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繁星》导学案(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cepter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繁星》导学案
阳城四中自主型高效学习导学设计方案
课题 《繁星》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寄语:如果你因为错过阳光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满天繁星!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 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的感受,深入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重 点)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难点)
【学法指导】:计时阅读、圈点阅读、合理使用和查阅资 料,条理思维。
【导学思考】
1、查阅资料,走进作者。把课下注释中缺失的相关文学常识在课本上做相应的补充。
2、用五分钟完成课文的阅读,并随手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词,并用“--”勾出你认为的优美句子。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解决疑难。
聚焦目标一:
1、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标志性的词语是: , , 。
2、作者在不同时间看星,有不同的描写和感受,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讨论为什么会有此不同。
聚焦目标二:
1、选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 )
A.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B.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C.海上的夜是柔 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2.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有无边的`遐想每个人都见过星星,都有过数星星的经历那么,面对星空,你曾有过什么遐想呢?请围绕星空写一段话,150左右。
【当堂训练】
达标检测(必做题)
1、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字芾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雨》《 》),《 》(《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 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 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mèi( )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zhuì( )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yíng( )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 我shà( )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根据拼音在 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 的星”中的“悬”能不能换成“挂”?为什么?
4.揣摩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你的观察和感受,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仿句:秋天的雨是
一、如果你看过大海、长江、田野等,面对它们,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呢?请你以“ ,你象……”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写好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朗读作品。)
二、请分别以”乡村的夜”和”城市的夜”为话题,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乡村的夜是 。
城市的夜是 。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5)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7)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8)这时我忘记了一切。(9)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10)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过程来构思的,下列对该段层次分析正确一项是:
A.(1)(2) / (3)(4)(5)(6)(7) / (8)(9)(10)
B. (1)(2)(3)(4) / (5)(6)(7)(8) / (9)(10)
C. (1)(2) / (3)(4)(5)(6)(7)(8) / (9)(10)
D. (1)(2)(3)(4) / (5)(6)(7) / (8)(9)(10)
2、文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上“闭上”,好不好?为什么?
3、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4、下面是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抱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甜美温馨。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长年漂泊在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5、问答题。
(1)“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如何写“爱星天”的?“爱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延伸拓展
1、在夏天的夜晚,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画一幅画,并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
2、文章结尾看起来似乎不太完整,根据首尾照应原则,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20字左右)。
3、课外收集阅读巴金的作品。
[板书]: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
酷爱繁星,向往光明
4、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繁星》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相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星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并运用 联想和相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导 学 过 程 感悟
一、导学:
1、导入。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 ______ ,现代著名的 ______ 、______ 。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 、______ , 《激流三部曲》______ 、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他的《海行杂记》(共38则游记)。
3、检查预习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 字注音:
纳凉( ) 舱面( ) 半明半昧( ) 梦hu àn( )
摇摇欲zhuì( ) duò( )落 shà( )时
组词:模 mó( ) 莹( )
mú( ) 萤( )
荧( )
二、自学:
1、在文中画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这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集中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是实 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即联想和相像的句子)?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 产生的美感。
4、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在第二段中,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6、“深蓝色的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里的“悬”字有什么作用 ?
7、第三段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为什么用“觉得”一词?
8、第四段中,“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一 个“看”字,一个“呢”字,有什么作用?“跑”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馈:
1、仿照 例句再造两个句子: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仿句:
2、回 忆你读过的古诗词,写出一句写星星的诗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几许快乐、几多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教师补充《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霎眼( ) 半明半昧( ) 摇摇欲zhuì( ) yíng火虫( )
⒉填空。
①《繁星》选自《 》,作者是巴金,他原名李尧棠。
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 ”“ ”“ ”“ ”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繁星的深切感受。
③第三段是全文重点,请你用三个词概括它的思路,并归纳出此段的中心意思。
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诵读文章的第三节。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欣赏课文
1、比较一下,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望星空感受的句子,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
训练巩固
一、如果你看过大海、长江、田野等,面对它们,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呢?请你以“ ,你象……”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写好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朗读作品。)
二、请分别以”乡村的夜”和”城市的夜”为话题,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乡村的夜是 。
城市的夜是 。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5)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7)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8)这时我忘记了一切。(9)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10)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过程来构思的,下列对该段层次分析正确一项是:
A.(1)(2) / (3)(4)(5)(6)(7) / (8)(9)(10)
B. (1)(2)(3)(4) / (5)(6)(7)(8) / (9)(10)
C. (1)(2) / (3)(4)(5)(6)(7)(8) / (9)(10)
D. (1)(2)(3)(4) / (5)(6)(7) / (8)(9)(10)
2、文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上“闭上”,好不好?为什么?
3、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4、下面是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抱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甜美温馨。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长年漂泊在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5、问答题。
(1)“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如何写“爱星天”的?“爱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延伸拓展
1、在夏天的夜晚,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画一幅画,并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
2、文章结尾看起来似乎不太完整,根据首尾照应原则,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20字左右)。
3、课外收集阅读巴金的作品。
[板书]: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
酷爱繁星,向往光明
4、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辨音识字:
德馨(xīn) 苔(tái)痕 案牍(dú) 鸿儒((hòng rú) 西蜀(shǔ) 何陋(lòu )调素琴(tiáo)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________(惟吾德馨)。
2.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文章是从 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三方面表明陋室的 环境幽雅、交往文雅、情趣高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4.写 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 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陋室环境清幽宁静
5.写 陋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交往之人不俗
6.写 陋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操高尚: 生活情趣高雅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7.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 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明: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追求享乐。
丁木
★ 诉衷情导学案
★ 兰亭集序导学案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 荀子劝学导学案
★ 《王几何》导学案
★ 《那树》导学案
★ 乡愁导学案免费
★ 《枣核》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