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个秘诀教你攻略托福听力细节题(共含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dnas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个秘诀教你攻略托福听力细节题
一、长什么样?
Conversation:
C1Q5 For what activity does the student consider requesting funding?
Lecture:
1.L1 Q3 in the dolphin study, how did the researcher make the dolphin's task increasingly difficult?
2.L1Q4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objections did some researchers raise with regard to the dolphin study?
二、所占比重
Conversation1-2道
lecture当中2-3道
总共占所有题目中的50%以上
三、考点
篇章中的各种重要细节
四、难点
1.不知道哪里是重点细节
2.很容易忽略各种细节
3.听过就忘记了
五、解题思路:拼命定位及记忆重点细节
六、解题方法:
1.尽量筛选出所有出现在逻辑后面的细节:并列、转折、因果、举例、解释
2.比较关系有可能会是考点
3.教授强调的重点,如interesting、 don't forget几乎都是考点
4.利用好笔记,通过各种逻辑符号帮助做题时回忆起重要细节
七、例子:
1.For what activity does the student consider requesting funding?
A.designing a club web site
B.reserving audio-visual equipment
C.Sponsoring a guest speaker
D.setting up a campus e-mail account
原文回顾:
Emplyee:And you could be eligible for funding for club event.
Students:Well, we are definitely interested in hiring a professional speaker at one of our campus events at some point in the semester. And speakers almost always charge a fee.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C。
2.L1 Q3 in the dolphin study, how did the researcher make the dolphin's task increasingly difficult?
A.by showing the dolphin two patterns that were similar in density
B.by playing two sounds that became progressively closer in pitch
C.by producing sounds that were just within the dolphins' range of hearing
D.by introducing a third paddle that ended on trial an began a new one
原文回顾:
…The task varied in difficulty according to the pitch of the second tone. The closer it came in pitch to the first one, the harder it became for the dolphin to correctly identify it as low.…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B。
3.L1Q4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objections did some researchers raise with regard to the dolphin study?
A.the study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learned and higher-level responses
B.the dolphin was not rewarded consistently for pressing the third paddle
C.Only one dolphin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D.The results could not be replicated in a later study
原文回顾:The researcher took that a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animal wanted to pass because it didn't know the answer and knew it didn't know. But there was a problem. Other researchers protested that the... the opt-out response was simply a learned or conditioned response.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A。
托福听力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1. 目的题
解题关键:听好寒暄之后的第一句话,直接表明目的;
总结常引导出目的的句型: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I would like to do…./ Do you happen to have sth?…
2. 主题题
复习要点:直接说,主题句,选项信号词,干扰选项分析。
主要难点:如果开头没有主题句,则需要总结全篇内容,注意:全篇重复的词汇、概念;结尾段的总结性内容。
引出方式:主题句直接引出(最常见);问答式提出(较常见);全篇大意推导(较少,要抓重复概念)
听好开头,抓典型主题句: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I’d like to begin my lecture by introducing./ Let’s focus on…/ Let’s now take a look at..
Topic选项典型结构:the + 信号词+of + sth.
复习方法:
总结听力原文中句型;分析比较选项:找正确选项里的敏感词汇;分析错误选项属于哪一类(too general/too specific/inaccurate/irrelevant)
3. 重听回答类型题:
复习要点:提问说话原因,说话人态度;对语气词的分功能总结,满意度/难易度判断,升降调的把握。
主要难点:可能会涉及少量习语,注意把握态度/倾向性的短语归类总结。
a) 说话目的:注意总结老师/学生常用套话;Delta教程P235 第5项(易出现在选项中的结构)
b) 说话人的态度:总结表达肯定/否定/不确定等的语气词/短语;总结选项中常出现的表情绪的用词
教授常用套话的7大功能:
解释说明Simply put, Let’s put in this way..
总结归纳 Now to sum/wrap up my speech
劝戒指令 You should have done sth better
启发思考 come on, you are supposed to know this
强调要点 Please bear in mind that
提醒注意 Are you with me?
纠正口误 Wait a minute, I made a slip of tongue/ Sorry did I say…
选项中表情绪/态度的用词:doubtful/skeptical/incredulous; disturbed/annoyed; indifferent; enthusiastic/fascinated/interested; uncertain; angry/upset/disappointed ?
4. 表格题
难度排序由难到易:是非型>排序型>配对型;频率排列由多到少:配对型>是非型>排序型
主要难点:是非型表格题中没有记全主要信息,注意多分析做过的题中选No的选项。
1). 配对型表格题:重要信息对号入座,侧重于考察多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对应/段落中主要论点下的各分支及各分支定义/主要特点
2). 是非型表格题:侧重于考察哪些信息提到/没提到(注意记录文中列举的主要观点/举例)
是非型表格题选No的选项要着重分析其特征
1. 使用相反信息(最常见)
2. 偷换概念(较常见)
3. 使用段中细节,但该细节并不能对应提到的事件(较常见)
4. 使用未提到的信息(相对少)
3). 排序型表格题:侧重于考察对过程/步骤地把握(注意提示词:first, then last, finally)
5. 细节题/双项选择题
复习要点:最重要的特征,多个原因/结果,举例引导词(如:such as, including, like, namely, to name a few)
主要难点:1. 两个原因,段落前后各一个,遥相呼应,注意: the first, the other
2. 连续列举多个细节时,抓住被修饰的词
6. 态度题
复习要点:语气把握,Yes/No判断,需要引申
主要难点:同样可能出现少量习语/语气词,凭直觉判断(单个形容词来表示某种行为的评价,注意对单个词的总结,可出重听回答题。)
7. 结论题
复习要点:观点引导词,尾段引申,注意进度条
主要难点:如果尾段没有再次总结前面的内容,回忆重复比较多的词
8. 图片题(很少)
托福听力需注意三个方面的强调
第一调:重音强调:
听段子时,我们作为听者,都会下意识地注意听那些“读音很重的词或结构”。因为它们got our attention(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这就是ETS本能强调的突出体现,所以重音所在必为考点所在。
第二调:停顿强调:
一个段子读得好好的,突然一个停顿,过了一两秒种后才恢复过来。这种嘎然而止的现象特别能引起我们考生的注意。同样也达到了ETS get attention的目的,成为本能强调的又一突出体现。所以停顿所在必为新托福听力考点所在。
第三调:清晰强调:
该强调方式最具隐蔽性。因为大多数考生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容易听清听懂的地方不会考,最会考的是那些生僻难懂之处。所以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猜测难点含义,却忽略以致放弃已经听懂的地方。
不要忘记新托福听力考试是第二语言测试,不会“没有人性”到“专考生僻所在”。所以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的还是那些读得清晰的易懂之处。切记:清晰之处一样是考点所在。
六M学习法则帮你搞定托福听力
如何通过自学提高TOFEL听力水平,一直都是中国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味多听却不动脑筋,是大错特错。听力水平不仅与听力技巧和熟练程度有关,更是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听力水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发展技巧并同时锻炼分析、理解、推断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过程。这里,我向读者朋友推荐一种提高听力的好方法:“6M学习法”。
第一步:Maintain your composure and your confidence(保持冷静和自信)。要想彻底听懂TOFEL听力的内容,或与老外进行无障碍交流,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因为没听懂一两个单词而慌了手脚。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听力能力相当关键。
第二步:Make pictures and images(学会形象化记忆)。听力过程中要学会把抽象的语言转变成形象的图画,并反映在脑海之中。有了动态图像的帮助,才有利于抓住语言的主要信息而非旁支末节。
第三步:Model everything(善于模仿)。不要盲目追求题海战术,不断地找新题目来练,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听过的题目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并认真模仿听力题目中的各种语音、语调、语气、习语、俚语等。
第四步:Magnify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atterns(掌握多义词)。口语的最大特点是一词多义,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明明听出了是哪个词,却仍然搞不懂其在题目中确切含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听力题目中常用词汇和句式的其他用法。
第五步:Min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English thinking behind the language(了解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努力挖掘听力题目中的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就能在听力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六步:Memorize them(不断记忆)。TOFEL听力题中一些语言点的重现率很高,考生需要将他们加以背诵和记忆。背的越多,就意味着熟悉度越高,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
托福听力细节题解题技巧
一. 托福听力细节题通常是怎么提问的?
托福听力细节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三种,分别是:
What point does the professor make when he mentions X.X.X?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have the researchers agreed on?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X.X.X?
二.托福听力细节题有哪些解题技巧?(实例解析)
细节题的出题点比较固定,只要你能听出提示词,抓住相关的大部分内容,那么细节题还是很容易得分的。细节题的出题点大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听力中的example提问
对话或者讲座中的举例一般都是细节题喜欢考察的点。它的提示词要么是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like, in this case这类的连接词,要么是具体的事例的名词。
实例解析:
What example does the professor give of a meme’s longevity?
l A story has been changing since it first appeared in the 1930s
l A person remembers a story for many years
l A gene is passed on through many generations without changing
l A song quickly becomes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这道题是官方真题Official5的第二个讲座的题目。教授的这段话是这样的:
First, longevity. A replicator must exist long enough to be able to get copied, and transfer its information. Clearly, the longer a replicator survives, the better its chances of getting its message copied and passed on. So longevity is a key characteristic of a replicator. If you take the alligator story, it can exist for a long time in individual memory, let’s say, my memory. I can tell you the story now or ten years from now, the same with the twinkle, twinkle song. So these memes have longevity because they are memorable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介绍的是理论,然后通过这个鳄鱼的故事来解释这个理论。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B选项。
2.对听力材料中的提到的定义或者解释类的内容提问
在听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有些专有名词一带而过,有些专有名词会在后面给出解释,如果我们听到带有解释的专有名词,就需要提起注意,因为它可能是一个考点。它的提示词有:it refers to,that is,that means,This is to say,in other words,in another words等。
实例解析:
What started the runway effect that led to the Sahara area of north Africa becoming a desert
l the prevailing winds became stronger
l the seasonal rains moved to a different area
l the vegetation started to die off in large areas
l the soil lost its ability to retain rainwater
教授是这样说的:
What the Sahara experienced was um…a sort of“runaway drying effect”. As I said the monsoon migrated itself, so there was less rain in the Sahara. The land started to get drier, which in turn caused huge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vegetation, because vegetation doesn’t grow as well in dry soil, right? And then, less vegetation means the soil can’t hold water as well, the soil loses its ability to retain water when it does rain. So then you have less moisture to help clouds form, nothing to evaporate for cloud formation. And then the cycle continues, less rain, drier soil, less vegetation, fewer clouds, less rain etc. etc..
教授说完“runaway drying effect”之后,并没有转移话题,而是接着介绍了这个effect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能听到“runaway drying effect”之后的解释,那么这道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3.针对听力材料中的原因进行提问
在听力中,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所以句子跟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阅读中那么复杂。因果关系是其中最好表述的一种,所以在听力中也是很常见的。它也是考点之一。前因后果:therefore,consequently,as a consequence,result in,lead to。前果后因:result from,originate from,arise out of。
实例解析: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led scientists to characterize the Nightcap Oak as primitive
l it has no evolutionary connection to other trees growing in Australia today
l it has an inefficient reproductive system
l its flower are located at the bases of the leaves
l it is similar to some ancient fossils
教授说:
Now another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e Nightcap Oak is that it represents a very old type kind of tree that grew a hundred million years ago. Um, we found fossils that old that bear remarkable resemblance to the tree. So, it’s a primitive tree. A living fossil you might say.
我们可以看出,fossils that old that bear remarkable resemblance to the treeà it’s a primitive tree。本题给出结果,对原因题型提问。所以D选项正确。
4.针对听力材料中的结尾细节进行提问
通常我们在对话或者讲座的结尾都会走神,因为听力持续的时间太长,导致我们在听力快要结束的时候,松一口气的同时,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听力上了。但是往往结尾也是考点之一。
实例解析:
What is one way the professor mention that can help with art restoration?
l By re-creating the pigments and binding agents used by artists of earlier eras
l By removing pigments and binding agents that dissolve paintings over time
l By creating protective coatings of paint that do not damage original paintings
l By developing ways to safely remove paint added by previous restorers
教授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答案:
Then if we want to undo some bad restoration attempts, we can determine what kind of process we can use to remove them to dissolve the paint and uncover the original.
正确选项是D。在对话中,结尾的位置经常是教授提出建议的位置,或者是教授提出要求的位置。这样就更需要注意他们的内容,因为很大可能会出考题。所以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克制,一定要听到最后。
5.针对数字,地点,人物进行提问
在听力中会有一些数字,地点,人物之类的内容。这些数字,地点,人物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后跟着的内容。所以在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他们之后的内容的含义。
实例解析: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were two ways that the situation of women artists had changed by then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Paris? (Click on 2 answers.)
l Women and men took art classes together
l Women artists played a greater role in the Salon exhibitions
l More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by women artists
l Fewer women artists were traveling to Paris
教授说:
Before the late 19 century, if the women who want to become an artist have to take private lessons or learn from family members. They have more limited options than men did. But around 1870s, some artists in Paris began to offer classes for female students. These classes were for women only. And by the end of the 19 century, it became much more common for woman and man to study together in the same classes.
By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19 century, one fifth of the paintings in the salon were by woman, much higher than in the past.
答案就很显而易见,是AB选项。
6.针对对比,类比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提问
在讲座中尤其喜欢拿两样事物对比或者类比着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两个事物的各自的特征或者相同的特征,因为这里很可能是考点。
实例解析: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compare to a housefly laying many eggs?
l A child learning many different ideas from her parents
l Alligators reproducing in New York sewers
l Different people remembering different versions of a story
l A person singing the“Twinkle, twinkle”song many times
教授说:
Next, fecundity. Fecundity is the ability to reproduce in large numbers. For example, the common housefly reproduces by laying several thousand eggs, so each fly gene gets copied thousands of times. Memes, well, they can be reproduced in large numbers as well.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sung the‘twinkle, twinkle song’to someone? Each time you replicated the song, and maybe passed it along to someone who did not know it yet, a small child maybe.
教授用housefly的例子来说明基因的传递,然后作类比,说明通过给别人唱“小星星”这首歌,文化基因是如何传递的。所以D选项就是我们的正确答案。
三.托福听力细节题的选项有哪些特征?
细节题一定是原文出现过的内容,他们可能是同义改写,也可能是用原文中的词汇概述答案。所以对于原文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一定是错的。这就是细节题跟推断题之间的区别。
托福听力细节题的错误选项有如下几种:
1.原文提到过的内容,但是不在对应的位置。它可能是上一个话题的内容,也可能是下一个话题的内容。这样的选项比较具有迷惑性,容易错选。如果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能够分段落进行记载,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2.部分原文中的内容+部分原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这样的选项我们会自动忽略没有出现过的内容,所以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断的问自己这个信息点到底是否在听力中出现过。
3.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内容。这种选项一般我们可以直接省略。
4.与原文不符的内容。有些选项会跟原文不符,但是因为他们跟原文的内容太像,太接近,我们又忽略了他们否定的内容,所以在做题过程中也需要注意。
托福听力:5步提高速度法
第一步:盲听。托福听力不看材料听,了解大概讲的内容就行。同时还把听力的Gist题给练了。
第二步:再听。这一遍要照着材料听。新托福听力精听每一个发音和那种洋腔洋调。尤其要注意刚才在遍的时候你没有听清楚的部分,是生词的缘故,还是发音的缘故。 如果是生词,你不用着急,查一下字典,把音标标注一下就好,用金山词霸,那里有发音,尽管个别会有不准的(这个你可以根据音标自己判定),但绝大多数都是准的,而且也还是美式发音。一定要读几遍,声音熟悉就很容易记住单词了。如果是发音的缘故,诊断一下是连音,省音,还是弱读,缩读,同化等现象。这一步你可以多听几遍新托福听力,熟悉句子的连续声音输入的过程。你可以整段泛听,也可以单句精听。根据你当时的感受来。
第三步:听后跟读。前两步听熟了,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后,这一步才开始跟读。起初,建议单句跟读,模仿发音。增加托福听力训练,在听下一句的时候要复习前一句里出现的音素,同一音素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给你的感觉是不同的,认真体会。这就是外语的差异。同时还要学习新出现的音素,总之无数的材料都是由那48个音素堆积而成的声音集合。 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标注一下重音(具体到每个音节的词重音),语调 (升调,降调和降升调,就是拐弯的调子) 和停顿(不只是标点符号后的停顿,主要是句子内部的意群停顿)。如果你觉得这个复杂,那么就听N遍之后跟着感觉走吧。
第四步:只读不听。在第三步足够熟练以后,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刚才耳朵被冲击的感觉去读,读熟为止。体会在第三步中你标注的东西,在这一步里要实践出来。
第五步:边听边读。就是达到听说同步。起初可以看材料,然后慢慢脱离材料。以至于到后来,你会上瘾,听到别人讲英语,你的嘴巴都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动起来。
托福听力:考场上要避免九个错误
一、原文信息漏听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原因,在听音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考点细节漏听,种.种原因可能包括:
1、听音基础不好,比如单词量少,语法差导致各种听不懂
2、由于听力材料语速较快,思路跟不上语速
3、由于外界干扰走神儿或者习惯性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方法:
1、做听写、背单词、学语法提升基础听音能力
2、做跟读模仿提升信息处理速度
3、做连续听音练习提升听音耐力或做抗干扰练习,比如做听力时,同时播放英文电视广播等
二、选项中的单词不认识
选项中的单词不认识直接导致选项无法正常翻译理解。
例:
Why does the professor discuss refugia? Click on 2 answers
A. To explain that the location of coralwithin a reef affects the coral's ability to survive
B. To point out why some coral species aremore susceptible to bleaching than others
C. To suggest that bleaching is not asdetrimental to coral health as first thought
D.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coral that has a low vulnerability of bleaching
这道题B选项中的susceptible,C选项中的detrimental,D选项中的vulnerability很多同学不认识,不知其意,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出现困难。
解决方法:
课后通过单词书大量积累词汇,做题时在文章中和选项中积累生词,形成自己的生词本。
三、选项翻译错误
由于对句子成分辨识不清,导致翻译出错。
例:
What point do the speakersmake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reamer?
A. It is a good example ofBeaux's unusual style of brushstroke.
B. It resembles the backgrounds ofother Beaux portraits.C. Its lack of clarity emphasizesthe theme of the painting.
D. It is meant to suggest thatthe woman is in a dark room.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正确翻译是:缺少清晰度的背景强调了这幅画的主题
很多同学把这句话中的lack看成了谓语动词,翻译成:背景没有清晰的强调这幅画的主题,和正确的翻译截然相反,导致选错。
解决方法:
仔细研究语法,确定好词性和句子成分。
四、形近词看错
由于把选项中的形近词看混,或者把某个词看成另外一个形近词,导致理解错误。
例: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A.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heap roasting
B. The reforestation efforts in the Copper Basin
C. The process of mining and producing copper
D. Damages caused during an attempt to clean up industrial waste
有部分同学把AB选项中的effect和effort看混,或者把B选项中的reforestation看成deforestation,导致理解的意思截然不同,所以选错。
解决方法:
睁大双眼,仔细审题审选项,二次检查。
五、没有关注单词复数
在内容主旨题中,做主语的名词的单复数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如果是复数名词则意味着这篇讲座必须讲解多个事物或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讲解某个事物,如果此篇讲座只讲解了单一事物或一个方面,则复数选项为错,很多同学没有仔细关注单复数的变化,导致选错。
例: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
A. An architec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house design she created
B. The disadvantage of houses based on a square design
C. Difficulties faced by residential architec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 Women who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很多同学选D,D选项的主语是women,而这篇讲座只讲了一个女建筑师的事情,所以排除D。
解决方法:
睁大双眼,仔细辨识单复数结合原文综合思考。
六、由于某个关键词而选择该答案
托福听力陷阱选项中有一种迷惑型极强的选项,里面包含了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但是整句话做了细节篡改导致似是而非,部分同学由于只看到关键词而没有仔细翻译整个选项的意思就做出选择导致选错。
例:
What characteristic of notothenioids helpsthem survive in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
A. They maintain an unusually high bodytemperature.
B. A special tissue in their eyes enablesthem to see through ice.
C. Special proteins make their bloodcirculate too fast to freeze.
D. Ice crystals in their bodies are preventedfrom growing large enough to harm them.
这道题原文中的表述是notothenioids这种南极鱼由于体内有某种蛋白质导致它们能在零度以下的水温里生存,很多同学看到C选项中的proteins直接选择了改答案,但是整句话中对proteins的解释和原文是不符的,是典型的细节迷惑型选项,正确答案为D,对proteins的正确解释。
解决方法:
了解这种细节迷惑型选项的普遍存在性,注意解题时思考避让。
七、对题型的解题思路不熟
由于对题型的解题思路理解不透彻,不遵守,主观排除正确答案。
例:
Whathad the man assumed about 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B. Thathumans have only recently had 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C.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always harmful
D.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cannot be avoided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C,很多同学认为C选项的描述过于或者不符合事实所以直接主观排除,但是这道题的题干是一道转述型细节题,即问的是文中的男生过去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情况?C选项确实是原文中男生的想法。
解决方法:
仔细研究听力部分的8种题型,遵守相应的解题原则。
八、选错位型选项
错位型选项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选项类型,托福听力出题规律是每一段有一道题,如果某一道题的选项里包含了其他段落的表述,则此类选项叫做错位型选项,应予以排除。很多同学做每一道题都用全文的信息去找答案,这种思路是万万不可的。
例: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papillae?
A. They produce dye in different colors
B. They propel the octopus through the water
C. They change the texture of the octopus skin
D. They help the octopus contract into a smaller shape
这道题题干中的papillae是和原文中的texture相关的表述,所以直接对应C答案,A答案对于color的阐述以及C答案对于shape的描写都是其他段落内容,属于错位型选项。
解决方法:
了解错位型选项的普遍存在性,做题时按层次思考找答案。
九、没有综合应用解题方法
在信息漏听时,有一些推荐的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的答题小技巧,时而可以提升答题正确率,部分同学对这些方法掌握不熟练忘记应用导致可以选对的题目后还是选错了。
例:
What is the professor's opinion about coraltransplantation?
A. It is cost-effective
B. It is long-term solution
C. It is producing encouraging results
D. It does not solve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这道题在听音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三正一反原则选择D答案,即ABC都是积极肯定的描述,只有D是消极否定的,所以优先考虑D答案。
解决方法:
在信息漏听时,综合应用老师讲过的方法答题,但注意不要用这种方法纯粹的投机取巧,在平时练习听力时,还是以提升自身实力为主。
托福听力
托福听力之讲座细节题分析
一、托福听力细节题题型介绍
细节题是托福听力中最平民化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是professor在讲解知识时谈到的知识要点。细节题的表述方式往往非常简单清晰,最常见的就是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what is true about _x? 而正确答案往往都是文本中的原话。
二、托福听力细节题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中最大的设置障碍主要表现在降低选项之间的区分度,比如题目问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A? 那么所有的选项都跟A紧密相关,但只有一个选项完全符合文本中professor的表述,因此考生一定要知道原文中提到过A,而且具体对于A是如何描述的。
三、托福听力讲座两大类细节信息分析
基于来自ETS官方的权威资料分析,常考细节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①关键词解释,定义和实例。
②科学(历史)事实,原因背景和表现影响。
1.关键词考点
很多lecture全文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开讨论,比如生物学问段题中经常出现的camouflage等生物现象或者fern等植物类别。
关键词还包括在讲解主体是提到的别的东西,比如OG上有篇文章探讨小行星带的发现,提到了Bode’s Law,题目就问到了它的定义。关键词定义和解释常考句型包括This is what we call “…”或者That is “…”
考生们不用纠结关键词本身根本不认识,因为后面总会给出直白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上打出关键词,马上要注意紧跟在后面的那几句话,这中间往往包含了相应的解释和定义。
如果发现后面开始说不相关的内容,那么马上回想提到关键词之前讲述的内容。英文当中的后置定语从句或是被动语态允许professor在表意的时候,先讲解释和内容,再告诉学生对应的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
除此之外,概念后面的例子也是必考细节,尤其要注意如下信号词:
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let’s say,let’s put it this way,just like,just as,as we all know.
2. 科学事实,原因背景,表现影响
具体指的就是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考试中lecture讲到海啸现象,那么professor就必须说明什么是海啸,成因是什么, 发生时是什么样的现象,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如果是在人文社科学科当中,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讲到美国历史事件,这些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要分析,就可以探讨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这些细节也包括在lecture中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常见于科技产品信息的段子。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表达等。
考生多多留意also/too/as well as/in addition/one ...the other /not only A but also等并列或递进逻辑关系词,尤其是大于等于二小于五的列举项。
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每篇lecture都会把知识点的三个方面都说到,但同学们还是要养成习惯,听文章不能满足于听懂基本事实,还要看看后面有没有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这两个方面相应的分析。
综上所述,细节题作为lecture的必考内容,可选的考点复杂多样。但ETS官方毕竟只需要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最粗浅的认识,因此答题信息往往出现在简单的文字表述当中,所以要学会边听边把握细节信息。
托福听力答题三策略
问题1记笔记怕影响听,不记笔记怕露听
解决方案:首先大家要知道笔记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笔记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考试后会被粉碎。那么到底该不该记笔记,答案是需要,但是不包含大神级人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笔记是需要的,它帮助我们记住框架以及一些细节题,但是笔记要做好事需要时间来练习的。大家只需要练习,在练习笔记是参考题目和文本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的笔记都是为了服务于做题的。
问题2关于听力中音变的影响
由于存在自己脑袋里的单词发音本来就是错误的,那你怎么能要求自己能听出正确的发音呢?人家读一个正确的音,你还觉得是错的,或者压根听不懂,听不出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receipt中的P是不发音,但是很多学生仍然认为P是发音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听懂文章呢?
解决方案:跟读音频(最好速度都跟上),模仿音频的发音,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
问题3听懂了但是仍然做错,觉得自己明明似乎听懂了这题,但是一选出来答案就是错的,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通常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集中在imply和infer题。
解决方案:不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学们需要去揣摩这类题的出题规律及错误选项的规律。
托福听力需要跟读多少遍
听力基本功的训练很可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听—写”。这个方法近两年饱受争议,那么“听写”究竟能不能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从而在托福考试中拿到高分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方面,改完的听写稿要反复跟读,搞定生词。我得到很多同学关于听写训练的反馈,我看到同学们很认真地用各种颜色的笔把听写稿的错误做了很详细的标注,生词也按照要求通通整理到生词本上。做了三十多篇,再听TPO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连主旨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原因呢?-----标记后没有跟读。我们听完写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在纸上清晰地呈现自己的盲点,弱点,比如场景词的缺乏和高频词发音的生疏,敏感性差等。我们需要通过后面的多次跟读填补盲点。如果我们仅仅是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却没有任何行动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最后的跟读十分重要,我的建议是二十遍,彻底搞定。
另一方面,在我们练习了三十篇左右的短单位听写后(三到五个词就停下来写),我们应该再把这些听写过的文章拿来做段落和 篇章的“听—译”训练。也就是说听一个部分(比如一件事情的步骤表述,原理和例子的完整阐释)之后自己来用中文说意思,然后对照原文,如果有回忆不正确的地方,再听两至三遍。搞定段落后,就开始 篇章整体的听力练习,同时记笔记,看着笔记的提示词概述全文重点信息。因为托福听力考查的是“major details”,理解information 本身和information的purpose 是ETS对于考生的Listening skill的核心要求。在四到六分钟的lecture中,重要的框架性信息点通常不超过十个,所以听段落大意和全文大意是我们进行词汇和句子的识别训练后主要的训练方向。
因此,在听力基本功的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应用正确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听写任务,我们的听力能力是会大幅提高的!
托福听力:练听写是否能帮助我们拿高分
听力基本功的训练很可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听—写”。这个方法近两年饱受争议,那么“听写”究竟能不能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从而在托福考试中拿到高分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方面,改完的听写稿要反复跟读,搞定生词。我得到很多同学关于听写训练的反馈,我看到同学们很认真地用各种颜色的笔把听写稿的错误做了很详细的标注,生词也按照要求通通整理到生词本上。做了三十多篇,再听TPO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连主旨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原因呢?-----标记后没有跟读。我们听完写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在纸上清晰地呈现自己的盲点,弱点,比如场景词的缺乏和高频词发音的生疏,敏感性差等。我们需要通过后面的多次跟读填补盲点。如果我们仅仅是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却没有任何行动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最后的跟读十分重要,我的建议是二十遍,彻底搞定。
另一方面,在我们练习了三十篇左右的短单位听写后(三到五个词就停下来写),我们应该再把这些听写过的文章拿来做段落和 篇章的“听—译”训练。也就是说听一个部分(比如一件事情的步骤表述,原理和例子的完整阐释)之后自己来用中文说意思,然后对照原文,如果有回忆不正确的地方,再听两至三遍。搞定段落后,就开始 篇章整体的听力练习,同时记笔记,看着笔记的提示词概述全文重点信息。因为托福听力考查的是“major details”,理解information 本身和information的purpose 是ETS对于考生的Listening skill的核心要求。在四到六分钟的lecture中,重要的框架性信息点通常不超过十个,所以听段落大意和全文大意是我们进行词汇和句子的识别训练后主要的训练方向。
因此,在听力基本功的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应用正确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听写任务,我们的听力能力是会大幅提高的!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细节题如何应对?高效答题实用思路分析
托福听力细节题题型介绍
细节题是托福听力中最平民化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是professor在讲解知识时谈到的知识要点。细节题的表述方式往往非常简单清晰,最常见的就是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what is true about X.X.X? 而正确答案往往都是文本中的原话。
托福听力细节题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中最大的设置障碍主要表现在降低选项之间的区分度,比如题目问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A? 那么所有的选项都跟A紧密相关,但只有一个选项完全符合文本中professor的表述,因此考生一定要知道原文中提到过A,而且具体对于A是如何描述的。
托福听力讲座两大类细节信息分析
基于来自ETS官方的权威资料分析,常考细节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 关键词解释,定义和实例。
2.科学(历史)事实,原因背景和表现影响。
1. 关键词考点
很多lecture全文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开讨论,比如生物学问段题中经常出现的camouflage等生物现象或者fern等植物类别。
关键词还包括在讲解主体是提到的别的东西,比如OG上有篇文章探讨小行星带的发现,提到了Bode’s Law,题目就问到了它的定义。关键词定义和解释常考句型包括This is what we call “…”或者That is “…”
考生们不用纠结关键词本身根本不认识,因为后面总会给出直白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上打出关键词,马上要注意紧跟在后面的那几句话,这中间往往包含了相应的解释和定义。
如果发现后面开始说不相关的内容,那么马上回想提到关键词之前讲述的内容。英文当中的后置定语从句或是被动语态允许professor在表意的时候,先讲解释和内容,再告诉学生对应的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
除此之外,概念后面的例子也是必考细节,尤其要注意如下信号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et’s say,
let’s put it this way,
just like,
just as,
as we all know.
2. 科学事实,原因背景,表现影响
具体指的就是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考试中lecture讲到海啸现象,那么professor就必须说明什么是海啸,成因是什么, 发生时是什么样的现象,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如果是在人文社科学科当中,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讲到美国历史事件,这些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要分析,就可以探讨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这些细节也包括在lecture中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常见于科技产品信息的段子。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表达等。
考生多多留意also/too/as well as/in addition/one ...the other /not only A but also等并列或递进逻辑关系词,尤其是大于等于二小于五的列举项。
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每篇lecture都会把知识点的三个方面都说到,但同学们还是要养成习惯,听文章不能满足于听懂基本事实,还要看看后面有没有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这两个方面相应的分析。
综上所述,细节题作为lecture的必考内容,可选的考点复杂多样。但ETS官方毕竟只需要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最粗浅的认识,因此答题信息往往出现在简单的文字表述当中,所以要学会边听边把握细节信息。
托福听力讲座高频话题地质学学科必备常识汇总介绍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背景知识介绍
地质学(geology)是托福听力考试中的常见话题,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本身的学科。需要与之区分的是地理学(geography),是一门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
相信广大考生应该还记得中学时学过,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则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
大陆漂移学说是有关于地球大陆之间关系的一种假说(hypothesis)。早在15,亚伯拉罕·奥特柳思(Abraham Ortelius)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而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比较熟悉的则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他于19相对完整地提出了这套假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似乎能像拼图一样吻合在一起,早期的科学家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在中生代(Mesozoic)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级大陆经过了分裂和两亿多年的漂移形成了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除了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的“锯齿状吻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能支持大陆漂移这个观点。魏格纳在研究古代气候的时候发现,各个大陆上存在某一个地质时期形成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例如,在南极洲地区出现古珊瑚礁(coral reef)和热带植物(tropical plants)化石(fossil);在赤道(equator)地区发现有古代冰层。魏格纳还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和植物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例如中龙(mesosaurus)这种淡水爬行类动物(reptile),在南美和非洲都能找到;存在于南极洲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他大陆同样存在。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为基础,主要描述了地球岩石圈(lithosphere)的大范围运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海底扩张学说(Seafloor Spreading)发展起来了,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此变得更为可信。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和麦肯锡、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作为一种新的大陆漂移学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延伸。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了地壳和软流层(asthenosphere)以上的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论大洋壳(oceanic crust)还是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都曾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般移动着。
1968年勒皮雄将地球的板块分为太平洋板块(Pacific Ocean tectonic plate)、亚欧板块(Eurasian tectonic plate)、非洲板块(African tectonic plate)、美洲板块(American tectonic plate)、印度洋板块(Indian Ocean tectonic plate)(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Antarctica tectonic plate)这六大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小板块。这些板块在运动中相互影响,板块交界的地方即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可以根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整体性分为三种类型:离散型(divergent boundaries)、聚敛型(convergent/collisional boundaries)和剪切型(conservative transform boundaries)。板块边界是地壳上极不稳定的地带,几乎所有的地震(earthquake)都分布在此,火山(volcano)也大多数在边界附近,山脉的形成(mountain building)和海沟(oceanic trench)的出现也都沿着边界进行。
托福听力:听力怎么练习听写和跟读?
听力,不管是托福听力还是任何听力,你听人说话,一定是以意为先,也就是说你不会把重心放在说话人的每一个单词,每个字发音是什么,不信吗?你试试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每一个单词或者生字,管保你听下来累死还不知道原文到底说了什么。 为什么?你听散了啦!听力至少是按照完整的语块或者意群来做听力输入,而非孤立的单词或者语音,这就好比一张照片没有焦点是无法成像的。
做听写一定要建立在大致听懂的基础上,即可以用中文大致复述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 有的考生可能有些错愕,我都听懂了我听哪门子写!听写不就是为听不懂的考生用来打基础的。 对啊!听写跟读千般好万般厉害,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要可以大致听懂全文语意的情况下再进行。 否则全部散掉了,拿来就开始任意停顿,逐词播放,请问你是做单词听写么?这就完全违背了需要听写跟读的意图和初衷。 总的来说就是:严禁听散!单词信息零散化, 脑海里没有完整的意思就孤立而被动的写出或者跟读出你听到的发音,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更是用来备考托福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以说了那么多到底要这么做呢?
1 听写之前一定要完整不停顿的听原文数遍,啥叫数遍?每人基础程度不一,不好固定遍数,但是有评价标准。 即什么时候你可以用母语复述出原文的大致意思和每层结构的核心内容, 什么时候那就可以动笔听写了。一般考生平均三到五遍可以做到,如果超过十遍意识还是听不懂,说明你选的语料不合适,要降低难度,否则还是没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要从听写跟读老托93篇练起,有的可以直接听写TPO真题了。
2 了解文章的大致语意之后, 开始着手听写---严禁任意停顿,随机任性听, 要逐句听写,如果句子太长,至少也应该是按照意群停顿来听写。什么是意群?--一句话里最小的完整的语义单位。比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这句话就有两个意群:there is a book 和on the desk. 也就是说如果初期你嫌句子太长听不下来,可以切分成数个意群听写。不能再切了,否则全部碎掉零散化,听写变成了听单词。 如果有的单词或者语句反复听不出来,放在那里,听写不是让你每个单词和发音都要写出来,重点也不在于独立的某个单词或者发音。时刻要记住,以意为先。
3 听写完之后对照文本改正,一定不要忽略这个过程,带着脑子反思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你写不出来,也就是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症下药;(1)是能认不能听?--先学好发音规律!比如连读,失爆, 重读,弱读,缩读什么的。 就算不会像母语人士那般自由使用发音规则,至少人家这么说的时候你要听的出来啊。(2)这词就没见过---没什么好说的,果断扩充词汇量。 建议把生词放到原来的语句里面一起搭配记忆,而非孤立的记这个单词,否则记了也白搭,你转过头就会忘。 结合语境搭配记忆才最有效。你想想你听到某首歌就会想起他/她,为啥?因为有语境啊!
4 全部听完改正完可以到跟读环节了。跟听写一样,逐句播放,如果句子太长,也可以切分成意群跟读。但---是---我需要你最后达到的是脱稿跟读的程度哦!你之前几遍跟读(谁说跟读只跟一遍?你听写也不是一遍过吧?)可以对照你修改后的听写稿子边跟读边看稿,但是最后要达到把稿子扔掉盲跟录音的程度,你的跟读才算做到位。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只是盲目看着稿子跟读的话,你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机械的像鹦鹉学舌一样只跟着发音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听也听了,跟也跟了,最后还是一问三不知。 而脱稿跟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只是模仿发音,不去思考语意的问题。因为这句话如果你不理解的话,是很难脱稿跟读下来的!最后记得录音跟原文对照。
以上就是听写和跟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所有的意图就是在保证你可以大致听懂,基本了解原文语意的情况下再去微观精听和跟读。先从宏观完整听辨把握,再深入到每个意群仔细捕捉。
托福听力分阶段备考规划
托福听力对于刚接触的部分同学可能感觉有挑战,对于托福听力语速和词汇不熟悉的人来说,托福听力中出现的很多内容无法抓住重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托福听力备考如何分阶段进行。
托福听力准备阶段
1. 基础词汇和场景词汇的积累
在刚开始备考托福听力的时候,可以先从《大学六级词汇》记忆,然后再去记忆托福红宝书。同时可以建议背诵《词以类记》补充场景词汇。
托福听力备考阶段
2.1听写训练
这个方法适用于时间充足的新手。在听写的材料上一般可以选择老托福,TPO以及SSS。难度是从左往右依次升级的,但在推荐程度上却是从左往右依次降级的。
具体步骤:
step 1. 总体听一遍材料,大概了解一下
step 2. 将文章第一句句子听一遍,写下来,直到把它完全写出来,3~5遍
step 3. 根据自己的文本再听一遍,适当做一定的笔记,掌握整体脉络。
一篇老托福PARTC需要一个小时,TPO全篇听的话需要甚至2个小时。所以建议在听写的时候精选长一些的句子。
2.2精听训练
这个方法是进阶版,适合于大部分文章脉络可以听懂,但是在听长难句的时候依然会有部分句子漏听或者反应不过来
具体的步骤:
Step1.掌握文章大意,记住没有听懂的,听3~5遍
Step2.一句一句的听,不停顿,记住没有听懂的
Step3.以单词为单位的听
Step4.听的时候看文本,然后总结听不出来听不懂的单词,句子,搭配
这个方法短而有效,而且对于听力段子的整体结构,从大意到句子再到单词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
2.3 结构法
当我们能大致理解文章大意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采取结构听力法掌握出题点。教授讲课的内容都有层次的。lecture只需要掌握结构。在听lecture时,首先要学会抓教授在什么地方分点。在 lecture 中,在转折、强调的词和句子处寻找结构划分点。再利用结构笔记,。建议学生每次做完题目,去分析讲座的结构,每一个学科文章的共通性。
2.4 背景知识法
这个方法适合一些学生在备考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字面意思上明白,学术层面上不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备考者们去补充背景知识。
推荐的材料有:TED,国际地理杂志
2.5加速练习法
这个针对平时基础已近有23分以上的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将速度调制1.2,适应语速以后可以开始记笔记,一开始正确率可能会因语速所影响。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到1.0速度,保证正确率要高于加速听的正确率,练习几天以后当正确率慢慢开始提高可提速到1.5来练习。
托福听力多选细节题解题思路指点 把握所有细节避免遗漏
按顺序记录听力细节信息
考生想要顺利解答托福听力的多选细节题,首先要保证的在进行听力信息的记录时尽量避免遗漏,记下足够的信息。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按照信息出现的顺序进行记录。大家都知道托福阅读考试中题目的出现顺序是按照文章前后文的顺序来进行的,这也是很多同学能够做到边读文章边做题的原因所在。而在托福听力中其实也是一样,每篇听力素材后跟随的题目,都是按照听力文章的叙述顺序来出题的。因此,考生如果能够按照顺序来记录好听力信息,那么面对多选题时就能更为明确地判断需要用到信息的范围,知道做好这道题要用到哪个部分的信息,在听力笔记上找起来更为方便,也不用担心会和其它信息混淆在一起。许多同学在做笔记时不注意顺序格式,这里记一个词那里写一句话,等到记完才发现笔记乱七八糟,自己要找的信息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这样的记录方式显然是无法做好多选细节题的。
把握好提示词记住并列信息
其次,托福听力中多选细节题考察的题目细节,往往都在听力素材中以并列形式出现,会给出一些较为明显的提示词,考生如果能够培养出对于这些涉及到并列关系提示词的敏感性,那就能第一时间抓取到这些信息为之后解答多选题做好准备。以某篇官方模考真题为例,教授介绍某种动物的生活习惯,说到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用了a couple of factors,这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提示词了,考生在听到这个提示词时,就需要知道后面可能会具体介绍这些factors,而多选细节题则会问大家具有有哪几个factor。很多时候记录听力细节不仅需要过硬的听力能力,和听力素材之间形成的这种默契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多选细节题可能的出题点
最后这一点也是应对托福听力多选细节题时比较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主动了解多选细节题可能的出题点。如前文所说的,多选细节提考察的细节内容其实很有规律性,比如造成某个现象的原因,或者某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坏处等等,只要这些内容是用复数来描述的,那么这些内容就很可能成为多选细节题的出题点。考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可以尝试进行主动整理来总结其规律。具体做法是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凡是遭遇到多选细节题,都主动在做完题目后结合听力原文来总结一下这道多选细节题的出题点,最好能够自己整理出一个相应的记录。通过总结出题点以及经常回顾,考生对于哪些地方会成为出题点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敏感,在考试中一旦遇到就会下意识地去多加关注和记录信息,提升多选细节题的解题正确率。
托福听力主旨题答题技巧
新托福听力考试总共有六大技巧的测试与考核。与这六大技巧相对,ETS有六大题型的测试,分别是:主旨题、细节题、句子功能题、态度题、结构题和推论题。而托福官方指南将这六大考题细归类为B, P, C三部分(Bas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Pragmatic Comprehension Question, Connecting Information Question)。B部分包括:主旨题和细节题;P部分包括句子功能题和态度题;C部分又包括结构题和推论题。
在这六大题型中,出镜率、几乎每篇文章(我们知道托福听力考试涉及的文章有两种:conversation和lecture)都会涉及到的题目就是主旨题。把握好主旨题同样又是解答其他题目的关键。什么是主旨题呢?ETS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对话和讲座的大概意思,即文章主要涉及的是什么内容!关于主旨题,其实很多学生发现它是所有题型中简单的一道题目。可是往往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关键策略的话这道题同样可能丢分。所以,把握好主旨题是解题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就如何解答主旨题做一下总结与点评:
1、主旨题在原文和题目中的位置
首先,大家要明确托福听力考试的一大特色就是题目顺序与文章的行文顺序相一致。所以,同学们要明确的是主旨题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不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结尾部分同样可能会出现帮助解答主旨题的解题内容。因为老师很可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那么,结尾部分就可能出现主旨题的答案!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主旨题题目一般只会出现于道题。所以通常,不管是conversation还是lecture,主旨题都会出现于首道题目。明确了题目的位置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主旨题的分类。
2、主旨题题型分类及典型问法
主旨题分为目的主旨和内容主旨。
目的主旨: 考查对话目的而非内容,即两个说话者的对话目的和教授讲这篇文章的目的。目的主旨一般出现于conversation中。
目的主旨典型问法:Why does the student visit the professor?
Why does the student visit the registrar’s office?
Why did the professor ask to see the student?
Why does the professor explain X?
内容主旨: 要求考生理解讲座或对话的主旨大意。材料有时会明确提出主旨,有时会很含蓄。 要求学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主旨典型问法:What problem does the man have?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at is the main ideaof the lecture?
What aspect of X does the professor mainly discuss?
3、主旨题解题技巧
关于解题技巧大家应该首先注意的是这两种题型与大家词汇量的多少无关。也就是说,词汇量即使很少也不会给这两种题型的解题造成障碍。首先要听准开头;特别是开头句型,之后找出对话目的;如果开头没有把握准,那么要注意全文重复词汇;后要听准关键词并对实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足够敏感。那么,如何听准开头呢?在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开头中,有的文章会出现寒暄部分。
比如,在conversation中两个说话者的在开头部分都会出现互相问好的寒暄语:
e.g.1 A : Hey,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B: Well, everything is going fine.
e.g.2 A: Hi, are you Paula?
B: Oh, hi, Jim. Nice to see you!
在这些寒暄之后说话人A说Do you need some tutoring in English? 说话人B说:yes, I am taking English composition and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这才是文章的真正内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所以选项的相应部分选择的是:She needs a tutoring appointment!
在lecture中,有时教授上来不会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会寒暄几句。
例1: 有个教授上来先说I am sorry that I didn’t bring your paper, and it took longer to grade than I thought. So I will bring you the paper next class. Today, I want to continue our topic about Renaissance. 所以 “I am sorry that I didn’t bring your paper, and it took longer to grade than I thought. So I will bring you the paper next class.” 这句话都是在说与文章主旨无关紧要的话。而真正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是以today开头的这句话!所以,显而易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Renaissance(文艺复兴)。
例2: In the last class, we discussed the Jazz music history. But today,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zz music. 那么很显然,In the last class, we discussed the Jazz music history.这是上节课讲的内容。在强转折but之后,老师紧接着说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zz music. 那么,文章的主旨也就很明确了。
在了解了如何在文章的开头抓主旨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引导文章主旨的信号标志词,以便我们更好地定位选项。
4、主旨题的信号标志词
Lecture引导主旨题信号标志词总结
1) 总结口语词后的动词词组:
?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 today we will discuss...
? today we will look at...
? today we will tell...
2) 旧托福:
? today we will spend several minutes in...
? today we will focus on...
? today we will concentrate on...
3) 动词时态
? 've, -ed
? will, be going to
4) 介词 :
? about
注意点:在第三条中,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后面引导的都是上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所以即使大家听到了discuss这个词也可以放弃这部分内容。而只要听好并把握准today后面要讲的内容即可,也就是be going to/will 后面引导的内容!那么,about就是一个经常引导主要内容的一个介词。这个词很关键,要求听准其后面的宾语是什么!因为这个宾语就是解题的关键。
Conversation 引导主旨题信号标志词总结
1. wonder (e.g. I was wondering,…)
2. think (e.g. I am thinking, I was thinking,….)
3. hope (I was hoping,…)
4. need (Do you need, I need….)
5. figure out, work out, sort out,
conversation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上的这些词引导的。常用句型已在后面括号中标注出来。
2020托福听力怎样避免无效信息
首先,你其实记下来的东西基本都是无效信息。你并没有在大脑中经过过滤和分析,只是茫然的听到什么记什么。其次,你在做笔记的时候肯定记得很乱。所以即使想回原文定位也找不到。你需要锻炼自己抓取核心信息的能力。比如一句话你要抓住主句。也就是主谓宾。而不是一些小的信息点比如时间之类的。其次,对于笔记来说,你需要锻炼把笔记记得比较清楚。比如说可以分层次记。不同的意群之间可以拿横线划开。如果你能听的懂大部分,再加上笔记的帮助,就能克服一些。但是如果你听不懂,也记不下什么,就很容易这样啦。所以还是去练习基本功吧,词汇+精听+总结。
问:怎么记笔记,以及确定出题点,我自己基本能听懂,也能判断一些出题点,但是还是有漏的情况,打错。
答: 讲座以后做题后要分析文章结构,比如考艺术家:style-works-events-professor attitude 笔记对话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地点。结构是问题 原因 建议
问:每句就是它说完我默写那样吗?它说的快边听记不下来。
答:对,不过我们要听一句,不管是否打全。也逼自己听下一句。不能一句反复听。这样一句一句听写完再从头听写一共5遍。对答案,查生词,跟读。控制在30分钟
答:考试碰到怪怪的学术词汇,练就听音写词能力。然后几乎都考题干或正选,打字听写还能帮打字慢的同学提高速度
问:如果听力基本都可以听的很流畅 需要记笔记么。尤其是lectires。
答:讲座有的是有结构,平常总结,比如一个科学家出现留意他的理论-实验-结论-教授对他态度。还有些常考点,比如问答,举例等。你应该有所总结。
托福听力多选细节题解题思路指点
托福听力细节题总是漏听怎么办
托福听力细节题常考题型为原因目的题
主旨题和观点表达题目,它们都是听力中必出的题型之一,虽然各种题目的题量不大,但把这两种题型结合起来,能够占到总题量的五成到六成,剩下的四成,则被细节题占据。在细节题中,有一类分枝题目几乎成为必出题型,那就是原因目的题。
例如,官方真题Official3的几个Lecture中有这样几段内容:
1. So you would say that this whole area over which it migrates is its habitat because on this long-distance journey, it needs to come down to feed and sleep every so often, right? (Lecture 1)
2. The films make us a little uncomfortable at times because we are uncertain about what we are seeing. (Lecture 2)
3. One of his favorite sea animals was the seahorse because with seahorses, it’s the male that carries the eggs, and he thought that was great. (Lecture 2)
4. Displacement occurs because the animal’s got two conflicting drives – two competing urges, in this case, fear and hunger (Lecture 3)
从上面四段截取的内容,不难发现,前两条都是典型的观点与说明性原因搭配的内容;后两条都是简单粗暴式的表达原因的内容。从出题方的角度分析,前两条可能从观点或原因入手出题,后两条更偏向直接设置原因类问题。
题目中为何热衷于设置对原因目的的考察呢?原因、目的和重要性的内容在讲话中属于偏向论据(论述)的内容,之前说过,论点是考查的重点,那么论据自然不能落下,而且论据从文字量上来看,往往比论点的内容更加冗长和复杂,因此就成为了考查托福考生听力中概括和理解能力的重点。
托福听力原因目的细节题实例解析一
把某些比较好听的,容易搞懂内在逻辑关系的内容放到一类,把这些内容以及所对应的题目归纳为“简单直白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具有非常明显的信号词和信号句,在听录音的时候,抓住这些信号词句引导的内容,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内容大意。这类题目中的信号也是比较简短的,一般为直白的because引导,引导内容多为考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题目中,虽然听力内容中由because引导内容,但实际考题中并不是真正考查原因目的,这种情形下,我们也要以录音中的原因目的信号词句为线索,把内容理解出来,然后在做题时会比较明白。毕竟,即便是原因目的类题目,也属于细节题这一分支。
比如,官方真题Official7的第二篇对话有一道题目,如下所示:
What does the student need to do before he can use any rare books?
Click on 2 answers.
A. Purchase a card
B. Obtain permission
C. Put on gloves
D. Try interlibrary loan first
这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细节考查题,而且考的是事件要素类题目,很多考生在听的时候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只能抓住其中某一项答案。那么,我们能否从录音原文中寻求启发和帮助呢?首先,看看原文是怎么讲的吧:
You need to get special permission to access, and then you have to need to wear gloves to handle them becausethe oil in our hands, you know, can destroy the paper. And gloves prevent that so we have a basket of gloves in the room.
对于听力水平比较不错的考生来说,录音文字第一行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and”, 很容易能把and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即一是需要一个special permission, 二是需要戴手套进去。而对于听力水平一般甚至比较薄弱的考生,对话语速本身比较快,再加上有些词汇未必能快速、及时地反应过来,因此错过了重要信息。如何解呢?这里,文中的because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可以根据because作为提示,回忆该词之前的大致内容;此外,because之后提到了“手上的油渍可以使书损毁”并进一步说“篮子里的手套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对于听力能力平平的考生,可以“以量取胜”,进一步听听下面的内容,结合上文和自己的理解,把正确选项选出来。
所以,对于那些简单且直白的信号词句,我们不要“漏网”,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不要放过任何一个because, 无论它们之后是否出题。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解决这类带有明显的信号词(because)的题目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上文提到的题目,是一个“披着原因外衣的事件要素细节题”,对待这类题目同样好用。
如果上面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的话,那么,那些简单、直接的题目就不在话下了。题目中有很多直接带着原因目的类信号词的内容,可以直接听出选出。
例如,官方真题Official1 Lecture 1中有一段内容描述:
And the reason Frantzen went there, and she later on would visit other places like dance halls, was to observe people and the ways that they moved. She really found that this helped her work; that it gave her an understanding of body movements and actions, how humans move, and stand still, what their postures were like, too.
这段中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性句子(the reason…was…), 当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考生应本能性地反应过来,接下来的内容应该是重点了——画家经常出入一些场所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人们的动作和行为,录音中有比较清楚的词组——they way they moved, body movements and actions, how humans move, postures等。
反观题目,注意出题点是不是直接对应了录音原文中的提示(信号词):
Why did Frantzen go to the Sales Barn?
A. To study human form and movement
B. To earn money by painting portraits
C. To paint farm animals in an outdoor setting
D. To meet people who could model for her paining
题目简明扼要地考察了考生有没有抓住上文中的内容,并对多行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迅速明确地作出判断,正确答案为A。
那么,说到底,哪些词汇和句子属于简明扼要地提出原因的信号词和信号句呢?对官方真题Official上的大部分这类题目和对应原文进行了分析,基本可以概括如下:
ü Because, because of
ü the reason why… is (that)...
ü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be attributed to
ü as a result of, as for …
因此,在平时训练托福听力时,考生最好能培养一下听辨原因类内容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直白的原因目的类内容,在信息处理上争取做到滴水不漏。
托福听力原因目的细节题实例解析二
很多托福听力的内容,在描述时往往太过委婉,难倒了许多考生,特别是原因目的类的信息。对于听惯了信号词(定位词)就能听出答案的中国考生来说,大篇幅的解释说明可谓是托福听力中的一大拦路虎,特别是从Lecture 3开始,据很多考生反映,细节内容漏听和错听的情形不在少数。而这些细节信息,从往常练习官方真题Official的经验来看,大多是出现在第三个问题周围的原因目的类题目。
那么,如何在茫茫听力中定位到那些委婉的细节类信息呢?又如何把握那些大段(多行)解释说明性内容呢?在此,总结归纳出一条公式性的内容仅供诸位考生参考:X+系动词、动词+形容词。这种结构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主系表的形式。如何来理解呢?
首先,这里的X一般是指主语位置上的一些名词或名词词组,在录音中常见的有:
理论观念类——theory, notion, idea, concept, hypothesis, assumption…
结论发现类——finding, discovery, result, conclusion, summary…
实验研究类——experiment, research, study, investigation, observation….
列举案例类——example, case study, case, factors, reasons, elements…
这些词或短语大多出现在一些偏重理科和社会科学类的话题当中,如心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和考古学等等,而恰恰是这些学科,成为托福听力中几乎每次必考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听力练习时,不妨在听这些学科的内容时,留心关注一些这样的名词或短语,对这些内容的发音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形容词,这些形容词都是非常常见的,比如以下这些:
惊讶感叹类——interesting, surprising, overwhelming, eye-opening, catchy, shocking, amazing…
重要意义类——important, significant, meaningful, fundamental, revolutionary…
请大家在日常听力时不妨注意一下,很多情况下,当说话者说到以上这些形容词之后,都会用一两句话甚至更多的内容去解释一下,我们认为,这相当于论点+论据的关系,论点是非常概括化、抽象的内容,论据当然就要更具体些才能说明问题。而正是这些具体的说明性内容才成为考题当中表达原因、目的或说明内容的考点。
例如,在官方真题Official9 Lecture 3的第三题: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what feature of the sand dunes made the formation of the lakes possible?
A. The degree of slope of the sides of the dunes
B. The presence of clay and silt particles in the dunes
C. The position of the dunes relative to the wind and rain
D. The narrowness of the valleys between the dunes
这个题目的关键字在feature上,属于概括某些事物特征、特点或原因的一类题目,属于典型的细节题,而且又属于典型的概括类细节题。因此,解决这个题目,需要考生收听大量信息,然后进行概括总结。就本题而言,处在第三题的位置,刚好是很多考生的记忆遗忘位置,因此我们可能不会从the formation of the lakes这个信息入手去倒推找答案,而是通过对照笔记,再加上大脑回忆,去搜索内容,找出答案。
我们结合下面的录音原文来分析: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wo factors were important for lake formation in the Empty Quarter: first the rains that ……; second, as you know, sand dunes contain……. Now, when the rain fell, water ran down the sides of the dunes, carrying clay and silt particles with it. And wherever these particles settled, they formed a pan, a layer that water couldn’t penetrate. Once this pan formed, further runoff collected, and formed a lake.
针对formation of the lakes的大概记忆,我们可以回忆到这段对应的内容上,在本段开头就有非常明显的标志性句子——two factors were important, 再加上这句话之前的典型举例引用类短语according to the study, 所以,即使在不看题目的前提下,我们基本可以锁定这个位置会有重要信息,可能会设题。本段最后,在说完两个成因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两者的内在机理。因此,本段虽然内容较多,但是概括压缩一下意思之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成湖的要素有二,雨和沙石等颗粒物质,当两者相遇沙石沉积成底,便形成湖。最后,我们再看一下选项,当然,B项非常明显地对应了这部分内容。
托福听力原因目的细节题实例解析三
这类题目对应的内容在考试中的比重也不小,但是往往不是很好把握。一是由于没有像第一类那种简单直白的信号词暗示我们;二是这种题的内容往往也很多,且跨度很大。所以考生很无力,能够听到,但是容易“跟丢”。
那么,哪种类型的内容是强调的呢?我们抛开那些语音语调变化的现象不说,单说句式变化带来的强调暗示效果,常常有这样几种结构:
ü What’s X is …
ü More/most X(adv), …
ü It’s X to do …
ü One X +n is …
这里的X与第二类的那些形容词是一样的,名词也是理论、结论、实验、列举等四大类的名词,出现这样的句子时,我们尤其要注意后面的内容,进而判断是否会有题目出现。
比如官方真题Official 4 Lecture 1的第五题:
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the wood thrush?
A. To contrast its displacement activities with those of other animals species.
B. To explain that some animals display displacement activities other than grooming
C. To point out how displacement activit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D. To give an example of an animal that does not display displacement activities.
非常典型的原因题,具体的内容对应如下:
What’s interesting is that studies have been done that suggest that the animal’s environment may play a part in determining what kind of behavior it displays. For example, there’s a bird, the Wood Thrush……
原文中开头非常明显地给出提示,然后紧接举例信号词,列举了一种鸟的行为,因此是解释说明环境会影响鸟的某些行为,答案为C。
上文中为大家总结了托福听力细节题三类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从文中可以看到,同为细节题,一些题目的出题点比较直白容易把握,而有些题目的考点却相对隐晦一些。对于简单容易把握的细节题一定要注意听信号词,而不容易把握的细节题要听懂题目中给出的暗示。
托福听力练习对照文
Most people think of astronomers as people who spend their time in cold observatories peering through telescopes every night.
大多数人想象天文学家是把他们的时间花费在冰冷的天文台上每天晚上透过望远镜(观测)的人
In fact, a typical astronomer spends most of his or her time analyzing data and may only be at the telescope a few weeks of the year.
事实上,一个典型的天文学家会花费他或她的大部分时间分析数据,并且可能一年中只在望远镜上(花费)数周的时间
Some astronomers work on purely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never use a telescope at all.
有些天文学家从事于纯粹的理论问题,并且根本就从来都不使用望远镜。
You might not know how rarely images are viewed directly through telescopes.
你可能不知道影像被直接通过望远镜观察是多么罕见。
The most common way to observe the skies is to photograph them.
最常见的观察天空的方式是去拍他们的照片。
The process is very simple.
这个额过程很简单
First, a photographic plate is coated with a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首先,一个照相底板被一种光敏的材料覆盖。
The plate is positioned so that the image received by the telescope is recorded on it.
这个底片被放置好以便望远镜接收图像并录制在上面
Then the image can be developed, enlarged, and published so that many people can study it.
那么图像能够被开发,放大,并且出版,所以很多人能研究它。
Because most astronomical objects are very remote, the light we receive from them is rather feeble.
因为大多数天体都很遥远,我们从他们那里接受到的光相当的微弱。
But by using a telescope as a camera, long time exposures can be made.
但通过使用望远镜当相机,长时间的曝光能够被制造出来。
In this way, objects can be photographed that are a hundred times too faint to be seen by just looking through a telescope.
这样,百倍微弱的,仅仅通过望远镜观察而看不清楚的天体也能被拍摄下来
托福听力:策略介绍
1.在快速浏览时获取信息。尽管听力考察的是你的听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你阅读能力的一种考验。对很多考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你必须很快的读,因为每题中间的间隔只有12秒。所以,不要仔细读选项句子,而应该快速浏览,寻找并记住关键词。也就是说,要纵向的看选项而不是横向的看。而当你看的时候,注意下面的信息:
a)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名称。
b)注意各个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2.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及时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将有助于你提高正确率。
3.把握做题的节奏。做题的节奏在听力中比在其他部分中要重要的多,在你平时练习的时候,你可能会停下磁带等自己选出正确的答案,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你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无法让磁带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停下来,所以在你平时练习的时候也不要这么做。
练习的时候选一个较少受打扰的地方,并一次做完一套题(50题)。
4.反复的练习。
一、新托福听力的六大特点
1. 听力材料长度增加,每类文章的长度都在600字以上
2. 总题目数量减少,老托福听力题目为50道,新托福为34道
3. 听力题型简化为两大类:长对话(2个),课堂讲座(4个)
4. 出现三种新的考试题目类型:表格题、重复题、多选题
5. 听完之后才可以看题目
6. 考生可以做笔记
通过对新托福听力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记笔记是听力高分突破的关键。
二、IBT听力做笔记技巧
1. 确定记录内核心话题
IBT听力正式开始之前会有一个简短的内容介绍,之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些和听力内容相关的,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下面所要听部分的核心话题。例如,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professor and student in a professor and student. 从这个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下面对话内容的场景:biology class,结下来会出现一个图片,里面文字为:Friends of the Earth, Biology class.后面还会出现一个对话内容的图片。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对话的主题为与人类地球有关的一个结构,这样机构主要会负责环保事宜。确定主题可以让考生悬着的新慢慢落地。后面的长对话给出的文字和图片提示与对话类似。
2. 记录细节
确定核心话题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记录与其相关的细节,主要的细节为what , when, where , who , why和 how等。注意记录对话和演讲中信息引导词和信息引导句后面的信息,例如, First ..., let's look at the ..., Now, Let's move on to ..., in the nest part of lecture ,I ‘d like to talk about ....
3. 具体的记录方法
1)主要记录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次词语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也是重读和重复的核心词汇。
2)采用简写、符号和缩写的速记法方法记录,例如:Q.=question,ltd.=limited, +=and/plus , ?=question ,/=or。此外,还可以用一些其它只有自己熟悉的速记符号来记录重要信息。
托福听力
三招搞定托福听力考试中的细节题
对于大多数托福考生而言,听力备考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在诸多听力题型中最让考生头疼的无疑是细节题。尤其是在听力考试中,紧张的氛围中难免也会出现细节遗漏的状况。今天小站君就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如何搞定细节题。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托福听力细节题的标准答案的共同特点。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共通处:同义词替换、句子改写、和主旨内容保持一致、 科学客观。而相对应的干扰项特点一般是:exactly the same 有若干词和原文一样,但整体句意不同、inconsistent 和主旨内容差别太大、incongruous 信息不同步、subjective主观极端。把握住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大致特征对我们正确解题会大有裨益。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托福听力官方对细节的限定:
-important-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ain ideas-providing elaboration, examples and support-sometimes related to a long digression.
大家可以清楚的从上述定义发现,托福听力材料中的细节的作用是扩展和支撑,它的作用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存在的,或是对概念的阐明和分析,或是具体事例的添加。通常,对托福听力细节题的应对方法有三招:第一抓住主旨; 第二确定细节出现的位置; 第三理解细节前后的信息。考生在进行听力训练中,我们应该进行思考和写下来的不是具体数字是多少,地点在哪里,或者人名的拼写,而是思考在lecture中想表达什么,以及支撑观点的细节。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
例1
官方真题Official28 Lecture4 Archaeology
30/34 What points does the professor make about mound sites?
A.They are easier to excavate than other type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B.They ofte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several generations of people.
C. They often contain evidence of trade.
D. Most have been found in what are now desert areas.
上述的细节题,我们可以从选项中找到答案的线索。因为:
- 这篇lecture我们知道是分析一个遗址中的一个古老文明的存在。-
- 可以从听力内容中发现c选项是后面的内容,可以排除。
- 然后去掉一些细节的描述的选项。因此可以看得出来是b。
例2
官方真题Official21 Lecture3 Biology
27/34. 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the brown tree snake?
A. To support a hypothesi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constrictor snakes
B. To support a hypothesis that venomous snakes evolved from constrictor snakes
C. To give an example of a snake species that was never venomous
D. To give an example of a type of snake that can change its color
解题思路:
- 这个lecture的主要观点是通过解析毒液的DNA来进一步说明蛇的进化过程。
- 首先去掉过于极端的观点
- 然后排除没有提到的观点,所以答案是b。
例3
官方真题Official29 Lecture1 Ecology
7/34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or, in what way is the soil in forested area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soil in other areas?
A. In forested areas, the soil tends to be warmer and moister.
B. In forested areas, the chemistry of the soil changes more rapidly.
C. In forested areas, there is usually more variability in soil types
D. In forested areas, there is generally more acid in the soil.
解题思路:
- 这篇lecture的主要内容是讲古老森林中土壤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 首先要去掉信息不同步的选项。
- 然后在去掉没有出现的观点。所以答案是d。
托福语法技巧:形容词类别
形容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a)指示形容词:
this这个 that那个
these这些those那些
(b)个体形容词:
each各个every每个
either(两者之中)任一neither(两者)都不
(c)数量形容词:
some一些any任何no没有
little很少(不可数)few很少(可数)
many许多(可数)much许多(不可数)
one一个 twenty 二十
(d)疑问形容词:
which哪一个what什么whose谁的
(e)所有格形容词:
my我的your你的
his他的her她的its它的
our我们的your你们的their他(她,它)们的
(f)性质形容词:
clever聪明的dry干的
fat胖的 golden金色的
good好的heavy重的
square方的来源:考试大
分词当形容词用
现在分词(ing形式)和过去分词(ed形式)都可以当形容词用。
用这类词时要小心,切勿互相搞混。现在分词作形容词时(如amusing有趣的,boring无聊的,tiring使人疲倦的等)是主动语态,指产生某种效果或感触。过去分词作形容词时(如amused感到有趣,horrified感到恐怖,tired感到疲倦等)是被动语态,指所受影响是怎样的。
The play was boring.(The audience was bored.)
这场演出没意思。(观众感到没意思。)
The work was tiring.(The workers were soon tired.)
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工人们很快就累了。)
The scene was horrifying.(The spectators were horrified.)
这场面太恐怖了。(旁观者都感到毛骨悚然。)
an infuriating woman(She made us furious.)
一位使人发怒的女人(她使我们发怒。)
an infuriated woman(Something had made her furious.)
一位被激怒了的女人(某事使她发怒。)
一致关系
英语中形容词只有一种形式。名词不分单复数或阴阳性,都与这种形容词连用:
a good boy一个好男孩
good boys几个好男孩
a good girl一个好女孩
good girls几个好女孩
唯一的例外是指示形容词this和that。它们和复数名词连用时变为these和those:
this cat这只猫
these cats这些猫
that man那个男人
those men那些男人
D在许多形容词和分词后可跟介词:
good at等于
tired of对……感到疲倦
托福语法技巧:形容词作定语和表语时的位置
上面(a)-(e)节里形容词出现在名词之前:
this book这本书
which boy哪个男孩
my dog我的狗
这种形容词叫定语形容词。
表示质量的形容词既可以位于名词之前:
a rich man富翁
a happy girl快乐的女孩
也可以位于动词之后,如(a)中be(是),become(成为),seem(好像)之后:
Tom became rich.
汤姆变阔了。
Ann seems happy.
安看上去很高兴。
或(b)中appear(似乎是),feel(感觉/摸上去),get/grow(=be-come变成),keep(保持),look(=appear看),make(使),smell(闻起来),sound(听来),taste(尝起来),turn(变为)等之后:Tom felt cold.
汤姆感觉很冷。
He got/grew impatient.
他不耐烦了。
He made her happy.
他使她幸福。
The idea sounds interesting.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有趣。
可有这种用法的形容词叫表语形容词,而可有这种用法的动词叫连系动词或系动词。
连系动词的注意事项
在上面的B(b)项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把这些动词当做连系动词用时,它们可按通常方法被副词所修饰。常用副词代替形容词修饰连系动词的同学就是因为被这个问题搞混了。下面列举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说法,以便帮助区别它们的用法:
He looked calm(形容词).相当于:
He had a calm expression.
他看上去很冷静。
He looked calmly(副词)at the angry crowd.
他冷静地望着激怒的人群。(looked在这里是有意识的行动。)
She turned pale(形容词).相当于:
She became pale.
她脸色变白了。考试大(www.Examda。com)
He turned angrily(副词)to the man behind him.
他生气地转向站在他后面的那个男人。(turned在这里是有意识的行动。)
The soup tasted horrible(形容词).
汤的味道尝起来很糟。(汤的味道很糟。)
He tasted the soup suspiciously(副词)
他怀疑地尝着汤。(tasted是有意识的行动。) 来源
托福语法技巧:形容词作定语和表语时的位置
有些形容词或只能当修饰语用,或只能当表语用。有些则因句中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
bad sailor晕船的人
good swimmer游泳好的人
big eater食量大的人
small farmer 小农场主
heavy drinker饮酒多的人,酒鬼
light sleeper睡眠易惊醒的人
old boy/friend/soldier校友(老同学)/老朋友/老兵(老资格)等当中的bad(坏的)/good(好的),big(大的)/small(小的),heavy(重的)/light(轻的)和old(旧的)当表语用时,其意思必有改变:a small farmer是指拥有一个很小的农场的农场主,但是
The farmer is small是指这个农场主身材矮小。
在其他用法中,上面的形容词可放在名词之前,也可放在名词之后。(有关little小的、old老的及young年轻的,参见第19节B。)
chief(主要的),main(主要的),principal(首要的),sheer(真正的,全然的)及utter(绝对的,完全的)这些词要放在名词之前。frightened(惊恐的)可放在名词之前,也可放在名词之后,但afraid(害怕)和upset(心绪烦乱的)必须跟在动词后面。
adrift(飘浮着),afloat(飘着),alike(相同)(参见第21节G),alive(活着的),alone(单独),ashamed(感到羞耻),asleep(睡着了)等也必须放在动词后面。
early(早)和late(晚)的意思常要取决于它们所在的位置:anearly/a late train早班/晚班车,意思是火车的发车早晚是按时刻表安排所定的。The train is early/late(火车提前到了/来晚了)意思是火车比规定的时间到得早或晚。poor(穷)意为“没有足够的钱”时可位于名词之前,也可置于动词之后。poor意
为“不幸的,可怜的”时必须居名词之前。poor意为“柔弱的/不足的”时,位于名词student(学生),worker(工人)等之前,但是与无生命的名词连用时既可居于名词之前也可置于动词之后:
He has poor sight.
他的视力不好。
His sight is poor.
他的视力不好。
and的用法
当名词前有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形容词时,and主要用于表示颜色的场合中。这时and应放在最后一个形容词的前面:
a green and brown carpet一块绿棕色相间的地毯
a red,white and blue flag一面红、白、蓝三色旗
与表语形容词一起使用时and放在最后两个形容词之间:
The day was cold,wet and windy.
天气寒冷、潮湿而且有风。
托福听力中的细节是指具体的信息,例如说话人提及的事实、描述、定义和例子等。
细节题特点:
细节题要求考生重现对话或讲座中的具体信息,不需要做过多的推测
基于ETS考察内容是和主旨有关的重要细节。我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往往是和考点相联系的重要信号词,比如说表示因果的so, thus等词对应于细节题中常考察的因果关系
典型提问模式: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What help did the young man receive? Click on two answers。
Select the diagram that represents ????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or, what characteristic should ?.... have?
How did the professor introduce ??.. ?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what does ??? mean?
According to the prof essor, why is A superior to B?
托福听力主旨题细节题特点提问方式介绍
IBT听力主旨题考查把握谈话或演讲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长段子,首先务必要把握的是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只有主旨确定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去理解细节,做推断。
主旨题特点:
通常是对一个谈话或演讲的主要内容的综合概括。
在一段长演讲中,通常会有两个或以上的主要表述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
典型提问形式:
托福听力主旨题的问题常常以特殊疑问词开头, 例如:
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conversation?
Why did the man go to see the professor?
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discussing?
What is the woman’s problem?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What is the professor mainly discussing?
What aspect of ?? does the instructor mainly discuss?
新托福必备听力习语200条
1. a big shot = an important person 大腕儿,大亨
2. a breath of fresh air 使人耳目一新的人
3. Achilles’ heel 致命弱点;个性的瑕疵
4. be all ears 洗耳恭听
5. be all eyes 目不转睛
6. a wet blanket 讨人嫌的人
7. chip in = contribute money 捐献,集资
8. sell like hot cakes = sell very well or very quickly 畅销
9. get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 get nervous 紧张不安
10. two thumbs up 举双手赞成
11. be the apple of one’s eye = be very precious to sb. 非常珍贵
12. pull one’ s leg = tease someone 开某人玩笑
13. break one’ s back 辛勤工作
14. twenty-four seven = 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 = all the time 永远,一直
15. go for a song = be sold very cheaply 贱卖
16. bucket down = rain very heavily 瓢泼大雨
17. backroom boys 幕后英雄
18. below the mark = not measure up 不够水平,不合格
19. beyond compare 绝佳的,最棒的
20. break even 不赔不赚
21. by the book 照章办事
22. cast a cloud over 泼冷水,是蒙上阴影
23. castles in the sky / air 空中楼阁
24. as clear as a bell 非常清楚
25. clear the air 消除误会
26. come to terms 达成协议
27. shed crocodile tears 假装哭泣,假慈悲
28. cut corners 走捷径
29. do’s and don’ts 行为规范
30. face the music 面对现实
31. fair and square 正大光明的
32. first things first 先说重要的
33. forgive and forget 尽释前嫌;握手言和
34. get the ball rolling 使蓬勃发展
35. a knockout 引人注目
36. a man of few words 沉默寡言的人
37. a rainy day 不如意的日子
38. all thumbs 笨手笨脚的;一窍不通的
39. ants in one's pants (skirt) 坐立不安
40. as mod as sb. 与某人一样时髦
41. at one's finger's tips 了如指掌
42. at sixes and sevens 混乱的
43. backseat driver 指手划脚的人
44. bite one's head off 大发脾气
45. black sheep 不孝子女
46. blow one's top 怒发冲冠
47. break one's neck 痛打一顿;拼命做某事
48. break the ice 打破僵局;打破沉默
49. bring down the house 掌声雷动
50. 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 花钱如流水
51. buy your story 相信你的话
52. call it a day 今天到此为止
53. Capital idea 好主意
54. cold fish 冷酷无情的人
55. dark horse 黑马;冷门
56. daylight robbery 价钱贵到离谱
57. dear Jones letter 绝交信
58. dirty dog 卑鄙小人
59. eat one's words 承认错误
60. 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张三李四
61. flat tire 没精打采
62. from A to Z 从头到尾
63. go on the horse 快一点吧
64. God knows 天晓得
65. gone with the wind 随风而逝
66. good for nothing 毫无用处的
67.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68. happy go lucky 乐天派
69. have a big mouth 话多的人
70. have it both ways 权衡两方面
71. have time off 休假
72. have words with sb. 口角
73. hit of the show 表演中最精彩的一幕
74. hit the high spots 达到高水准
75. hit the sack 睡觉
76. hold one's tongue 保持沉默
77. I.O.U = I owe you 我欠你;借据
78. in hot water 遇到麻烦
79. in the hole 遇到经济困难
80. in the long run 从长远来看;终究
81. in the soap 遇到麻烦
82. keep one's head 镇定
83. keep one's shirt on 不动手打架
84. keep punching 继续努力
85. kick off 开始干某事
86.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
87. knock it off 别再讲下去了
88. Knock on wood. 说话禁忌;赶紧讨个吉利.
89.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漏秘密
90.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顺其自然
91.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热锅上的蚂蚁
92. like a turtle on its back 对事情束手无策
93. lousy clichés 陈词滥调
94. make a hit 出风头
95. make my mouth water 使我垂涎
96. master key 万能钥匙;关键
97. neck and neck 不分上下
98. need other's shoulder 希望得到某人的安慰
99. no sweat 没问题;不用冒汗
100.No money, no honey. 没有钱,哪有爱情
101.odds and ends 零碎的工作
102.off color 身体不爽
103.on pins and needles 如坐针毡
104.once in a blue moon 机会难得;绝无仅有
105.packed like sardines 拥挤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
106.pain in the neck 极讨厌的人或物
107.past master 技艺精湛的人
108.pipe course 容易的课程或工作
109.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轻而易举之事
110.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五十步笑百步
111.pull a long face 拉长脸不悦
112.put sb。 in the ring 和某人赛一场
113.rain or shine 不论晴雨
114.row in one boat 从事相同事业;相同命运
115.royal road 容易取得成功的捷径
116.run of the town 轰动一时的人
117.salt of the earth / world 社会中坚
118.second sight 超人的预见力
119.shoe is on the other foot 今日不同往昔
120.side money 外快
121.sixth sense 第六感
122.slowly but surely 稳扎稳打
123.speak the same language 志同道合
124.spill the beans 露马脚
125.stand on one's own feet 独立自主
126.stay out O.P.B / other people's business不要管别人的闲事
127.step on one's toes 触怒某人
128.sugar report 情书
129.Sunday dress 最好的衣服
130.take a back seat 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
131.take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132.Take it or leave it. 别讨价还价,接不接受随你便
133.take one's hat off to 表示尊敬佩服
134.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既来之则安之
135.talk big 讲大话
136.talk of the town 非常流行的东西
137.talk through one's nose 骄傲自大
138.tall story 难以置信的故事
139.be the spirit 真有道理.
140.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
141.Tom, Dick and Harry 一般的人;普通的人
142.turn the tables 扭转局势
143.under the sun 世界上任何地方
144.visit John 上厕所
145.walking dictionary 知识渊博的人
146.welcome to the party 现在你总算懂了!
147.What's the catch? 你这是什么意思?
148.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149.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150.with open arms 热烈欢迎
151.without fail 一定
152.yes-man 唯唯诺诺的人
153.be all wet 完全错了
154.get no say 无权说话
155.got me there 难住我了
156.leave sb. in the cold. 太令某人扫兴
157.That’s your story! 那是你编的!
158.stick with sb 紧跟着某人
159.put oneself together! 加把劲!
160.It’s a no-no! 万万不可!
161.Suit me fine! 太适合我了
162.Time will tell! 时间会证明一切!
163.same old story 又是那一套
164.Boys will be boys! 本性难移!
165.Easy come easy go! 来的容易去也快!
166.be Greek to sb. 某人完全不懂
167.small potato 小人物
168.big potato 大人物
169.couch potato 整日呆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
170.wait on hand and foot 招待的无微不至
171.waste one’s breath 白费唇舌
172.watch one’s P’s and Q’s 注意小节,有礼貌
173.weigh one’s words 斟字酌句
174.wheels within wheels 错综复杂之理由
175.win a name 出名
176.win / lose by a neck 以微小之差险胜 / 惜败
177.window dressing 报喜不报忧
178.wishful thinking 如意算盘
179.worn to a shadow 疲惫不堪
180.ups and downs 有喜有悲
181.under one’s breath 轻声细语
182.under one’s thumb 在某人支配之下
183.turn the clock back 时光倒转
184.turn a deaf year 不加理睬
185.tit and tat 以牙还牙
186.that’s that 就此而已
187.stay the course 坚持到底
188.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
189.shoulder to shoulder 齐心协力地
190.set one’s jaw 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191.see the world 见过世面;见多识广
192.second to none 最佳的
193.second thoughts 重新考虑
194.safe and sound 安然无恙
195.root and branch 完全地;连根拔除
196.read between the lines 明白其言外之意
197.over and down with 到此为止;结束
198.follow suit 鹦鹉学舌;学样子
199.gain ground 有进展
200.break a leg 大获全胜
基于来自ETS官方的权威资料分析,常考细节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 关键词解释,定义和实例。
2.科学(历史)事实,原因背景和表现影响。
1. 关键词考点
很多lecture全文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开讨论,比如生物学问段题中经常出现的camouflage等生物现象或者fern等植物类别。
关键词还包括在讲解主体是提到的别的东西,比如OG上有篇文章探讨小行星带的发现,提到了Bode’s Law,题目就问到了它的定义。关键词定义和解释常考句型包括This is what we call “…”或者That is “…”
考生们不用纠结关键词本身根本不认识,因为后面总会给出直白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上打出关键词,马上要注意紧跟在后面的那几句话,这中间往往包含了相应的解释和定义。
如果发现后面开始说不相关的内容,那么马上回想提到关键词之前讲述的内容。英文当中的后置定语从句或是被动语态允许professor在表意的时候,先讲解释和内容,再告诉学生对应的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
除此之外,概念后面的例子也是必考细节,尤其要注意如下信号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et’s say,
let’s put it this way,
just like,
just as,
as we all know.
2. 科学事实,原因背景,表现影响
具体指的就是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考试中lecture讲到海啸现象,那么professor就必须说明什么是海啸,成因是什么, 发生时是什么样的现象,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如果是在人文社科学科当中,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讲到美国历史事件,这些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要分析,就可以探讨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这些细节也包括在lecture中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常见于科技产品信息的段子。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表达等。
考生多多留意also/too/as well as/in addition/one ...the other /not only A but also等并列或递进逻辑关系词,尤其是大于等于二小于五的列举项。
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每篇lecture都会把知识点的三个方面都说到,但同学们还是要养成习惯,听文章不能满足于听懂基本事实,还要看看后面有没有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这两个方面相应的分析。
综上所述,细节题作为lecture的必考内容,可选的考点复杂多样。但ETS官方毕竟只需要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最粗浅的认识,因此答题信息往往出现在简单的文字表述当中,所以要学会边听边把握细节信息。
托福听力考场上要避免这9大错误
一、原文信息漏听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原因,在听音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考点细节漏听,种.种原因可能包括:
1、听音基础不好,比如单词量少,语法差导致各种听不懂
2、由于听力材料语速较快,思路跟不上语速
3、由于外界干扰走神儿或者习惯性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方法:
1、做听写、背单词、学语法提升基础听音能力
2、做跟读模仿提升信息处理速度
3、做连续听音练习提升听音耐力或做抗干扰练习,比如做听力时,同时播放英文电视广播等
二、选项中的单词不认识
选项中的单词不认识直接导致选项无法正常翻译理解。
例:
Why does the professor discuss refugia? Click on 2 answers
A. To explain that the location of coralwithin a reef affects the coral's ability to survive
B. To point out why some coral species aremore susceptible to bleaching than others
C. To suggest that bleaching is not asdetrimental to coral health as first thought
D.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coral that has a low vulnerability of bleaching
这道题B选项中的susceptible,C选项中的detrimental,D选项中的vulnerability很多同学不认识,不知其意,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出现困难。
解决方法:
课后通过单词书大量积累词汇,做题时在文章中和选项中积累生词,形成自己的生词本。
三、选项翻译错误
由于对句子成分辨识不清,导致翻译出错。
例:
What point do the speakersmake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reamer?
A. It is a good example ofBeaux's unusual style of brushstroke.
B. It resembles the backgrounds ofother Beaux portraits.C. Its lack of clarity emphasizesthe theme of the painting.
D. It is meant to suggest thatthe woman is in a dark room.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正确翻译是:缺少清晰度的背景强调了这幅画的主题
很多同学把这句话中的lack看成了谓语动词,翻译成:背景没有清晰的强调这幅画的主题,和正确的翻译截然相反,导致选错。
解决方法:
仔细研究语法,确定好词性和句子成分。
四、形近词看错
由于把选项中的形近词看混,或者把某个词看成另外一个形近词,导致理解错误。
例:
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A.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heap roasting
B. The reforestation efforts in the Copper Basin
C. The process of mining and producing copper
D. Damages caused during an attempt to clean up industrial waste
有部分同学把AB选项中的effect和effort看混,或者把B选项中的reforestation看成deforestation,导致理解的意思截然不同,所以选错。
解决方法:
睁大双眼,仔细审题审选项,二次检查。
五、没有关注单词复数
在内容主旨题中,做主语的名词的单复数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如果是复数名词则意味着这篇讲座必须讲解多个事物或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讲解某个事物,如果此篇讲座只讲解了单一事物或一个方面,则复数选项为错,很多同学没有仔细关注单复数的变化,导致选错。
例: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discussing?
A. An architec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house design she created
B. The disadvantage of houses based on a square design
C. Difficulties faced by residential architec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 Women who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很多同学选D,D选项的主语是women,而这篇讲座只讲了一个女建筑师的事情,所以排除D。
解决方法:
睁大双眼,仔细辨识单复数结合原文综合思考。
六、由于某个关键词而选择该答案
托福听力陷阱选项中有一种迷惑型极强的选项,里面包含了原文中的某些关键词,但是整句话做了细节篡改导致似是而非,部分同学由于只看到关键词而没有仔细翻译整个选项的意思就做出选择导致选错。
例:
What characteristic of notothenioids helpsthem survive in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
A. They maintain an unusually high bodytemperature.
B. A special tissue in their eyes enablesthem to see through ice.
C. Special proteins make their bloodcirculate too fast to freeze.
D. Ice crystals in their bodies are preventedfrom growing large enough to harm them.
这道题原文中的表述是notothenioids这种南极鱼由于体内有某种蛋白质导致它们能在零度以下的水温里生存,很多同学看到C选项中的proteins直接选择了改答案,但是整句话中对proteins的解释和原文是不符的,是典型的细节迷惑型选项,正确答案为D,对proteins的正确解释。
解决方法:
了解这种细节迷惑型选项的普遍存在性,注意解题时精确思考避让。
七、对题型的解题思路不熟
由于对题型的解题思路理解不透彻,不遵守,主观排除正确答案。
例:
Whathad the man assumed about 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B. Thathumans have only recently had 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C.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always harmful
D. That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cannot be avoided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C,很多同学认为C选项的描述过于绝对或者不符合事实所以直接主观排除,但是这道题的题干是一道转述型细节题,即问的是文中的男生过去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情况?C选项确实是原文中男生的想法。
解决方法:
仔细研究听力部分的8种题型,遵守相应的解题原则。
八、选错位型选项
错位型选项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选项类型,托福听力出题规律是每一段有一道题,如果某一道题的选项里包含了其他段落的表述,则此类选项叫做错位型选项,应予以排除。很多同学做每一道题都用全文的信息去找答案,这种思路是万万不可的。
例: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papillae?
A. They produce dye in different colors
B. They propel the octopus through the water
C. They change the texture of the octopus skin
D. They help the octopus contract into a smaller shape
这道题题干中的papillae是和原文中的texture相关的表述,所以直接对应C答案,A答案对于color的阐述以及C答案对于shape的描写都是其他段落内容,属于错位型选项。
解决方法:
了解错位型选项的普遍存在性,做题时按层次思考找答案。
九、没有综合应用解题方法
在信息漏听时,有一些推荐的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的答题小技巧,时而可以提升答题正确率,部分同学对这些方法掌握不熟练忘记应用导致可以选对的题目最后还是选错了。
例:
What is the professor's opinion about coraltransplantation?
A. It is cost-effective
B. It is long-term solution
C. It is producing encouraging results
D. It does not solve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这道题在听音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三正一反原则选择D答案,即ABC都是积极肯定的描述,只有D是消极否定的,所以优先考虑D答案。
解决方法:
在信息漏听时,综合应用老师讲过的方法答题,但注意不要用这种方法纯粹的投机取巧,在平时练习听力时,还是以提升自身实力为主。
托福听力场景之艺术场景分析
每次托福听力考试必考生物类话题和艺术类话题的讲座。生物类可以说是整个托福考试最大的学科场景,因为除了听力以外,阅读、口语、写作当中的学术内容最频繁涉及到的就是生物类话题。而艺术类话题并非如此,它只是听力的第二大必考场景,在其他三个科目当中,却不怎么常见。
一、艺术场景细分
艺术类场景的细分就比较复杂了。首先,艺术类可以简单分为:艺术家及艺术形式,艺术史(art history),艺术理论,艺术保护(art conservation)这四个话题。其中,艺术形式涉及的内容就更多了,按目前TPO里的讲座来看,具体的艺术形式可以有:电影、歌剧、诗歌、散文、话剧、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及乐器、舞蹈等。这个话题主要是说艺术家及其风格特色;艺术史着重的是与艺术有关的人或事情的发展,历史价值;艺术理论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艺术家和艺术形式是在讲具体的画,画中的景,景用的颜色等,那么艺术理论就是在说,颜色要怎么调,景色要怎么选…;艺术保护类的文章,顾名思义,不仅说具体的艺术品,还会讨论如何保护不会损坏,如何修复。
二、艺术场景难度分析
艺术场景难度起伏比较大,有的时候会比较简单,有的时候也是噩梦。
词汇难度
首先,从场景词汇的角度去说,由于具体的场景可以有非常多的细分,因此,艺术类场景的词汇非常繁杂。
比如,绘画这个场景中常出现的词汇有:brush 画笔;canvas 帆布、画布;sketch 素描、描绘;figure人物;gallery 画廊;pigment 颜料……
文学类的文章中常出现的词汇有:chapter 章节;biography 传纪;fiction 小说;character 人物;tale 故事;plot 情节……
电影类的文章中常出现的词汇有:edit 编辑;sciencefiction 科幻;costume 戏服;Narration 旁白……
简单以上面三个具体话题为例,我们发现,不同的场景里最常出现的词汇都不太一样,因为这些具体的艺术类型本身区别也比较大。词汇的繁杂也就体现在这里,因为艺术类场景所涉及的具体艺术形式有很多,且词汇相互重复率不高,因此要灵活掌握的单词数量也不少。
除了词汇数量之外,很多艺术类词汇还体现了另外一个特点:一词多义,或者说熟词僻义。
比如说,TPO 1的第1篇讲油画的讲座中就出现了N次movement这个词,“so, you‘ve probably studies both of these movements, separately, separatemovements, realism and impressionism in some of your art history courses…”, ”thisgives her an understanding of body movements and actions, how humans move andstand still”这两个句子当中movement明显不是同一个意思,后一句中的movement是常见的“移动”的意思,但第一个句子中的movement的意思,就绝对不是移动,根据上下文,应该是类似style的意思。当然,后句中still也是熟词僻义,表示静止的意思。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在研究和跟踪考试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类中的一词多义最多,比如setting, 常见意思为“设置”,艺术里表示“背景”,这还算是一个艺术场景中比较普遍的词汇;pattern, 常见意思为“模式”,还有“花纹”的意思;vibrant, 常见意思为“有生命力的”,艺术讲座中还有“明亮”的意思,比如vibrant color; hero, 在艺术类文章中还可以表示“男主角”。
文章难度
艺术类文章难度浮动大也就体现在这一方面。
一般来说,讲艺术家及艺术形式的文章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虽然艺术类的大背景很多同学不算熟悉,但ETS选择的艺术家、艺术品、艺术风格基本都是比较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比较生活化的。比如说,在绘画类的讲座中,有提过梵高,有提过莫奈,有提过很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的风格和作品都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但没有提过毕加索,因为他老人家的风格就是没有固定的风格,他的画很多人看着也不理解,听了讲解也似懂非懂,他的画体现的内容还有社会的扭曲这样抽象、深层次的内容,他的造诣很高,但很多作品不大众化。一般来说,艺术家及艺术形式类文章不会找这些如此不大众化的内容,而且,作为语言类考试,虽然会有讲具体艺术专业的内容,但一般不会考到。同样以TPO 1中的第1篇讲座为例,文章中有讲述具体的某幅油画是怎么画的,这样的内容出现了3次,“It’s anoutdoor scene, an everyday scene. It’s kind of bleak(画面萧条), which you can really see those broad brushstrokes(笔触很宽)and the blurry lines(线条模糊).”和“Impressionist painters tended to apply paintreally thickly(油彩有的厚), and in big brushstrokes(大笔触), so the texture of the canvas was rough.”以及“the background of the painting, this woman with the pumpkins,is wrapped in a blanket of broad thick brushstrokes(画的背景就是以厚厚宽宽的笔触画上去的一层油彩), and, it’s all kinds of zigzagging brushstrokes(锯齿状笔触)and lines, kind of chaotic almost when you look atit close. And there are vibrant colors. There’s lots of orange, with littlehints of an electric blue peeking out(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闪电蓝).” 以上这么多内容,说法虽专业,但一个字也没有考到!综上,讲艺术家及艺术形式的文章对于词汇量没什么大问题的考生来说算是不难的。
艺术史同样也是比较容易的,艺术史当中强调的是历史,有的时候会结合具体的艺术家,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比如TPO 3的第2篇讲座,讲电影史的,就有提到两个不同的电影制作家,以及各自的风格;而有时,艺术史就单纯的在讲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发展,比如TPO 8的第2篇讲座,讲艺术史的,就是在讲女子艺术学校的发展,没有提到具体的艺术作品或者艺术风格。只要单词不是硬伤,这类文章也很好理解。
而讲艺术理论和艺术保护的文章,可能就没前两种那么简单了。虽然没有哪篇艺术类文章开头说的是“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n art theoryclass”,但艺术理论类的文章确实不一样,其中不牵涉到具体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艺术家,就是单纯在讲理论,比如,TPO 27的第4篇讲座,就是在讲3原色的理论;托福听力机经中也有出现过考golden ratio黄金分割的理论及其应用。这些文章之所以难,原因之一是比较抽象,当然,如果本身对于内容背景,比如三原色理论或者黄金分割的概念非常清楚的,那听力理解肯定比较充分。但对于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的考生,这样抽象的文章,就会听得似懂非懂,这就好比去听这样的一句话“The term cognition refers to mental states likeknowing and believing, and to mental process that we use to arrive at thosestates”, 词汇都没问题,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认知这个术语指的是心理状态,比如知道,或者相信,同样也指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心理过程会达到之前说的心理状态。且不论英文,中文的意思都比较抽象,不具体,没例子,所以理解起来肯定会有困难。在ETS发布的官方指南(OG)中,对于听力22分以上的考生是认定为水平高的考生,而ETS认为高水平的考生具备的听力能力当中就有这么一条:“understand abstract or complex ideas”,因此意思抽象的文章绝非偶然,是肯定会有的,是ETS安排好的来考察考生听力能力高低的一项。
当然,除了意思抽象之外,艺术理论类的文章还有一个难点,同样也是艺术保护类文章的难点:学科交叉内容比较多。在OG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考生需要“understand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 on a variety of topics”,这指的就可以是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就是指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TPO 15的第3篇讲座,讲的是阿基米德重写稿的保存和恢复,其中的保存部分就涉及到了物理的内容,ultraviolet light, X-ray等这样的词汇和概念;同样刚刚提过的TPO 27的第4篇讲3原色的讲座,也讲到了心理学(psychology, emotions),物理学(spectrum, wave length)。学科交叉的难点在于对于听力细节把握的要求比较高,容错率比较低,如果有些内容没听懂,很有可能就不理解学科间是如何转换的,不理解艺术类的文章怎么就突然说到物理的光谱、波长,这样一来,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不到位,毕竟“recognize how pieces of information are connected”也是OG中给出的托福听力高分要点之一。
三、如何应对艺术类场景难点
如果艺术类场景词汇有所欠缺,最好的方式不是买本单词书去背,而是利用“学科听力法”,即不按TPO 1, 2, 3, 4, 5…这样的顺序去听,而是按话题去听,把艺术类话题的讲座都找出来,短时间内练习完,那么重要的、常见的单词肯定会在数篇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听见,从而加深印象。当然,为了应对艺术类文章中的一词多义或者熟词僻义,那就需要在对文章理解的过程中不得过且过,抓住每一个理解不顺的细节,因为如果有内容理解不顺,肯定说明它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对于眼熟,但是意思说不太通的单词,一定要有耐心去翻字典查一查。
而如果是文章内容抽象,或者文章学科交叉现象多的,不仅需要多听艺术类的文章,而且还要多听其他话题的文章,比如心理学类型的文章通常都比较抽象,可以多听多体会,而艺术类场景比较容易涉及到另外几个场景,比如,考古、物理、心理,也要利用“学科听力法”多多练习。
★ 托福听力训练方法
★ 一月备考托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