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静心口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脆皮炸鸡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帝内经》静心口诀(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脆皮炸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黄帝内经》静心口诀

篇1:《黄帝内经》静心口诀

《黄帝内经》静心口诀

《黄帝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静心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一、闭目养心

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二、闭目降气

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三、闭目行悦

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四、闭目卧思

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五、闭目消食

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六、闭目赏乐

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七、闭目解乏

劳逸结合十分重要,当身体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八、闭目释烦

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气永存。

拓展阅读:《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比较

《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但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对疾病认识的着眼点与临床思维各不相同。究竟如何看待这两部经典巨著呢?

《黄帝内经》的确切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其作者亦难以考证,多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乃古代众多医家共同智慧的结晶。《伤寒论》是汉末医圣张仲景所著。虽然医圣在序言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但在大论中很少有《内经》的痕迹。仅《内经》热论篇中之三阴三阳与《伤寒论》之六病有高度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阴阳五行、藏相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内容。然其方药体系仅仅是处于雏形阶段,极不成熟。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内经》的理论及临床价值。《内经》对很多疾病的病理认识非常深刻,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曾治疗多例肢体疼痛肿胀或肌肉萎缩等患者,观其有尿黄,舌苔黄腻脉滑等,投以清热化湿的方药而获效。

《伤寒论》是医圣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凭其天才的智慧,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开创的一独特法门。既没有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也没有论述具体的疾病,也不谈诊断不谈药性。

全书以六病为纲方证为目,构筑了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且简易而高效的'中医临床诊疗学。六病是医圣对万千复杂疾病的宏观分类。凡有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等脉证特点的即称之为太阳病。所以太阳病不是具体的某一疾病,而是对有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等脉证特点的一类疾病的称谓。太阳病又可根据其具体脉证而进一步分为中风、伤寒、温病等,其他诸病亦如此。

最令后世医家困惑的就是对六病的认识,自朱肱首先开创以六经解释《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遂相沿成例,习称六经辨证,诚不知经从何来?

方证是特定的脉证组合,如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弱,桂枝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共约十大类方,每类方均有其基本的脉证,然后根据临床变化而作相应的加减。其方证非常简单明确,学习经方不需要通达更多的中医基础理论。故清经方家柯琴言: 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整部《伤寒论》就是以六病为纲,从方证药证入手,开创了一全新而独特的中医诊疗体系。其方药体系已非常成熟,达到了极高的量化水准。其方证精细入微,而剂量更是丝丝入扣,剂量稍变则方证迥异。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的药物组成完全相同,仅剂量稍异,则方证即不同。

《伤寒论》并以其独特的视角认识疾病,发现了万千复杂疾病的脉证规律。不难看出《内经》与《伤寒论》两者的理论体系与临床思维完全不同,唯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进而在临床上正确运用经方。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两者的区别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认识上的混乱。

历史上成无己首先开创了以《内经》相关理论来全面注解《伤寒论》,试图证明《伤寒论》的内容无一不是从《内经》而来,但对后人正确认识《伤寒论》并无裨益。因为成无己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伤寒论》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独特的临床思维。

相比之下,《内径》更重视辨病机与治法,而《伤寒论》却更重视辨六病与方证,两者的临床思维完全不同。如《内经异法方宜论》篇有:脏寒生满病。本人对此体会颇深,有很多腹满的患者是因体内有寒邪,用附子理中汤等温阳驱寒的方药即可获效。曾有一老年患者,因严重的腹胀多年来就诊,先后查胃镜肠镜达七次,均无明显异常,却屡屡治疗不效,痛苦不堪。据其脉证认为是脾胃大寒,投附子理中汤加味。而患者因不太相信中医可以治疗此证,便反问究竟是什么病?只好对其解释说是寒气重。又问寒气是怎么来的?便说过量食绿豆、西瓜等寒性食物亦可出现。谁知道其一生嗜食西瓜,后来生活条件改善,更是每日必吃两个西瓜。服药至十三剂尚无改善,至十四剂腹胀突然减轻,共服三十余剂而痊愈。古人言西瓜为天生白虎汤,可知其寒性之重。

但又不是所有的腹满均是寒证,也有湿热证或肠道积滞等,所以《内经》的很多内容有其相对性,需要灵活看待。相比之下《伤寒论》中有关腹满的脉证则更加明确且精细入微,如79条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126条少腹满小便不利,抵挡汤;208腹满而喘有潮热,大承气汤;219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白虎汤。同一腹满因兼证的不同,则方药迥异。

当然最大的区别还是临床思维,《内经》体系注重辨病机,《伤寒论》体系注重辨六病方证,两者对疾病认识的着眼点大不相同。如宋许叔微治一咯血患者,因脉浮紧无汗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清舒驰远治一难产,因脉紧无汗用麻黄汤一剂汗出而愈;丁甘仁用桂枝汤治愈背疽;黄煌用白虎汤加味治愈口渴多饮的崩漏;及本人用麻黄汤治疗糖尿病、用桂枝汤治疗高血压等。若非熟谙经方思维者,难以理解上述医案。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恽铁樵,其原先有四个儿子,前面三个儿子均因发热,请时方名医治疗不效而亡。后第四子亦复高热,初请来多位时方医治疗不效。恽氏粗通《伤寒论》,观其子发热无汗而喘,是典型的麻黄汤证,可为什么这些医家就是不用呢?其与夫人商议,如其座而待毙,不如铤而走险。遂自开一剂麻黄汤,患儿服后汗出热退身安。恽氏因此而弃文从医,成为近代颇具影响的中医大家。

此外如山西名医门德纯先生曾遇一屡治不愈的重症失眠患者,询知其卧时双腿卷曲而双手捂胸。便根据大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岂料用此方一剂患者酣睡不醒。若按照时方思维,从病着眼,又怎能想到用此方呢? 但切莫见他人用某方治疗某病取效,不辨方证如何即套用之。

特别是后世时方家们对很多疾病的病机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导致治疗法则的错误及临床疗效的低下。如认为性功能障碍就是肾虚而补肾,实践证明补肾治疗此病,其疗效并不理想。时方医对于用四逆散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痿获效则难以理解;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就是肝阳上亢,强调平肝潜阳等。反而对用真武汤、桂枝汤等治疗高血压获效难以理喻;对中风患者更是强调肝阳上亢,对用续命类方治疗,更觉骇人听闻。对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则认为是脾虚气虚等,无法理解用小陷胸汤等方治疗可以获效。总是片面理解《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误认为独取阳明就是补脾胃补气血。殊不知《内经痿论篇》反复强调五脏热,并引《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曾有一患者因右手肌肉萎缩,难以持物。据其心烦失眠易怒,眼充血,口多粘涎,脉滑数有力。投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月余,诸证改善,手可写字持物。其儿子知道后,硬是将其母弄到北京治疗。初请西医专家治疗,认为没有好办法,遂改请一中医博导,那位专家信心满满的说可以服中药治愈。后来患者带了两个月的中药回来服用,并将方子给我看。观其方一派大剂温补药,诸如黄芪、党参、附子、杜仲等二十多味。屡屡告诫而患者却不能理解,其后药未服完即殒命,真是不胜悲哀!

当今中医整体疗效的下滑,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忽视中医经典,尤其是对经典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传统经典作基础的中医,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确定的独特的临床应用准则,若背离了经方思维用方已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方。所以临床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经方特定的临证思维方式。

篇2:《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精华分享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阴阳五行、藏相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内容。下面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分享。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 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胆经: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对应经络:肺经: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大肠经:排便!便前一杯温水。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胃经: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脾是后天之本。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一整天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心经:小憩一会儿。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膀胱经: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心包经。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平和心态。

亥时:21:00——23:00三焦经: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亥时三焦通百脉。可休养生息。

拓展阅读:《黄帝内经》三句话道出疾病的三个成因

百病皆生于气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的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生病起于过用

现在天底下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病人头疼,医生也头疼。为什么呢?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德全不危《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

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年,度百岁乃去。

篇3:静心格言

1、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2、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5、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6、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0、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11、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12、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13、希望人际关系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4、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5、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6、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不会给你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

18、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9、佛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苏霍姆林斯基

2、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

3、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冰心

4、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高尔基

5、有人问我们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能走多远而不至出错,我们应该欢迎他,把他当作朋友。——泰戈尔

6、应该尊重彼此间的相互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

7、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罗佐夫

8、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9、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10、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莎士比亚

11、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12、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13、朋友,熟人是靠山,但不能一味地依靠他们。——樱井秀勋

14、那种只愿听顺耳之言的人,对他人又有什么帮助?——伊丽莎白·比贝斯科

15、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16、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

1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爱因斯坦

18、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埃·哈伯德

19、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20、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21、帮自己的忙,帮到后来,只忙了自己,这是常常要遇到的。——鲁迅

22、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 罗兰

1、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2、心要跟小孩一样,很单纯、很简单,才能很快进步。要简单,但不要简陋。

3、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4、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扁鹊

5、心放松,精神不这么争名夺利,我们的聪明才智会自然跑出来,我们越轻松工作越好。

6、我们必须先得到内在和平,才能将和平带入世界。

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8、神圣具有美妙、悦人、妩媚、安详和宁静的性质,给心灵带来难以表达的纯洁、光明、平安和欣喜。——乔·爱德华兹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10、如果我们静心,唤醒内在的意识,我们会知道自己的伟大,知道自己和宇宙源头有沟通,而且是其中一分子,我们和整个宇宙是一体的,因此我们会更有耐心、更坚强、更有智慧,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

11、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12、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4、当我们往内静观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物质,只有真实的能量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源头。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当成这个肉体,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来处,真实的能量才是万物的源头。

15、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托马斯

16.当一个人业绩消退的时候,别忘了积极行动是一种习惯。

17.当一个人推诿责任的时候,别忘了勇于承担是一种习惯。

18.当一个人肠枯思竭的时候,别忘了转变思路是一种习惯。

19.当一个人畏惧调职的时候,别忘了提升自己是一种习惯。

20.当一个人沮丧失意的时候,别忘了检讨改进是一种习惯。

21、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2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23、佛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4、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6、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27、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28、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0、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篇4:静心人生哲理

静心人生哲理

几日的暴雨把心情洗得如浮萍一样,在空荡的夜色里飘浮不定。想把心静下来,却发现是如此得难!暴风雨过后,天空中再无一物,为什么心中的烦乱却又上眉梢?佛说:“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可心上的尘用什么拂拭呢?人生百年,常常为“惑”字所困,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尘土。无论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惑”字总在与我们同行:想不通世间的贪富、想不开人生的命运、想不穿情感的迷离……,惑越重,心越累,惑越多,心越迷茫。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民收获了满园葡萄,他想着与人分享他的喜悦。于是他摘了一大串葡萄到园门口等过路人。第一个路过园门的是位商人,农民就高兴地跑上去对他说:“这是我种的葡萄,您尝尝吧?”商人拿过葡萄一尝,说:“好甜”,农民听了很高兴,就想着把手中的一大串葡萄都送给商人,这时商人就问:“多少钱啊?”农民忙说:“不要钱的,这是我自己种的葡萄,想与您一起分享我的`快乐。”商人摇摇头说:“世上哪有白得的利益?”于是商人拿了葡萄,扔下一串钱走了。当农民看着地上的钱发呆时,又走来一位官员,农民想总会有人懂得自己的心情吧,于是又捧了一串葡萄让官员品尝,并说要送给他,官员马上扳起脸问:“你是不是有事求我?”农民忙说:“没有没有”,官员说:“我不信”,于是扔下葡萄走了。

农民感到好失望,想着我怎么连葡萄都送不出去呢?这时,又有一对年轻的夫妇走来,农民再次鼓起勇气摘了一大串葡萄送到他们面前,少妇一尝,笑逐颜开,连说好吃,农民很高兴,就说:“我把这一串葡萄都送给你吧。”这时,少妇的丈夫却已是怒目圆瞪了,吓得农民捧了葡萄跑回园子里去了。故事结束了,却留给我们一个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农民连一串葡萄都送不出去呢?是因为葡萄不甜吗?是因为农民心不诚吗?诚然不是,答案是商人、官员还有少妇的丈夫心中的疑惑,而这些惑就来自于他们心中装满了权、利、色,而忘了人性还有单纯的一面。当一切忘了初心的时候,就失去了自我。静心,就是要寻求自我。“惑”字说明了人心里装着很多的选择,却不知道怎样选择?既然我们无法放去选择,那么只有把心变得更大、更宽,让它承载更多的选择。而要把心变得更大、更宽,就需要有一颗空明之心、宁静之心。水在飞流的时候我们永远看不到水后面的东西,只有水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清澈见底,而人心也一样,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找到自我。老子曾说:“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求我们有一颗安静、宽容、空明之心,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有人说最怕寂寞,其实人需要寂寞,只有在寂寞时我们才能真正也放松自己,真正地静下心来,真正地认清自己。孔子尚吾日而三省吾身,更何况处在物欲横流中的我们,坚守一颗赤子之心是多么得可贵!静心,并不是让我们躲到世外桃园中去,静心更需要在红尘中历练。儒家文化建立起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一生以“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就是说不能凭空臆测、不能绝对肯定、不能拘泥固执、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追求的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以一颗圣人之心通达社会,这才是真正的静心。就好像我们把鸡蛋、萝卜、茶叶分别放在开水中煮,结果鸡蛋变硬了、萝卜化了,只有茶成了茶水,这三种东西,正代表着三种人的处事方式,而唯有茶做到了和于这个世界,真正做到了“外化而内不化”,达到了静心的最高境界。静心并不仅仅是坚守本心,而是要真正放下心来。

篇5:经典禅语静心

1.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 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4. 人世间的艰难与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6.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7. 如有来生,我愿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

8. 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9.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0.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11.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12.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3.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14.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5.. 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16.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17.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8. 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19.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他生里。

20. 落花不解伊人苦,谁又怜惜伊人情。空伤悲,独愁怅,怎解此心凄凉。风吹,心冷,思念长;凝眸,望川,人断肠。同是断肠人,不知心伤几许。

21. 弘一大师《生命之爱》----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

22. 人之谤我者,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3.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24.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

25.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26.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7.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28.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9.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生生相惜,永世不见。

30.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篇6:经典禅语静心

1.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 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3.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4. 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个穷人;因为他总有贪心,“贪”字无厌,

5. 一湖秋月碎离愁,风也迷离,雨也迷离。

6.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7.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8.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9.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11.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2.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3.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 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15. 你成功时最危险的敌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16.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7.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8.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诚的慈悲心。

19.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0.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1.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2. 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23.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4.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25.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6.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

27.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8.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9.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0.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31.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放值千斤。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为最高。切勿贪以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平安乐逍遥。

33.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34.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5. 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谈人隐私,勿论人是非,其功德皆是无量

36.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7.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8.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39.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40. 情生智隔。

41. 人的一生能有几次错过,蓦然回首,不禁潸然泪下,再遇之时,已不见年少轻狂,悠悠流年,韶华白首,转瞬即逝,再念起,你我只是那尘封与记忆里的往事。

42.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3.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4. 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45.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6.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7. 只有经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人世间生存的更自在。

48.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静心人生哲理

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知识

佛教静心经典语录

静心口服液广告词

静心的格言

佛经静心名句

佛语静心经典语录

静心经典禅语

静心阅读作文

《黄帝内经》静心口诀(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黄帝内经》静心口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