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吃西瓜不吐籽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吃西瓜不吐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篇1:《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

《 黄帝内经 》(简称《 内经 》),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一、成书年代

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学者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

① 黄帝时代; ② 战国时期; ③ 秦汉之际; ④ 汉代,主要是西汉,其中有些篇章形成于东汉。

宋 · 林亿囿于《黄帝内经》文字中有“黄帝曰”三字而认为黄帝所作。他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序 》中说:黄帝“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 《内经》作矣。”根据黄帝时代的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水平,不可能达到《内经》这样的造诣,因此,林亿之说纯属臆测。

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故宋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内经》成书于战国。如程颖在 《 二程全书 》 中说:“观 《 素问 》 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清 · 魏荔彤在 《 伤寒论本义 · 自序 》中也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轩岐之书,这里即指 《内经》 。

认为 《 内经 》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学者,如宋 · 司马光 《传家集 · 与范累仁第四书 》 中述:“谓 《素问》 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 … … 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又如明 · 方孝儒 《逊志斋集·读三坟书》也说:“世之伪书众矣,如《 内经 》 称黄帝,《汲家书》称周,皆出于战国秦汉之人。”

认为 《 内经 》 出于汉人之作的,如明 · 顾从德在 《 重雕素问序》 中说: 《 内经 》 “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人遂似汉人语。”又如明 · 郎瑛在 《 七修类稿 》 中也说:“ 《 素问 》 文非上古, … … 以为淮南王之作。”日本医家丹波元简经考证亦认为“是书设为黄帝岐伯之间问答者,亦汉人所撰著无疑。”

明 · 吕复的观点比较客观,他在 《 九灵山房集 · 沧州翁传》 中指出:“ 《 内经素问 》 ,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例如,根据古今学者研究, 《内经 ·素问》 的内容可分为主体内容、运气七篇、遗篇等三部分。第一部分的成编可能在西汉或东汉以前,第二部分运气七篇乃唐王冰根据“先师张公秘本”增补,第三部分遗篇为宋刘温舒补人。又如,从《内经》对时间概念的不同表述可推测有关篇章成编于不同时期。如 《 素问 · 藏气法时论 》 中的“平旦”、“下哺”、‘旧跌”、“夜半”、‘旧出”等乃属先秦人习惯。《素问.脉解 》 中以寅月为岁首,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以年)以后,在此以前的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至于甲子纪年方式为汉以后的发明。也有学者从《 内经 》 中的文字音韵上考察证实其内容非成编于一时一人之手。

那么,该如何确定 《 内经 》 的成书年代呢? 〈〈黄帝内经》 书名首见于 《 汉书 · 艺文志 》 ,它与 《 黄帝外经 》 《扁鹊内经 》 《 扁鹊外经 》 《 白氏内经 》 《 白氏外经 》 《 旁篇 》 共为“医经七家”。而《 汉书 · 艺文志 》 乃是东汉班固根据 《 七略 · 艺文志 》 (此书已亡佚)摘编而成。 《 七略 》 则是西汉末年汉成帝时代(公元前 32 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收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据此证明, 《 内经 》 的成书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 32 年,即西汉末年。司马迁的 《 史记 》 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远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收录了包括医史人物及医学著作在内的历代科技文化及人物史料,如《 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 》 不仅为名医扁鹊、仓公作传,而且记述了 《 上下经 》 《 五色 》 《 奇咳术 》 《 奇恒 》 《 揣度 》 《 阴阳外变 》等一批医学著作。但未见((内经 》 书名,而上述古医籍曾经被 《 内经 》 所引证。 《 内经 》 作为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不至于被阅历丰富、治学严谨的司马迁所疏漏。据此分析,说明《 内经 》 的成书当在 《 史记 》 成编之后,据史学家考证, 《 史记 》 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以一公元前 91 年)撰成。因此,推测 《 内经》 的成书时间应在 《 史记 》 之后、《 七略 》 之前的公元前一世纪内。

根据上述分析及近人多方考证,可以认为 《 内经 》 不是一个时代,一滚地方的医学成就,它的主要内容形成于战国,并自秦汉以来代有补充,将其汇集编纂成书的'时间,可能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二、书名的由来与作者

为什么叫“黄帝内经” , “黄帝”是不是《内经》的作者?关于“黄帝”有两个传说:一说“黄帝”是一个有道明君,例如 《 辞海 》 中说:“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故又称为“轩辕黄帝”,现陕西省尚留有“黄帝陵”的建址。但近时有学者从历史学角度研究认为,黄帝其人其事不可能是事实,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疑。研究发现黄帝不仅不是人,而是一种图腾,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寄托。另一种传说,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伟大的氏族 ― 黄帝族。这个氏族原先居住在我国西北方,据 《中国通史简编》 记载:“据传说,黄帝曾居住在琢鹿(今河北宣化鸡鸣山)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后来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逐渐在中部地区定居下来。”到春秋时代这个氏族又称之谓“华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就是汉以后所谓“汉族”的祖先,正因为黄帝氏族是华族的始祖,它的文化对华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历代人们都以自己是黄帝的子孙为荣,而且为了追本溯源,也常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推源到黄帝,托名为黄帝的创造。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学者,为了体现学有根本,将著作冠以“黄帝”以取重,并成为一种时尚。正如《淮南》 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据此说明 《 内经 》 冠以“黄帝”仅是托名而已,非为“黄帝”所著。其他如道家有《 黄帝说 》 、历谱家有 《 黄帝五家历 》 、五行家有 《 黄帝阴阳 》 、天文家有 《 黄帝杂子气 》 等等,不胜枚举。

《 内经 》 的“经”,是经典的意思。查陆德明 《经典释文》解释“经”的含义:“常也,法也,径也。”这里的“经”,就是常道、规范、门径的意思。 《 内经 》 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法则,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典范,也是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必由门径。大凡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被称为“经”的还有《 难经 》 、《 神农本草经 》 、《 针灸甲乙经 》 、《 中藏经 》 等,均可以说是医学的规范,凡业医者必须学习和遵循。

《 内经 》 的“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历代文献中以“内”、“外”命篇者不乏其例。如 《 汉书 · 艺文志》 所载医经七家中就有 《 黄帝外经 》 等。可惜上述典籍除 《 内经 》 尚存外,其余均已亡佚,无从查考。书名分内、外并无多大深意,无非是上下篇或姐妹篇的意思。也有人说《 内经 》 是讨论基本知识的, 《 外经 》 是论述医疗技术的,但这仅仅是推测而已,无法确切考证。

现存 《 内经 》 分为 《 素问 》 《 灵枢 》 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二书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

《 素问 》 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如梁代全元起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 《素问 》 。”宋代林亿对此说的评价是“义未甚明”。他的解释是:“按 《 乾凿度 》 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病擦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 素问 》 之名,义或由此。”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赞同此说,但细究其义,十分牵强。马漪 《 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 说:“ 《 素问 》 者,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平素问答之书。”张介宾在《 类经 》 中亦持此说:“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古人名书尚质,不求深奥难懂,因此,把黄帝与岐伯等人平素互相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篇而名为 《 素问 》,这一说法比较符合情理。

《 灵枢 》 的含义也有分歧,如明代马漪说:“医无人门,术难精诣 … … 谓之曰 《 灵枢 》 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圣至元之称,此书之切,何以异是。”此说多少有望文生义之嫌。张介宾说:“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也较勉强。经前人考证,“灵枢”之名,系唐王冰所加,王冰热衷于道家,自起道号“启玄子”,他把《 道藏 》 中的 《 玉枢 》 、《 神枢 》 、《 灵轴 》 等名称,加以改造,因有“灵枢”之名,其含义蕴涵着深刻的道家思想。至于 《 内经 》 的作者,在分析成书年代时已经谈到,《 内经 》 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也非出于一人之手,称“黄帝”仅是托名,它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医家的论文汇编。

三、沿革

经考证,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 《 黄帝内经 》 的是东汉班固的《 汉书 · 艺文志 》 ,但当时未确切指出 《 内经 》 就是 《 素问 》 《 灵枢 》 。而认定 《 内经 》 包括 《 素问 》 和 《 针经 》 两部分的是晋代皇甫谧。他在《 针灸甲乙经 》 序中说:“按 《 七略 》 《 艺文志 》 , 《 黄帝内经 》 十八卷,今有 《 针经 》 九卷、《 素问 》 九卷,二九十八卷,即 《内经 》 也。” 《 素问 》 之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 《 伤寒杂病论 》 ,他在自序中说:“撰用 《 素问 》 仇卷 》 《 八十一难 》 《 阴阳大论》 《 胎肪药录 》 ,并平脉辨证,为 《 伤寒杂病论 》 合十六卷。”至南朝齐梁间人全元起对 《 素问 》 注释训解,全氏注 《 素问 》 时,只存八卷,第七卷已佚。全元起是《 素问 》 最早的注家,但全氏注本在宋以后亦亡佚。至隋朝有杨上善撰注 《 黄帝内经太素 》 ,保存了唐王冰改动之前的 《 内经 》 原文。可惜的是,杨氏本自宋元后已残缺不全。及唐,王冰鉴于《 素问 》 “世本纸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于是将其内容讹误处,经过分合增删,校勘整理分成二十四卷。至宋代仁宗嘉佑二年( 1057 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经高保衡、林亿等对 《 素问 》 作了较全面的校正。现在通行的 《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就是经王冰收集整理,重新编次,并经宋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

《 灵枢 》 最早称为 《 九卷 》 。初见于汉末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序 》 。晋代王叔和 《 脉经 》 亦称 《 灵枢 》 为 《 九卷 》 ,至晋皇甫谧在 《 针灸甲乙经 》 序中始名 《 针经 》 。考 《针经 》 之名,取自其首篇 《 九针十二原 》 中“先立针经”语。皇甫氏撰 《 针灸甲乙经 》 时,曾取材于 《 针经 》 ,而收集 《 针灸甲乙经 》 中的许多文字,与今天所见《 灵枢 》 相同,可以证明 《 针经 》 即 《 灵枢 》 。 《 灵枢 》 之名,始见于唐王冰叙 《 素问 》 引班固 《 汉书 · 艺文志 》 说:“ 《黄帝内经 》 十八卷, 《 素问 》 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 》 九卷,乃其数焉。”然而他在 《 素问 》 的有关引文中,将 《 灵枢 》 与 《 针经 》混称。故林亿在 《 新校正 》 中说:“在彼云 《 灵枢 》 ,而此曰 《 针经 》 ,则王氏之意,指((灵枢 》 为 《 针经 》 也。” 《 宋 · 艺文志》 分别载有“ 《 黄帝灵枢经 》 九卷”、“ 《 黄帝针经 》 九卷”。据此说明,唐宋时期两书是并存的。北宋元佑八年( 1093 年),高丽献来 《 黄帝针经 》 ,哲宗随即下诏颁发天下使此书复行于世。现在通行的 《 灵枢经 》 ,是南宋绍兴乙亥年( n55 年),史裕“校正家藏旧本 《 灵枢 》 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刊行流传至今。

篇2:记忆成书-

记忆成书-100字

记忆的花瓣

洒落了一地

留下了清香的满路

曾经的脸庞

因了你们

满溢串串的'笑容

野菊、小草、石子

随着我们一起

合着时间的成长

时光若水

定格了友谊

定格了快乐……

篇3:资治通鉴成书时间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

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篇4: 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答案:C

相关阅读: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完成。

篇5:《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精华分享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阴阳五行、藏相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内容。下面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分享。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 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排便!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胃经: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一整天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三句话道出疾病的三个成因

百病皆生于气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的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生病起于过用

现在天底下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人头疼,医生也头疼。为什么呢?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德全不危《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

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年,度百岁乃去。

篇6:端午节的食品沿革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

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另有民间传说: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

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眼下很多餐饮企业也会在端午节推出粽子产品,并且餐饮企业还会制作礼盒,方便大家品尝。

篇7:沿革实践及启示经济论文

沿革实践及启示经济论文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以及对该理论的批判。同时,展示该理论的成功实践-欧元区的建立。最后,从区域货币联盟到我国国内单一货币政策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该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域经济货币联盟

最优货币区域,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为“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 或是几种货币, 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 其汇率在进行交易时互相钉住, 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一、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1.20世纪60年代。1961年, 蒙代尔第一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和组成货币区的一个经济标准, 即要素的充分流动性标准。他认为, 当要素在某几个地区内能够自由流动, 而与其他地区之间不能流动时, 具有要素流动性的几个地区就可以构成一个“最佳货币区”。

其后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麦金农(Mckinnon,1963)认为应以经济开放度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肯南(Kenen,1969)认为应以生产的多样化程度为标准; 英格拉姆( Ingram ) 则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而托尔和威利特(Tower and Willett,1976)、哈伯勒(Harberler) 和弗莱明(Flemming) 则把注意力从微观的供求变动转移到宏观经济现象上, 提出通货膨胀和政策一体化的标准。

2.20世纪70年代。因为前人的努力多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条件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突出该理论的正面效用同时忽略了成本的产生。该理论在70 年代的进一步发展,开始转向对货币联盟的成本-收益分析。

加入货币区的好处有:(1)降低交易成本;(2)不变的固定汇率减少了不确定性, 并能排除伙伴国之间的投机性的资本流动;(3)节省成员国的外汇储备, 降低储备成本;(4)货币一体化能促进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而加入货币区的成本则包括:(1)单个国家失去了货币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权;(2)国家财政政策的决策权受共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3)有可能加剧失业;(4)有可能恶化本已存在的地区失衡。

3.20世纪70年代后理论的新发展。进入80 年代, 经济学家通过大量运用历史经济数据对最优货币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翔实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联盟内政策的协调以及其有效性的分析。格鲁夫认为,在理性预期及政府政策随意性存在的前提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以借助同另一个货币政策声誉比本国更好的国家结成货币联盟部分或全部实现。格鲁夫的这一分析既为近年来拉美趋势加强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也为东亚国家危机后重建其汇率机制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二、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批判

对该理论的批判很多,但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理论发展变化是一个主要的批判点,而另一个方面则集中于批判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具体来说:

第一,世界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和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重新界定了被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成本。致使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的结论值得进一步商榷。

第二,无论是早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还是后来新的理论, 都只强调了实际经济因素对组成和加入货币区的影响却忽视了金融市场的作用。

第三,OCA理论某些标准自身有理论弱点,且标准间存在常被人们忽视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等种种关系。OCA标准有内生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政策的适用性。

总的说来,仍然有许多声音认为该理论的体系和框架依然不够成熟, 线索过于庞杂, 难于梳理。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欧元区

最优货币理论区理论的实践就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

欧元区的建立,是为了实现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统一市场, 实现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同时,有效地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财政及货币政策。

欧元的流通促进着欧洲统一金融市场的形成。其成功运作更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即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1.亚元:东亚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和欧盟相对成功的示范效应,加之亚洲经济的日益发展与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 亚洲一些国家和学术界也提出了加强本地区货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 而且很多已经开始付储实施, 这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 货币合作有着十分严格的基础性条件, 就目前亚洲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来看, 仍存在很多的难点。归纳而言主要有:

首先, 目前东亚各国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颇多,尤其是对资本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严格限制,这与蒙代尔提出的要素流动性标准相去甚远。其次, 经济开放度。东亚一般对美国市场依赖比较大,对美贸易额较大。区内贸易占各国与地区贸易额的比例总得说来不是很高,而且不同国家差别较大。再次,产品多样化。除中国、日本等建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外,东亚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产品分散程度较低。

基于最优货币区特性指标的分析, 再加上东亚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东亚建立通货区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学者们普遍认为, 东亚经济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 东亚货币合作的前途也是乐观的。

2.对我国国内单一货币政策的质疑—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检验货币区域效应。换一个思考视角,“最优货币区”可以大于国界范围,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对每一个国家,尤其是民族众多、地域广阔的大国而言,其自身作为一个单一货币区是否达到最优货币区标准,对其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将有很大的影响。

已有学者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各项标准,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做出初步判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通货膨胀率相似标准等多项指标的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离“最优货币区”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的可能性也较大。

篇8:英国AIM市场沿革

英国AIM市场沿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围绕着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先后设立了USM市场、AIM市场TECH市场。目前,英国可供选择的市场(AIM)有上市公司700多家,总市值超过100亿英镑。

20世纪70年代前,英国长期坚持推行中小企业淘汰政策。1973年后,英国开始改变这种错误政策,转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80年代,英国相继出台了11项有关中小企业的`法案,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于1980年设立非挂牌证券市场(Unlisted Securities Market,USN),当年有23家公司。到1989年底,USM共有上市公司448家,总市值为89.75亿英镑。这之后,USM市场逐年萎缩,至关闭时只有12家公司和8.39亿英镑市值。

尽管USM市场受到挫折,但英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变化。1995年,英国设立了可供选择的市场(AIM),将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上。AIM的上市标准较低,公司申请加入AIM市场只需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委派一位指定保荐人和指定经纪人;2、根据本国法律合法成立的公司,且为公众公司和同类公司;3、公司的会计账目符合英国或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4、具有两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纪录。如果不符合该条件,董事和雇员必须同意自进入AIM之日起,至少一年内不得出售其持有的该公司证券所拥有的任何权益。

除此之外,伦敦交易所在1993年专门制定了科研类企业的上市规则;制定了专门针对初创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规则。在此基础上,伦敦交易所于1911月正式建立伦敦科技板市场TECH-MARK,专门为具有科技创新的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任何申请在科技板上市的公司要求有三年财务纪录,但不要求盈利;要求公司发行后,公众持有股份超过25%;公司不要求有三年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要求,也没有股东和高管人员出售股份的锁定限制;对公司发售股份的数量要求至少达到3000万美元,预期上市时公司市价总值不低于8000万美元,公司应遵守季度信息披露制度。(山 石)

来源:证券时报

篇9:回眸一笑,爱已成书

(一)

她站在深秋的夜里,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是一尾孤单的鱼,独自走上岸后,却发觉除了疼痛是真实的,寒冷是真实的,其它的一切都是自己虚构出来的,包括爱,包括幸福。

在这个寂静的广场,唯一还发出声响的是头顶上的那座巨大的钟。每隔一小时撞击出一阵悠扬的鸣响。风舞霓裳,美丽成为今夜的背景。她不知何时开始泪盈满眶,却依旧微笑着,脸上有着从未见过的决然。

那些真真假假包裹着的恩恩怨怨都该有个了断了。在秋天,一些事物总会被收割干净。她微眯着眼仰起头,有鸟从深蓝色的天空飞过,夹杂着风声呼啸而来,然后转眼逝去。

再美的风景,不是目的地,也是枉然。

(二)

回眸处,她依稀是白衣飘飘、年华未老的模样。而他是她那段纯白记忆里形影相随、甘苦与共的牵绊。以为会一辈子如在云端幸福,却被一场风雨打回原形。在越来越苍茫的视线外,是谁曾许下一生只爱一人的承诺?又是谁在拼尽全力拥抱之后,义无反顾地离去?那些誓言成为空谷回音,远与近都是一种虚幻的蒙蔽。

多年以后她才明白,同样的一句话,可以是表白。可以是解释。可以是想象。也可以是解脱。只是用谎言换来的欢颜,也会如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划出一道空旷的痕迹。可以遐想,也可以说是瞎想,最终凝固成苍凉的背影。

或许该感激吧!感谢他曾经离乡背井,只为让那些远隔天涯的感情能就近生根发芽,然后长出满树梨花。

梨花,离别的花,终究成为抒写离别的年华。

(三)

这感觉像一场撕裂,将自己肢解以后,再一点点拾起、拼凑、还原、恢复,仿佛从来不曾发生过什么。但曾经的自己早已从身体中游离,站在与现在的自己不远不近的地方,以一种陌生而苛刻的目光考量着自己,不说一句话,却足以让自己无地自容。

于是,她才真的明白,大家都被时光抛弃,再也回不去了。那样不顾一切的疯狂,那样撕心裂肺的执着,那样百转千回的隐忍,都变成了现在的浅笑、低语、客气的告别,嘴里与所有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说着保重,唯有对某一个人不曾说出来的那些保重,才是最渴望抵达到彼此内心的祝福,却宁愿烂在自己的心里,也不愿现实的风雨去风化、瓦解这些仅存的慰藉。

我们与时光抗衡的唯一法码就是:当时光站在我们这边的时候,我们没有辜负,没有背叛,没有无所谓。

所以,结局可以是离开,但请不要无所谓!

(四)

只是,是如何开始的呢?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像两只剌猬一样小心翼翼、一步一步靠近着彼此,相互试探、猜测、评判,随着时光的辗转而由陌生到熟悉,却在洋洋洒洒的一场大雪面前断了所有的归途。

一片苍白中,那抹身影成为冬日里最为倔强的植物,被雪覆盖,却总能破冰而出。那些春夏秋冬里流淌着的喜怒哀乐,如不同的人面对酸甜苦辣一样,会有不同的喜爱。但只要认真品尝过,便不再会有遗憾。

一座繁华喧嚣的城池,如果人都散去,也会有安静得可以听到心跳的时候。我们被埋伏下的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阻隔在命运划定的城池之外。那些身不由己的原因,如同一棵树,背负着真相沉默地生长着。越是枝繁叶茂,越是阴影重叠。

但时间会代替我们勇敢地揭开一切的谜底。

看月影西斜,碧水微澜。白色的木质长凳上,留下抹不去的暗伤。

(五)

生活,有时候更像是一首无字歌,随着旋律跌宕起伏。而那些真正的天籁之音,只有到遥远的天边才能寻到。于是,当远方的梦变成现实的倾诉时,怎么不让人沉沦?

思念的疼痛,等同于爱的深浅。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才真正长大。如同当年的她与他在还没有学会游泳的时候,却被年少的勇气推入情感的激流中沉沉浮浮。当每个人都祈盼别人救赎的时候,也是沉沦最快的时候。

可是,这世间,谁能救赎谁?如同心自由,谁能让谁毁灭?当一个人了无牵挂时,不是成佛就是入魔。那些唯有人才有的软弱与彷徨,也必将由人的勇敢与坚定去击垮。

真的到了双眼一闭时,比谁都狂又如何?还不是变成了灰,消失了影。所以,不要说感情是怎么了?缘深缘浅,都早已注定。我们以为我们有多么的强大,却不知我们都是命运操纵的玩偶,表演得像模像样,却落得个被人窃笑的结局。

其实,这世间哪有什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哪有什么不会错过的姻缘?哪有什么无法分开的情谊?那些已经逝去的、即将逝去的人或物不过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自己:珍惜!珍惜!再珍惜!

诀别诗,三两行,思念却一生也走不完。

(六)

回首来时的路,不为缅怀,只为忘却。那些刻在时光里或深或浅的痕迹,唯有交付时光去抚平。那些过往,也不过是一段感情的流亡。在逝去中流浪,在失去中死亡,在回首中复活,在回归中成长。

有一天,她终会找到一个心甘情愿为她做可口的饭菜,戒掉自己的麻辣口味只为了照顾好她的胃的人。会将银行卡的密码设为她的生日,将私房钱攒下来只为节日给她惊喜的人。会在她一天比一天老去的时候,还愿意在众人面前牵着她的手,跟她说我也在变老啊,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她学会洗衣、买菜,收拾家务。不再像个孩子一样肆无忌惮地哭,亦或肆意妄为地笑,她将这样的权利交给了未来的宝贝。她会教孩子先喊爸爸,如同有人会教孩子先叫妈妈一样,然后看孩子如何定夺就全凭天赋了。

但这个人,不会再是曾经的他。

见他安好,还是感到安心。

这样的感觉,却已无关情爱!

(七)

终于到了可以用“不过如此”来归纳这段感情的时候了。

不过如此,然后暮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渐行--渐远--

她忽然明白他留下的那朵莲花是何寓意:

莲花,一种盛开在七月的花,送给在七月出生的她。只因他坚信:她终将绽放成为一朵美丽的莲花。或许他看不到那样的风华,但他将最深的祝福留在了美丽的莲花中。从此别后的年华里,一步为莲,步步为莲。莲花在莲叶间安枕无忧,年华在思念中安享千年。

见花如见人。他说过的话,她一直铭记。

像花一样美丽。她能做到的事,也不过如此!

天涯路上,繁花似锦。回眸一笑,爱已成书。

《易经》和《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知识

沿革实践及启示经济论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个人心得

《黄帝内经》静心口诀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500字

黄帝内经是哪个朝代

《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黄帝内经》的成书和沿革,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