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脱马马脱脱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脱马马脱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篇1:《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3

学科 语文 时  间 年 月  日   周 第3课时

年级 初三年级 课  题 藤野先生

备课 语文组 备课人 贾延平 邸伟 李秀兰

授课模式 四环 课型 预展型

学习目标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2.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 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咀嚼,细细品析。

学习活动安排

一、 自学环节(10-15分)

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说说都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哪些经历?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拓展性学习:

1.应该学习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为促进中日关系,你想对两国人民说些什么 ?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你想到了什么?今后你的人生该如何确定 ?

二、展示环节(20-25)

1.研读课文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四、总结评价(1--2): 学法指导:

2题结合1-2自然段分析体会。

3题应抓住两个主要事件。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

篇2:《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预习检测】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 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诘责(     ) 凄然(    ) 教诲(    ) 瞥 见(    ) 抑扬顿挫(    )

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 (                   )好意难却(                )

杳无消息 (                  ) 深恶痛疾(                )

毫不介意 (                  ) 出言不逊(                )

3、简要说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并说出他这样的选择的原因。

【学习目标 ]】

过程与方法: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

【自主学习 互助探究】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人品。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                       )

B、                                         (                           )

C、                                         (                             )

D、                                         (                             )

5、小组讨论: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6、时隔,藤野先生仍然让作者怀念不已,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和词语。

7、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8、鲁宝元先生做过一项调查,曾问过一些学汉语的日本留学生,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人是谁。有人回答说,是为恢复日中邦交作出贡献的前首相田中角荣,有人说,是电视剧《阿信》主角的扮演者中野良子。鲁宝元先生说,你们的回答都不够准确,最为中国人所熟知,又为中国人所尊敬的是一位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人。同学们听了都惊奇地问,藤野严九郎是谁,如果你是鲁宝元先生,应该怎样来向同学们介绍藤野先生?如果你应邀到藤野先生的故乡去访问,你又应该怎么说?

9、你是怎样看待和评价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孙赛芝

篇3:《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二、整体感知

1、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    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    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2、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                          )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

B、为“我”改正解剖图。(                       )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篇4: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积累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以白描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

3、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达。

【预习说明与学法指导】(早读课30分钟)

1.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2.文体常识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3. 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事线索。

4. 查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重点词语:

一、自我检测: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绯红 匿名 发髻

驿站 解剖 诘责

不逊 客死 抑扬顿挫

油光可鉴 杳无音信

深恶痛疾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二、展示课导学:(第一课时)

方法指导:个人自学独立完成——两人对学补充——小组质疑——形成组内答案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边的题目并阐述理由。

(l)课文记叙了我与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先生的什么品格?

(2)作者是如何描写先生的?结合上一题说说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却写了清国留学生、途径日暮里和水户、自己受到的优待以及日本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2.小组抽签展示成果,其他组质疑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3、总结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小组讨论竞答,教师明确。)

作业:

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 ”,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教师收齐后打乱,再分发给同学,大家根据所写的特征推断这是哪位同学.

第二课时

目标: 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一.复习上节课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入。

二.迅速浏览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题目记录疑问然后组内交流。(抽组展示)

1.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又为什么要离开藤野先生?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来解释?

3.作者两次易地求学始终贯穿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如何理解?

三.品味下面两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小组讨论竞答展示)

1.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如何理解标致,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先生是普通人作者为何说他伟大?)

四.试归结本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先概括然后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明确 )

五、课后训练案:

(一.)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很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到:“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3.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二.品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三. 对下面两句中“他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A.(1)和(2)都是指日本的“爱国青年”。 B.(1)指看电影的人,(2)指中国人。

C(1)指日本的“爱国青年”。(2)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D(1)指日本学生,(2)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四.阅读理解。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髺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划分本段层次。

2.概括本段内容。

3.本段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4.“无非”的含义是什么?

篇5: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必修)

课题:藤野先生 年级:八年级 执笔人:孙丽琼

课型:第三课时 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09.2.12 科目:语文 审稿人 :

学习目标:1. 了解鲁迅留学日本的前因后果

2. 重点阅读1-3段,24-31段,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3. 品味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学习重点:理清两条线索

学习难点:归纳主旨

学习内容探究与预见性问题 操作方法与措施(学生双色笔记) 用时

学 习 过 程

一. 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后来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 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又弃医从文?

二. 细读1-2段,完成下列各题:

1. 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无非”一词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之情。

3.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三. 重点阅读24-31段:

1. 从选文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和------两件事。

2. 理解句子含义: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呜呼,无法可想!”

四. 思考课后练习一。 一. 语文活动:你写我猜

各组推荐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根据所写人物特征推断是哪位老师?抢猜并点评。

二.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交流

三. 课堂展示:

这一环节可设计二个语文活动

其一:名人访谈

如果你是鲁迅,你如何讲述你的心路历程?

各小组推荐一名做鲁迅代表,设计一个访谈问题。

预设:

1. 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要求在理解第1,2段的基础上回答。

2. 学医的动机提示学生看注解。

3. 弃医从文的原因教师可重点补充24-31语段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

归纳:本文的暗线是作者的爱国情感

其二:百家争鸣话主题

对于本文的主题课后有三种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主题有争论教师要适当引导

评选最佳鲁迅代表。

四. 当堂训练

五. 课堂小结:       5分

10分

20分

9分

1分

当 堂 训 练

一.下列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二. 如何理解语段“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喝自豪。

B.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地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心并非出于好的动机。

三. 语段阅读29-31,完成下列各题:

1.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

2. 选文中30,31段中的两个“他们”分别指代谁?

3.选段中有一段插叙,它的起始句分别是?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我的意见”指:

“变化了”指:

“变化”的原因是:

5. 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对你有哪些启示?

六.课外练笔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经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课后反思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 15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 教案

《藤野先生》笔记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课件

藤野先生心得体会250字

藤野先生心得体会200字

关于藤野先生笔记

《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藤野先生》第三课时 导学案(八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