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黄橙子黄毛的捡屎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本世纪50年代以后,语言错误分析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为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对于基础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甚至对于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英语教研员以及英语教材的编者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人在说话和写东西的时候会出现错误(errors)。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说,要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有错必纠”这句话,用到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的态度上,曾经是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在语言教学材料的设计和编制上,这个道理似乎也曾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近三十年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者们却在大量的语言错误分析的基础上否定了这个“天经地义”的道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
在学习语言习得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对语言错误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意识到,进一步作这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对所作的调查素材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语言错误的分类、语言错误的原因、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一、课题的设计与实施
10月至3月,在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与合作者先后对4人进行了语言错误调查。调查对象依次是:学生A和学生B,均为大学二年级女生,中等水平,口语表达A略优于B;学生C,初中二年级,中等水平;学生D,高中二年级,中等偏上。四次调查大体上采取了以下10个步骤:?
第一步 与调查对象进行谈话(汉语或英语)。谈话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学习环境、学前的语言经验、口语和笔语的特点、个性特征、语言学习习惯、语言学习倾向、语言学习兴趣、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英语教师的个人关系情况、母语学习的基本情况、母语学习习惯等。?
第二步 制定调查方案并准备调查所用的材料。?
第三步 进行调查项目A:1)调查对象阅读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2)调查对象听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
第四步 进行调查项目B:按照
[1] [2] [3] [4] [5] [6] [7]
本世纪50年代以后,语言错误分析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为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对于基础英语教育和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甚至对于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英语教研员以及英语教材的编者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人在说话和写东西的时候会出现错误(errors)。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说,要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有错必纠”这句话,用到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的态度上,曾经是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在语言教学材料的设计和编制上,这个道理似乎也曾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近三十年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者们却在大量的语言错误分析的基础上否定了这个“天经地义”的道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
在学习语言习得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对语言错误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意识到,进一步作这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对所作的调查素材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语言错误的分类、语言错误的原因、语言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一、课题的设计与实施
1910月至193月,在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与合作者先后对4人进行了语言错误调查。调查对象依次是:学生A和学生B,均为大学二年级女生,中等水平,口语表达A略优于B;学生C,初中二年级,中等水平;学生D,高中二年级,中等偏上。四次调查大体上采取了以下10个步骤:
第一步 与调查对象进行谈话(汉语或英语)。谈话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学习环境、学前的语言经验、口语和笔语的特点、个性特征、语言学习习惯、语言学习倾向、语言学习兴趣、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英语教师的个人关系情况、母语学习的基本情况、母语学习习惯等。
第二步 制定调查方案并准备调查所用的材料。
第三步 进行调查项目A:1)调查对象阅读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2)调查对象听一段涉及实际生活内容的英语材料,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同时录音。
第四步 进行调查项目B:按照准备好的话题方案与调查对象进行自由交谈,同时录音。
第五步 记录两个调查项目的录音材料。
第六步 摘出录音材料中的全部语言错误。
第七步 根据语言错误取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分类方案。
第八步 对全部语言错误取样进行分类,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分类项目。
第九步 结合第一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对调查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侧重从心理过程上探究语言错误的具体原因。
第十步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建议。
二、语言错误的分类方法
在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中,错误分析占有重要地位。错误分析的第一项工作是调查,第二项工作就是分类。从某个角度看,整个语言习得理论是建立在语言错误调查和语言错误分类的基础之上的。许多研究者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语言错误,有的专家(如Krashen则把这种多人参与的工作称为“错误分析运动”(the Error Analysis Movements)。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提出了几个分类系统,在实践中,这几个分类系统逐渐得到语言学界的认同。下面,我们对四种分类方法作一简介。
(一)语言学分类法(Linguistic Category Taxonomy)
这种分类方法把学习者的错误分为形态(Morphology)错误和句法(Syntax)错误,其中包括所有格错误、动词形式错误、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错误、词序错误。另一种分类(BurtandKiparsky)在上一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分类系统大体如下:
1. The skeleton of English Clauses
e.g.I bought in Japan.
→I bought it in Japan.
2. The Auxiliary System
e.g. Why we bow each other?
→Why do we bow each other?
3. Passive Sentences
e.g.The traffic jam was held up by my brother.
→The traffic jam held up my brother.
4. Temporal Conjunctions
e.g.Why don't you go and have a car?
→Why won't you go and have a car?
5. Sentential Complements
e.g.Lily hopes that is going to USA soon.
→Lily hopes that she is going to USA soon.
6. Psychological Predicates
e.g.The cat is on the dinner table,but my father doesn't bother that.
→The cat is on the dinner table,but my father won't bother it.
总的来说,语言学分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以语言学为基准所进行的分类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语法系列上。但我们从Burt和Kiparsky的分类法中可以看到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探索有别于语法体系的分类标准。
(二)表层策略分类法(Surface Strategy Taxonomy)
这种分类方法把学习者的错误分为以下八种形式:
1. 遗漏型(Omission)
在表达过程中,说话人或写作者遗漏掉某些成份,如:
I want draw it.
→I want to draw it.
She going to London tomorrow.
→She is going to London tomorrow.
2. 添加型
在表达过程中,说话人或写作者添加多余的成份,如:
Let's go to home.
→Let's go home.
Show me the book you bought it yesterday.
→Show me the book you bought yesterday.
3. 重复标记型(Double Markings)
在表达过程中,说话人或写作者双重使用语言的某种形式变化,如:
He doesn't knows my name.
→He doesn't know my name.
He cannot hardly breathe.
→He can hardly breathe.
4. 早期编造型(Archi-forms)
在一种语言分类的范围内(如名词的限定词)说话人和写作者把其中的一种形式推用到此范围的其它形式上去。一般是把早期接受某种牢固掌握的形式用到后学的项目上,如:
Look at that dogs.They are Mary's.
→Look at those dogs.They are Mary's.
This pencils are for Mary.
→These pencils are for Mary.
She is teach us English.(此句应为She teaches us English.学习者使用is是因为他属于早期接受的牢固掌握形式。)
5. 规则型(Regularization)
一种语言的一种语法分类项目都有一系列的规则,但也都有例外。语言学习者在例外的情况下使用规则就会造成错误,此类语言学习者错误叫作规则型错误,如:
The sheeps are having grass.
→The sheep are having grass.
The mouse catched it.
→The mouse caught it.
6. 交替编造型(Alterating Forms)
随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增长,早期编造型错误逐步让位给交替编造型错误。此类错误的特点是:随意把规则交替使用在某些语法分类项目上,如:
Those dog is Mary's.
→That dog is Mary's.
ThatcatsarenotMary's.
→Those cats are not Mary's.
I seen her yesterday.
→I saw her yesterday.
I have saw her.
→I have seen her.
7. 错序型(Misordering)
此类错误的特点是错误地安排语序,如:
I don't know what is that.
→I don't know what that is.
What daddy is doing?
→What is daddy doing?
(三)比较式分类法(Comparative猅axonomy)
这种分类方法是在比较第一语言(L1,可以理解为母语)和第二语言(L2,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可以理解为外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有两大分类:
1. 发展型错误
此类包括第一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和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第一语言习得中的错误相同或相似的错误,如:
L1
Don't throw on my shoes.
→Don't put on my shoes
Want it.
→I want it.
Teacher told us to do the homework.
→The teacher told us to do the homework.
Book drop.
→The book dropped.
It don't fit in here.
→It doesn't fit in here.
What does he putting there?
→What did he put there?
L2
Give the little bird to eat.
→Give the little bird something to eat.
Play football.
→Let's play football.
Cat go there.
→The cat went there.
Apple come down.
→The apple came down.The apples came down.
She don't smoke.
→She doesn't smoke.
He don't looking.
→He doesn't look(at it).
2. 语际错误(或称双语错误)
此类错误的特点是:说话人或写作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受到第一语言习惯的影响或受到第一语言规则的制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母语干扰”。如:
She very want to go.
→She wants to go very much.
She very bright.
→She is very bright.
Mary please me to go to party.
→Mary invites me to go to the party.
Do you like? Yes,I like.
→Do you like it? Yes,I do.
进行比较分类研究的人发现: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原有被人们认定的干扰型错误并不占主导地位,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言错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四)交际效果型分类法(Communicative Effect Taxonomy)
此种分类方法把分类的重点放在交际成果上,就是说,研究者主要想分清究竟哪些类型的错误可能影响听者或读者的理解;又有哪些类型的错误不会影响听者或读者的理解。研究和调查表明:那些涉及到整体语句组合结构的错误(Global Errors)影响听者和读者的理解,如:
No take this bus,we late for school.
→Don't take his bus.We are late for school.
He will be rich until he marry.
→He will be rich when he marries.
那些仅涉及语句某一成份的错误(Local Errors)不会影响听者和读者的理解,如:
He not go there yesterday.
→He did not go there yesterday.
Why they like each other?
→Why do they like each other?
What wrong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The sheeps are very nice.
→The sheep are very nice.
在对上述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所掌握的取样,笔者初步探讨了中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分类取样方案。
三、我国学生英语错误类型与分析
从研究国外已有公论的错误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研究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它们代表着语言习得理论在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方面的发展进程。这个进程的特点是:整个研究的侧重点逐步从语言本身向学习者过渡;逐步从孤立研究向综合研究过渡;逐步从外部活动向心理活动过渡。语言学分类法把目光集中在语言本身,这样不利于揭示错误产生的内在进程;表层策略分类法能够使研究者看到错误产生的机制,而且分类项的繁简也较为合适,但这种分类法没有着重涉及语际问题,L1和L2的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比较式分类法在这方面有优势。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专家R.Ellis在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谈到了心理语言分类的问题,并列举了这种分类的主要项目:Overgeneralization/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Im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笔者研究自己所获得的调查取样,在制定分类方案时提出了如下原则:
1. 接受心理语言的分类法思想;
2. 采用表层策略分类法的部分分类项目;
3. 吸收比较式分类法的合理因素。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分类方案,并据此对调查取样进行了分类。
(一)过度概括或称泛化规则(Overgeneralization and 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从overgeneralization一词的构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此类错误的特点是过度或超范围使用规则。我国中学生产生此类错误的概率是相当高的。从取样看,在起始阶段,规则泛化现象低于中级阶段,学生学习的语法内容越多,语法训练越多,泛化规则的概率就越高。
此类错误有:
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im.
→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English is not easy to be learned.
→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
It's time I will go home.
→It's time I went home.
Why not to have a try?
→Why not have a try?
学习者在产生此类错误的时候有很强的规则意识,他们设法处处按照规则说出或写出正确的句子。笔头表达中,此类错误更为常见。
(二)忽略规则(IgnoranceofRulesandForms)
从心理机制上看,此类错误的产生和前一类错误的产生有相反的背景:前一类是过度重视规则并突破具体限制;此类则是不管规则和语言形式。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长期地保持这一习惯。
此类错误有:
He go home very late.
→He went home very late.
Doctor ask him to stopsmoking.
→The doctor asked him to stop smoking.
I see her yesterday.
→I saw her yesterday.
Look,the car come.
→Look,here comes the car.
There are a lot of book on the desk.
→There are a lot of books on the desk.
He like to play piano.
→He likes to play the piano.
Her tooth is very nice.
→Her teeth are very nice.
当我们的调查对象在实际情景中增强表达欲望时,忽略规则的现象就明显增多。在高考书面表达题中,此类错误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三)错误假定(FalseConcepts狧ypothesized)
此类错误来源于一种并不明确但却十分牢固的错误规则概念。is/am/are的泛化是此类错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的调查对象在口头表达中经常使用is/am/are来构成语句:
He is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They are hate it.
→They hate it.
I'm like to dance with my classmates.
→I like to dance with my classmates.
这样的错误假定还有一些其他例子,如调查对象在头脑中保持着很强的关于过去完成时的错误概念:“凡是过去完成了的就要用过去完成时。”于是他们说出这样的句子:
I had met him yesterday and I had talked with him about the matter.
→I met him yesterday and I talked with him about the matter.
(实际上,说话人只是客观陈述昨天的情况,并不涉及两个过去时间的活动的比较。)
(四)随意遗漏(Omission)
此类错误的特点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遗漏语句的某些成分。
此类错误有: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
They waiting for us at the gate.
→They are waiting for us at the gate.
I like flower here.
→I like the flowers here.
You may use knife to cut it.
→You may use a(或the)knife to cut it.
(五)有意添加(Additions)
此类错误的特点是有意识地把某些成分添加到语句之中。
I agree all what you say.
→I agree what you say.
I'm not interested in the book you borrowed it from the teacher.
→I'm not interested in the book you borrowed from the teacher.
I enjoy dancing a lot of.
→I enjoy dancing a lot.
She entered into the office.
→She entered the office.
(六)简化规则(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此类错误的特点是不能“完全地”使用规则,说话人或写作者习惯于使用在较早阶段学到的规则,而不再关注那些较为复杂和较难接受的规则,这可能是因为说话人或写作者认为仅用简单规则就可进行交际的缘故。
此类错误有:
I have not picture to look.
→I have no picture to look a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tand ther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standing there.
I suggest him the book.
→I suggest that he should read thebook.
How about have a party?
→How about having a party?
(七)配合不当(Archi-formsand Alternating Forms)
表层策略分类中的“早期编造错误”和“交替编造错误”可合为“配合不当”类。此类错误产生的机制属于说话人或写作者在表述过程中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地进行词语配合。在调查中此类错误有:
I don't know that teachers.
→I don't know those teachers.
I have wrote a letter to him.
→I have written a letter to him.
(八)语际干扰(Interference)
“干扰”问题一直是语言学习的研究者们所关心的问题,随着“中介语”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以及有关“中介语”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者多用Interlingual的概念来代替interference的概念。但在我们掌握的调查取样中,确有一部分属于母语干扰型的错误,如:
I used the cup to fill the water.
→I filled the cup with the water.
I want to become the water warm.
→I want to make the water warm.
但应当指出的是:干扰型错误在全部取样中并不占很大比例,而且此类错误多发生在英语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身上。
四、错误原因的探究
在进行错误调查之中和调查之后,我们曾询问过一些英语教师,请他(她)们谈一谈错误的主要原因。他(她)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1. 语法概念不清;
2. 语言知识不足;
3. 汉语习惯的干扰;
4. 语言表达的熟练性不够;
5. 日常交际经验不足;
此类原因经常可以在有关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中见到,也经常可以在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听到。应当说,所有这些说法都涉及到了错误的原因,但它们并没有触及错误发生的内在原因。
但是,对上述几种错误进一步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
1. 过度概括或称泛化规则的错误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在讲解某些语言规则时,把所有的限制规则全部告诉学习者。学习者总会不知不觉地把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超范围运用。
2. 造成错误假定的原因是由于学习者已经把以前掌握的语言结构牢牢记在脑子里。如初学者经过数周的学习,对“He is a worker.”“This is a book.”“We are students.”等已比较熟练。当继续学习实义动词时,其be动词结构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说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这样的句子。学习者并非不知道实义动词的使用规则,而完全是由于前一时期学习的内容已根深蒂固地被学习者掌握。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者才会逐步纠正这类错误。
如果认真地研读语言学习理论中有关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理论,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的概念:中介语(Inter language)
在语言习得的广泛研究中,一些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者和应用语言学者们在探讨习得机制的过程中有一种惊人的发现: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既不是用第一语言去套用第二语言,又不是使用第二语言,他们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语言”,由于这种“语言”是一种向第二语言的过渡形态,所以研究者们把它称为“中介语”。首先使用“中介语”这一概念的是Selinker(1972)。当时Selinker指出,在中介语的连续过程中有五个实际运行程序:
1. 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
2. Over 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rules(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3. Transfer of training(训练的迁移)
4. 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5. 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第二语言交际策略)
我们可以用Selinker的论述来理解中介语的本质。
下面我们根据中介语的特征来探究一下语言错误的具体原因:
1. 把少量的已输入材料转化为可供套用的句型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初级或中级英语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获得像英语本族人所能获得的那样足够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口笔头表达的紧迫需要,他们往往把输入材料中那些较为熟悉或掌握较好的语句转化为可以套用的句型。这样的套用使他们能够说出一些正确的语句来,同时也产生一些因套用而导致的错误。比如,他们熟悉He goes to school with Mary everyday.这个语句以后,就套用此句,他们便说出了She goes to work with me everyday.(正确)也说出了She goes to home with me everyday.(错误)
2. 把归纳和演绎等形式逻辑手段运用到表达活动中来
在语言学习中,关于语法规则的一般性阐述(即通用的规则)往往对学习者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他们相信运用规则进行推导(即演绎)是相当可靠的组句方法,在实际表达过程中,他们首先运用那些可供“享用”的现成语句,这时,他们说出和写出正确的语句来。当他们想到某些意思(ideas)而无法联想到现成的语句时,演绎活动便开始了,于是说出了I have done it yesterday./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im./I saw him to enter the office./He didn't enjoy to dance anymore.等错误语句。归纳活动也可以造成类似的错误。
3. 过度警觉
在语法教学具有压倒优势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往往在表达中接受过多的错误矫正,长期积累,便形成了过多的规则警觉点(grammar warning points),这些警觉点就像表示禁止的红灯一样,不断地向学习者发出警告信息。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中,学习者总是力图使用他们认为“最安全”的语言形式来避免“犯规”。前面说的添加性错误、规则泛化都或多或少与过度警觉有关。
4. 情感过程压倒理性过程
此过程与前面的两个过程是相反的。学习者在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中,更注重意义的表达。伴随意思的表达,情绪、情感和动机占据优势地位。语言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情感过程”(affective process)。当情感过程具有一定强度之后,理性认知过程的因素退居次要地位,已经学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被明显地忽略了,由此产生错误。像忘记使用时态形式、单复数形式、前后时态不统一、名词用格混乱等错误,在表达活动中是十分常见的。
5. 混合使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规则
在调查取样中,单纯使用第一语言规则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两语规则混用的现象却占有一定比例。某些错误取样显然受到了第一语言习惯或规则的“指导”。但它们也显示了某些第二语言规则介入的“痕迹”。I hope you to come back soon./I suggested them to do more reading.一类语句就是典型例证。在这样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句型“我希望你做某事。”和“我建议你做某事。”的“影子”,同时也看到了使用不定式的某种“努力”。
6. 化石现象(Fossilization)
学习者在习得一定数量的第二语言句型之后,中介语的发展有可能停滞下来。这些句型就像化石一样牢牢地固定在学习者的头脑里,不管遇到怎样的口头语表达课题,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反复使用这些化石般的句型(fossilized structures),如果在不恰当的地方使用这些句型便会产生错误。如初中学生对be interested in的句型十分熟悉,多次训练和使用后就会形成“化石”而固定下来。在高中阶段,他们把have interest in的结构演化为have interested in的结构。据我们所知,I have no interested in it.一类错误在高中的学生中是“世代相传”的。
五、错误分析的启示
错误分析表明:在错误产生的背后,有一种叫作“中介语”的东西在持续地发生、活动、变化、发展着,由此构成中介语连续体。这种中介语连续体贯穿第二语言学习的始终(在第一语言习得中也存在着类似的东西)。
既然“中介语”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应当思考如下问题:
1. 既然中介语连续体就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那么,错误就应当被看成是学习者第二语言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允许错误的存在,还应当有效把握错误演化的进程,以便使中介语向第二语言靠近。
2. 纠正错误不仅应当适度,而且应当采取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训练方法。
3. 纠正错误的基本前提是保证足够量的语言输入(input),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有效的语言吸收(intake)。有效和足够的语言吸收是减少初级错误、提高中介语质量的可靠手段。
4. 偏重语言认知,忽视语言习得,是造成“化石”现象的重要原因。化石现象容易增加语言表达中的错误。
5. 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可能导致中介语的畸形发展,并会增加错误的发生概率。
6. 注重准确性、忽视流畅性的作法不利于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减少语言错误。
7. 英语教学应当把习得过程和语言的情绪情感发展过程结为一体。
8. 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固定的次序,因此,教师应当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使用更好地适应语言能力发展的固有进程。
英语教材的编者也应当重视“中介语”的问题,概括起来讲,至少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 既然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固定的次序,那么,教材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应当充分考虑这种固定的次序。
2. 学生的学习不可避免地要在不断的“试错”中取得进步,教材的程序就应当允许学生在一段时期里出现某一错误,给他们以“试错”的时间和空间。
3. 既然“中介语”的发展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进行的,那么,教材的设计就应当在兼顾认知和习得的前提下,适当地强调习得。
4.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逐步改善和发展“中介语”,而不应当追求“一次到位”。
5. 学习者改善和发展“中介语”的过程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的自我调整过程。因此,教材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实际上,这方面的训练就是学习方式和策略的训练。
六、结束语
在错误分析领域,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认识到中介语假设和语言错误研究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扩大调查规模,积累不同条件下的错误取样,提高分析力度,改进分析方法,争取在两三年内对我国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作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描述,使更多的英语教师真正从心理上了解外语学习的特点,进一步促进外语教学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外语教材的改革。オ
参考文献
1. Heidi Dulay,Marina Burt & Stephen Krashen:獿anguage玊wo,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 R.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 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4. H.H.Stern:Issues and Op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 WolfgangKle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郝建平)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英语教学影响巨大.在英语教学的.历史中,有许多的语言教学专家都在尝试用幼儿自然习得母语的方法来教授英语.
作 者:符蓉 作者单位: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论语言的属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点.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行为,同时又体现文化,是文化的`编码手段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把语言技能的训练融汇于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作 者:史李梅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属性 社会性 文化性 大学英语教学听写错误分析及对西班牙语教学的启示
龙敏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听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测试方法。在全国西班牙语专业测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EEE4听写试卷错误分析,总结错误原因,对基础西班牙语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听写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听写;错误类型;错误分析;教学建议
一、引言
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从开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最初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23名,是参加人数最少的国家级外语考试;而应届考生人数增加到2556(包括往届的补考生共计3694)(20全国西班牙语教学年会上统计数据)。人数“井喷式”发展规模,对全国西班牙语的教学和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全国西班牙语四级测试模式也在逐年革新,以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趋势。无论是前置词、冠词填空,还是动词适当时态和人称填空,或者阅读理解所指、中西翻译,从题型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十五年发展之后,被保留下来而没有做任何改变的就只有一种题型―――听写,它在西班牙语专业测试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听写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虽然有少数批评者如Lado认为听写法似乎没能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他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词,这种测试几乎无法考查学生的语音知识。在他看来这种教学法是不可取的。但对听写法持支持观点的大有人在:Oller(1979)指出,听写的过程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涉及到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多种成分,需要听者调动对 篇章理解及分析等能力的运用,并综合其听和写的技能,能综合地衡量听者的语言水平。Harris也提到:听写的过程反映了语言用于交际时所发生的一切,它同时覆盖多种语言技能(Harris.1983)。Medsen(1983)也提到听写测试可以衡量英语总体水平。他所包含的全部听力活动忠实地反映了人们在听觉处理语段过程中通常要完成的那些活动的关键方面。李绍山指出听写既是有效的外语教学评估手段,也是有效的外语教学手段。刘华(2007)指出听写的过程反映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用正确的文字形式再现语言的综合语言能力。时间也证明了听写法在教学工作中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测试方法。
二、EEE4听写测试成绩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西班牙语专业已经从上个世纪的“精英教育”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化教育”模式,所以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平均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每年EEE四级测试的平均成绩体现出来,它是呈下降趋势的。下图笔者对近三年来我校EEE四级考试的总成绩及听写成绩做了比较,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听写成绩也非常高,而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听写平均成绩在0~3分之间,这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听写与外语测试的关系,即听写成绩与总成绩在总体上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严明贵,)。
《高等学校西班牙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版)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西班牙语听力水平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15分钟内听写130词左右的'短文,听3遍,其错误率不超过总词数的8%。实际测试中,全文朗读4遍:第一遍,要求考生主要听主题思想、掌握全文的主旨;第二、三遍是以意群为单位的停顿,要求考生边听边写,一字不漏,包括标点符号、大小写、重音符号全部写出来;第四遍是检查环节,查漏补缺。笔者选择20我校EEE四级听力试卷作为分析对象,因为:第一,本年度成绩普遍较低;第二,听力材料内容富有哲理性;平时训练中大家习惯于听陈述性的、介绍性的文章,对于这样一篇哲理性的文章有些措手不及;第三,材料中复合句较长,三个以上的多音节单词频频出现。
三、听写错误分析
通过对我校62份有效试卷进行详细的统计、总结,发现考生的所犯错误类型依从次为:辨音拼写、辨音减词、书写重音、语法错误(阴阳性、动词变位书写)、书写大小写及标点。下面就各部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辨音拼写。辨音失误是指考生不能正确识别与录音材料中的发音近似的单词和连读音、塞浊辅音和擦浊辅音等,从而导致误听、漏听。辨音拼写错误是造成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西班牙语中有几组容易混淆的清浊辅音、塞、擦音,如:p[p],b[b,β]和v[b,β];t[t]和d[dδ];c[θ,k,γ]和g[g,r,x]和j[x];其次就是舌颤音r和辅音l之间的区分,如果初学者不加以强化训练是很难分清楚的;()再就是几个元音混淆导致的错误如:a和e,i和e。
动词pretender属于考纲词汇,竟然被有26人写出了10种形式。显然是考生们对该单词不熟悉,t和d辨音能力差,再加上紧张的情绪凭个人感觉自由发挥。同理,副词Independientemente和abiertamente都是由形容词加上mente词缀构成副词,出错的考生集中在形容词书写上,由于混淆清浊辅音d、p和t,或者二重元音ie发音不到位,或者误以为a前边有不发音的h,以至于出现indepentiente(10人)和habitual(5人),aprierta(1人)等等五花八门的版本。
超纲名词convivencia错误:conveniencia(4人)convitencia(4人),comivencia(2人),conviencia(2人)……
该单词在听写之前已经给过语音提示,尽管如此还是有42人写出了18中错误形式,主要还是考生自身对两个v的发音辨别不清。根据规则b和v在停顿后的词首发[b]的音,而在单词中无停顿的词首发[β],而且是一个很轻的发音。此处第一个v发[b],第二个v发[β]。正字法规则中还规定,为避免在与鼻音m,n,n连用时混淆两个同音字母而写错单词,故规定,b只能与m连用,而v和n连用,即:mb和nv。记住了这两个组合,就不会出现把两个v写成b,t,f,d,甚至l等字母。其次通过构词法也可以推断出这个单词,动词vivir加前缀con再加上后缀-encia。可是很多考生不会采取积极联想策略,一听是生词,又是4个音节的长单词,骤然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任凭自己的感觉书写。
形容词simple的错误:siempre(24人),siemple(3人)。首先从发音辨别,很明显用心的同学能发现两者不只是舌颤音r和辅音l之间的区分,前者是单元音i,而后者是二重元音ie,读起来明显要比前者长半个音。其次,从语法角度判断:两个单词一个是“简单的”形容词,一个是“常常、经常”副词。在句中hecho这个名词之前能出现的而且必须出现的只能是形容词,不可能是副词,通过语法排除法也可以将问题解决,只可惜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细节。
2.辨音减词和书写重音。除考生因不会写各种实词才造成漏写情况之外,辨音减词主要是指a,los,las,de等虚词的漏写。如在…parecerse a otra persona…,…parecidas a las …等中有人漏写两个前置词a,有人将其写成de;而在en cuanto a tu forma…一句中,很多人漏写了前置词de。这点考生完全可以从语法角度判断出来:代词式动词后面跟前置词a表示和某人很像,parecidas亦是如此,如果语法概念清楚绝对不会漏写前置词。漏写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actitudes parecidas alas de los demás,有30名考生分别或者同时漏写了定冠词las和前置词de。此处我们依然强调要求使用语法手段进行检查修改。因为大家对los demás(其他人)短语非常熟悉,很多人把注意力停留在parecidas a losdemás,意为“像别人”,可是本句意为“有像别人一样的态度”,根据西班牙语要求避免重复的语法现象,必须把第二个actitudes省略掉,只用定冠词las代替,能明白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出现此类错误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该错误是低、高年级学生共存的问题,应该从基础阶段教学开始予以高度重视。
重音是西班牙语特有正字法规则。统计发现考生常犯的错误是该带重音的单词没重音,不该带重音的单词却有重音,例如:将pues写成pués(4人),将esto写成ésto(13人)。听力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主格人称代词tú,一个非重读物主形容词tu。累计有40人次将tú写成了tu,有2人将tu写成tú。Tú顾名思义主格人称代词,在句中做主语,可以单独出现;而非重读物主形容词tu后面必须带名词成分,不能单独出现。可是在考试中因为紧张焦虑,考生往往无法将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连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的最简单的内容都写错了。
3.语法错误。西班牙语语法比英语的复杂,如果掌握好了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写中更好地检查错误。而很多考生正是因为语法概念混乱,造成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如第二部分提到的parecidas a…句中的各种单复数、阴阳性问题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此处不再赘述。把cada individuo tiene su especial…写成tienes,稍微留意一下该句的主语,便不会把动词变位成第二人称。虚拟式是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听写考试中的必考点。本篇听写材料中累计出现四处虚拟式动词变位,而且都是出现在同一个语料中:…que tú puedas,intentes ser…,que expreses lo quesientes,para que los demás sepan …有19个人将puedas写成了puedes,而在第四遍听写检查环节中竟然没有发现此处是虚拟式;并列表语从句中出现的intentes和expreses有很多同学发现了是虚拟式,只可惜没有区分清楚单词中的清浊辅音或者s和c音而把单词写错。
最严重的是para que引导的目的从句中的动词虚拟式变位sepan竟然被34位考生写错,其中30位考生写成了se va/n。首先,一个是清辅音p,一个是擦浊辅音v,读起来发音的爆破程度相差甚远;其次,该动词还带了一个直接宾语从句,而一般能带该从句的动词只能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代词式动词是不可能带直接宾语从句的;还有,从语义角度看,se va/n(走了,离开了)和后面的从句没有丝毫语义关联,凭借这一点考生应该联想到动词sepan。
4.其他问题。本次测试中,出现的连读情况不多,但是却给很多考生带来了困扰,影响了发挥。如把encuestiones连写的;将en cuanto a和que eres都连写成一个单词。其他如语法阴阳、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只要学生在听写完以后,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将文章读一遍,从单词的性数、主谓一致关系、正字法、虚拟式变位、从句构成等方面认真检查,相信上文提到的各种问题都会被发现并及时改正的,错误是完全能够避免。
四、对教与学的几点建议
1.语音阶段的强化训练。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发音清楚易模仿,拼读拼写规则简单易掌握,见其形知其音或听其音知其形,所以即使陌生词也能准确读出,不必查找国际音标,听准某个生单词亦能正确写出。所以应该给基础阶段安排语音语调纯正的授课教师,同时学生们课外需进行大量的朗读和模仿发音练习。
2.从一年级开始坚持做听写练习,根据教学进度,由音节、句子开始到简单短文、复杂 篇章的听写,循序渐进地训练,让学生将听写看成是日常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视听课上,教师应该选择各种题材、长度适当的听力材料,每周两节视听课后要求学生将课堂上的听力材料听写出来,有些听不懂的单词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这一步其实是对学生所学语法知识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习惯一旦养成,在EEE4考试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3. 词汇的记忆技巧。《西班牙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规定二年级学生掌握单词3800个左右,熟练掌握2500个左右。很多学生记忆单词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白白浪费时间。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记忆单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词汇的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结合起来,再介绍一些常用的前、后缀知识以及各种复合词的构成方法,这对扩大词汇量、增强词汇辨识能力作用很大。另外,构词法知识是猜测词义的必备条件之一,掌握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猜词,这在听写过程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纠错技能。检验学生语法知识是否牢固,除了能写(译)出准确无误的句子,还应该有一项专门找错并纠错的本领。平时课堂口头表达练习,不应该只是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而是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为交谈双方的西班牙语内容找错,尽量让学生们互相“揭发”错误并纠正。从心理角度讲,一般人都喜欢找别人的缺点,这样比较有成就感,我们正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要能发现错误就说明语法概念清晰。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在潜移默化中的训练了大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技能,这项技能在EEE4听写最后一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Harrison.A Language Testing Hand book [M].London:Macmilla Press,1983.
[2]Lado,R.Language Testing [M].New York:Mcgraw Hill,1961.
[3]Oller,J.W.Jr.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M].London:LongmanGroup Limited,1979.
[4]李绍山。听写―――有效的外语教学与评估手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
[5]李晓科。浅谈西班牙语词汇习得及词汇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9)。
[6]刘晓静。摆脱焦虑心理对外语听写效果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03)。
[7]郑书九,刘元祺,等。 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课程研究:现状与改革[D].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
错误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改善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常见的错误.
作 者:库利江 余琳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错误分析 高职英语 词汇错误分析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中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能力和写作实践的忽视以及对作文评价环节重视不够.教师应当通过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辨别错误的能力,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作 者:申建军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刊 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 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年,卷(期): “”(6) 分类号:H318.3 关键词:写作教学 错误分析理论 原因分析英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及纠正策略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语言学习也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出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借此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
作 者:张燕云 作者单位:毕节市教育学院 刊 名:贵州教育 英文刊名:GUIZHOU EDUC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 关键词:浅谈衔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本文试图在举例详细探讨语篇衔接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衔接理论对英语教学尤其是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一些启示.
作 者:韩立刚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篇 衔接理论 英语教学略谈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理论的应用
错误分析理论是由科德所提出的`新的语言学理论,本文以它的研究方法为导向,通过对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体现出错误分析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英语教学的‘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教学中错误分析理论的应用进行论证,并由此探讨出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陈琼 钟蓓 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刊 名:成功(教育版) 英文刊名:SUCCESS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错误分析理论应用 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有关国内外硕士毕业论文摘要对比分析及其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本文对自建国内中英文对照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CA)和国外英文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EA)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国外硕士论文摘要更多的使用了第一人称及被动语态,国内硕士论文摘要的长度明显超过国外硕士论摘要,使用了更多的结构式摘要,且多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语部结构。我们还对中文摘要中长难句的翻译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指导国内硕士生撰写硕士论文摘要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料库;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翻译;研究生英语教学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bstracts of Chinese master—degree theses (CA) and English abstracts (EA)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found that more first person and passive voice are used in EA than in CA,the length of CA outweighs that of EA,and more structured abstracts are used in CA,namely four moves of “purpose—method—result—conclusion”。We also made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in abstracts,and we hope that our study would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and writing of master—degree theses。
【Key words】 Corpus;TCM;Abstracts of master—degree theses;Translation;Post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1 语料库的创建
根据倪传斌教授提出的中医英语语料库建库的六个原则(用途专一、语料代表、结构合理、库容适度、内容真实和采样随机),我们建立了2个小型的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即国内中英文对照摘要语料库(CA)和国外英语摘要语料库(EA)。国内硕士论文摘要从“知网”下载,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国内著名中医药高校及研究机构,国外硕士论文摘要从“国家图书馆”下载,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以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时间跨度均为到。其中CA中有中英文对照摘要60篇,总库容为89768词次,中文54170字,英文35598词,其中英文摘要类符/形符比为0。38,平均中文摘要903字,英文摘要593词。国外硕士论文摘要60篇,总库容为19493词次,类符/形符比为0。47,平均每篇论文325词。我们使用ANTCONC 和CLAWS语料库软件对语料进行标注和分析。
2 国内摘要和国外摘要的对比分析
2。1 结构分析
根据格式,信息性摘要可分为两种:非结构式和结构式摘。非结构式摘要的特点是尽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能在段落中出现,但并不明确标示出。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多采用结构式摘要,它具有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等优点。通过比较我们发现CA 和EA中都存在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其中CA中结构式摘要27篇,占45%,非结构式摘要33篇,占55%, EA中结构式摘要5篇,占8。3%,非结构式摘要55篇,占到了91。7%。就结构式摘要而言,CA中绝大多数摘要采用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语部结构(23篇),占85。2%,“目标—方法—结果”三语部结构1篇,“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五语部结构3篇。EA的5篇结构式摘要中,“介绍—目的—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六语部摘要2篇,“介绍—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部摘要1篇,“介绍—方法—结果—结论”四语部摘要1篇,“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语部摘要1篇。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国内论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比率比国外论文摘要的比率高,且大部分采用了常见的四语部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期刊论文,硕士论文摘要中非结构式摘要所占的比率依然很大。目前对于硕士论文摘要的研究还比较少,硕士论文摘要的结构与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区别及原因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2。2 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分析
我们对第一人称代词 “我(I)”和“我们(we)”进行了对比研究。在CA中,“我”出现了0次,“我们”出现了6次, 在EA中, “I”出现了18次,“we” 29 次,其中 “I”后面所跟的词中, “argue” 出现频率最高,为三次,其次为 “show” (两次)和“develop”( 2次)。例1是CA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的一个例子,例2和例4分别是EA中使用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的例子。
例1 我们通过收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诊疗和防治规律提供依据。”
在这个例句中,作者使用“我们”来表示研究者。
例2 I argue against the modern myth that New York Times reporter James Reston discovered acupuncture and brought i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1970s。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单数明确的表明“我”的观点和态度。
例3 In this paper,we use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extract useful patterns from prescription databases。。。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用“we”表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传统科技英语认为,使用第一人称带有主观色彩。国内作者0次使用第一人称单数,而国外作者使用了18次,复数形式“我们(we)”的使用也有显著差异(P<0。05)。目前在国际学术论文界,不少作者主张文章要清晰、自热,不必刻意回避使用第一人称, 其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但第一人称单数“I”的使用频率还是要低于复数形式“we”。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国内作者趋向于保守。我们也注意到在表示行为主体的时候,中英文摘要都大量的使用了“本文”“本研究”和“this paper” “ this study” “ this thesis”来代替人称代词。
2。3 被动语态的使用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内论文摘要和国外论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均较高。因为硕士论文摘要属于科技文体,强调客观发现而非研究者的主观感受,所以被动语态使用很多。在CA的英文摘要部分被动用法一共出现345次,EA中一共出现586次,考虑到CA中英文摘要为3。5万词而EA仅为1。9万词,国外论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使用比率远远高于国内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被动语态较少,可能与中文本身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英文少有关系。英语的被动语态通常通过“be/get+动词过去分词” 表示,比较有规律,汉语中的被动用法比英语更为复杂,除了标志型“被、让、受”等词之外,还有无标志型被动用法,即意念被动用法。有些中文句子看似是主动语态,但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译为被动语态,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例4 灸法应根据施灸部位、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确定灸量。
上句中并无明显的表示被动语态的词语,但我们可以根据意思,用被动来翻译“The amount of moxibustion should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parts of moxibustion, patients conditions, body constitution and age。” 国内作者往往因为中文是主动语态就翻译成主动语态,而没有考虑到英文的`表达习惯。
3 长难句的翻译
汉语摘要中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而国内部分硕士生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翻译出的英文摘要中出现了较多错误,除标点符号、单词拼写、主谓不一致等简单错误外,大部分是句子结构的问题,以及受到汉语影响而机械翻译的中国式英语。下面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例5 问世于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伟大的医学经典,被看作是中医界的“《圣经》”。
Huangdibeiding was written years ago,it is the earliest and the greatest medical classic,and it is seen as the bible in TCM field。
作者用三个简单句翻译这句话,意思表达出来了,也没有明显的错误,但句子层次不清,没有重点。我们可以将“问世于两千多年以前”处理为状语置于句首,“《黄帝内经》是医学经典”视为主干,“被看成是《圣经》”作为同位语来处理。我们将译文修改如下:
Published over 2000 years ago,Huangdi Neijing(Huangdis Canon on Medicine),the “bibl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the earliest and greatest medical classic extant in China。
例 6 此项技术于在江西省推广应用,在全国推广应用,已进入农村和社区,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途径之一。”
This technology was used in Jiangxi in and in the country in 2005,came into the country,society,families,is on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to and expensive to see doctors”。
这句话的翻译有一些问题,首先是谓语部分的不清楚,这也是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错误;其次是选词的问题,全国是“country”,乡村也是“country”,容易混淆;“看病难、看病贵”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表达,用“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see doctors ”也可以表达基本意思,但不能深刻表达出国内看病需要比较高昂的医药费和难以获得优质医疗资源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改译如下:
This technology was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02 and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ntry in 2005。Now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ural areas and urban communities,becoming one of the ways to alleviate the difficulty caused by expensive medical bills and hard access to quality medical services。
例7 本文对热敏灸新技术操作规范(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随人异,敏消量足)进行了系统研究。
这句话的翻译难度比较大,要翻译好此类专业术语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原文,原作者因对术语的理解不准确而造成翻译的不准确,我们经过辨析,将上句翻译如下:This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new technical operation standards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localizing heat sensitive parts,distinguishing sensitive acupoints for moxibustion,applying various amount of moxibustion for different patients, and giving sufficient amount of moxibustion until disappearance of sensitivity。
4 结语
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要准确、简明、生动、清晰,要符合英语语言和写作规范。好的英文摘要对于提高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绝大多数国内硕士论文作者是先写中文摘要,然后将其翻译为英文。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语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中医药表达又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如何将中文摘要翻译得既准确、地道,又符合学术语篇摘要的写作规范,实现交际目的,对国内研究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硕士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作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改革研究生英语的课程设置,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和硕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提高中医院校的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的英译水平,对中医药走向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灵璧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雪梅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到底如何教语法呢?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理论,即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前提。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善于任务分析
学习层次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新的知识都需要先前的学习。比如,名词复数变化形式的学习层次为:确立名词概念--确立单复数概念--初步掌握名词的复数形式,概念是学习简单规则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一先决条件,就不能学会新的规则。没有掌握名词的概念,那么有关名词的各种用法规则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简单规则又是较复杂规则学习的先决条件。善于分析学习任务并不是要求教师给学生分析语法结构,而是使教师清楚新知识所包含的必要条件或了解新知识,从而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顺序。如果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前提性知识,教师要考虑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新的学习中。当学生不具备这些前提性知识或不完全掌握这些前提性知识时,教师要想法弥补。如果教师在教语法知识时,只是带领学生机械地操练、模仿,或举出大量例子进行解释,学生可能会记住这些例子,但例子不能穷尽,当遇到没见过的情况时就会出错。
正确对待母语的作用
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基本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看,母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主要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直接作用。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构成规则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上。由于人类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而语法同思维的逻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同语言的语法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
虽然使用功能不完全相同,但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同的部分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掌握英语语法规则的使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则时,教师往往只强调其形式,反复讲解其形式的变化规则,而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和第三人称及单数这些概念有关。由于学生只记住语法规则的形式,而没有对构成规则的相关概念加以理解,因而不能正确运用语法规则。
间接作用。母语好的学生其语言学习能力较强,很快清晰分辨两种语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许多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总是掌握不住,容易和谓语动词搞混淆。但汉语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即汉语动词作谓语和作句子中其他成分时在形式上毫无区别,而英语动词在作谓语和作句子中其它成分时在形式上是不同的。
《中国教育报》月31日第3版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各种情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学习动机,和学习者之间及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在英语教学中间避免其负面影响,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 者:李瑾 谯秋春 李诗和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刊 名:天府新论 CSSCI英文刊名:TIANFU NEW IDEA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18 关键词:情感因素 焦虑 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教学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模因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它提出了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模因论使模仿这一教学方法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使用,使教、学双方重新认识了模仿的价值.
作 者:牛跃辉 孙飞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模因 模仿 教学启示★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
★ 再别康桥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