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榴莲酥福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榴莲酥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

篇1: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

熟悉Google analytics的朋友都知道里面集成了一个:网页内分析(In-Page Analytics) 工具,用于可视化的查看指定页面的链接点击分布,当以可视化方式查看时,可以通过点击页面链接,依次查看各个页面的点击分布,

详细的介绍和使用可以看这几篇文章:

Google Analytics热力图—网页详情分析

Google analytics的可视化分析,其实是根据页面点击的引用页(Referer)来统计的,即当前页,点击的目标页面都要正确的部署ga的脚本,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Google analytics的分析:

1、无法区分跳转到外站的链接点击

2、无法区分指向同一页面地址的不同位置的链接的点击数(如同一篇文章有标题链接,和图片链接,这时Google analytics是无法区分用户到底是点标题还是点图片链接的)

另外Google analytics虽然支持细分,筛选,和按日期范围查看,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有些复杂,不一定知道如何操作。

因此自己设计和实现页面点击分析工具除了要解决这儿的2个问题外,还希望在可用性上有所提高,让产品,设计,测试人员也可以方便的查看各个页面的点击情况。

自己设计和实现页面点击分析工具需要按:

1、用户来源(站点推荐,搜索引擎)

2、新老访客

来区分点击。

如果是站点推荐,可以查看具体的推荐页面地址,如果是搜索引擎,可以看具体的关键字,

新老访客,则按页面地址而不是全站来区分,可以区分用户第一次看到指定页面,和第二天访问该页面的点击情况,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分析用户第一次看的你的:广告,专题页时,最本能的点击情况。

介绍一下基本的点击统计:

1、在我们的设计里,为每个链接绑定js点击事件,每次点击时,提交一条数据到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区分跳到外站的链接了。

2、在我们的设计里,每个链接的点击,除了记录链接地址外,还会记录链接的所在div容器信息。

假设有以下的页面结构:

了解网站页面的点击情况

有时候我们需要了解网站页面中各链接的点击情况,尤其是网站的首页和一些中间页,这对网站的内容编排、用户体验优化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点标题链接时,记录:

/tool-for-web-analytics/page-click-analysis/ | a_div.title

点图片链接时,记录:

/tool-for-web-analytics/page-click-analysis/ | a_div.detail

这样就可以区分指向同一地址,但位置不同的链接了,具体的实现比这儿介绍的要复杂些,但基本的思路是这样的。

介绍一下如何区分用户

篇2: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Web开发技术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JSP又是Web开发的最先进的技术,是当前Web开发人员的首选技术。但是由于JSP对Web开发人员要求较高,所以许多一般的Web开发人员还不能够使用这一项先进的技术。讨论基于模板和标签库的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和实现,提出具体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JSP;自动生成;Web开发;标签;标签库;模板

目录:

引言…………………………………………………………………..2

1          系统设计目标和使用的主要技术……………………………….4

1.1         设计目标………………………………………………………4

1.2         主要技术………………………………………………………4

1.2.1         模板技术………………………………………………….4

1.2.2         标签库技术……………………………………………….4

2          系统的组成和实现……………………………………………….6

2.1         系统组成………………………………………………………6

2.2         系统的实现……………………………………………………7

2.2.1         模板库和标签库的实现………………………………….7

2.2.2         系统开发环境…………………………………………….11

3          结束语…………………………………………………………….11

引   言

随着WWW(World Wide Web)的普及,动态网页技术也急速发展。从原来的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到ASP(Active Server Page),都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网页开发人员对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的需求。但是不管是CGI还是ASP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CGI对服务器资源的耗费,ASP只能同Microsoft IIS一起使用等,这些都限制了这些技术的使用范围,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推广。广大的页面开发人员都热切地盼望一种统一的页面开发技术,该技术应该具有的特点:①与操作平台无关,能够在任何Web或应用程序服务器上运行;②将应用程序逻辑和页面显示分离;③提供代码重用,简化开发基于Web的交互式应用程序的过程。

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就是被设计用来满足这样的要求的。JSP是由Sun MicroSystem公司于6月推出的新的网页开发技术,它是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是Servlet2.1API的扩展。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建立先进、安全和跨平台的动态网站。

Java是未来的主流开发技术,具有很多优势。JSP则是Java在Internet/Intranet Web上的重要应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承认,它可以和各种Java技术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非常复杂的应用。

作为一种基于文本的、以显示为中心的开发技术,JSP提供了Java Servlet的所有好处。为了做到逻辑功能和显示功能分开,JSP已经可以和JavaBeans、Enterprise JavaBeans(EJB)和Servlet一起工作。JSP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使用JavaBeans、EJB和Servlet来完成大部分与网站逻辑相关的工作,而仅仅把显示的工作交给JSP页面来完成。内容和显示逻辑分开的好处在于,更新页面外观的人员不必懂得Java代码,而更新Java类的人员也不必是设计网页的行家。这就可以用带Java类的JSP页面来定义Web模板,以建立一个具有相似外观的页面组成的网站。Java类完成数据提供,在模板中就没有Java代码,这意味着这些模板可以由一个HTML编写人员来维护。

JSP作为当前主流的网页开发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使用JSP技术,Web页面开发人员可以使用HTML或者XML标识来设计和格式化最终的页面。使用JSP标识或者小脚本来生成页面上的动态内容(内容是根据请求来变化的)。生成内容的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JavaBeans组件中,并且捆绑在小脚本中,所有的脚本在服务器端运行。如果核心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JavaBeans中,那么其他人,如Web管理人员和页面设计者,能够编辑和使用JSP页面,而不影响内容的生成。

2)强调可重用的组件:绝大多数JSP页面依赖于可重用的、跨平台的组件来完成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得益于Java的操作平台无关性,开发人员能够很方便共享和交流执行普通操作的组件,或者使得这些组件为更多的使用者所使用。基于组件的方法加速了总体的开发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整体开发的效率。

虽然JSP功能强大,但是它要求网页开发人员对Java要相当熟悉。而现在Java程序员还比较少,对一般的网页开发人员来说,JSP的语法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所以,就需要有一种网页开发工具,为一般的网页开发人员提供常用的JSP应用,让只懂得一般页面开发技术(HTML)的开发人员也能够使用JSP的强大功能。

1 系统设计目标和使用的主要技术

1.1 设计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只懂得HTML但完全不了解JSP的一般网页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网页开发工具,使他们能够根据系统文档,通过标签使用JSP的常用功能,最后生成一个只包含静态HTML和JSP标签的动态JSP

网页。

1.2 主要技术

本系统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使用模板和JSP标签的技术来实现。

1.2.1 模板技术

模板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开发和应用系统中。它预先生成一些常用的框架结构,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从模板库中选择模板,而不用自己重新去搭建,节省了用户的开发时间,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在本系统中,将页面按照功能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出常用的页面类型,生成模板库。

1.2.2 标签库技术

在JSP中,动作是可以创造与访问程序语言对象和影响输出流的元素。JSP定义了六个标准的动作。除了这六个标准动作以外,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动作来完成特定的功能。这些动作被称为客户化动作,它们是可重用的程序模块。通过这些动作,程序员就可以在JSP页面中把页面的显示功能也部分地封装起来,使整个页面更加简洁和易于维护。在一个JSP页面中,这些客户化动作是通过客户化标签来调用的。而标签库(Tag Library)就是客户化标签的集合。

JSP标签库是一种通过JavaBeans生成基于XML的脚本的方法。它是JSP的最大特点之一。通过标签库,能够无限制地扩展JSP应用,完成任何复杂的应用需求。

JSP标签库具有以下特点。

1)易于使用:JSP中的标签和一般的HTML标记外表上是完全一样的,使用起来和普通的HTML标记一样方便。

2)易于代码重用:标签库中的每一个标签都能完成一定的功能。一旦定义好了一个标签库,只需要把这个标签库包装成一个Jar文件,那么以后只要在别的系统中使用这个标签库就行了,而不用重新开发代码,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3)易于代码维护:所有的`应用逻辑都封装在标签处理器和JavaBeans中,所有的标签都集中在一个标签库中。如果需要更新代码或者需要修改一个网页上的功能,只需要修改相应的标签即可。通过这种统一维护方式,不用在每个网页上去作修改,极大地减少了维护的工作量,节约了维护成本。

4)易于系统扩充:如果需要向系统中添加新的功能,只需要定义一个新的标签来完成这一功能即可,无需对系统的其它方面作任何改动。标签库可以继承JSP规范各方面的特性。这样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和增加JSP的功能,而不需要等待下一版本JSP的出现。

2 系统的组成和实现

2.1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见图1。

1)数据库连接部分:本系统支持常用的几个数据库,包括Oracle、Sybase、MSSQLServer、MySQL和DB2,根据用户选择的数据库类型和用户提供的数据库名称、用户名、密码使用JDBC同数据库相连。

2)系统基本表生成部分:和数据库连接以后,根据同数据库相连的用户名生成两个系统基本表TC-Tables和TC-Columns,TC-Tables表包含在该数据库中属于该用户的所有的表的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和一些属性,如是否可修改、是否可查询等;TC-Columns表包含在该数据库中属于该用户的所有的表的所有列的中英文名称和其它一些属性。如是否可显示、是否可查询等。这两个系统基本表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用户所使用数据库的基本信息。

3)模板选择和网页生成部分:该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两个子模块。

①模板选择部分:系统为用户提供模板选择界面,让用户根据需要从模板库中选择所要使用的模板。

②模板处理部分:根据用户选择的模板,系统调用指定的模板处理模块对这个模板进行处理。当处理程序遇到模板中的标签时,就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让用户为指定的标签输入参数,并由系统验证用户输入的标签的有效性。最后由系统完成JSP页面的生成。

4)网页预览和修改部分:网页生成出来以后,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网页预览窗口和代码查看修改窗口。通过这个预览窗口,用户可以预览一下生成出来的JSP页面的效果。如果用户对页面的静态方面的效果不太满意,用户可以通过代码查看修改窗口修改代码中的HTML代码。如果用户对页面的静态效果有进一步的要求,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调用DreamWeaver编辑器的接口,用户可以使用它来对生成出来的JSP页面的静态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2 系统的实现

2.2.1 模板库和标签库的实现

标签库的规划和设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了代码重用的程度和系统运行的效率。它的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在标签中应该尽量少的包含静态的HTML。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标签是透明的。用户不能够查看和修改标签。如果在标签中包含了过多的静态HT-ML语句,将影响用户对页面的静态效果的修改和完善,限制标签的使用。

2)尽量提高代码的重用度。在对JSP应用进行分类是尽量把公用的JSP应用提取出来,形成标签。而不用在每个标签中都重复实现该应用。这样在以后要对该应用进行修改和完善时,只需对这一个标签进行修改即可,易于代码的维护。

3)方便用户的使用。在设计标签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情况,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和方便地理解和使用标签。

①标签库的定义:定义一个标签库,必须首先定义一个标签库描述文件(TLD)。这是一个基于XML的脚本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定义了XML的版本、所使用的编码、标签库的版本、所使用的JSP的版本、标签库的名称和这个库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标签的定义和参数描述,包括标签的名称,标签所对应的Java类,标签的描述信息等。

②标签的实现:一个标签就是一个特殊的Java

类,这个类必须继承TagSupport类,这个类是在javax.servlet.jsp.tagext包中定义的。在标签类中,包含了这个标签的参数初始化方法(Set/Get)、标签的主体处理方法(Handler)以及供下一级标签调用的方法等。

③模板的实现:一个模板就是一个含有标签引用的JSP文件。为了在模板中引用所定义的标签,必须首先引入标签库。

<%@taglib uri=“tag.tld”prefix=“ctag”%>

其中uri指定标签库描述文件的路径;prefix指定引用标签时所使用的前缀。

在模板中引用指定的标签时,使用引入标签库时所指定的前缀,指定标签的名称;为标签的参数赋值。

2.2.2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主体程序开发使用的是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6.0,模板开发使用是Microsoft公司的Front-Page,标签库

开发使用的是UltraEdit编辑器,JDK采用的是JDK1.4。系统测试环境是JRun3.0。

3 结束语

Java是未来开发语言的主流,而Java在Web上的主要应用JSP也必将成为未来Web开发的主流技术。本系统采用了JSP的最大特点之一的标签库,使一般的Web开发人员也能够方便地使用JSP强大的动态页面功能,开发出技术先进的JSP动态Web页面。由于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所以可以在任何支持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实现了完全的与平台无关。本系统易于扩充和完善。在以后可以考虑为用户提供接口,使用户可以自己扩充模板库和标签库,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Cay S.Horstmann,Gary Cornell.Java 2核心技术(CoreJava 2)[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Bruce Eckel.Java编程思想(Thinking in Jav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Joseph L.Weber.Java 2编程详解(Using Java 2)[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 Borland公司.Building Applications with JBuilder.

篇3:CANopen协议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CANopen协议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CANopen协议发展状况及其分析软件现状,探讨了CANopen协议智能分析系统在CAN现场总线下控制系统调试、安装等环节的重要性,并从系统硬件结构、软件逻辑设计方面给出了设计和实现的'思路.另外,还介绍了在数字化机舱仿真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作 者:叶爱兵 郑华耀 陈巨涛 YE Ai-bing ZHENG Hua-yao CHEN Ju-tao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上海,35 刊 名:上海造船 英文刊名:SHANGHAI SHIPBUILD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U663.82 关键词:CANopen   智能分析系统   CAN现场总线   CAN高层协议  

篇4:BSP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论文

1 BSP 系统设计的意义

前置机通信板使用ARM 微处理器,通过两路以太网口利用安全通信协议实现与联锁机的通信,通过两路CAN 总线实现与电子执行单元的通信,提供8 个LED 灯位来实时显示各种工作状态,利用上电初始化时读取背板地址来动态设置两通道的IP 地址,并能够以主备方式工作。

篇5:BSP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论文

2.1 VxWorks 系统的主要性能特点

VxWorks 系统所需要的存储空间最小要8KB(ROM),具有极好的可伸缩性;支持中断驱动的优先级抢占式调度和时间片轮转调度,并具有确定的、快速的上下文切换能力;支持信号灯、消息队列、管道、信号和套接字等进程间通信和互斥手段;支持诸如Ring、buffer、linklist 等共享内存技术;确定的微秒级的中断响应时间;支持使用于多种物理介质的TCP/IP 协议簇和几乎所有常用的基于TCP/IP 的应用层协议;快速灵活的I/O 系统;支持多种文件系统。

2.2 BSP 开发流程

BSP 的开发需要一个与目标板硬件环境相近的参考BSP 和相关代码模板,从而本文中的目标板是在公司已有的联锁机三取二主板的BSP 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开发环境的建立,主要是以目标板BSP 文件为模版在Tornado 安装的target config 目录下创建用户BSP 目录bspname,把Tornado target config 下文件和BSP模版文件拷贝到该目录下。根据目标板的不同功能对配置文件、寄存器和引脚、内存地址映射、makefile 文件和相关驱动程序等进行配置和修改。根据具体需要在命令行环境下利用Makefile 创建各种镜像,也可以在Tornado 集成环境下Build 菜单中选择Build Boot Rom来创建各种类型的Boot Rom 镜像。

3 镜像和驱动程序调试

初级阶段,主要指bootrom 的调试。bootrom 的开发是VxWorks BSP 开发的起点,目标机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使用ADS 中的AXD 工具,通过JTAG 口将编译好的bootrom 文件加载到目标机中。在串口初始化后可以使用串口向电脑打印相关信息,观察bootrom 的运行状态。高级阶段,主要是指最小系统调试完毕后。这时串口驱动完成,在程序中调试相关函数可以轻松实现控制台串口的信息答应,并且串口可以作为开发主机与目标机之间的WDB 通道通信,WDB 连接上后就可以使用Tornado开发环境中提供的工具进行调试。

3.1 调试环境

开发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BSP 应用编程基于VxWorks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并在Tornado 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调试。开发主机与目标板之间通过ARMmulti-ICE 仿真器连接,开发主机利用该仿真器调试用于目标板的bootrom_uncmp 镜像和VxWorks 镜像。为了更好的调试,需要查看目标板BSP 的运行过程等信息,然而本目标板不具备VGA 接口,只能通过其自带的串口来输出调试信息。目标板通过自带的串口接9 针串口线与工控机(本设计中的开发主机只带有1 个串口)的COM1 相连,在工控机上利用超级终端来输出打印信息。在串口调试成功后,开始调试网口,目标板利用网口来启动VxWorks,这时目标板需要从开发主机上的TFTP来下载VxWorks。目标板镜像bootrom_uncmp 和VxWorks调试成功后,便可去掉开发主机与目标板之间的ARMmulti-ICE 仿真器,接上J-link 烧写工具,开发主机利用该工具把bootrom_uncmp.bin 烧写到目标板的ROM中。

3.2 target server 的配置以及J-link 烧写工具为了能够实现正常连接,需要对target server 作相应的配置。并用J-link 把bootrom_cmp.bin 镜像烧到ROM 中。

3.3 超级终端

由于目标板硬件上没有VGA 接口,为了便于调试BSP 镜像和相关硬件驱动程序,用USART 下的Debug 口来输出调试信息。

3.4 其它调试

通过网络设备来启动VxWorks 系统时,需要通过TFTP 来下载bootrom_cmp 镜像和VxWorks镜像。在DebugMode 下,用串口、网口、TrueFFS 均能成功启动VxWorks后,便可改动启动模式为内部启动,即在BOOT Mode 下编译BSP,并重新生成boot image 镜像和VxWorks 镜像。

3.5 驱动程序的调试

Debug Mode 和Boot Mode 都能正常启动后,说明镜像是正确的。这时需要调试CAN 控制器SJA1000 的发送、接收功能,LED 灯光的'设置和显示,动态电路的切换,背板地址的读取,网络地址的自动判定,模式开关的读取。

4 结论

在本次设计,本人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VxWorks 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板卡支持包BSP 的概念和作用,熟悉了ARM CPU 结构,掌握了基于ARM平台的VxWorks 操作系统BSP 开发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完成了VxWorks 操作系统在ARM9 芯片AT91RM9200 上的BSP 设计与调试,实现了CAN 控制器SJA1000 的驱动、0~9档的模式开关选择、LED 状态灯的读取和控制、主备切换的动态电路以及板卡背板地址和网络地址的读取。

参考文献

[1] 李勇.基于ARM9 的VxWorks BSP 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湖南大学,.

篇6: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承载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目前传统的城域网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综合承载要求,因而将IP城域网作为多业务综合承载网,实现宽带用户的有效快速接入。

本文针对移动城域网建设的现状,并结合多年从事移动城域网设计工作积累的经验,就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简单的谈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篇7: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数据通信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用户需求不断提高,业务种类也不断增多,而IP城域网建设重点将转移到具备多业务承载、支持业务差异化、可运营、可管理能力方面。

目前,如何使IP城域网高效接入用户,进而提供安全与可靠的网络环境,以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己成为电信运营商必须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IP城域网建设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二、移动城域网的概述

移动IP城域网作为CMNET省网的一种综合业务接入网络,是IP承载网在城域网内的延伸,同时也是全业务运营最重要的基础平台。

因而IP城域网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移动核心业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全业务的运营。

通过建设IP城域网,可以有效地解决移动数据承载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现有IP城域网网络结构,同时增加业务控制层和宽带接入网,从而促进IP承载网、MDCN、CMNET、城域网四张数据承载网之间的融合。

因此,提高现有IP城域网网络设备性能,是提高移动网络业务接入能力以及丰富移动业务支撑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三、移动城域网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架构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业务服务由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导向逐步演化成以数据业务,特别是以IP业务为导向,加上业务与技术的不断融合,IP化的潮流正在全面覆盖通信运营商的各项业务。

如今,IP网络的电信化,电信网络的IP化已经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电信运营商们均提出了建设骨干IP网络双平面发展策略,并且加快IP城域网的建设,促进双平面骨干IP网络融合,以满足综合承载需求。

随着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完成以及网络的融合,电信运营商们即将面临着全业务竞争的压力。

而只有网络的融合才能为客用户提供多业务、无差别的通信服务与体验。

目前,我国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确立了IP网双平面的发展策略,而未来的IP骨干网将呈现两个平面,一个是互联网业务网,用于承载全部普通互联网业务,而另一个则是IP/MPLS业务承载专网。

四、移动城域网的方案设计

在移动城域网建设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域网建设地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调研以及开座谈会等形式,来对对地市的机房状况、网络现状、传输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并全面的了解,根据数据资料结果,最终形成了IP城域网建设方案。

此外,在方案设计中,应当明确了网络分城域网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并且对路由协议、IP地址、自治域、QinQ、IP QOS等内容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五、移动城域网设计的实现

IP城域网是运营商Internet骨干网和IP承载网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在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和综合运维成本的同时,能够极大地加快运营商业务承载网络的融合,进而提高网络质量以及收益,从而达到提升新业务接入能力的目的。

移动IP城域网的实施应当按照网络层次的清晰化以及网络结构扁平化的原则来进行,逐步进行IP城域网骨干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把用户可识别、质量可控制、业务可区分、网络可管理作为建设目标,以满足移动业务的正常承载。

在移动IP城域网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普通客户,可以通过AR、BRAS进行接入,再通过跨域方案,实现跨骨干网的MPLSVPN互联。

而对于全国性重要大客户,一般可以直接接入CMNET骨干网,或采用CE双归的连接方案进行实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对未来城域网的优化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域网规模的不断发展,用户多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移动IP城域网的前途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李海鸥.移动城域网设计与实现研究[J].软件工程,2010,6(7):11-12.

[2]揭摄.面向ALL-IP的移动城域网演进探讨[J].移动通信,2008,3(14):24-25.

[3]苏东宁.甘肃移动IP城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电子与通信工程,2011,3(5):22-23.

[4]林秋辉.城域网设计方案研究[J].宽带IP网络,2010,3(4):12-13.

中国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与优化【2】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承载业务的需求量正不断增长,传统的城域网已无法满足综合承载的需要。

当前,我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如移动、联通),均提出了建设骨干IP网络双平面的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加快IP城域网的建设,以满足多业务综合承载的需要。

本文从IP城域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出发,并以中国移动IP城域网的建设为例,就其建设思路和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 中国移动 IP城域网 建设 优化

IP城域网即是指在城市范围以内,以IP为组网协议的互联网。

它通过多种传输媒介,如光纤、电缆等,使用TCP/IP作为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并利用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多种网络设备进行组网,以实现IP数据包的高速路由和交换传输。

简而言之,IP城域网即是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较大的高速局域网,它通过高速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与Internet直接相连。

对IP城域网的建设与优化,不仅能加快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承载网络方面的融合,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和网络投资成本,并有效提升了新业务的接入能力,满足了多种业务在IP网络中的承载需要。

一、IP城域网中的关键传输技术的应用

由于最新型的IP城域网,均是在现有的网络技术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

因此,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在建设IP城域网时,即可采用IP over ATM、IP over SDH 、IP over WDM等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

1.1 IP over ATM

IP over ATM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在ATM层将IP数据包全部封装为ATM信元,并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到一个IP数据包时,便可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进行路由地址的处理,然后再按路由进行转发操作,这样便可在ATM网中建立一个虚电路(VC),此后的IP数据包则可以在虚电路上按直通方式传输。

IP over ATM传输技术的特点是,将IP与ATM技术相融合,可充分发挥出ATM支持多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QoS)的技术优势,能解决网络中的传输速率问题,提高网络的性能,并可降低设备成本,增加了城域网的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

1.2 IP over SDH

SVG网页设计软件实现分析论文

《乡愁》教学分析与设计

浅谈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分析与策略

电子商务网站商品信息展示页面设计

linux下使用性能分析工具nmon

从Google Analytics分析AdSense广告点击行为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汽车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2P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页面点击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