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iao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共含12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ia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篇1: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薄弱是目前困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一道难题.为了寻求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访谈和测试手段,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听力困难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听力困难的可行性建议.

作 者:袁相科 刘励 何飞云  作者单位:袁相科,刘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何飞云(浙江建设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调查分析   听力障碍   教学建议  

篇2: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听力理解思维方式形成的特点及规律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特别强调我们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听力理解思维方式形成的“二个层级”的划分作为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指导性的宏观框架,以便更有效地实施“阶梯式”的听力教学策略.并指出目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土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作 者:张强宏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4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9)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高职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策略   模式  

篇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分析

调查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253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2‰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对,总体上好于全国常模.在调查中探讨职高学生的心理状况,认为影响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焦虑、敌对,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对策.

作 者:林孟晖 马海陆  作者单位:林孟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上海,62)

马海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1(14) 分类号:G44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及对策  

篇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分论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论文发表,发表办公室管理论文,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投稿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

个体或团体如何行动或行动的效果怎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个体或团体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这个特殊的团体工作思想支配着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的方式和最后取得的效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部门,随着重理论轻实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瓦解逐渐建立起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下,由内而外的自发改革来适应这种模式,尤其是学生管理理念发生的改革最为显著。学生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变。

(一)学生管理目标定位的改变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将学生管理定位在服务学校的教学上,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将学生管理目标定位于一边服务学校的教学一边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从以往关心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转移到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管理内涵上的改变

在内涵上首先要解放思想,将管理的重点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管理转移到关注学生日常事务咨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搭建实践平台、拓宽社会服务项目和改进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等方面。在日常管理中逐渐由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生管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服务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逐渐深入,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以往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教学时间由过去单一的课堂变为课下,教学环境由教室变为车间、实训室,由校内转为校外。教师由校内教师转为企业技师、外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巨大的变化必将冲击旧的学生管理方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由集中转向分散的挑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出台新政策新策略,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以往没有遇到的新内容,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模式后,以前较为集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变得非常分散。与教学工作的同步性发生矛盾,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出现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割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何更好的协调统一学生管理工作搭建起二者的桥梁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如何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间合力的挑战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想切实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里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因为无论是给学生提供入学、考试、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还是建立或增设服务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咨询中心、服务中心、创业培训中心、社会实践指导服务中心都需要协调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功能。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遵守传统墨守成规地选择未来职业的现象越来越少,在越来越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听从安排而是从自身出发,个性化发展要求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建立起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是一种挑战。

(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人力少、任务多、任务重的挑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一轮接一轮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相对固定的团体,增加人力困难重重,如何高效率地担负起多而杂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能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等途径井然有序的完成各项工作不失为一种挑战。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一)秉承“育人为本”管理理念,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内在灵魂,因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指引高职院校繁荣发展的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育人的作用远远超过具体的课程、实验和活动”。[1]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实现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的功能,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的核心,大力发展以重视实践和锻炼能力为核心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样,站在学生管理视角来看“,育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法制性、全面性、精细性。任何一项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都要站在服务学生为了学生利益的角度,尽可能具有普适性、开放性、创新性,以此来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充满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合理进行机构设置,确保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做支撑。尤其是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更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机构设置,设置的机构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例如当设立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学校层面单设“大学生事务中心”,二是由学生处这一部门出面设立,作为学生处的二级机构,从学生处副处长中挑选适合者兼任“大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负责相关事务。“大学生事务中心”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建纲立制,明确内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有效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三)建立学生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理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学生管理方面建立服务体系可以说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有了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形式上象征着学生的'诸多烦琐细微的事情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能够享受到快速方便的服务和帮助。更进一步来说,这是“育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之所以设置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机构,正是为了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为学生服务的越好、越周到细致,说明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越高。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可以将学生服务中心细分为六个体系,其一是学习引导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方法,从被动到自动自觉的学习,从而打好理论基础。其二是职业生涯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就业领域进行科学规划,帮助他们提前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其三是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当学生有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从而尽快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其四帮助困难学生服务体系,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提供各种工作机会来提供经济资助,让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其五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寻找自身优势和潜能,促其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其六德育教育服务体系,在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这六个体系相互联系各有分工,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建立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迎接这个挑战,促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齐头并进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比教研室老师低,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部分曾经是宿舍管理员,这类学生管理者资历深,学生工作经验丰富,但他们普遍不具有创新性,喜欢墨守成规。对于这部分学生管理者高职院校应对他们在创新性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使其专业化从而尽快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生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比如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并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一方面鼓励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其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篇5: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本地高职院校的社团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些社团活动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社团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社团发展缓慢,受多种因素限制。

一、经费与场地的限制

(一)经费问题

学生社团的正常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经费的问题。其一,政府和学校对社团的经费支持不够;很少有社团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部分社团能够得到学校经费的支持,但是经费都相对较少。其二,学生社团筹集经费的渠道和能力有限。社团自身筹集经费的渠道主要是会员的缴费,少数的社团可以拉到一些校外的单位的少量经费赞助。

(二)场地问题

场地是限制社团顺利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一,高职院校不重视社团的发展。第二,学校的场地资源比较紧张。第三,由于社团的种类较多,场地的使用和时间的配置上存在冲突。只有处理好场地的问题,社团才能正常顺利的发展。

二、社团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不够专业

根据访谈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的专业性不高。也就是大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高年级的学生来兼任,很少有专业的教师来担当社团的`指导教师。长此下去,一定会阻碍社团的专业性发展,有很多社团就是因此被迫逐渐取消的。

(二)指导教师参加社团活动的频率不高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不够重视。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偶尔参与一下,对学生有个交代就可以。其二,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紧张。很多老师会同时担任好几个社团的指导教师,因此其精力非常分散,导致社团指导工作效果不好。

如果想要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角度保障经费和场地的良好使用。经费和场地是社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不足和场地缺少是制约高职院校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积极主动拓宽筹集经费的渠道。目前,我市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会费。立足社团的长远发展,仅仅靠扩大社团成员的而获得的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社团应该打出自己的品牌,取得一些奖项和荣誉。

其次,加大校外经费的吸收。学生社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社团应该立足校园,有意识朝着为企业服务的方向发展。社团也可以通过提供有偿服务的方法,吸纳一些经费。例如,文艺社团可以参加一些商场或超市的商业演出活动,为社团积攒一些经费。采用这种方式不断可以有效的缓解经费紧张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社团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社团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加快社团场地的开发。学生社团如果没有场地,势必会影响到社团活动的效果。目前,我市高职院校很多社团都没有固定的场地。多数社团表示缺少场地,而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场地。高职院校解决场地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积极争取场地资源,提高场地的有效利用率。学生社团应该积极树立自己的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影响力,以最佳的状态去主动争取场地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需要配备一些与之相符的基本的设备和设施,用来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进行。

加大校外场地资源的开发。学生社团应该积极挖掘校外的场地资源,充分利用校外的活动空间。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社团可以租用一些场地,为社团成员提供服务。

(三)提升社团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教师在社团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指导教师是社团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种监督和保障。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是非常有意义的。

加大指导教师管理力度。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是影响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上述工作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完善规范社团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系列的有关社团的审批、经费的使用,成员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的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社团的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其次,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该将指导教师的辛苦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把其在社团的工作量与评优和评职称挂钩,并进行定期的考核,按照考核成绩给予奖励,从而有效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逐步实现指导教师专业化。由于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团发展的影响巨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配置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和思想理论觉悟高的教师加入到学生社团管理的行列,为社团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的高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团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走出一条科学的高校社团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长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创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3):222.

2.罗一娴.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与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2.

3.董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20.

篇6: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困扰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提高的障碍,从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两方面指出障碍的成因,提出了改进听力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理解障碍;学习策略

据美国语言学家M.S.Temperly的统计,人们在社会实践和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有45%是通过听来完成的。听,作为语言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人类交流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听力训练在高职英语教学的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听力包括人的听觉能力以及能达到理解程度的认知能力。听力过程是大脑不断接受信息,进行反复过滤、综合分析的思维过程。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

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一)语言因素

其一,语音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必要的语音知识,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语音训练,学生对英语语音知识如重音、连读、失音、不完全爆破、意群、语调等也知之甚少,对音素分辨、略读、连读等语言形式难以区别。比如:come in――coming in;in the street――in the tree;offers she――offer she 等。这些语音障碍大大影响了听力理解。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语音不够重视,觉得只要能读得出、看得懂就行了。影响听的效果的另一因素是说话速度。当听的内容熟悉,生词不多时,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若材料中生词较多,就会影响到对听到的信息的理解。

同音词和近音词的辨别也是听力练习中常见的情况。一般是出题者有意识地设计读音相似或相同但含义不同的选择项,以此来干扰学生的理解,从而测试学生辨音,辨义的能力。对于这类考题,考生应该注意比较、区别英语的单词发音、尤其应该注意比较、区别在连贯语流中的单词读音,弄清楚话语的确切含义,然后作出判断,切忌按照读音机械地选择答案。如:

M:I hope to get a job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and earn some money. How about you?

W:I’m going to take a correspondence course.

Q: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talking about?

A)Corresponding with each other.

B)Summer vacation plans.

C)Spending some money.

D)A dance course.

此例选择题中的Corresponding形成对话中的correspondence的干扰项。correspondence course是一固定搭配,表示“函授课程”的意思。正确答案为B项。英语中同音异义词有两类,第一类是发音、拼写均相同但词义不同的单词,如:arm 意为:胳膊;武器;letter意为:字母;信件。第二类是发音相同但拼写、词义和词源均不同的同音异义词,如:night(晚上),knight(骑士)等许多同音异义词都应掌握。

其二,词汇因素。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生词。这些生词主要有下列原因造成:

不熟悉词的发音在阅读中,这些词是熟悉的,而在听力测试中,一旦变成了声音,就觉得陌生而听不懂成为生词。

不能正确理解词的确切含义如下例,考生如果能确切地理解dramatic此处的词义为“戏剧性的;夸张的”,那么根据答案中exaggerate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M:How did you like yesterday’s play?

W:Generally speaking,it was quite good. The part of secretary was played wonderfully,but I think the man who played the boss was too dramatic to be realistic.

Q:How does the woman feel like the man?

A)He played his part quite well.

B)He was not dramatic enough.

C)He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secretary.

D)He exaggerated his part.

猜测词义的能力差 猜测词义时要有全局意识,不要仅局限于对一个单词的理解而不顾整体,从而因小失大。可以从上下文、同义词、语法结构、构词法、语言环境及说话人的语气等作出符合逻辑的推测,达到排除听力障碍,准确理解语篇的目的。如学生听到下列句子:In general,Pamela does the book-keeping. She is excellent with figures and seldom makes a mistake.会认为book-keeping 是个生词,然而根据句子及上下文的意思,Pamela擅长数字计算而且很少出错,可猜出该词的意义为“记账,簿记员”。

英语习语、短语不熟悉由于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习语、短语实际意义不熟悉,从而导致影响到对句子、文章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做出错误的判断。如:hold water不是“能装得住水”的意思,而是指说的内容“有道理、有说服力”;white elephant 也不是“白象”,而是“昂贵而无用的东西”。

――What are you doing in England?

――I’m spending a few months brushing up my English and getting to know the country better.

学生把brush up理解为“刷新、刷掉”,而不知道这个词还有“复习、重新学习”的意思。

(二)非语言因素

其一,文化差异的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Dell Hymes在谈到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时指出:“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外部的语言表现,也曾影响到内部的语言能力本身。”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概念的不同理解,有时甚至引起误解。所以,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提高听力水平必须对目的语社会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下面的例子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W: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take the car to the garage or just to buy a new one.

M:If you buy a new car,you’ll probably save money in the long run.

如果学生不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就无法理解“买新车可以省钱”这一说法。在西方国家,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买车一般不会太贵,但修车却要花一大笔钱。所以从长远来说,修车不如买新车更划算。这和中国的文化与思维不同。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入。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打下基础。

其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种情况是学生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超过了本身的水平和能力,以浮躁的心态去做听力练习,从而影响了注意力的集中。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学生对自己的听力水平不自信,精神高度紧张,妨碍了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一旦遇到难题,就乱了阵脚,原来能够听懂的也听不懂了,形成听力障碍。另外,学生习惯上在听音过程中有先翻译再理解的倾向。对听到的信息的处理速度跟不上语速,听音时大脑忙于处理上一段信息而错过了下一段信息,这时如若听者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就会精神紧张,产生焦虑感,妨碍个体有效地处理有用的信息。

解决学生听力障碍的途径

营造英语环境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街头巷尾反复听到的一些歌曲,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这种语言学习方式语言学家称作“习得”(acquisition)。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达到一定限度,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然后逐渐过渡到“学得”。营造“习得”学习环境的首要策略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纯粹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英语课堂成为英语环境创设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语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讲英语,尽可能地把母语“忘掉”。在听力课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做到丰富多彩,多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名人演讲、优秀电影,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他们耳濡目染,会自然而然“习得”英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新闻等。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能为学生们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

训练学生的预测技能预测技能指听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所得信息进行联想、推理未知信息的能力。听力过程是一个寻求意义、预测、证实的过程。因此,正确的推理和预测的能力是构成听力理解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听力理解就是听者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输入相配对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每次都是准确的。因此听力理解是典型的部分理解而非全部理解,做不到每个词、每句话都听懂,要抓住主旨大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体内容上,切忌遇到生词便停下来冥思苦想而忽视全文理解。要学会捕捉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根据问题的选项,对听力材料的话题或下文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捕捉关键性的词句,争取听录音时使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一般来说,一个人预测信息的能力越强,他的听力越好。

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至关重要。例如,有些对话文化内涵丰富,能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入程度要考虑到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日积月累,提高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要多使用一些真实材料,多补充一些能突出反映英美文化内容的材料,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说话者真实的意图。可利用《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美国连续剧《六人行》(Friends)、《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fe)、《越狱》(Prison Break)等作为课外补充。这些材料语言地道,情节生动,幽默风趣,扣人心弦,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习得语言。

注意个体差异在提高学生总体水平时,也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学习外语的才能因人而异,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基础情况、性别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个别指导。对于语法基础扎实、语音语调好、词汇量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课外听一些难度较大的材料,课堂上让他们回答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对那些听说能力较差、不敢开口的学生,则可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在他们口头表达遇到困难而出现停顿时,给他们提示,引导他们继续讲下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下,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听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技能。成功的听力理解源自听者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储备以及有效的听力技能。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听力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听力课堂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文、图、像的视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

[2]闫淑芳.浅谈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J].中北大学学报,,(4).

[3]杨茜.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和实践[J].外语界,,(2).

[4]陈秀云.英语听力技能与培养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篇7: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听力水平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听力水平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听力水平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他们听力水平的现状及听力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一些建议.

作 者:万海玉 邱凌涛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京东校区,江西,南昌,330029 刊 名:职业圈 英文刊名:OCCUPATIONAL CIRCLE 年,卷(期): “”(20)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高职生   英语听力水平  现状   对策  

篇8:论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对策

论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对策

高职院校近年发展很快,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凸显,作为学生的培养单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难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和健全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确保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到位;(2)坚持“五个前移”的教育改革,把学生就业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3)严格审查毕业生推荐资格,确保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4)建立与毕业生密切联系机制,确保掌握毕业生的动态信息.

作 者:孟金红 陈国清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7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就生   对策  

篇9: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如,特色突出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对比指出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困难;问题

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完善中国特色大学制度”部分,要求“各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大学进入了制定“宪x”的时代,标志着大学办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校章程的制定,将能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目前,部属高校的章程工作制定已经完成,章程在学校发展中也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省份针对省属高校也都已经启动了章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省属各类型各层次院校的章程制定时间表。章程建设进入了国家和省里重视,各高等学校全力制定的时期,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我国各高校章程建设将陆续完成,各高校都将建立起新的有利于高等教育本身健康发展的新秩序,行政力量在办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进一步减弱,高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增强。

一、高职院校的章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影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原因

1.部分高职院校对如何在章程中体现学校特色的思考不够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多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升格而来,因为经验缺乏,基础薄弱,体现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上,就是模仿本科院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设置。体现在章程内容上,就是在章程制定的过程对如何体现特色思考不够,不能准确体现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不能准确体现院校本身的特点,不能体现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点。

特色不明显,学校本身存在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但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很明显,首先,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共同的,高职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共同的,高职院校章程建设所依据的内容是共同的。但这并不是说高职院校没有突出特色的空间。各高职院校应该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特色。

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体现学校章程特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度思考其作为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在章程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能够鲜明地把高职教育和一般本科教育区别开,能够使章程在日后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长久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要突出特色,就要在章程内容中做到“六个始终体现”,即始终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始终体现“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始终体现“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始终体现“课程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始终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始终体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为抓手”.

从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具体的办学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特色是学校宝贵的办学财富,是各高职院校能够彼此竞争又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2.部分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学院的章程建设

章程建设是一项既细致又宏大的工作,细致是因为章程内容中要体现学院办学的各个方面,说宏大,是因为章程建设要有前瞻性,要能指导学院未来的发展,因此这项工作,对制定者的水平要求很高。参与章程制定工作的人,要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要熟悉高等教育规律,熟悉高职教育的特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学校应该抽调精兵强将,共同参与完成章程建设。但从高职院校的内部人才来讲,这种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高职院校大部分以工科为主,注重技能教育,教师对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的了解比较缺乏,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章程建设。

二、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下,高职院校要提高章程的质量的措施

1.领导重视,选择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起草组织

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要从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章程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学院现有的人力资源中择优成立专门的起草组织。要把了解学院的办学历程和特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职工选到起草队伍当中,为章程起草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研究政策,认真学习,做好章程建设的资料准备工作

章程起草组织的成员要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章程建设需要的各项知识,做好补课工作。与此同时,要积极向本科院校学习,主要学习本科院校在章程起草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总结特色的方法;要向同类院校学习,主要学习章程建设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起草组织要经常召开会议,汇报学习情况以及通过学习所思考的对学校章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高职院校的章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宪x“加强对制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在文本规范的前提下,凸显各院校自己的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徐元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需先制定大学章程: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为视角.学理论,(25)。

篇10: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听力训练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培养在学习层面和教学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作 者:齐求兵 秦娜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海外英语 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年,卷(期): “”(6)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   英语听力技能培养   问题   对策  

篇1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1)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封闭,思想落后,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将管理视作服务的意识,这是影响教学管理的首要问题。

(2)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分为教学管理系列、学生管理系列和后勤管理系列3个模块,在部门设置时将部门分成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两大块,这样的机构划分缺乏一个负责综合协调和指挥的机构,使得部门间的交互协调效率低下,可能存在中间过程烦琐、冗杂的情况。

(3)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知错误主要分为2种:一是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忽视职业技能训练,二是过于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基础学习。这2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错误在于都忽视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4)教学设施条件不完善。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教学资源提升速度却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实施的要求,从而导致缺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紧贴专业岗位技能又重视理论的课程与教材,缺乏融工学为一体的校内训练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且缺乏相对充足的教学管理经费等。

(5)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尤其对于过程管理的监控较为忽视,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升质量监督的力度。其次,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教师与师傅密切配合的培养成果反馈系统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目前融合家长、学生、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于一体的社会综合反馈系统还不健全。

2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1)教育教学观念不开放。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只顾着自己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不管与自己工作相关环节的管理者及其管理机制。因此在庞大的高职院校管理链中,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秩序。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同的管理者之间要积极沟通合作,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很多管理人员没有服务意识,自身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对服务对象和所在部门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这种风气严重阻碍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内容的创新发展。

(2)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主要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对其机构划分不科学,机构间的协调指挥部门职权不清晰,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的效率低下,过程烦琐。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工作在各个机构前沿的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清楚该学科的发展目标,可以运用恰当的方式来组织本部门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机构的改革,从而代替一味发布指令的传统教学改革方式,有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

(3)应该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考虑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理论基础和生产时间的结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使教学计划对于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要注重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调整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注重技能与素养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人才培养全面进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4)应该完善教学设施条件。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必须配备相应的满足教学要求的设施。一方面,根据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合理配置教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使教学设施条件与学科建设相适应,采用定期行业调研的形式,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评价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设体制,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其次,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建立一批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内外实习培训基地和网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培训基地可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并且可以完成产品加工、学生实习训练和毕业生就业等多重任务。再者,考虑到行业与学科间紧密相关的性质,高职院校可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和教师走出校门,步入行业内部进行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训,这为高职院校教学设施提供了广大的校外来源。

(5)应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因此应该转变传统的只注重教师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督的观念,而要更加重视行业与产业等社会力量对于教学质量监督的作用,使这些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的全过程中。要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学校首先要加强对校外实践的体系监控,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走访、专项督导等方法对校外实践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且促进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其次,可以通过行业、企业、毕业生等社会力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可以采用社会调研、合作企业访谈、用人单位会谈、毕业生采访等方式,征集与高职院校紧密相关的社会阶层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意见,从而丰富教学质量监督的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3结语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要使得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需要在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分级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系部和专业教研室对教学任务进行重点管理。

(2)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主管部门可以提供多种方式聘请行业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或是组织院系教学人员到校外进行调研学习,使得教学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3)建立相关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多样化。只有制度落实了,才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真正提高,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人员和不同的教学任务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从而真正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秩序与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

(4)在校内外成立职业培训基地,使传统政府主持的职业技能培训、上岗培训等内容由高职院校来组织,这样不但可以使培训机构的种类更加齐全,并且可以使高职院校扩展办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益和高效率的双丰收。

(5)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所以必须加快教学管理的网络工程化建设,使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更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更加开放,更加适应教学管理改革发展的要求。

作者:张静静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德喜.高职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7):133-134.

[2]张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74-76.

[3]李志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8):48-50.

[4]赵岩,陈飞宇,陈彩云,等.浅谈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12):203.

[5]吕游.我国高职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7):144-145.

[6]邓阿秦.云计算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7):101-103.

[7]林强.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13):72-74.

篇12: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4]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贴。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对策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辅导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集锦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