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米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共含5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米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篇1:《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黄梅县白湖中学徐少华

【目标】

1、正确读写如下词语:翳、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

2、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并从事件中体味人物品格。

3、了解作者青少年成长的历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沉母爱。

【重点】

1、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的几件事。

2、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2、字音字形

翳(     )  文绉绉(      ) 佃户(    )    庶(    )廿(   ) 笙(   )

3、解释词语:

翳: 管束:

责罚: 广漠:

气量: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背景导入

莫泊桑说:“人生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舍得一切只为供胡适读书,使之出人头地,她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仍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个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就是胡适为纪念母亲而作的。

2、整体感知

(1)课文怀念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完成学习目标2)

[提示:事件品性从各段中用简洁语言概括,注意文章中的过渡句。]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母亲怎样训导之处,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点拨: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怎样教导上,而是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学生体验感悟。]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小组合作研讨)

[点拨:作者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4)文章结构填充(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学习目标1)

(5)[感悟深沉母爱]你从课文中读出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例如:从文章中我读出了母亲对“我”的慈爱!母亲每天叫醒“我”,摧“我”上学,管束“我”时很有分寸,“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这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的眼翳病,母亲居然“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些都说明了母亲对“我”的慈爱。

我也说一句:

3、合作研讨(完成学习目标3)

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4、品析语言: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

(1)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行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课内巩固练习

1、抄抄写写(学习目标1)词语各三遍。(巩固学习目标1)

2、本文在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的当家之难时,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请填写下面的表格。(巩固学习目标2)

事件 品质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4、仿写句子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5、各抒己见:在作者心目中,母亲慈祥而严格。你赞成作者母亲的教育方法吗?请说出理由。

四、链接中考

母     爱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为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以为是极(     )的,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节选自冰心《寄小读者》](通读十)

1、第一段中有两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         和母亲的        。

2、第一段中的“不迟疑”与第二段中的哪两句话相互照应?

①                                  ②

3、第二段,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文中第三段插入一段写景文字有何用意?

5、第四段(  )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6、第四段画线部分说明母爱的特点是(     )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徐少华

篇2:《岳阳楼记》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疏通文义,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难点)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二)检查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写出来。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谪(     )守    浩浩汤汤(     )    岸芷汀兰(     )  偕(     )

怒号(     )    薄暮冥冥(     )    日星隐曜(     )  滕(     )

属予作文(     )   衔远山(     )   樯倾楫摧(     )

二、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初读感知:

2、.朗读课文(个体读,自由读)

点拔: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自主探究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句子,并画出疑难语句,整体把握文意。

(2).理解重点词句。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在下面并释义。

(2)古今异义:

增其旧制(古:      今:      )

去国怀乡(古:      今:      )

(3)解释下列字意:(把你认为的其他重要实词写下来并解释)

去国怀乡       去:            把酒临风     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朝晖夕阴      晖:

登斯楼也    斯:                  则有心旷神怡    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连月不开        开:

(二)、合作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2.“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3.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

4.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你具体说说文章是如何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师生探讨后明确: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三、巩固提高

(一)展示讲解

1.第3、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 ,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5.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6.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记叙:交代修楼背景,说明作记缘由

描写抒情:描绘岳阳楼大观,转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议论: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忧民忧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达标检测: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朝的      。岳阳楼与      、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楼址在现在的     省       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          的阅兵台,宋朝时重修该楼的是

2、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报负,也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3、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喜”的句子是:           。

4、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                一句,“退”照应上文的                  一句。

丁启兰

篇3:《海燕》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海燕》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理解海燕的精神。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作家,苏联                     奠基人。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            、           、             。

二、写作背景

海燕》写于 1901 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参加了学生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 1901 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三、课题解读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写作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如:生活中,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往往象征许多美好的事物……

象征的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预习自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飞窜(     )  呻吟(     ) 胆怯(    )  翡翠(    )号叫(    )

蜿蜒(    ) 掠起(     )

2、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你怎样看文中的海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

3、揣摩你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找出1-2句来进行赏析)

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1、理清思路:文中的.海燕以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为活动背景,请找出描写大海景象的语句,说说文章大致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为它们拟个名称吗?

2、这篇散文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海燕,但还写了其他的海鸟,这些鸟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海鸟当时的情态?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还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3、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4、作者这样写海燕,当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也就是有他的时代性,有他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就我们现在来说,应该说是历史意义了,但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时,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5、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并加以评说证明吗?

训练案

<一>巩固与拓展

1、《海燕》是一首          ,兼有      和诗的特点,它通对           描绘和对海燕                    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答:

<二>以海燕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法,立足课文、补充想象,描写暴风雨来临前海燕飞翔海上的见闻、感受以及与海鸟们的对话,尝试改写和扩写课文。

韩容

篇4:《岳阳楼记》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疏通文义,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难点)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熟读成诵;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范仲淹,字       ,谥号        ,北宋中期杰出的         、          、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二、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谪(     )守    浩浩汤汤(     )    岸芷汀兰(     )  偕忘(     )    怒号(     )    薄暮冥冥(     )    日星隐曜(     )  滕子京(     )    属予作文(     )   衔远山(     )   樯倾楫摧(     ) 朝晖夕阴(   )霪雨(   ) 霏霏(   ) 潜形(   ) 岸芷汀兰(   )

2、朗读点拔: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三、自主探究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句子,并画出疑难语句,整体把握文意。

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1)谪守          (2)百废具兴         (3) 属        (4)浩浩汤汤

(5)横无际涯              (6)朝晖夕阴          (7)然则

(8) 南极潇湘         (9) 迁客骚人              (10)连月不开

(11)薄暮冥冥            (12) 满目萧然              (13) 沙鸥集翔

(14) 宠辱偕忘           (15) 或异二者之为           (16) 微斯人

3、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三、自主学习

1、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线每段的'表达方式

(一)                       描写

(二)                       抒情

(三)                       叙事

(四)                       议论

(五)                       抒情

2、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说明了什么?

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5、朗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表现了怎样的心情?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7、“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8、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9、.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

10、划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写在下面。

五、巩固检测:

1.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朝的      。岳阳楼与      、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楼址在现在的     省       市,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          的阅兵台,宋朝时重修该楼的是

(2)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报负,也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3)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喜”的句子是:                                                         。

(4)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                一句,“退”照应上文的                  一句。

(7)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

(8)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

2、一词多义。

A和: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B通: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C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E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F极: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

G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H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3、通假字。

A百废具兴(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4古今异义。

A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B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

5、流传至今的成语。

A气象万千

B心旷神怡

C政通人和

许露

篇5:《我的母亲》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内容。

2、 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联系生活体验,通过阅读拓展材料,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叙述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品性

学习难点:品味语句,把握语体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胡适(1891~1962),原名(       ),字(       )。安徽绩溪人,学者。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还是新诗的倡议者和实践者。

2.文体、背景介绍(参照同步)

3.解释词语

文绉绉(zhōu zhōu):             佃(diàn)户:

轻薄:                             仁慈:

质问:                           管束:

广漠:                               宽恕:

(二)初读感知

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 试用“从

事中,说明母亲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评价母亲的形象。)

例如:“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朗读,思考: 文中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品读,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的看法(同学各抒己见,)

3、品味关键语词,掌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⑴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⑵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⑶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1、阅读关于母爱的材料(指名由同学朗读)

◆ 一个猎人追杀一只藏羚羊,眼看走投无路时,这只藏羚羊突然不在奔跑,而是面对猎人跪下了,猎人感到奇怪,但未动恻隐之心,举枪打死了羚羊。回到驻地,猎人解剖发现,原来这只羊的腹中竟有一个胎儿。猎人明白了,她的求饶正是为了孩子。猎人十分后悔,丢掉猎枪,再也不打猎了。

◆最后的母爱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七日电台北消息:台湾一位高龄产妇临产前不幸遇到火灾,被救出火场送往医院时已经没有呼吸心跳,全身烧黑,唯有双手护住的肚皮完好,医师赶忙施行死后剖腹产,接生下足月男婴居然还活着。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张裕今天在台湾妇产科医学会报告这个案例,他表示,这名产妇到院前死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身体躬曲,双手护住腹部,状似保护腹中胎儿,全身皮肤仅腹部完好。

◆《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亲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在平常的小事中妈妈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我们又是怎么回报的吧

2、齐读下列材料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一整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却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却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想去哪啊”,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今天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为你的儿女在奔波;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般痛击着你的心。

3、谈感受

读了这些内容,你想一想,你平时是怎样做的?同学之间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同学经常嫌母亲唠叨,与母亲吵架顶撞,学习了以上的内容,你现在是不是有许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呢?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记录下来吧,注意要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300字左右。时间为15分钟

四、布置作业

把作文整理在作文本上,回去读给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我           (1---4) 生活童年           对“我 ”(严和善)

的           (5---12)记叙母亲           对家庭  (宽容)

亲       (13)深远影响              对自己  (刚烈)

韩三其

[《我的母亲》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悼念玛丽居里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敬畏自然 导学案(八年级)

实施学案导学体会

喂--出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黄河颂》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怀念母亲》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背影》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母亲》学教练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