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鲸酱没肉丝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共含10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鲸酱没肉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

篇1: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

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

以表格对照统计形式,对高校读者阅读倾向及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重庆工学院学科建设发展需要,提出了优化馆藏之对策.

作 者:史庆艳 熊慧敏 SHI Qing-yan XIONG Hui-min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网书馆,重庆,40005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5)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图书馆   阅读倾向   调查研究  

篇2:高校图书馆读者不良行为及解决对策

高校图书馆读者不良行为及解决对策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中出现的读者不良行为及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 者:张晖 冯莲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图书馆,江西,九江,33 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 年,卷(期):2009 39(4) 分类号:G25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行为   读者工作  

篇3:高校女教师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校女教师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女教师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高校女教师生活方式现状不容乐观,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性不是很强;虽然对健身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健身行为不足,堆持身体健康的`意识转化到实际的对比效率不够.为此,针对以上情况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45 关键词:高技女教师   健身活动   对策研究  

篇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对肇庆学院图书馆的读者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调查数据的.详尽分析,提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对策建议.

作 者:郭瑞芳 张i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图书馆,广东,526061 刊 名:情报探索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7) 分类号:G25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   信息需求   网络环境  

篇5: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调查与对策论文

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调查与对策论文

【摘要】以福建省20所普通本科体育网络信息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设施建设不够,内容不清晰,构成不一,信息化建设重建设轻应用,体育信息化人才缺乏,教师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努力促进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推进体育网络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特别是目前大学生很依赖网络,他们不仅通过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自身的认识,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更多信息。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是在高校体育工作中以网络信息为主要要素,广泛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促进高校体育信息现代化。因此,笔者通过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体育网络信息化认知、内容、功能、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师生能够利益网络资源收集和利用网络信息提升自身的不断认识,同时也呼吁相关领导和部门共同重视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体育网络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省普通高校20所,本研究选择其中部分主管领导、教师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网络调查法

借助因特网,浏览福州大学等20所,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信息化,对他们的现状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

1.2.2访谈法

通过走访省内部分高校体育领导和教师,了解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情况和未来走向。

1.2.3问卷法

本文设计调查问卷两种,一种是针对部分高校体育领导专家,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29份,有效率为96.6%;另一种针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设计,其中体育教师100份,学生900份,共发放1000份,回收986份,有效问卷969份,有效率为96.9G。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认知分析

网络信息化认知程度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体育网络信息化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根据平时了解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76.2G学生认为来自网络,平时主要通过网络了解体育信息,35.6G学生来自于电视、新闻报到了解体育,24.7G学生来来自于教师或其他。学生认为学校开通体育网络作用较大的比率占74.3G,有86.6G教师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通体育网络信息。85.6G高校有开通体育网络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能够对体育各种信息得到充分的认识。54.3G学生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网页的浏览来认知学校体育信息,45.7G的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认知学校体育信息,说明学校体育网页的信息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学生对体育网络信息化认知途径是多样性的。

2.2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内容分析

85.6G学生认为体育新闻百科是体育网络信息化关注的重点,体育网络信息化让很多的学生对体育新闻信息能及时准确的认识体育,而且体育百科是学生关注的一部分内容,体育百科的知识对学生体育运动和体育认识有很大的影响。44.2G学生需要教学、课程设置网络信息化的内容,认为通过网络信息化让自己能够对体育教学内容比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课程设置内容让学生对整个体课程设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7.6G学生认为群体活动也应该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群体活动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很需要群体活动来展现自己体育运动过程,通过体育网络信息化让更多的学生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表现会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26.8G学生认为体育网络信息化应该有学生空间和交流内容,学生需要有空间和交流内容来表达自己的体育运动的情感。

2.3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功能分析

2.3.1资源共享功能体育资源共享是体育网络信息化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调查可知,90.2G教师认为资源应该要相互共享,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70.6G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体育网络信息的课件、体育信息资源及学习工具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自身水平,通过网络信息学习和交流探讨。

2.3.2宣传功能宣传是网络信息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要发展高校体育事业就必须要大力借助网络来传递体育信息,让更多人去了解体育文化和知识。通过调查可知,72.5G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宣传体育有关信息能更加有动力去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锻炼意识。

2.3.3信息查询和反馈功能通过调查数据可知:92.5G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化可以使得他们能够对有些体育方面的信息能够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假设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掌握和了解你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查询和反馈。72.5G教师认为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了解和进一步掌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2.3.4管理功能网络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管理,合理的进行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样体育网络信息化离不开管理。调查可知:32.5G学生认为有必要对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管理,67.5G学生对网络信息化管理对学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2.4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络开通率较好,占82.5G,民办高校体育网络开通率仅为22.5G,就是有些高校开通了但是师生利用率较低。52.9G体育教师、42.5G学生认为体育网络作用较小。87.6G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对他们收集有关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或是对他们收集和参与的体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没能很好的收集和利用信息资源。62.5G体育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领导缺乏对体育信息资源的管理,没有很多地建设体育网络信息化。92.6G的体育专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评价体系,让学校体育信息资源更加透明、公开、及时。目前每个高校网络设计各有不同,如果按照网站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显然是不合理的,体育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高校体育网络的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等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92.6G的体育专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体育网络信息化的评价体系,让学校体育信息资源更加透明、公开、及时。福建本科高校中72.7G的学校采用兼职人员对体育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而且92.5G的都是非计算机人员。体育教师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掌握技术技术,对于学校的体育动态新闻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分布,造成网络信息更新较慢,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中会缺少活力和吸引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福建省本科公办院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率较好,民办院校体育网络信息化较低。各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体育网络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72.7G高校采用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体育网络信息化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影响了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网络信息化认知不明确而且在设计上比较重视宣传栏目,如体育概况,体育新闻、体质测试,群体活动上比较侧重,对其他栏目内容都各不相同,没有很好突出学校的特色部分。

(3)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网络信息化来源比较简单,大部分来自于体育部门,而且体育网络信息化的更新和维护人员72.7G来自兼职人员,而且,体育网络信息化更新时间较长,没有部分满足师生的需求。

(4)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网络信息化有资源共享、宣传、信息查询和反馈以及管理等功能,但是这几种服务功能实际上差异性较大,部分服务功能没有发挥作用。

3.2建议

(1)高校体育主管领导要重视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建设,明确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培养和提拔具备对学校体育教育和网络技术较好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体育网络信息化发展计划,突出重点部分,办出学校特色。

(2)作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目的是要服务于学生、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最终服务于社会。

(3)多层次地对体育教师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和有网络技术的学生参与体育网络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师生互动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利于体育网络信息化不断更新。

(4)积极借鉴国内外一些优秀的体育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运用和开发体育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多体育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新萍,马兰军.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01).

[2]蔡磊,蔡山,张海峰,宋凯明.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6).

[3]钟秉枢,刘玫瑾,程建平,朱宙炜.体育院校网站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6).

篇6: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多种教育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景与互动,不仅是一种物理形式,更是充满师生生机与活力的`综合体.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的迷失;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依然没有摆脱“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被窄化,教学内容遗失了人文内涵;大学生课堂参与的低效性和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教师、学生以及环境三方面综合考虑对策.

作 者:丘林 QIU Ling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广西,玉林,537000 刊 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30(4) 分类号:G642.421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篇7: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习惯、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阅读倾向与需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找出了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与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的具体策略.

作 者:曹雅霞 CAO Ya-xia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20(6)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读者调查   阅读需求  

篇8:法国阅读调查法国全国性日报读者再减

法国阅读调查法国全国性日报读者再减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欧洲全国性日报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读者研究报告称,20法国全国性日报的读者减少了1.6%,已从的`852.7万人减至383.8万人.据统计,平均每5个法国人中有一个人每天阅读一份全国性日报.近来,法国日报的读者减少了64.1万人,减幅为7%.

作 者:于平安  作者单位: 刊 名:出版经济 英文刊名:PUBLISHING ECONOM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9:高校宗教工作挑战与对策

赵月,吴济龙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全球化背景和社会转型给高校宗教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各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将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与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做好新时期高校宗教工作。

篇10:高校宗教工作挑战与对策

教改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课题编号:2014-GXTZC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月(1984-),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大学党委统战部,硕士,研究方向:统战理论;吴济龙(1978-),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高校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1.对外交流与教育合作的繁荣导致高校宗教工作压力加剧。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催生了校校合作、校企对接、境内外联合培养等许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在校内学习期间与外教、留学生、外资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多,还有更多的渠道赴境外学习研修。生活在一个普遍信仰宗教、传播宗教文化的大环境下,长期与具有宗教信仰的教师、同学、室友接触,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也会相应增加。这种了解和认识可能是理性的,也有可能是非理性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宗教渗透的隐蔽性增强。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来自网络的信息是高校学生了解外部世界、了解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网络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信息真伪难辨,更有一些信息本身就带有迷惑、煽动、破坏、制造矛盾的险恶目的。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一方面增强了某些宗教渗透活动的隐蔽性,使得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源头管控和后续追踪都困难重重。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也被这种虚拟性影响,隐藏在匿名用户背后做出一些与原本个性、想法完全相反的行为,呈现出一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相背离的现象。这种匿名性和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他们挑战传统和权威的欲望,甚至促使他们做出一些挑战社会道德、挑战法律法规的行为,他们被不良信息侵害、被某些宗教渗透活动洗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3.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导致人们精神与信仰的迷失。对市场经济的过度推崇导致拜金主义与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物质至上精神挤压下的传统文化意识地位岌岌可危;同时,全球化背景下,各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裹狭着多样的思想与价值观涌入国内,过渡时期必然导致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相应产生,这些社会乱象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主流意识,传统文化消弭、社会道德沦丧、精神迷失等呼喊声不绝于耳,这些由部分不良社会现象导致的精神迷失和社会舆论风潮近年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导致信仰危机空前加剧。在这样一种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青年学生群体虽还未身在社会,却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是随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而来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冲击,一方面是对社会公平正义、道德准则的不断拷问,加之自身面临的求学、就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剧,一些大学生极易陷入价值观混乱和信仰迷失的泥淖,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和“超脱”就成为可能。

4.宗教工作的政策性强和敏感性导致工作难度加大。正是在这种宗教渗透形势严峻,信教大学生数量有所增加的背景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高校和相关工作者重视。但是宗教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工作尺度不易把握,因此高校宗教工作认识虽然不断提高,但是实效性还差强人意,工作机制运行不畅,实际工作中还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在队伍建设上,有的教师、学生工作者本身对宗教工作就存在政策不熟、认识不深的问题,导致工作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的又对宗教工作的政策性和敏感性过度解读,如履薄冰、矫枉过正,导致工作中畏首畏尾,“谈宗教色变”,不敢主动出击开展工作。工作的重要性与实际成效不匹配,工作的复杂性与工作体系不匹配,对象的广泛性与工作队伍不匹配,这种机制、方法、队伍方面的弊端导致了目前高校宗教工作的尴尬处境。

二、高校宗教工作的对策

当前高校宗教工作主要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抵御和防范某些宗教对高校的渗透,二是强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宗教观教育。宗教归根结底是一种意识形态,宗教对人的影响是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在高校开展宗教工作时,也要充分认识宗教的这一本质,对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保持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胜利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以先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为武器,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保护好青年学生的思想世界。

1.在机制上部门联合,群策群力。无论是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高校是一个整体,开展宗教工作必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将与宗教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体系中来,以“大统战”的格局进行资源整合,寻求队伍建设的完善性和工作效果的最大化,确保高校宗教工作没有任何漏洞和死角。(1)统战部门牵头、学生部门配合、安全部门补位。在高校宗教工作的整体机制体系中,统战部门是首当其冲的。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统战部门一方面熟悉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开展宗教工作的经验和优良做法,在多部门联合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局,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学生工作部门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个方面,是宗教工作的.一线力量。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多,与学生的感情深,并且拥有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队伍完备,开展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安全部门负责整个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这种保卫不仅包括人身安全与物质财产安全,也包括思想和精神领域的安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安全部门能够及时补位,控制事态,确保宗教工作体系不出漏洞。(2)思想政治课是宗教工作的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中传播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力量,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具备了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具备了牢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能够自觉拥有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宗教渗透的辨别力,具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拥护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思想政治课也是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阵地。

2.在对象上因人制宜,各有侧重。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1)尊重宗教信仰,杜绝校园传教。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尊重法律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尤其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传统和民族情感,要多对他们进行关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避免他们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与同学疏远,游离于组织群体之外。同时,也要向他们宣传我国的宗教政策,使他们了解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法律明令禁止校园传教。要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合理合法的宗教文化交流与非法传教、宗教渗透的区别,避免因为不懂政策或者认识不足导致的错误行为。(2)加强理论引导,树立理想信念。目前,高校内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的绝对数虽然不多,但是对宗教认识模糊、并没有科学理性的态度,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和认同的人也不在少数,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宗教暧昧”。无论所谓“宗教暧昧”的定义范围有多大,大学生群体宗教知识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宗教暧昧”者也好,对宗教毫无认识的学生也好,都要加强思想理论引导,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使得这些理论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认识,进而指导他们的行动。没有了解就没有批判,只有充分了解了宗教的内涵和本质,认识到某些宗教渗透的险恶目的和重大危害,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坚定性,才能打破模糊和暧昧,在抵御宗教渗透和别有用心之徒的同时明辨是非,理性分析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件,进而形成科学、理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在方法上潜移默化,细水长流。当代大学生群体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下,在多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摸索、分辨,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宗教工作者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们的现实困惑和心理压力,将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学生的思想变化联系起来看,突破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引导方法,强化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从学生心灵、思想内部开始,从答疑解惑开始开展教育引导。

隐性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化影响。一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准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相结合,抵制社会转型期的迷失心理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帮助学生重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二是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团文化,将学生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吸引到各项交流、竞赛、联谊、汇演活动中,帮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得正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张献生“。 鸦片论”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

[2]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状与对策

高等教育合作对策探究论文

高校体育选项课调查与发展论文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管理对策

山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探究论文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分析与优化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究论文

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校读者阅读调查探究与对策,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