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oobx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oob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

篇1: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

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

英语习语具有表层的`非组合特点,但其意义并不是不可分析的,概念隐喻是大多数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这给习语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 者:薛艳  作者单位:裹樊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15) 分类号:H31 关键词:概念隐喻   英语习语   意义理据  

篇2: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作 者:刘丽娜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3 关键词:概念隐喻   隐喻理论   英语写作  

篇3:概念隐喻与商务英语学习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根据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

概念隐喻常见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它不仅影响我们的交际,而且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例如,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作者举了“argument as war”的例子,当我们把争论视为一场要去赢得的战争或战斗时,我们便会说“He won that argument.”、“I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his argument.”等。概念隐喻常用来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模式,例如把交际视为管道。所以概念隐喻的语言不仅用于我们的日常交流,也用来理解学术理论。

在商务英语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隐喻现象,如economy growth (经济增长) 、economy recovery (经济复苏)、in today’s infant electronic commerce industry(在当今刚起步的电子商务产业) ,economy disease (经济弊端) 等将经济现象、变化等比作人的活动,由于各种经济现象与我们熟知的人的行为的具体概念存在类似,人的行为便被用来描述经济现象和变化,后者因此更加容易描述和易于理解。再如currency float (币值浮动) , flow of cash (现金流),buoyant demand (浮动需求) , market bounce (市场反弹) , expand ( 膨胀) 等将市场视为液体或球体, 各种市场行为与液体或球体的运动非常相似,人们便用具体的液体或球体运动概念来认知抽象的市场概念,从而更还地理解和把握后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我们如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常见的概念隐喻,对于语篇阅读理解和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通过两段商务英语文章片段对商务英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作进一步分析。

例一:

It’s true that we’ve been deeply affected by our competitor’s latest sales strategy. A new plan of action must be developed as soon as possible. Losses have been particularly high in every foreign country. We have lost main markets in Russia and Venezuela. Even in the home market we cannot compete. However we are not going to give up. We are developing a new marketing plan which will help us regain some of our market share. The war will continue for some time yet but we are confident that we can still win.

在以上片段中, strategy、losses、country、main markets、cannot compete、give up、plan、continue等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实际都是来自军事领域,它们分别有campaign、casualties、territory、key strongholds、are outgunned、surrender、surprise attack、rage on等词汇表达的军事概念的意思,所以这段文字中的strategy、losses、country、main markets、cannot compete、give up、plan、continue等词汇实际是一种概念隐喻现象,这些词汇现在都已成为商务英语中特别是市场营销话题的常见词汇。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如清楚商务行为和军事活动之间的隐喻关系,对于篇章主旨和细节的把握无疑讲更加准确,对于词汇的掌握和应用也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二:

...But because these two great beasts of the jungle (the CEOs of the corporations) chose to throw sand in each other’s face, the deal is off, at least for now.

...Having the strength of personality and the ability to outmaneuver others is a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to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corporate ladder...there’s a high probability of a boardroom bust-up...

...three months later Volvo sharehold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rejected the marriage plans... The divorce is reputed to have cost Volvo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and forced the resignation of Gyllenhammer aft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in the driving seat. Egos play such a large role when two giant corporations come together that it is hard to make them work unless one personality is prepared to take a back seat or step down…

以上是一篇关于企业联合的文章中的一部分,在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并购这一较为专业和复杂的问题被当作的人人都会经历的婚姻大事来理解,所以文中分别用了bust-up (婚姻关系破裂)、to tie the knot (结婚)、marriage (结婚,婚姻)、divorce (离婚)等表达,通过这样的隐喻文章意思不难理解,这些形象的词汇也容易掌握,对于这一隐喻现象的认识和相关词汇的掌握,可以使我们在阅读同类问题的英语文章或学习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时更容易和准确地理解其内容。

在以上的例子中,还可以发现一些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来隐喻公司之间的权利之争,如to throw sand in each other’s faces (to combat, to fight with, to try to stop the other one from advancing)、to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corporate ladder (to become the boss of a company, to be the number one in a particular company)、in the driving seat(to be in charge)、to take a back seat(to accept playing a less prominent role, to take a less direct or hands-on role)。

篇4: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 隐喻 教学

论文摘要: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拓展。但是,这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视更多地集中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与教学的结合。本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特点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其与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希望可以为这一概念和教学的结合贡献有用的探索。

1.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

Lakoff&Johnson(1980)首次将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独立理论提出并进行分析,这一提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指出,人类的思维方式在认知基础上来说是隐喻的。不同的隐喻会支配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采用了“概念隐喻”这一提法。简单来说,隐喻就是用一个领域内的语言来解释说明另一个领域内的事物和经验。语言的源领域称为“源域”,与之相对应的被称为“目的域”,如在“Youarewastingmytime”一句中,“wasting”本来是用来表达金钱方面的.概念,但是这里被借用来表达时间方面的概念,在这里,金钱就被称作源域,时间就是目的域。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类似的隐喻表达远远不止这一句话,“Ispentthreehoursonthepaper”“Ilostthreeminutesonthatquestion”等等诸多表达都是在运用金钱方面的词语来表述关于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spend”时间,可以“waste”或者“lose”时间,通过研究Lakoff&Johnson发现在诸多隐喻表达背后,存在一个支配的规则,就是“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规则支配了所有的隐喻表达的产生和更新,所以这一规则有着不同于其他隐喻表达的特点,这一规则就叫做概念隐喻。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作者列举出了大约20多个普遍存在的概念隐喻,并说明这些概念隐喻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概念隐喻理论也并非十全十美。随着概念隐喻的提出和发展,其不足和缺陷也渐渐显露出来。JohnTaylor曾简要说明过概念隐喻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

首先,死隐喻的问题。所谓死隐喻是指不再具有生成功能的隐喻。比如,“lookforward”,这个表达实际上其概念隐喻就是“时间是空间”以及“看是期望”的结合。但这一表达已经不再具有隐喻所必需的生成功能,我们无法从这一表达中得到更多的隐喻表达。如“looktoward”“seeforward”等虽然都是从这一表达中派生出来的,但是却已经无法真正起到概念隐喻的功能,更多接近于基本表达。所以,对于这一类隐喻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而Lakoff&Johnson更多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类似领域,所以,在这一方面,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面临挑战。

其次,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方式是隐喻的。正常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具体的源域认识抽象的目的域。但是,人的情感是不必通过隐喻就可以感知的,关于这一领域的隐喻表达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认识这些情感,而是让别人了解这些情感。所以,隐喻化了的到底是人的认知模式,还是人的交流模式。这一问题在根本上挑战隐喻的地位。

但无论隐喻有什么样的缺陷,概念隐喻理论始终是一个重要概念。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一,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很多领域进行研究或拓展。

2.概念隐喻理论和教学的结合

在概念隐喻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Lakoff进一步拓展了概念隐喻的应用范围,这一概念可以被应用于包括数学、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在内的学术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教学方面的探索尚不多见。

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感念隐喻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这一理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普通表达背后的概念隐喻原则的探索,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众多纷繁复杂的表达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总结,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根据已经总结出的概念隐喻创造更多新颖的隐喻表达。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学习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如在写作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在描写时间的时候,更多借鉴财富方面的字句丰富自己的表达;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总结更多俚语和俗语背后的概念隐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记忆变成主动的分析。

另一方面,概念隐喻认为人的认知模式是隐喻化的。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一思想受到了挑战,但至少在对概念隐喻的挑战中,交流的隐喻性还是得到了承认。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注重语言的交流性,从而将我们教学的重点由抽象的逻辑表达转移到具体的隐喻表达的教学上来。平时的教学中应深化学生对于概念隐喻的探索、分析和运用,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和母语国家的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时,不至于对其隐喻方式感到陌生甚至造成误解。

3.结论

概念隐喻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起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相关原理还处于完善和探索的过程中,因而,虽然认知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理论与教学的结合尚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主动研究这一流派中的主要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完善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论证,拓宽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GeorgeLakoff,2007,TenLectureson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2]JohnTaylor,2007,TenLecturesonApplied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3]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篇5: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隐喻理论是近年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前沿理论模式.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概念隐喻在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多义词汇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 者:刘冬林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25(5)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概念隐喻   英语   词汇学习 

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与易混的概念

英语四六级是什么概念

答辩状概念与特征

论英语习语汉译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作文:探究”限塑令“的意义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愤怒隐喻

国外英语文学探究论文

基础护理知识: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意义探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