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共含8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果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职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学院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产生和根源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些改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作 者:周巨安 作者单位: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湖北・罗田,4380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23) 分类号:B844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 分析及对策大学生几大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这种同学在学校中为数不少,这就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改正这种心理呢?
首先,要教育学生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交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采用“阿Q”精神胜利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任何一个交际高手都不是天生的。
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 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
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
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
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要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学会宽容。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还有社交恐惧、猜忌等方面。在此只浅谈以上五个方面。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及对策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的'就业心理现状--积极性就业心理和消极性就业心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志、人格等方面.针对问题的诱发原因,大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以帮助自己成功就业.
作 者:杨文龙 康秀平魏晓芸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专科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归因分析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面对社会的变革,适应、择业、情感、学习、价值等各方面的困惑导致这一群体的`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新的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关注点.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 者:冷银花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社会变革 心理问题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分析
调查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253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2‰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对,总体上好于全国常模.在调查中探讨职高学生的心理状况,认为影响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焦虑、敌对,人际关系和家庭因素,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对策.
作 者:林孟晖 马海陆 作者单位:林孟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上海,62)马海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1(14) 分类号:G44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及对策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和高校前途命运乃至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大学生择业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 者:马宏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刊 名:中国大学生就业 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年,卷(期): “”(14) 分类号:B84 G64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 教育对策大学生焦虑心理分析及防治对策
焦虑症是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心理障碍. 其防治对策, 从大学生个体角度讲, 应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技巧, 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良好情绪及健全人格. 从学校教育角度讲, 应营造良好环境,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
作 者:杜燕红 吕幼枫 作者单位:杜燕红(洛阳大学,河南,洛阳,471023)吕幼枫(洛阳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刊 名:洛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8(3) 分类号:B845.6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心理 防治对策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高职生的身心发展也是通过学习得以实现和提高。高职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习问题也是学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习。
2.情感心理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高职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高职生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3.个性心理问题。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高职生中“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这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这表现在: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高职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高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4.自我心理问题。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表现在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当代高职生生活在一个变化激烈的时代——社会结构变化,收益分配调整,信息急剧膨胀,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学生群体中来。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环境、父母的素质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过分严厉、家庭不和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自信心的发展,易引起心理失衡。
3.学校因素。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是被老师严格要求学习,死灌知识。而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有显著的不同,不仅学习需要自觉,而且高职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许多学生不仅要拿毕业证,还要考取各种技术等级证书,并要独立面对各种生活琐事,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对这些学生来说,各种不适便接踵而至,并由此引发出心理问题。
4.自身因素。高职学生年龄多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强但不成熟,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立足现实,对自己估计过高(主要表现为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或缺乏自信(感到校名、学历不如人);有些学生社会认知偏离,错认主流;有些则在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逃避困难,表现出了较低的抗挫折能力;还有些缺乏正确的恋爱交友观,走入爱情误区。以上这些势必引起心理失衡。
三、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直观感觉。其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再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
2.进行心理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所以新生一入学,就应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测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能力、人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同时,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充分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
3.在社会实践中对五年高职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材的大课堂,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学校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增强抗风险、抗突发事件的抵抗能力,这对学生适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十分重要。职业院校其学生毕业后在文凭上比其他高校的毕业生要低一个档次。要达到毕业后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就更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