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基本不等式导学案(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江海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均值不等式
【使用说明】1.自学课本P69―P71,仔细阅读课本,课前完成预习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在做题过程中,如遇不会问题再回去阅读课本; AA完成所有题目,BB完成除(**)外所有题目,CC完成不带(*)题目。加?为重点内容,加△为次重点内容。2.认真限时完成,书写规范;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3.小组长在课上讨论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作用,控制讨论节奏。4.必须掌握的方法:运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数学思想:整体代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提高运用均值不等式解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均值不等式应用的规律及方法;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均值不等式;难点:均值不等式的运用。
二、问题导学:
?问题1:均值定理是如何叙述的?你会证明吗。
思考1:均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思考2:“当且仅当”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3:什么是算术平均值?什么是几何平均值?
思考4:均值不等式有几个变形?
思考5:“任意两个同号的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2:重要不等式a
2
?b2?2ab与均值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运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例1. 已知a,b同号,求证:ab?1
ab
?2,并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
拓展:已知a,b?R?,求证:(a?
1a)(b?1
b
)?4,并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
探究二、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2.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64m2
.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矩形的周长最短?最短周长是多少?
(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6m .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小结:已知x、y都是正数,(1)若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_________;(2)若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_________即求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成立条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
探究三、求函数的最值
例3. 求函数f(x)?
x2?2x?3
x
(x?0)的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值。
拓展1:求函数f?x??x?3
x?2
(x?2)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的x的值
拓展2:求函数y?2?4
x
?x(x?0)的最大值以及相应的x的值。
四、深化提高
1.函数y?x?
1
x
(x?0)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若x?0呢?) 2. 已知a,b?R?,且a?b?1,则11
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点P(x,y)在直线2x?y?4?0上运动,求它的横、纵坐标之积的最大值,以及此
时点P的坐标。
(**)4.求函数f?x??
x2?x?4
x?1
(x?1)的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值
五、我的学习总结:
(1)我对知识的总结 (2)我对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总结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学习目标]
1. 了解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春耕(问题探知)
某班同学去植树,原计划每位同学植树4棵,但由于某组的10名同学另有任务,未能参加植树,其余同学每位植树6棵,结果仍未能完成计划任务,若以该班同学的人数为x,此时的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二.夏耘
1.不等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有未知数;
(3)注意不大于和不小于的说法
例1 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
(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2.不等式的解: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等式的解可能不止一个.
例2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是x+1<3的解?哪些不是?
-3,-1,0,1,1.5,2.5,3,3.5
练习:1.判断数:-3,-2,-1,0,1,2,3,是不是不等式2x+3<5 的解?再找出另外的小于0的解两个.
2.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3.不等式的解集: :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
4.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解:
注意:
三.秋收
1.练习:如图,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其中错误的是( )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 (2)x<2 (3)y≥-1 (4)y≤0(5)x≠4
3.教材128:1,2,3
第3题:要求试着在数轴上表示
四.冬藏
1. 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2.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3. 错题回顾新课标第一网
课题: §3.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及其在求最值时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等号成立条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背景: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不等关系。
二、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
2.总结结论:一般的,如果
(结论的得出尽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思考证明:(让学生尝试给出它的证明)
4.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 分别代替a、b ,可得,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①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
用分析法证明:(略)
②理解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意义
探究:对课本第98页的“探究”( 几何证明)
注:在数学中,我们称 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 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5、例:当时,取什么值,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6、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2+b2≥2ab;两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及它们的关系( ≥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它们的应用).
7、作业:
课本第100页习题[a]组的第1、2题
板书 设 计
课题: §3.4基本不等式
一、两个不等式
二、例题及练习
【教后小结】
学习关键:
找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环节1:设疑导思
设疑:当x取什么值的时候,2x-7的值)等于0;大于0;小于0。
思考:可以用几种方法求解上题?
提出问题:类比上述图象解法,能否解决不等式x2-x-6>0,x2-x-6<0?
如何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板)
观察黑板上图象可得:当x<-2或x>3时,x2-x-6>0。
当-2<x<3时,x2-x-6<0。
【设计意图:揭示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结合,函数方程思想方法。】
环节2:探究方法
问题1: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与ax2+bx+c<0的解集?
组织讨论:
思考方向:(1)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的关键是什么?
(2)有根的前提下,两根之内还是两根之外由什么决定?
解题策略:使a值为正,求得两根,“>”则两根之外;“<”则两根之内。
【设计意图:归纳方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从上例出发,结合学生的回答结果,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相关位置,由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的情况确定,分△>0、△=0、△<0三种情况。
②a<0可转化为a>0。
黑板显示出: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填空.并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补充):
①化二次项系数a为正;
②求△;
③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④最后求解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环节3:运用巩固
[例1] 解下列不等式:
(1) x2+8x+15>0 (2)-x2-3x+4>0 (3) 2x2-1<x2+4x-2
(4) -x2+2x>1 (5) x2+2x+3>0 (6) x2-2x+5<0
解题反思:你觉得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设计意图:熟练掌握方法,注意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思想方法的应用。】
环节4:深化拓展
问题2:能否写出一个解集为(-2,1)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这样的不等式有几个?能给出一个一般的形式么?(学生交流讨论)
[例2]若不等式2x2-ax+b>0的解集为(-∞,-1)∪(3,+∞),求a、b值。
【设计意图:体悟转化化归思想,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3:会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吗?
[例3] 解关于x的不等式:(m2-4)x<m+2。
反思:(1) 引起讨论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进行讨论?
[例4] 解关于x的不等式:x2-(m+2)x+2m<0。
反思:(1) 引起讨论的原因是什么?
(2) 如何进行讨论?
[例5] 解关于x的'不等式:mx2-(m+1)x+1<0。
反思:(1) 引起讨论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进行讨论?
第一层次:一次不等式还是二次不等式的不确定性,对m≠0与m=0进行讨论。
第二层次:x2前系数正负(不等号方向)的不确定性,对m<0与m>0进行讨论。
第三层次: 与1大小的不确定性,对m<1、m>1与m=1进行讨论。
[例6] 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x2+(k-1)x+4>0的解集为(-∞,∞)?
变式1: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k+1)x2-2x+k+1>0的解集为(-∞,∞)?
变式2: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不等式(k-1)x2+(k-1)x+2>0的解集为
(-∞,∞)?
【设计意图:加深对不等式解的理解,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环节5:总结提升
请从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谈谈你的收获?
体悟数学思想 活用数学方法
一、在优化内容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
(一)明确学习内容标准,挖掘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悟
(一)探索“方法”,感悟“思想”。
(二)形成“方法”,理解“思想”。
(三)运用 “方法”,内化“思想”。
(四)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三、在学业评价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评
(一)函数方程思想方法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三)转化化归思想方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五)特殊与一般思想方法等
邵丽云
内容分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在初中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而学习的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沟通了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联系,蕴含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函数方程,分类讨论,转化化归等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节主要是通过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的推理过程,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找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体悟数形结合、函数方程、分类讨论、转化和化归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学习重点:
9.2.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
一、 春耕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x<2x+1; (2)-4 x >3.
.二、夏耘:
例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
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
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
三、秋收:
1.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3) 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
(1) 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
(2) 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
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
3.某人的移动电话(手机)可选择两种收费办法中的一种,甲种收费办法是,先交月租费50元,每通一次电话再收费0.40元;乙种收费办法是,不交月租费,每通一次电话收费0.60元.问每月通话次数在什么范围内选择甲种收费办法合适?在什么范围内时选择乙种收费办法合适?
四、冬藏(补充练习):
1.有一批货物,如月初售出,可获利1000元,并可将本利之和再去投资,到月末获1.5%的利息;如月末售出这批货,可获利1200元,但要付50元保管费.问这批货在月初还是月末售出好.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限制单位用水,每月只给某单位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0.5元,超计划用水超出部分每吨收费0.8元.如果单位自建水泵房抽水,每月需交500元管理费,另外每月一吨水再交0.28元,已知每抽一吨水需成本0.07元.问该单位是用自来水公司的水合算,还是自建水泵房抽水合算.
3.错题回顾
★ 诉衷情导学案
★ 《繁星》导学案
★ 兰亭集序导学案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荀子劝学导学案
★ 《王几何》导学案
★ 《那树》导学案
★ 乡愁导学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