霜 (陕)
立冬晴,茅草放满坪;立冬雨,茅草贵过金 (桂)
立冬出日头,夏天冷死牛 (湘、粤)
立冬晴,雨鞋挂断绳 (湘)
立冬三日阳,谷子堆成仓 (桂)
立冬阴,一冬阴 (苏)
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风 (冀)
立冬暗,禾谷倒田坎 (赣)
立冬无雨对未来天气的变化的气象谚语有:
立冬无雨一冬睛 (苏、浙、湘等九省)
立冬无雨多晴天 (闽)
立冬日子晴,就有一冬晴 (赣)
立冬逢晴少雨雪 (湘)
立冬无雨冬至晴 (赣)
立冬之日半日晴,冬季干得起灰尘 (贵)
立冬无雨一冬晴,要落三回没稻根 (沪)
立冬无雨一冬干 (桂、赣)
立冬无雨一冬睛,立冬有雨一冬淋 (湘)
立冬无雨一冬净,立冬有雨遭遏年 (粤)
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
麦子盘好墩,丰收有了根。
年前杈多,年后穗多。
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十月不种麦。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
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
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
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
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
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麦子要长好,冬灌少不了。
日均温五度,浇麦好时候。
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不冻不消,浇麦偏早;只冻不消,浇麦晚了;夜冻昼消,浇麦正好,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赖就坏了。
早来水,就早浇,晚来水,就晚浇,早浇要待麦全苗,晚浇莫过地冻牢。
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提前蓄水灌满塘,到用水时不慌张。
追肥浇水接划搂,三个环节要紧扣。
冻水浇罢紧划锄,保墒增温苗舒服。
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地里棉柴拔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 立了冬,把地耕。
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冬耕宜早不宜晚。
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天耕下地,春天好拿苗。
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土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深耕细耙苗儿壮。根深不怕大风刮。
豌豆一条根,只要耕得深。
麻田搞深翻,麻秆顶破天。
要吃丰收瓜,冬天把窝挖。
隔冬挖好南瓜窝,南瓜结得大又多。
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适时巧耕地,碱地养坷垃。
争犁不争耙,碱地养坷垃。
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
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半截坷垃半截苗,无有坷垃不长毛。
勤上坡,时间挤,莫忘随时把肥积。
栏里一把土,囤里一把谷。
冬季双手不闲,春季吃穿不难。
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季节到立冬,快把树来种。
树叶落,地未冻,冬季植树好时令。
冬前栽树树难看,开春发芽长不慢。
冬前栽树来年看,来年多长一尺半。
冬栽做场梦,春栽有场病。
冬栽树,好成活,看管不好损坏多。
桃树生长外围狂,修剪注意保内膛。
外围要留弱枝芽,背上枝条勿返狂。
内膛徒枝莫去掉,甩辫处理最恰当。
疏剪枝条有进出,主枝角度要开张。
枝条更新很重要,年年更新树健壮。 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冬季修水利,正是好时机。
沟成网,地成方,沟渠路旁树成行,排灌路林四结合,配套工程效益强。
有沟就有路,有路就有树。
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洼地修台田,不缺小米饭。
生地坏地三年修,十年岗洼一样收。
年年修地堰,一亩顶亩半。
大沟通小沟,旱涝保丰收。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水土不下坡,粮食打得多。
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地埂加一寸,等于上茬粪。
修畦如修仓,跑水如跑粮。
地堰抬抬头,吃穿不用愁。
保土保水如保命,治山治水如治家。
人治水,水治人,人不治水水治人。
跑土如跑粪。
地埂不修,有田也丢。
山地破了唇,跑了金和银。
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山上开荒,山下遭殃。
山上光,年景荒。
山上和尚头,清水断了流。
山上开一线,山下冲一片。
穷山不治,恶水难服。
挖掘机,真厉害,千斤泥土一剜就起来,水旱两用真痛快。
要把水找,掌握技巧。
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
湾对湾,水不干。
两沟相交,泉水滔滔。
山扭头,有水流。
冬天人畜均莫闲,拉脚打工能挣钱。
立冬温渐低,管好母幼畜。
哺乳幼畜要长好,管好母畜第一条。
冬天少农活,草料要斟酌,粗料多,精料少,但是不能跌了膘。
立冬小雪到,鱼种池塘管理好,组织劳力积肥料,来年饵料基础牢。
立冬花(卉)衰护根苗,剪枝壅土根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