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网站内容与文案分析于用户研究的意义交互设计(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路上慢慢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文案和内容逐步成为了用户研究和设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前的用户研究很少关注网站文案和内容的相关问题,很多时候,内容和文案更多属于运营、翻译等部门的工作。但是,随着用户研究的逐步深入,文字的问题逐步成为了一个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所在。一个图标设计是否和真实意义一致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而如何正确对其真实意义——即文案进行表述,似乎更能影响用户。另外,通过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了解产品本身,对用户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就用户研究来说,内容分析和文案分析对用户研究关键的作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内容和文案在企业里已经有相关人员进行工作,那用户研究如何介入较好呢?Christopher Detzi提出了几个可以介入的地方:(1)从需求的角度,研究该文案是否是用户的需求;(2)从视觉化的角度,把文案看作意义的视觉化进行分析;(3)在原型中把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4)参与文案和内容撰写;(5)和相关人员进行合作,
这5点中,前面3点属于技术层面的工作,后面2点属于运作层面的操作,都很重要。
不可否认的是,文案和内容分析遇到的挑战也是很大的。因为文字这个东西除了少数文盲外,估计大家都知道,都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如何专业化,如何让别人信服,这是摆在用户研究面前的难题之一。
本文来自:www.haodesign.com/?p=96
注册是网站体验网站的开始,研究证明,注册的难易程度与用户的注量量和注册速度是成反比的,那么,什么样的注册才能更快的吸引住用户呢?笔者通过现有注册流程的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个最优的注册方案。
关于如何从主页进入到注册页面,本文暂不做探讨。仅从注册流程上做一些分析。
一、首先谈谈注册与登陆的关系。 但凡注册,第一个让用户输入的就是“帐号”,目前一般网站支持的有昵称注册和邮箱注册。在关于帐号的名称上是非常值得斟酌的,这主要是与用户以后的登陆有关系。如果注册时使用“Email帐号”,而登陆框却是“用户名”,用户肯定会晕的,而且现在大部分的网站注册都会的“帐号”和“昵称”,用户到底输入哪一个,这需要注册时的注册帐号名称与登陆要求的帐号名称必须一致。例如,注册时我们使用的是Email,那登陆时也应该有相应的提示,像myspace的登陆:
这样用户就会马上输入自己的邮箱,而不是昵称,减少了用户犯错误的机率。当然,也有的网站支持用户邮箱和昵称均可登陆,那么,就要给用户足够的提醒,不要让用户产生到底输哪一个的疑虑,这也就是Steve Krug说的Don,t make me think! 像亿友网支持三种不同的帐号登陆,并且给出了提示:
二、关于检测帐号。无论哪种注册,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某个用户名已被注册的情况。在用户名的检测上,我们来看看几个比较典型的做法。
1、自动检测。当用户输入完用户名切换填写框后,网站自动检测,并在输入框后给出提示。如下图:
2、手动检测。在帐号输入框旁边有一个手动检测的按钮,需要用户手动去点击,如:
这两个网站都需要用户手动去检测帐户。也许是由于网站技术不支持自动检测,把这种劳动成本转嫁给用户,当然,大部分的用户(尤其是中国用户)都任劳任怨,并没有对些提出多大的异议。难道用户没有说坏就是好吗?就像淘宝的评价,买家没有做出评价,系统就认出是好评,而不是中评,完全是在维护卖家和网站的利益。
手动检测后,网站肯定会给出一个关于该帐户是否可用的提示。这一个小小的提示,各个网站的做法大相径庭。我们来看一下:
(1)最常见的就是弹出一个新网页,在网页的左上角给出该帐号可用或者不可用的提示,用户为了继续注册,不得不关闭这个刚弹出的页面,因为这个页面不能自动返回,甚至不支持手动返回的功能,用户不得不去移动鼠标,去点关闭按钮。也许,比较幸运的用户一次成功,比较不幸运的第二次才注册成功,倒霉的恐怕要反复好几次这样的过程才能完成注册,试想,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用户放弃注册!
(2)在用户点击“用户名是否可用”后,在帐号输入框后面给出提示,如图:
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信息提示明显,容易让用户接受。
(3)在用户点击“用户名是否可用”后,在网站的其它部位给出提示,如图:
看看上面这个例子,我在点击了“检查该邮箱是否可用”后,提示信息竟然跑到了页面的最下面,我当时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这个提示信息,(我想如果不是我用引导线指出来,你们恐怕也难以发现)重要的是,那个“检查该邮箱是否可用”的按钮还留在页面上,容易让用户误以为自己没有点动那个按钮功能。这种提示方式,恐怕是最差的了,因为提示信息根本就引不起用户的注意。
三、帐户不能用怎么办?不管是经过自动还是手动检测,系统给我们的提示是帐户已被注册,如果用户想继续注册的话,必须更换用户名。在这一点上,各个网站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
1、昵称注册的重复机率是非常大的(前段时间帮一个朋友注册淘宝帐户,前后换了12个昵称,竟然都被注册,痛苦),有的网站只是提示“该用户名已被注册”,而有的网站就给出系统自动产生的不重要的用户名供用户选择,如图:
(只给提示信息)
(推荐用户名)
两者哪个更好,大家可以斟酌一下,
2、邮箱类注册。邮箱的注册重复机率在我个人看来是零,我不懂技术,但我觉得,两个用户不可能在同一个网站注册同样用户名的邮箱,那也不可能拿着同样的邮箱去注册别的网站。所以,有的网站在检测出邮箱已被注册后,便给出了“登陆”的链接,如图:
这样的设计是多么地人性化!在我们注册一个网站后,半年没有登陆,偶然的机会再去注册时,系统判断出我们以前注册过,并让我们登陆,即使我们忘记了密码,还可以通过邮箱找回,当然,如果嫌麻烦的话可以换个邮箱再注册,可是,只有一个邮箱的用户数量是非常多的,那些人怎么办?
四、关于密码。什么样的密码最安全?答案是英文字母+特殊符号(~!#¥%……—*——+)+数字。而有些偷懒的程序员不让用户输入特殊符号,这样的网站太多了,我个人碰到这样的网站,是坚决放弃注册!还有些网站为用户实时显示密码安全程度,以此来提醒用户设置密码的安全性。如图:
还有一些网站,在注册时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而是系统把密码发送到用户注册的邮箱。个人并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用户为了改为自己熟悉的密码,不得不多两道流程:打开邮箱查看密码;更改密码。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五、关于密码提示问题。设置密码提示问题对于用户找回忘记的密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这个问题。目前一般网站的做法是给出几个问题供选择,如图: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痛苦,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最好!觉得哪一个都不好回答!也许有的网站意识到这个问题,允许用户自定义问题,或者干脆让用户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图:
但是这样,又会有的用户不知道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尤其是新的互联网用户。所以,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网站提供一些问题,并在最后一项提供“自定义”,这样,新老用户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六、关于注册表单的项目数。有的网站注册只需填几填即可,而有的网站,要填十几项。从用户的角度,填得项越少越好,而从网站的角度,越多地了解用户各种信息,越有利于网站的盈利或者其它目的。怎么样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难的。个人认为,User- Center Design,越有利于用户越好,真正好的网站能够吸引住用户,用户为了自己的需要而为主动去完善自己的信息。况且,注册是用户体验该网站的开始,不要一开始就要给用户一种网站要掏用户隐私的感觉,当然,像校内网这样的特殊社区类网站除外。
七、关于注册须知。出于法律规定,这样的须知每个网站都会有的,但是被用户阅读的概率几乎为零。这个注册须知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一句话做链接,勾选该项后方可注册,如图:
也有的网站是默认勾选的,个人比较支持这样的做法。也有的网站用了游览框的形式,当须知内容被滚动浏览到下面方可点击“注册”,这样的设计比较占页面空间,但却让想看须知内容的用户不必再打开新的网页,不过这种形式正在走向消亡。
八、注册后。在用户注册完成后,系统当然会给出“注册成功”的提示,好的网站并在此时给出用户的去向,比如去首页或者其它地方。如
这个网站给用户提供了不同的去向。
但是,这样的网站目前并不多,更多的是让用户手动返回首页,再重新开始新的旅程。互联网给用户最大迷惑就是让用户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做为设计人员,人尽量解决用户的这一大迷惑!
通过以上八点的分析,我想什么样的注册表单是一个好的注册表单,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希望我们在以的设计注册表单的时候,多想想这些优秀的设计,把各个优秀的设计吸引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一定会设计出非常好的注册表单!
来自:hi.baidu.com/ucdlizi/blog/item/826ecfdbb131b763d1164e13.html
一、VIP服务设计的中心思想
派恩二世,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用户全集合理解为正在使用和可能使用产品的用户,VIP用户则为使用高级服务的用户,
我们由此可以产生一个假设,如果VIP用户存在,则意味着产品服务可以进行分级,而且存在一些高级用户愿意为了某些特殊服务(主要是定制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个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的,比如高级成衣制作,银行贵宾卡服务,VIP游戏玩家等等。
那么我们可以将核心问题转移到:为什么那些高级用户愿意为特殊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对于这个问题, 尼尔.雷克汉姆的提出:“没有需求,没有销售。”用户的需求又由用户使用该服务获得的价值而决定。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
“用户购买高级服务的期望=用户使用高级服务获得价值-用户付出的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价值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各种数据来确定,比如定价提高后用户使用率的曲线图也是一种很好方法。作为商业机构,我们需要根据多维度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预测VIP业务商业价值
“定价×用户使用率×alpha = VIP业务商业价值”
所以,提高定价和提高用户使用率是获得VIP业务商业价值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定价与用户使用率总是成反比例关系,而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来解决,即通过提高VIP服务用户可获得价值来提升定价和用户使用率,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来延伸。
二、如何进行VIP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VIP用户绝非有钱的用户,而是愿意为高级服务买单的用户。
VIP用户研究和普通的用户研究有明显的差异,VIP用户研究需要基于产品概念假设进行研究。比如当大众普遍免费邮箱的标准是1G时,我们可以假设VIP用户可能使用海量邮箱、个性化邮箱,基于此进行用户研究,了解该项VIP业务的市场规模以及高级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即VIP用户筛选模型为:
一般,用户角色形成需要根据大致的目标用户特征进行市场调查、访谈(比如焦点小组)研究,最终可以得到一些用户情感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用户期望,我们可以将这些归纳成为用户角色:
最终,可以将用户归纳如下:
有很多人提出模型过于标准化可能导致功能覆盖面不全以及概念提取不完全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后期的用户研究可以基本解决这些问题,而针对persona进行设计避免了产品设计中容易焦点分散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
三、如何进行VIP业务规划
VIP业务设计和普通设计的功能业务不同,VIP业务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比如当Google开始1G免费邮箱时,Yahoo的邮箱业务(尤其是VIP业务)自然会受到市场冲击,所以Yahoo不得不进行整体的邮箱业务升级,提出海量邮箱概念,事实证明这些产品升级活动都是有效的,尤其是升级后的VIP业务在其后给Yahoo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VIP业务设计可以是对现有服务的扩展和升级,也可以是新功能的开发等等。VIP业务设计的原则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提升相对价值,比如增值服务等。所以当我们开始VIP业务设计时,首先应该忘掉VIP概念,而是在概念设计完成后,再通过竞争性分析提出整个业务体系的VIP部分,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业务状态研究(Current Product Status)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业务规划。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业务状态研究得出的VIP业务的设计区域,(当然用户付出的价值标尺不一定是钱),我们可以通过业务状态研究得到各个业务的价值对比,从而得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数据。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业务状态研究方法来对其它企业的相似产品线的用户体验进行桌面研究。
VIP业务规划的重点在于:基于基础业务设计,分析竞争对手以及用户可获得的相对价值,估计VIP增值业务可能的范围,从而进行VIP业务规划。
四、从规划到立项
从规划到立项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市场容量分析、盈利性研究、VIP业务对其它业务的影响(产品整合度研究)、成本研究、以及内部提供的技术准备方案。
? 市场潜力和盈利性潜力估计
我们首先要调查几个因素(当然,如果有市场部门帮助你的麻烦会少很多):
1. 业务购买者和使用者确定(目标用户)
2. 购买者和使用者数目
3. 估计购买率和使用率
4. 竞争者市场份额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市场潜力=目标用户数目×购买率×目前的市场份额(如果是新产品则该项为1)”
例如:假设目标对象是白领用户(约1000万人),购买率为4%,目前的市场份额为50%,那么我们可以估计市场潜力为1000万×4%×50%,约为20万。
由此可得
“盈利性潜力=市场潜力×每个产品或者服务的利润”
VIP业务对其它业务的影响(产品整合度研究)
并不是所有的VIP业务都可能促进其它业务的,VIP业务同样有可能对其它业务产生负面影响。通常我们需要评价一个新业务对产品线带来的综合影响,如果该业务可以极大的促进普通业务发展,那么即使该业务盈利特征不明显,也对产品线完整度有重要影响。
开发成本与内部技术准备分析
产品经理的首要责任就是通过产生超过可变成本的利润来弥补属于他们的产品的固定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考虑需要在公司内部收集大量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 可变成本:人力、监督、社会保障、销售人员佣金、客服、原材料成本(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的比如源码成本等)、管理成本;
2. 固定成本:例如服务器,软件,工厂厂房等等可用于长期生产使用的成本;
3. 间接成本:比如行政管理等成本。
这些成本共同形成成本报告,同时也有助于项目风险评估。
五、从立项到设计
当我们心中有大概的用户模型,大致的VIP业务规划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设计条件了。从规划到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几大块内容:业务立项、概念设计、用户研究、交互设计、原型测试、原型交付。主要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流程图。
本文来自:www.chinapmd.com/?p=107
文章描述:直达电梯-导航.
超大信息类站点的导航条就像中药铺的抽屉,一字排开气势恢宏,分别拉开,别有洞天,
国人喜好:多!大!全!最好全部铺开才有气势。从不争气的‘S浪’网多年没怎么变的首页导航模式可见一般。至此,对比浏览了同类大型新闻信息类站点,发现中/洋;东/西,界面感受果然不同。
今天只说导航,只对比了新闻类站点:
(娱乐类,设计类,个人站点导航形式多样,逻辑复杂,暂来不及铺开)
Yahoo News / BBC News / CNN / abc News / China Daily / CCTV News / The Japan Times / The Korea Times / 腾讯新闻 / 新浪
首先关注首页横向主导航:
(常规纵向导航通常配合横向主导航试用,且在商务型,大型信息类站点主页中单独使用频率不高,通常在次级页面出现,且一定是信息内容量大,分类繁琐的站点。)
可见基本导航条模式如下:
1.对于信息统一,归纳性强的站点,通常会使用简单模式:
2. 对于有丰富次级信息的,通常会使用以下两种模式:
a. 鼠标hover下拉
b. tab展开
a 型导航方便快捷预览, b 型导航直接展开次级信息,也有站点把a/b模式合并。
3. 特别案例,盖浇饭类型的,把所有信息都铺出来,比如s浪:
(与其说导航,不如说是归纳过的标签)
导航操作性:
一个完美的导航,最基本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快速引导用户去相关页面,而且能及时返回,方便跳转到其他页面。
有意思的是,去容易,反而找到来时路就千差万别了。
比如:用户很可能是从首页任何一个兴趣点,误入了详情页面,去的容易,1步到~!但从详情页面返回到其他模块或想去其他分支类别页面,就要仰赖导航了。
为了提供必要引导,当用户进入到足够深的详细页面,各种索引,面包屑都配合导航条应运而生。
做一个反向测试,看哪种导航配套设置更便捷。
测试内容:从A类详情页【1】去B类详情页【2】:
测试站点:
KoreaTimes
www.koreatimes.co.kr/www/news/nation//10/115_97248.html
BBC News
www.bbc.co.uk/news/uk-england-leeds-15438299
Yahoo News
news.yahoo.com
ChinaDaily
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10/25/content_13968775.htm
导航配套类型:
KoreaTimes
主导航 + 面包屑 + 左侧纵向索引导航
BBC News
主导航 (展开tab)
Yahoo News和ChinaDaily
主导航 (展开tab + 鼠标悬停下拉列表)
操作:
Korea Times:
第一种方式:从主导航返回DD进入其他模块BDD分支次级页面DD详情页
第二种方式:从左侧便捷索引直接抵达其他模块BDD分支次级页面DD详情页
(面包屑对应同一目录下的内容切换更便捷,但和左侧索引导航一起,功能性不突出,
)
BBC News:
从主导航Tab选择其他模块BDD抵达其他模块分支次级页面DD详情页
Yahoo News和China Daily
Mouse on主导航第一层其他模块BDD展开下拉点击进入其他模块分支次级页面DD详情页
测试体会:
使用便捷性Yahoo News和China Daily最方便,Korea Times第二种基于左侧纵向导航辅助的操作是最快的。Korea Times功能方式多,且样式不统一,分类太细节化,反而在使用时觉得有点手足无措,操作时会停顿犹疑。BBC News没有整合hover下拉查看其他模块选项的效果,不如Yahoo News和China Daily灵活,但是感官上BBC News更利落。
所以说,如果用一个控件可以解决得很漂亮的问题,为什么要到处铺开各设据点?!功能模块集中,操作行为更灵便,使用感觉更舒畅,减少操作中的反复思考,停顿点更有前途。
其实一个舒服的导航,除了归纳清晰,操作便捷,乍一看第一印象也很重要~
不要一口气把全部底细都摊在人家面前是好习惯。有的导航虽然强大,但是内容一多,功能一高级,看着就烦了。这种时候,需要
解套选择恐惧症:
以BBC为例,它的主页导航正如首页头条展示的信息,简单直接,只有大模块:
当点击到感兴趣的模块后,例如进入单独News页面:
导航展开,信息量非常更大,且所在页面导航次级信息也一并罗列。
感受:如果直接进入信息页面,可能无从下手,正是第一步的简单模块引导,剥离了选择困难。
再来看China Daily,虽然不是个特别贴合的例子,但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初始进入所看到的导航其实是最简单的【一】字导航,最多加了个mouse on下拉功能,但依然是大模块让选择有了个范围:
当点击任何一个模块或者使用下拉到达次级页面,导航终于铺开了:
这是个快速索引,同时合并其hover功效,导航就强大了:
最后废话又要说回来了,站点导航到底用那种方式?还是弄个变形金刚什么都包括了,要看站点的信息分类,同时也要从分类开始就要考虑到整个站点铺开有多少点?导航才能牵得了线,小头套不了大帽子,反之亦然。
有一次,跟三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了一点儿,头晕得厉害,起立去洗手间,
走了大概十五步,站立不稳了,看见一个穿着米黄色棉袄的后背……(故事开始了)
1.“我认为他是我一个桌子上吃饭的那个人,因为他俩都是米黄色棉袄”。于是我趴到他的背上。
2.趴了一秒钟,感觉不对。“我已经走出了十几步,不应该还在就餐的桌子附近呀?”,于是迟疑。
3.可能是头晕了,趴在别人背上很舒服,又开始了一段肯定的认知。“这个背很厚实,爬在上面很舒服,跟我那个朋友的背属于一个类型,可能就是在本人就餐的桌子附近,只是由于喝多了,蹒跚,所以没走出多远”。
4.大概过了四五秒钟,那个米黄色棉袄的后背没有反应。“他并没有提出抗议,可能确实是我的朋友”。
5.听到有男声在嘀咕,于是我想“几个 ,见我喝多了,在讨论并嘲笑我呢,也许他们在说我假装”。这进一步地对米黄色后背做出了肯定。
6.在第七秒钟,突然出现了女声。“我们就餐的桌子上并没有女同志,怎么回事呢?糟了,我趴错了!”
7.于是我抬起头,观看桌上形势,米黄色后背的哥们儿正红着脸转过头咧嘴冲我笑呢,我倒!“搞错了,搞错了”,接着回到自己餐桌的座位,通过讲述这件糗事证明我确实不在状态,脑袋喝高了,
由上可见,短暂的7秒钟内,人的脑认知发生了复杂的思考过程。首先带着一种倾向,固执地认为十几米远的米黄色后背是朋友的后背,因为我想趴在上面。然后,自己提出质疑;再然后接纳外界信号的反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拷问,最后才是确认自己的失误。
不管怎样,更重要的,从这个故事应该能看出,作为主人公的我并没有完成上洗手间方便的任务,因为主人公会选择其他的洗手间作为任务完成的目的地,如同一名购物者将选好的商品放进了购物车,然而并没有进行支付;或者一名购车者在导购站进行了注册,但是并没有耐下心去选车。
交互设计、软件设计的过程是否同样应该尊重用户的认知过程呢,他们为什么在还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离开你的产品,选择竞争对手?以用户日志、网页停留时间为突破口,通过角色用户的深度访谈,建立一个半途而废的用户心理认知模型,是提高网站PV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00d0bd60100ci8r.html
中引入专利推广模块的交互设计分析与研究论文
威客英文为wit key,是the key of wisdom的缩写,指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转化为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帮助别人解决学习、生活、技术、利一学、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让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体现经济价值,获取收益。
在威客、网站发展至今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人们对威客、网站不断改进,其中“石设计网”将威客模式与专利的推广、转换功能相结合,致力于让更多的专利进入生产实施,这与威客的核心思想—出售自己的智慧,转化成社会经济价值如出一辙。本文从将从交互设计的角度以“石设计网”为例,探讨如何将专利推广功能与威客、网站更好的结合,让网站的用户体验更为良好。
一、交互设计的定义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在20世纪80年代由丁DF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提出并命名,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2。交互设计的原则是关于行为、形式与内容的普遍适用法则,促使产品行为支持用户目标与需求,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3。本文探讨在威客、网站中引入专利推广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方式的研究,提高网站的可用性、易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交互流程优化
在威客、网站中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应该成为其主导的设计思想。在既有的威客模式中任务流中引入专利推广模块需要让行为发生合情合理,流程的引导顺畅快速。一个网站正如一个网罗众多景点的地图,如何让用户快捷、舒适的到达目的地,交互流程就像一条一条的路线及引导,因此,好的交互流程是提升网站用户体验的首要步骤。
1.雇主的操作流程优化
(1)在威客、网站中,雇主确认需求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方案。一种是参考同类产品的发布信息来确定任务的价格,然后直接发布需求。还有一种是雇主在威客网找到等级较高或者雇主认为值得信赖的威客来做任务。因此在威客、网站中融入专利推广、销售功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设计。
(2)建立与“威客任务”并列为网站同一层级的“发明超市”模块。发明超市可让雇主选择与其需求相对应的专利模拟超市中商品的类别排布,以及购买方式,用户可在超市中随意看,找到合适的进行购买。“石设计”网站进行了前沿性的尝试,正如B2C等电子商务网站将商品进行分类一样,“专利超市”是将专利的进行分类,以便用户进行查看和购买。
(3)通过匹配关键词来让任务发布方查看相关专利。专利是否能转让,取决于专利是否符合雇主的需求。当雇主输入相关的需求描述时,对其描述添加标签,通过标签系统自动为雇主推送相关的专利信息。将专利信息与威客任务融为一体,专利信息存在于用户操作的所有流程中,自然而然的让雇主发现专利的价值。
2.专利拥有者的操作流程优化
专利拥有者的目标是能快速的让自己的专利转换成市场经济,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在一般的专利信息网站中,专利所有者对专利入库之后并不给予理会,其推广处于被动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专利所有者的主动推广性。
(1)将专利上传进入专利数据库中,添加专利设计的分类、描述及相应的标签,便于与任务发布方的需求标签相匹配,并利于检索。而在上传的专利的功能之外,“石设计”网同时也具备中请专利的功能,提高了威客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为他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流程。
(2)通过对专利信息不同层级的查看来进行收费,确保了专利所有者的利益,也满足了雇主对专利的查看信息的需求。一次性购买没有看清楚的专利让雇主感到不放心,每个层级专利所展示的内容深度不一样,如果不是雇主想要的,那么雇主也不必花大量的金钱来购买专利,双方都可将利益最大化。
(3)专利所有者在需求大厅中查找相关需求,如有合适的可将专利作为一件作品投递给任务发布方,经采纳后可将专利进行转让。既然雇主不主动查看专利,那么专利拥有者可以主动将专利作为一件作品投递给雇主,让雇主在众多作品中进行筛选。这是一种主动推销作品的方式,也是能让自己的专利更快转卖出去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法。
三、可用性的优化
提高网站可用性是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提高用户体验的另-重要方面。提高网站的可用性也就意味着减少用户的使用的记忆负担、提高用户满意度网站。针对威客、网站中融入专利推广模块后,以下几个方面更加要注重可用性设计的功能板块。
1.更全面的搜索功能
威客、网站融入专利推广功能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类网站,雇主的需求与威客的`作品以及专利二者都需要进行搜索或者匹配,因此搜索功能需要更强大、更人性化的帮助人们快速查找目标。如在“石设计”网中,首页将搜索类别进行了多种分类,包括作品编号、作品标题、任务标题、设计师等,将更直接的指向搜索目标,更快捷的产生搜索结果。
2.专利查看过程中,信息展示的全面化,透明化
在“石设计”网中,专利图片右边列出了查看下一级别所需的价格,以及该产品查看级别数,并且显示每一级别的查看人数。在该页面下方,展示产品的详细描述,下一级内容预告,以及设计师对买家的要求及说明。这些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有利于用户放心的操作。
3.专利查看的简易化
根据专利的二大类: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外观专利,对专利进行归类,并以时间顺序进行排布,大大减少用户进行检索和}查看的时间。
四、结语
在威客、网站中引入专利推广的功能是一个创新之举,威客模式中所孕育的无限潜力也会让专利的闲置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通过交互设计的手段来增加网站的用户体验是最行之有效的力-法。好的网站能让人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目标,本文正是对这一新结合的网站如何提高其用户体验来进行了探讨。让用户更方便的、更快捷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完成一个从知识到经济效益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