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rossword80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共含8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rossword8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篇1: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1象形性造字法——设计中的“仿生学”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随着物体外形的轮廓,用屈曲的线条绘出物体的形状,是汉字造字中象形性造形方法的写照。汉字象形性特征以甲骨文最为典型,如:“日”写成“”、“月”写成“”、“雨”写成“”等。观其形识其字,看其字懂其义,是汉字像形性造字方法最独特之处。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在《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一书中提到汉字是取材自然物象形态,造形的“象形性”是反映自然的造型,是与指事、会意、形声等统称六书汉字造字法的基本。汉字象形性造字方法从“人物之形,山川之形,草木虫鱼之形”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反映象形性造字方法的真实写照。汉字象形性造字法,处处都体现着现代仿生学的设计痕迹。研究物象的相似性是仿生学研究的基础,早期仿生学通俗定义为复制自然。人类较早就留下了各类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如新石器时代模仿鱼刺制作出骨针;以各种动物形态为原型设计制造的盛物器皿;借鉴植物叶片的齿形边缘中联想到“锯形”的原理等等。早期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制器尚象”相似性仿生造型多透着自然物象形态的特征,与汉字象形性造字方法如出一辙。仿生学科体现出对人类效法自然学科研究的认同。通过物象相似性研究,现代产品设计创新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与创新。汉字象形造字是将三维物象转化为二维图形符号的设计,产品相似性仿生设计是从自然物象中三维或二维局部的仿生形态再设计,二者都积淀着相似共通的发展历史背景与设计实践历程。

2“以意构形”会意造字法——“形”“意”结合的设计

象形字依物象形态而来,能较好直观看出字的源生雏形,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复合表意性。会意造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字形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从而达到构字成分“字形”与“字意”的统一。例如,“明”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忐忑”二字,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多有描述。独体字是汉字中直观性的“形”和表意性的“意”象形文字组成,具有较好的独立“字意”和“字形”构成汉字部件,会意造字法正是建立在这种独体字表形与表意的基础上达到会意字“形”式与功能“意”的统一。若将组成会意字的独体字部件比作产品构件中的部件,以意构形,这里的“意”代表字或形的含义功能,“形”可以理解为表达体现汉字含义的造型。从独体字的字形就能看懂会意字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设计角度可以看成是“形”与“意”的统一,这与现代产品造型设计中提出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具有一致性。艺术起源于自然劳动,实用重于审美,产品设计亦有体现。通常而言,人们设计和生产产品有两个起码的要求:一是产品本身的功能,二是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会意造字法中汉字具有的直观性和表意性,在汉字组合中对产品造型的设计也有启示。早期汉字形具有较直观的物象特征和表意性,从字意上理解就能找到和联想诸多产品形态及功能特征。如从会意字理解“轮椅”二字,可以很直观联想到“轮子”和“椅子”,二字组合成词“轮椅”,从会意造字的角度看,即组合形成有轮子的椅子。诸如此类从汉字包含形意的汉字较多,,南瓜与灯组成“南瓜灯”,弯曲的尺子组成“蛇尺”,电子书等都能从字意上联想到产品的形态和汉字语意的表达。这种从象形独体字到组成会意合体字再到汉字字词的组合关联,若从象形取象,会意取意的角度思考对探讨产品的新造型,新功能的衍生构想皆提供好的借鉴。

3“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形声造字法——设计

“以人为本”形声造字法“以事为名”,即依事物类别而定其名字造字的方法。是指在事物定名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物中的属类,再用表示这属类的文字来作新造字的组成部分,通过表示属类的形旁来了解字意或类别属性;“取譬相成”,依口语发音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从而形成主“义”和标“声”的相辅相成的新字。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较,形声字可以因形见义,据形知音,汉字对事物的概括有了类属分类的规律。如:篮、筐、簸箕等,从篮、筐、簸箕等字形上的竹字偏旁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上形下声组成,形旁与声旁较好体现诸字属类义和音的结合。从产品特性看字,这种区别属类的方法也能较好诠释产品材料及造型的关系。(竹)篮、(竹)筐、(竹)簸箕等产品的类属都是竹制编织品。通过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示字音的声旁达到音与义的一致性,这种形与音的跨界组合,打破了之前重形或重意的造字方法。形声造字法是一种既考虑字的语音,也考虑字的语义来创造新字的构形方法。它在象形字、会意字的基础上由形旁和声旁部件组合而成。象形,表意字以“有形可象,有意可绘”为造字特征,其直观性要求对汉字新字的发展有一定局限。随着汉字发展由繁趋简成为趋势,象形、会意造字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从造形角度看,形声造字法属于“音义合成”的构形模式。形声字组字部件由两部份组成:即代表相同或相近发音字的声旁部件,代表字义或类属属性的形旁部件。其中一个形旁或声旁可以同多个汉字部件组合,充当多个汉字的偏旁。如用“胡”作声旁的字,读音都同“胡”相同,如“糊、瑚、湖、蝴、葫”等字。声旁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人们日常事物口语习惯的发音表达,它是人们长久生活积累对事物认知的表现;形旁借鉴象形字会意字基础而来。从某种角度来看,形声字的实质是中和了象形以形为主,会意以义为主的偏重,同时注重人们日常需要及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古人调和折中的中庸之道和以人为本的造物思想。这也是汉字发展到今天,形声字成为汉字主要造字方法的原因。从产品设计角度看,形声造字这种“调和折中”,“以人为本”的造型理念,在今天的造型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的折中统一”,设计“以人为本”的方法和理念多有应用和表现。

4“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造字法——具象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指事造字方法体现着具象化思维。具象思维强调对一切自然生成的事物形态进行可感知的具象化的思维创作活动。象形字的象形性体现出具象化思维造字特征,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表意的标识符号构成新字,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提示性符号构成代表新的抽象事物的字。如“本”即树木的“根”,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之意,还有亦、甘等等。可以看出,它们都体现着兼用抽象的记号和具体的图画以示字义来进行造字。抽象思维是人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指事字体现一种抽象思维的造字法方法。在造字过程中,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进行提示,用标记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上”和“下”表示一种抽象方位概括。汉字“一、二、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二,地之数也,从偶一;三,天地人之道也!”可以看出,指示字“字义隐晦,察知方能知意”的形意特征。“视而可识,察而见意”,道出了指示造字方法中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存在。中国道教中的太极阴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物,诠释了指示造字方法具象到抽象形的设计方法的概括。在产品设计中,具象思维是产品造型活动最主要和基本的形式,抽象思维是造型设计创新的必要手段和重点,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者是辨证统一,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无论是汉字造形还是产品造物的设计都应值得借鉴和思考。综上几种造形方法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体现“用字法”,假借是“同音替代”口语中没有的字。它们在六书造字法中虽不属于造字方法,也不产生新字,但从其在汉字造字的作用发展来看,体现的是一种处时顺便,因势利导的思维。在中国传统造物观中也多有体现,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楼台亭榭,小桥流水,讲求借景拟物,善于“巧借”“适变”,才能达到一步一景,人与景的和谐。结语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至今天的方块图形符号,其形的发展经历了由繁入简、由形象到抽象、由图形到符号等的演变过程。汉字形的特征反映出汉字造形是“形与物的统一,意与物的统一,人与自然物的统一”,实质是对老子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汉字象形造字方法和产品造型设计思想中模仿自然,遵从自然法则的概括。鲁迅先生曾评汉字的造形之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是对汉字整体造形结构特征具有独特造型美的概括。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源自其造形与造型理念的共性,借助汉字独有的审美造形理念应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中,从而达到产品设计“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目的,是产品造型设计所追求的。

篇2:基于粗糙集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方法

基于粗糙集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方法

针对在产品造型设计分析中的不确定决策,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产品外形特征分析与抽象模糊提取为基础,同时利用多重属性的粗糙集约简算法获得有效的'风格信息,最终可以得到不同风格意象所反应出来的造型风格特征集.

作 者:刘刚田 吉晓民 宋晓磊 高瞩 LIU Gang-tian JI Xiao-min SONG Xiao-lei GAO Zhu  作者单位:刘刚田,LIU Gang-tian(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48;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吉晓民,高瞩,JI Xiao-min,GAO Zhu(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48)

宋晓磊,SONG Xiao-lei(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00037)

刊 名:煤矿机械  PKU英文刊名:COAL MINE MACHINERY 年,卷(期): 30(10) 分类号:O29 关键词:粗糙集   约简   不确定决策  

篇3: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家经济的日益迫切与世界接轨的需求,产品造型设计已成为急需的热门行业.行业的高增长带来对产品造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在此背景下,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面向产品造型设计、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但由于我国产品造型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在很多程度上还是学术型,未能体现出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区别,导致了产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顺应行业企业发展,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产品造型设计设计人才,则成为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焦点问题.但是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化,导致很多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要使教学效果有效,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教育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角度和重视的发展方向.通过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师、学生、教学硬件、教学软件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得到更优的教学效果.从受教的主体———学生来说,目前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来新颖,他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们对知识接受的形式也要求更高了,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相当的重要.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跟上高科技技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学环节的合理化设置进行一些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传统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能力的要求基础上,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和需要,掌握比较新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成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产品造型设计人才.

篇4: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3.1角色设定模式

以往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教学体系主导和主要教育角色,在课堂教育中往往是以高校教师为主要教育实施对象的.也就是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角色.试着在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着重重视学生自发的参与与创作能力,学生的创作活动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那么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变.比如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让学生选择或者是设定一定的参与角色设定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加入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将学生角色设定为设计师、工程师、消费者、企业管理者、营销者、竞争对手等角色,那么不同角色对产品造型设计的需求和关注度就不完全一样,这样学生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能从角色设定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和体会.学生的审美要求、学习目的、理论基础、艺术表现形式等也不尽相同,因而其对具有艺术表现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造型设计表现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教师作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一个模式要求学生的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设计教学模式内容可以让他们有多种学习效果表现形式,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这样教学效果会极大的提高.

3.2视听设定模式

现在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接触到的视觉传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视觉感官的需求远远大于以往时代的学生.而且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需要视觉的传达才能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授产品造型设计的时候,我们讲授洗衣机的造型如何设计,那么通过一段影视视频,让企业如何生产洗衣机的生产和设计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激发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对产品造型的设计流程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设定模式包括平时的教学任务基本要求,需要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机房、多媒体教室进行,在这样的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环节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经过视听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3.3实践设定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分量;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实践部分,发挥学生的设计实践主体地位;将创意项目体系与大学学生特色素质教育体系的嵌入和融合,使得学生将设计教育学习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得到更多方位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在专业实训室里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或是为既定的设计比赛主题完成设计作品,这个环节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需要学生将早期的实验教学完成的产品造型设计的概念和构思能够在实训工作室里制作出实物,或者是根据当时的设计比赛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比赛主题设计作品.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增加、增强实践的环节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应逐步深化的内容.实践设定的模式实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作业的表现形式;二是产品造型设计实践的表现,可以通过设计竞赛得到实践,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实物呈现;三是通过企业合作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生产与推广,通过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实现.

4结语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主体的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和课程专业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在以后应逐步深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4.

〔2〕王蔚清.试论艺术教育的潜在课程及其育人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3〕张瑞蓉,卢红.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魏方舟苏琦蕾

篇5: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产品造型课程是一门综合用户心理学、形态设计、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产品造型课程主要是由理论内容、实验内容、实践内容三大部分组成.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目前高校产品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教育,它是一门复杂和系统的实践性专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那么就造成了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学生是艺术学生,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为薄弱,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接受力相对要好一些.通常纯理论性的知识讲授容易让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艺术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性和消极性.反而是一些动手操作和激发他们创造动力的教学内容更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持久力和兴趣.

2.2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化

产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有了产品和市场.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通过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的提高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对产品设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和加大投入.消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日益产生更丰富的要求.消费者认知产品也是从市场而得到一些信息和了解的.同样,现代高校学生也是从消费市场、网络和电视从小就接触和使用产品.对产品的使用、用途和社会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产品如何进行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提高一定企业经济效益没有主动性的认识和探求.而且教育教学也是灌输式的,以教材为主要教育手段,让学生但就产品造型被动的进行一些创造,学生无法投入一定的情感进行主动的设计和创造.

2.3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

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讲授课程内容和考评专业水平都是通过通常的教学教学理论教授和考评模式.教育和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充斥着大量的图片教材,或者是对某些设计师进行很多的生平描述,真正能让学生得到实践性的设计锻炼课题和训练题目不多,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模式都较为理论化.如果能将理论转化为多种实践形式,那么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可以努力将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学生在校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篇6: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一、贵州苗族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创作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域。民族与时代。苗族同胞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创造出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品类。苗族民居建筑的鼓楼。吊脚楼等喜好使用各种装饰雕琢,绘制花鸟鱼虫。跳舞等喜庆和谐寓意的装饰。苗族服饰上的刺绣。蜡染图纹式样异常丰富。苗族同胞的思维世界充满了自由幻想与纯真活力,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从苗族装饰中归纳出这样三类纹样特征: (1)具象性纹样,即接近于写实的纹样; (2)半抽象半具象纹样,这一类即由几何形线条组成的实物具象;(3)纯几何形纹样。贵州的苗族纹样中较少出现的是写实具象性纹样,比较普遍的是几何纹和半抽象半具象纹样。从这三类纹样特征中我们分析得出苗族装饰艺术的造型观。

(一)变形与夸张

苗族装饰纹样的造型简练概括,非常耐人寻味。其中一些变形大胆,例如把鸟的冠羽处理成朵朵蓓蕾,鸟的尾羽变成束束花朵。夸张在苗族装饰造型观中也随处可见,少数民族在审美上习惯于“以大为美”。在造型设计上,往往夸大动物的头部。翅膀。尾巴或爪子,增强视觉效果。比如苗族艺术青蛙造型的创作,就夸张地将其手脚放大,突出主要特征,或者用变形的方式删繁就简,大量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将原形用几何图形形式再创造。

(二)复合与重组

一些装饰纹样构思奇特,采用复合的方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以期望达到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如在鱼或蝴蝶的肚子里,可以装进石榴、桃子、兰花或雀鸟,甚至把人装在里面,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处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比如刺绣作品“鲤鱼跳龙门”,在水纹中又添进各式美丽的花朵,和鱼肚子里的花朵形成一致,提高了画面的整体协调性。从苗族装饰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苗族人民在创作龙的形态时,是随着个人喜好和对“龙”型的自身理解而任意发挥的,比如给龙加上牛头、风头、蛇身、鱼身、乌身、虫足甚至花卉,重组形成不同形式的龙。龙在苗族纹饰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造型变化最丰富,可以说是各民族都难以见到的种类如此繁多的苗族龙群.苗族的龙纹没有汉族龙纹的那种固定形态,而是由创作者自由发挥,形成自由变化的形态。龙的名称也多种多样,有水中龙、蚕龙、双头龙、蛇龙、飞龙、盘龙等等。总结起来在苗族装饰中的复合方式有半人半兽、多动物合体、动物人物与植物合体、动物躯干中孕育出其他人物或代表吉祥的事物、双头共身或双身共头等几种形式。

(三)超现实的多维呈现形式

飞龙是苗族装饰造型中常见的众多龙形象之一。苗龙,中的飞龙不像汉族占代出现的飞龙那样高高在上,充满威慑力,而是极具亲和力,散发着纯朴的山野气息。其中一些龙的造型为无脚飞龙昂首曲身,扇动鱼翅状的两翼,极有动感。有的龙虽然眼、耳、角为正面写像,为侧面写像,且角于耳之下,这些与现实客观视觉不一致的描述,属心理视觉的超时空形式,使二维平面创作出多维的空间感受。就艺术角度而言,这种超时空的多维呈现形式,有着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思维。

二、动画造型观与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的互通性

动画形象是动画作品的核心价值体现。美国许多成功动画形象往往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花术兰》。讲述中国功夫的《功夫熊猫》,改变自埃及历史的《埃及土子》,展现印第安风情的《风中奇缘》,以及《马达加斯加》、《亚特兰蒂斯失落帝国》、《勇闯黄金城》等。

(一)动画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

动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夸张,与真人电影电视剧相比,动画完全是通过“假定”创造而来。动画把人们的幻想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创作出了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的视觉形象。“所谓的夸张是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猎取能够代表某一形象最典型的部分,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夸张的形象可以增加动画艺术的感染力。正如宫崎骏笔下的《龙猫》,这个经过夸张放大的毛茸茸胖乎乎的形象,整体采用曲线造型,几乎看不到大面积的直线,两个耳朵像过了电似的夸张地竖在头顶,有着圆圆的眼睛及硕大的肚皮。远看龙猫的造型就像一个不倒翁,造型比例夸张,但是给人温暖愉悦的视觉感受。再比如米老鼠的造型设计,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老鼠原形,但是夸大了老鼠不同部位的比例—圆圆的大耳朵,细长的四肢配上一双巨大的脚。这样的造型既来源于自然界真实的老鼠形象,又通过夸大其某些特征创造出更能使观众接受的可爱形象。

《怪物公司》中主人公的造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动画中的变形。萨利是完全凭空创造出来的形象。它的体形类似猩猩,但没有猩猩体形的笨重感。尤其是它身体上长满的蓝绿色的长毛,使其形象更加个性化,减少了身上怪物的恐怖形象,增加了可爱的魅力。再仔细分析其细部造型:耳朵似牛角,圆圆的大眼睛,狗鼻子,猩猩似的嘴巴,这些特征又源于现实生活,让角色增加了可信度。而另一个角色麦克,更是找不到现实中的原形。在身躯上,长着比例极度夸张的一只眼,打破了一般生物拥有的两只眼睛的格局。细小的四肢也和躯干比例极不协调,给观众塑造了新颖奇特的怪物形象。

(二)动画造型中的复合与重组

复合与重组是动画高度假定性的一个呈现方式,它使得动画形象增加了很多奇特的可能性,让我们能真正领略到动画造型设计的独特魅力。在宫崎骏的动画《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这一角色形象就使用了复合造型观。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怪异和锅炉爷爷特殊的干活技能,创作者把人与蜘蛛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拥有随意从药柜取药材的三双手臂的老爷爷形象。虽然看起来形象有些怪异,但总体上还是具有驼背。满脸皱纹。戴眼镜等特征的慈祥老爷爷形象。《花术兰》中悍马的造型很能体现造型设计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悍马借鉴了我国几个朝代马的造型并经过融合之后运用重组的方式创造而得出。首先,秦兵马俑中马的造型体现了其造型逼真。质朴的特点。鼻孔部位的造型很特别,双耳竖立,眼神专注,昂举头颈,体现出了战马矫健有力的形象。《花术兰》中悍马的头部吸收了秦马头部的特点。马踏飞燕是汉代马的代表,腿部矫健有力,有临空飞跃的态势,其造型以自由流动线与扭曲的团石结合。《花术兰》中悍马的腿部,同样具有汉代马稳定的整体造型又有强劲的动感。唐代以肥为美,所以唐马大都膘肥体壮。《花术兰》中悍马的躯干部分吸取了唐马造型中略微夸张的膘肥体壮特征。元代的马最大的特点是灵动飘逸,以气韵生动取胜,生动有律动感的元代马尾造型为《花术兰》中悍马吸收。悍马的整个形象跨时代地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最终形成了迪斯尼自己成功的马造型。

三、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在民族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片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的首要特点是角色造型成功地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突出角色主要特征,简约而含蓄,传神而生动这一批优秀动画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上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突出了本民族的'审美意趣。例如术偶动画《神笔》、借鉴传统戏剧元素的《骄傲的将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借鉴民间版画和连环画的《大闹天宫》、水墨动画《小鳅抖找妈妈》等。要树立民族的动画形象,应从当地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来源。,在东京举办的第10届数字内容大赛上,遵义奇利动画公司创作的《苗土传》获日本TBS Digicon6中国赛区金奖和第二届年亚青赛最佳视觉奖。贵州绘纹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蝉之歌》获第四届亚青赛入围网络作品。评委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苗土传》之所以能够获奖的原因之一是它以苗族传统的蜡染手工艺术作为背景,真实再现了苗族的服饰,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体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但是在这些本上动画作品中,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开发还停留在单纯的借鉴与模仿阶段。《苗土传》是以贵州苗族蜡染为表现手法的艺术动画,讲述了源自民间传说的苗土成长以及他拯救百姓的故事。片中人物造型。服饰设计。背景设计都借鉴了苗族蜡染的装饰造型,剧中“神鸟”和“龙”也能在苗族装饰造型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准确地呈现了苗族文化特征。不足的地方是人物造型大多是苗族装饰造型的复制,没有进行过多的艺术处理。对于观众来说,刚刚接触时觉得耳目一新,但造型设计己不符人生合当代主流的审美口味,缺乏生命力,难以持续流行。

再看同样展现少数民族风上人情的云南本上电视动画片《彩云南》,它讲述了男孩小轩的奇遇并拯救世界的历险故事,其中融入了云南的民间故事。风景名胜。少数民族文化和装饰造型元素。在造型设计上,设计者并没有完全照搬云南少数民族的人物和装饰造型,而是运用少数民族造型思维进行重构。比如为了配合整体清新奇幻的装饰风格,反派“怪兽猪”身上的尖刺可变为尖尖的树叶,尾巴末端放大可形成一朵花。还有魔土手下的刺猖背上的刺像是柔软的花瓣或是树叶。在造型上普遍使用了夸张。变形。复合等少数民族装饰艺术造型法并结合动画创作求新求变的思维创作出怪物猫。怪物恐龙。魔土等形象。整部动画片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奇幻世界,充满各种新奇事物,这一点与少数民族的造型装饰的目的不谋而合,即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浪漫世界。因此在《彩云南》这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气息,又能体会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和奇幻。

四、结语:借鉴与启示

通过分析苗族刺绣造型观,指导动画造型设计,是提升动画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扬贵州民间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中的灵魂所在,如何将苗族装饰造型观在动画造型设计中传承。创新,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将苗族装饰艺术融入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可能出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生硬地结合,或者对传统的程式化照搬使我们沦为“拿来主义者”等。因此我们必须在吸取民间传统艺术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用现代的眼光发扬传统。例如《功夫熊猫》在造型设计上有借鉴中国五行拳而塑造出的角色“神奇五侠”,也有发挥想象创作出的鸵鸟爸爸。来源于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是借鉴传统的可行之道;来源于传统,为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服务,是借鉴传统的目的。

在呈现苗族装饰造型观的过程中,如下值得我们注意: (1)保持动画造型的夸张性,适当夸张角色的关键部位,以突出角色个性;(2)保持动画造型的趣味性苗族装饰造型的目的之一是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寄于装饰中,创造出充满乐趣的理想世界,这也是动画创作一贯追求的。能带给观众巨大精神慰藉的功能之一;(3)发掘苗族装饰造型下所蕴藏的精神特性,学习苗族浪漫质朴的审美观。纯真的审美意识;(4)吸取其造型朴拙,构图简练,思维方式独特的表现手法。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心态下运用苗族装饰造型观,结合文学。民俗。现代技术等为动画造型服务。在动画创作中对民族艺术的吸取和利用,要在充分理解民族艺术审美观。造型观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以灵活处理。对苗族艺术造型观的分析,将这些造型观运用到动画形象创作中,是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动画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篇7:汉代图案对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汉代图案对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

一、汉代图案的形式特征

汉代图案的风格特点是造型古朴饱满,形象生动多趣,构图变化多端,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汉代图案不管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甚至神人、瑞兽,都具有一种特征:盘曲缭绕,以意写形,多具神韵、灵动而大气,追求意象而不过于追求具象,体现了汉代图案构图的动感和生机勃勃的雄浑气息。

(一)造型特征

汉代纹样风格细腻,多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具有龙飞凤舞的形式美感,庄严而富丽。

1.云气纹。它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主要形式,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力势。这个时期云气纹的构形元素除了勾卷形外,还有“云尾”这一新元素。云纹多用于丰富画面,与各种形象组合,起到加强力量感、运动感和速度感的作用。

2.动物纹。动物纹有孔雀、鹊鸟、虎、鹿、羊和怪兽等。夔龙纹在汉代变为虬龙首曲的变形夔龙纹与形如爬蛇的变形螭纹。汉代图案的走兽身躯都有翅膀,这种处理具有吉祥的含义。

3.植物纹。植物纹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吉祥和神化色彩的植物纹,一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植物纹。细分有茱萸、草叶、葡萄、嘉禾、仙草、摇钱树、柿蒂、缠枝纹等。均形式优美、线条流畅,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茱萸纹。它常和云纹组合一起,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在当时寓意辟除不祥和长寿。缠枝纹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类纹样,如汉代青铜凤凰缠枝纹镜,器物纹理清晰,可以看到枝蔓缠绕,连绵不断,充满流动的韵律,优美多姿。

4.几何纹。几何纹有连弧纹、锯齿、规矩纹、双菱纹等。其中双菱纹最流行,它是由一个大的菱形两角附以小菱形,因为像耳环,故也叫“环纹”。几何纹单独出现于器物表面或与各种形象(成对动物纹)组合穿插,壮美而气势磅礴。5.人物图案。主要是以现实日常生活和战争为素材,或表现欢娱生活,如六博纹、抚琴纹、乐舞纹、出行纹、车骑仪仗纹、狩猎纹、耕耘纹,以及记事纹。以金箔贴花乐舞纹,曲线刚柔相济,再现了“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若翱若行,若飒若倾”(张衡《舞赋》)的绝妙舞姿,具有一种高度抽象的设计意识。

(二)造型手法

汉代图案在造型手法上也匠心独运,造型手法主要有:以线造型、归纳概括、夸张变形等。

1.以线造型。运用“线”成为汉代图案的主要表现方式,它用来表现主体物,有很强的表现力,也可以塑造辅助图案和底纹,起到突出主体物的效果。除了狭义的线,还有一种广义的线:汉代的装饰常用线作分割处理,漆器、丝织品上的云气纹曲线,或云气纹带,都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这些云气纹线、带,使若干装饰区形成整体,产生统一的效果。

2.概括与归纳。汉代造型手法多用“写生变化”的方法,对描绘对象经过一定的概括及提炼,省略细节,以简洁抽象的形象表现物象。汉代的动物图案,多是具象的表现手法。汉代画像砖“古代斗兽场”,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画中的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设计简化了牛的四肢和头部,突出了牛的躯干,使牛的形象整体感更强。人的表现抓住了重要的特征——动作,去掉繁琐的部分如面貌、衣饰等,人的轻和牛的重形成一组对比,着重表现了牛和人这种对立、紧张的关系,有趣的是画右方的狮子被此力士打得落荒而逃,令人忍俊不禁。

3.夸张与变形。将物象进行夸张、拉伸、收缩等处理,这种手法体现出很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如四骑士持戟画像中马的设计着重表现躯干的强劲与腿的纤细刚劲,突出其矫健的身姿。这样马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典型和具有魅力,也有舒展、气势雄浑的视觉感受。

二、汉代图案对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启示

研究汉代图案,将其精华转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应用于现代字体设计中,可使设计具有更多的内涵。在设计汉字字体时,利用汉代图案的抽象性、汉代图案的生命意识以及汉代图案的构成特征,对字体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可使设计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一定的文化内涵。

(一)汉代图案的抽象性

图案的抽象性是以原型为基础的合理抽象。汉代图案对事物高度抽象的表达方式和注重神韵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字体设计很有启发。抽象象形要符合整体的字形风格,从文字内容表达的含义中寻找字体表现形式。在学生设计习作《忆秦娥箫声咽》中,字体造型舒展,结构紧凑有序,空间构成合理。在汉代图案飘逸潇洒的基础上,对一些笔画进行了夸张处理,取得了一种奇异的效果。令人叫绝的是诗句中的一些字如“乐游原上清秋节”的“秋”字不但融入了汉代图案抽象的意味,还融入了秋字本身的意蕴,即萧瑟清冷,字的每个笔划都有粗细变化,让人眼前呈现出秋的场景,真正实现了“文字本身即为装饰”这样的深刻的设计,而不是去装饰文字。整个设计将汉代图案的神韵完美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二)汉代图案的生命意识

汉代图案以线构形,表现物象的内在力量,例如一些神兽,即是用线表现刚柔并济的内在张力和强健的力度;一些树纹的形象,是树枝蜿蜒向上伸展,也表现出一种生长感。生命意识或者说内在张力,在设计字体时是非常可贵的,文字符号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在“鹤草堂”的标志设计中,第一眼就会看到两边的仙鹤造型,它有种流动的美感。中间的牌名字体纤细有力,笔划规整而舒展,因此在整体上严谨端庄,静中有动。整个设计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审美眼光,充满了汉代图案的生命意识。虎都男装标志设计用虎纹和名称字体组合搭配,形态上有汉代神兽纹和云气纹的意蕴,流露出神秘而舒展的气息,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虎都男装”四字将男性的力量美与笔画结合,适当添加笔画,给人留下强劲有力的视觉印象。标志的亮点是英文名称FORDOO的设计:字母基本为大写,为了更加贴合汉代动物纹,黑色字母的设计劲健、饱满、舒展,给人一种飞扬激昂的生命感。整个标志强调黑与白、虚与实的空间处理,表达出个性化的特质和刚毅感,在国内标志设计中别具一格。

(三)汉代图案的构成特征

汉代图案的构成形式具有显著的特点。它们常采用空间填物,不留余白的方法构图。比如画像石的人物之间,漆器、织锦的云纹之间,大多填以动植物纹样或几何文字,将画面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各装饰空间产生统一的视觉效果。在设计汉字字体时可以利用汉代图案的构成形式,结合字的外形和笔形变化,设计出新的字体样式。如字体设计习作“风行天下”,设计师根据文字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设计改变了字体的一部分笔画形状“风”的`勾和“下”的点,将云气纹融入笔划之中,为了整体协调,底图和辅助纹样的设计也运用了云气纹,“风”“行”“天”“下”的设计如行云流水,上部都是宋体的写法,下部都是云的意象。图地的颜色选用绿色,和谐之中又增强了设计的内涵和深度,让人感受到设计字体的趣味性,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汉代图案灵动而大气,追求意象,构图具有动感,充满生机勃勃的雄浑气息。汉代的图案艺术,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构思奇特,技法娴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汉字字体设计结合汉代图案,表现空间很大,最常见到的是通过融入汉代图案把字体和图形所表现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汉字延伸出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意境。比如将汉字的字尾字头设计成具体的某种形象(云纹),表现一种舒展、飘逸的风格。这是比较简单的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时要从文字内容所表达的含义中去寻找与其对位的字体表现形式,这样设计出的字体会更加符合人们的视觉偏向。如上文提到的学生设计习作《忆秦娥箫声咽》,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以意传情,开拓字体设计的深度和新意。实际上,挖掘汉代图案,除了研究它的形,还要研究它的构成形式、风格气象、浪漫气息等。比如构成形式。汉代图案用各种形象组合,云气或藤蔓类织物中穿插、组合各种形象,但多而不散,紧凑而饱满。运用的时候变化汉字的外形使之相符合,将汉字的内部结构与汉代图形的内在构造相融,在汉字的内部空间做出新颖的设计。借鉴汉代图案的构成形式设计字体不用受到严格的限制,抓取汉代图案随意滋长、穿插缠绕的意象,从结构上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形式美,就是打动读者心灵的设计。本文在提炼汉代图案元素特征与拓展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结合汉字字体设计,归纳了汉代图案元素在汉字设计中运用的方式方法,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真诚、淳朴的生活的创造,内容形式上以生活为基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设计汉字要把握个性的同时注意可读性。

篇8: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

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

一、贵州苗族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创作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域。民族与时代。苗族同胞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创造出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品类。苗族民居建筑的鼓楼。吊脚楼等喜好使用各种装饰雕琢,绘制花鸟鱼虫。跳舞等喜庆和谐寓意的装饰。苗族服饰上的刺绣。蜡染图纹式样异常丰富。苗族同胞的思维世界充满了自由幻想与纯真活力,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从苗族装饰中归纳出这样三类纹样特征: (1)具象性纹样,即接近于写实的纹样; (2)半抽象半具象纹样,这一类即由几何形线条组成的实物具象;(3)纯几何形纹样。贵州的苗族纹样中较少出现的是写实具象性纹样,比较普遍的是几何纹和半抽象半具象纹样。从这三类纹样特征中我们分析得出苗族装饰艺术的造型观。

(一)变形与夸张

苗族装饰纹样的造型简练概括,非常耐人寻味。其中一些变形大胆,例如把鸟的冠羽处理成朵朵蓓蕾,鸟的尾羽变成束束花朵。夸张在苗族装饰造型观中也随处可见,少数民族在审美上习惯于以大为美。在造型设计上,往往夸大动物的头部。翅膀。尾巴或爪子,增强视觉效果。比如苗族艺术青蛙造型的创作,就夸张地将其手脚放大,突出主要特征,或者用变形的方式删繁就简,大量以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将原形用几何图形形式再创造。

(二)复合与重组

一些装饰纹样构思奇特,采用复合的方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关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以期望达到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如在鱼或蝴蝶的肚子里,可以装进石榴、桃子、兰花或雀鸟,甚至把人装在里面,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处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比如刺绣作品鲤鱼跳龙门,在水纹中又添进各式美丽的花朵,和鱼肚子里的花朵形成一致,提高了画面的整体协调性。从苗族装饰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苗族人民在创作龙的形态时,是随着个人喜好和对龙型的自身理解而任意发挥的,比如给龙加上牛头、风头、蛇身、鱼身、乌身、虫足甚至花卉,重组形成不同形式的龙。龙在苗族纹饰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造型变化最丰富,可以说是各民族都难以见到的种类如此繁多的苗族龙群.苗族的龙纹没有汉族龙纹的那种固定形态,而是由创作者自由发挥,形成自由变化的形态。龙的名称也多种多样,有水中龙、蚕龙、双头龙、蛇龙、飞龙、盘龙等等。总结起来在苗族装饰中的复合方式有半人半兽、多动物合体、动物人物与植物合体、动物躯干中孕育出其他人物或代表吉祥的事物、双头共身或双身共头等几种形式。

(三)超现实的多维呈现形式

飞龙是苗族装饰造型中常见的众多龙形象之一。苗龙,中的飞龙不像汉族占代出现的飞龙那样高高在上,充满威慑力,而是极具亲和力,散发着纯朴的山野气息。其中一些龙的造型为无脚飞龙昂首曲身,扇动鱼翅状的两翼,极有动感。有的龙虽然眼、耳、角为正面写像,为侧面写像,且角于耳之下,这些与现实客观视觉不一致的描述,属心理视觉的超时空形式,使二维平面创作出多维的空间感受。就艺术角度而言,这种超时空的多维呈现形式,有着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思维。

二、动画造型观与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的互通性

动画形象是动画作品的核心价值体现。美国许多成功动画形象往往吸取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花术兰》。讲述中国功夫的《功夫熊猫》,改变自埃及历史的《埃及土子》,展现印第安风情的《风中奇缘》,以及《马达加斯加》、《亚特兰蒂斯失落帝国》、《勇闯黄金城》等。

(一)动画造型中的夸张与变形

动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夸张,与真人电影电视剧相比,动画完全是通过假定创造而来。动画把人们的幻想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创作出了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的视觉形象。所谓的夸张是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猎取能够代表某一形象最典型的部分,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夸张的形象可以增加动画艺术的感染力。正如宫崎骏笔下的《龙猫》,这个经过夸张放大的毛茸茸胖乎乎的形象,整体采用曲线造型,几乎看不到大面积的直线,两个耳朵像过了电似的夸张地竖在头顶,有着圆圆的眼睛及硕大的肚皮。远看龙猫的造型就像一个不倒翁,造型比例夸张,但是给人温暖愉悦的视觉感受。再比如米老鼠的造型设计,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老鼠原形,但是夸大了老鼠不同部位的比例圆圆的大耳朵,细长的四肢配上一双巨大的脚。这样的造型既来源于自然界真实的老鼠形象,又通过夸大其某些特征创造出更能使观众接受的可爱形象。

《怪物公司》中主人公的造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动画中的变形。萨利是完全凭空创造出来的形象。它的体形类似猩猩,但没有猩猩体形的笨重感。尤其是它身体上长满的蓝绿色的长毛,使其形象更加个性化,减少了身上怪物的恐怖形象,增加了可爱的魅力。再仔细分析其细部造型:耳朵似牛角,圆圆的大眼睛,狗鼻子,猩猩似的嘴巴,这些特征又源于现实生活,让角色增加了可信度。而另一个角色麦克,更是找不到现实中的原形。在身躯上,长着比例极度夸张的一只眼,打破了一般生物拥有的两只眼睛的格局。细小的四肢也和躯干比例极不协调,给观众塑造了新颖奇特的怪物形象。

(二)动画造型中的复合与重组

复合与重组是动画高度假定性的一个呈现方式,它使得动画形象增加了很多奇特的可能性,让我们能真正领略到动画造型设计的'独特魅力。在宫崎骏的动画《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这一角色形象就使用了复合造型观。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怪异和锅炉爷爷特殊的干活技能,创作者把人与蜘蛛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拥有随意从药柜取药材的三双手臂的老爷爷形象。虽然看起来形象有些怪异,但总体上还是具有驼背。满脸皱纹。戴眼镜等特征的慈祥老爷爷形象。《花术兰》中悍马的造型很能体现造型设计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悍马借鉴了我国几个朝代马的造型并经过融合之后运用重组的方式创造而得出。首先,秦兵马俑中马的造型体现了其造型逼真。质朴的特点。鼻孔部位的造型很特别,双耳竖立,眼神专注,昂举头颈,体现出了战马矫健有力的形象。《花术兰》中悍马的头部吸收了秦马头部的特点。马踏飞燕是汉代马的代表,腿部矫健有力,有临空飞跃的态势,其造型以自由流动线与扭曲的团石结合。《花术兰》中悍马的腿部,同样具有汉代马稳定的整体造型又有强劲的动感。唐代以肥为美,所以唐马大都膘肥体壮。《花术兰》中悍马的躯干部分吸取了唐马造型中略微夸张的膘肥体壮特征。元代的马最大的特点是灵动飘逸,以气韵生动取胜,生动有律动感的元代马尾造型为《花术兰》中悍马吸收。悍马的整个形象跨时代地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最终形成了迪斯尼自己成功的马造型。

三、苗族装饰艺术造型观在民族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片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的首要特点是角色造型成功地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突出角色主要特征,简约而含蓄,传神而生动这一批优秀动画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上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突出了本民族的审美意趣。例如术偶动画《神笔》、借鉴传统戏剧元素的《骄傲的将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借鉴民间版画和连环画的《大闹天宫》、水墨动画《小鳅抖找妈妈》等。要树立民族的动画形象,应从当地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来源。2008年,在东京举办的第10届数字内容大赛上,遵义奇利动画公司创作的《苗土传》获日本2008TBS Digicon6中国赛区金奖和第二届年亚青赛最佳视觉奖。贵州绘纹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蝉之歌》获第四届亚青赛入围网络作品。评委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苗土传》之所以能够获奖的原因之一是它以苗族传统的蜡染手工艺术作为背景,真实再现了苗族的服饰,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体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但是在这些本上动画作品中,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开发还停留在单纯的借鉴与模仿阶段。《苗土传》是以贵州苗族蜡染为表现手法的艺术动画,讲述了源自民间传说的苗土成长以及他拯救百姓的故事。片中人物造型。服饰设计。背景设计都借鉴了苗族蜡染的装饰造型,剧中神鸟和龙也能在苗族装饰造型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准确地呈现了苗族文化特征。不足的地方是人物造型大多是苗族装饰造型的复制,没有进行过多的艺术处理。对于观众来说,刚刚接触时觉得耳目一新,但造型设计己不符人生合当代主流的审美口味,缺乏生命力,难以持续流行。

再看同样展现少数民族风上人情的云南本上电视动画片《彩云南》,它讲述了男孩小轩的奇遇并拯救世界的历险故事,其中融入了云南的民间故事。风景名胜。少数民族文化和装饰造型元素。在造型设计上,设计者并没有完全照搬云南少数民族的人物和装饰造型,而是运用少数民族造型思维进行重构。比如为了配合整体清新奇幻的装饰风格,反派怪兽猪身上的尖刺可变为尖尖的树叶,尾巴末端放大可形成一朵花。还有魔土手下的刺猖背上的刺像是柔软的花瓣或是树叶。在造型上普遍使用了夸张。变形。复合等少数民族装饰艺术造型法并结合动画创作求新求变的思维创作出怪物猫。怪物恐龙。魔土等形象。整部动画片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奇幻世界,充满各种新奇事物,这一点与少数民族的造型装饰的目的不谋而合,即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浪漫世界。因此在《彩云南》这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气息,又能体会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和奇幻。

四、结语:借鉴与启示

通过分析苗族刺绣造型观,指导动画造型设计,是提升动画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扬贵州民间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中的灵魂所在,如何将苗族装饰造型观在动画造型设计中传承。创新,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将苗族装饰艺术融入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可能出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生硬地结合,或者对传统的程式化照搬使我们沦为拿来主义者等。因此我们必须在吸取民间传统艺术的同时,把握时代脉搏,用

产品造型设计个人求职简历

产品造型设计实习周记

家具造型的设计论文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教学反思论文

信息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论文

信息产品定价策略分析论文

信息产品交易市场特点分析论文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论文

设计管理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谈对电算会计记账方法的分析论文

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汉字造形方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分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