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又没吃你家大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又没吃你家大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篇1: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根据发表在<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综合考察-中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展开简要的评述.

作 者:梅建军 王璞 黄兴 MEI Jianjun WANG Pu HUANG Xing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100080 刊 名:中国科技史杂志  PKU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1(1) 分类号:N092 K85 关键词:科技考古   冶金考古   陶瓷考古   archaeometry   scientific archaeology   archaeometallurgy   ceramic archaeology  

篇2: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

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

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经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不外乎说服、榜样、行为练习、奖惩法。它们往往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地把一定的思想、认识或观念赋予幼儿,而不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实践而得到正确的观念,更不 是让幼儿运用智慧和经验与环境相互作用后产生正确的认识。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道德观念,不容易牢固, 稍有变化,便会出现动摇。

为此,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引进国外行之有效的德育技术,再通过实验应用完善我国现有的德育 方法。现选择介绍几种经实验证明应用有效的德育方法。

一、移情训练法

1991年,韩兰、琚贻桐在参考美国“学会关心:移情训练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编制 了一套“幼儿移情――亲社会行为系列教育活动”方案。该方案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 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移情训练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地展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教育,训练技术简便易学,教育活动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采用移情训练法的教育活动一般可分为三步,现结合《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这一教育活动作一说明。第一 步,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技术,组织幼儿回忆、联想、讨论自己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 情绪、情感体验,并鼓励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如上述活动中首先要求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生病时是什么样 子的?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引导幼儿追忆自己的体验,从而为下一步理解他人心情打下认知和情感上的 基础。第二步,主要是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基本训练技术,促进幼儿设想他人观点 、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上述活动中要求幼儿进一步考虑:××小朋友生病在家会怎么样?会怎么想?等 等,从而促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替“生病的小朋友”着想,并鼓励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第三步,向幼儿展 示假设的社会性情感情境,让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同时,教师 运用巩固深化的技术,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境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 积极的行动。

移情训练法共包括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子方法,其主要作用和心理效 果如下:

认知提示是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 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 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 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

情感换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同伴――老师 等),让幼儿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 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 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巩固深化是对上述活动的延伸,它引出“人不应只想到自己,还应考虑到别人,应该给别人带来幸福、高 兴和快乐”的概括性主题,其作用在于把幼儿引向更高的层次,使之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情境,而是掌握普遍性 的行为规范。

情境表演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境或事例,让幼儿分析出在该种情 形下怎样做才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会不同的 情感;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并鼓励情感反应。其作用在于强 化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使之正确地把握积极的行为方式,并进一步促进促儿设想他人观点和进入他人角色 能力的发展。

通过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可以使幼儿从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上去把握积极的行为方式,强化其正确的行 为技能,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并作出亲社会行为。

二、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

“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幼儿在相互作用时由于动作或观点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在 解决冲突时,幼儿不仅要考虑自己,而且还得考虑其同伴的动作、观点。这样,冲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导 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1992年,徐彩华、李辉设计了“有教师指导的社会认知冲突训练”这种旨在使幼儿在活动 中发生认知上的冲突的教育模式,并将它们与传统的教师说教分析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种模式 的教育训练能使幼儿正确而牢固地掌握社会概念,而说教分析法则做不到这一点。这一方法若和角色扮演法等 常见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则效果会更佳。如《小羊过桥》教育活动,就是通过讲故事创设一个冲突的情 境――“两只小羊同时都要过桥”,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和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寻求正确的解决“ 冲突”的办法,并付诸实践。

有教师指导的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诱发社会认知冲突的客观情 境,并且不急于向幼儿陈述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这样可以使幼儿在争论、辩解和表演(即社会认知冲突) 中去主动探索,并寻求解决办法。在经历了冲突和解决冲突之后,教师的总结概括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可以让孩子考虑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冲突情境:只有一个苹果时是给爷爷吃还是给自己吃?车上只有 一个空座,是自己坐呢还是给抱孩子的阿姨坐?只有一台电视机,自己想看动画片,爸爸想看足球,到底该怎 么办?等等,让孩子们来演一演、扮一扮,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孩子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再及时 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他们付诸行动,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担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遵循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即模 仿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 时的反馈,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道德规范。角色扮演训练能显著提 高幼儿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而实现其角色转换过程,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 人情感和行为经验,从而相应地习得该角色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幼儿扮演某 一个社会角色,从而掌握该角色所应具有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例如,幼儿普遍活泼好动、缺乏耐心、怕吃苦、畏难,老师就可以让孩子扮一扮哨兵,而且可以跟他比赛,“看看谁是个好哨兵”。当然,一定要强 调好哨兵的标准,即保持固定动作越久越好。一开始,老师最好故意“输”给孩子几次,以激发其兴趣和勇气 ,等孩子接受了,习惯了玩这个游戏以后,就可以把这种要求迁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孩子时刻以哨 兵自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于无意中习得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如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和道德要 求(如坚韧不拔、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等)。这是固定模式的角色扮演训练。另外还有一种开放模式的角色扮 演训练。它一般是给幼儿提供一个故事情境,这故事没有结尾,是让幼儿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并尝试以自己的 行为给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如“早晨,小朋友在排队做操,小明往后退时不小心踩了小海一脚。做操结束了 ,小海趁小明不注意,也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并转身就跑。小明愣了愣,赶紧去追小海”。老师可以让孩子扮 演故事中的“小明”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然后把结局表演出来。老师可以协助扮演,并启发幼儿想出一个好 的结尾。幼儿亲自“表演”出来,才不易忘记,而且以后可以落实到行动上。

四、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法是让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思考一些价值选择的途径,使他们对社会活动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 。其实质就是让幼儿利用“理性思考”和情绪体验来“审查”自己的行动,“分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 揭露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和别人进行价值观念的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行事。该方法结合幼儿道德发 展的阶段特征,具有简单、灵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1995年,冯文革根据价值澄清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幼儿特点的“幼儿价值澄清训练方案”, 实验研究证实,该方案能够明显提高幼儿价值观的认知――情感水平,改善幼儿道德行为,提高其道德认知― ―情感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该方案围绕《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确定了“一是帮助幼儿澄清价值观;二是 帮助幼儿建立起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价值观”等两个活动目标。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每一主题教育分两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诱发幼儿的态度和价值陈述。教师就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班里常出现的问题向幼儿提 问,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充分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在这一阶段,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价值澄清策略,如价值表决、公开提问、愿望表达、自我展示等等。

第二阶段:从认知、情感、行为上对幼儿进行价值观的澄清教育。根据价值观形成所经历的四个步骤的标 准,对幼儿实施价值澄清训练。教师利用故事、图片、幻灯、电影片断或情境表演等形式向幼儿提供一些生活 中常遇到而又感到困惑的较为典型的道德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组织他们对此进行讨论和评价。活动按以下 步骤进行:①列举选择途径。针对所提供的情境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还有什么别的方 法?”鼓励幼儿充分思考,尽可能多地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注意强调 各种不同的意见,而且要让幼儿意识到这种种不同,但教师对所有答案并不作出或“好”或“坏”的判断。② 想象后果。提问:“这样做最后会怎样呢?”“那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幼儿充分考虑到每一种途径可能 会引起的后果,然后加以比较。比如有的方法可能会顺利地解决问题;有的方法虽然解决了问题却会引起冲突 ;有的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会造成不良后果。③自由选择。在引导幼儿对每一种途径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比 较后,提问:“现在你是怎么看的?愿意怎样去做?”让幼儿自由地作出选择。然后问“为什么”,让幼儿阐 明选择理由以对其认知进行强化。④情感体验。让幼儿从多方位去体验某种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情绪或情感状态 ,引导幼儿对情境中不同人物的角色地位进行分析,从而进入他人角色,从他人的立场上去感受或认识有关问 题。如让幼儿想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的心理,设想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而非常焦虑时的感受,想象帮助小 朋友之后自己会不会高兴、小朋友会不会高兴等。然后再想一想对自己所作的选择是否满意、愿不愿意告诉爸 爸妈妈,使幼儿对所作的正确选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⑤行为强化。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选择在生活中表现出 来,还可让幼儿把自己做过的有关事情讲述出来,并鼓励幼儿坚持下去,无论在哪里都要保持一致的行为。如 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经常帮老师做事情,教师就鼓励他在家也要爱劳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焱下加木

篇3: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

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

本文基于过去几年中对16个样本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和国际比较,论述了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就若干指标与印度、巴西进行比较,并着重从科学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科技发展环境两方面,分析我国科技竞争力现存的问题和差距.

作 者:艾国强 杜祥瑛 AI Guo-qiang DU Xiang-ying  作者单位:艾国强,AI Guo-qiang(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

杜祥瑛,DU Xiang-ying(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 名:中国软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SOFT SCIENCE 年,卷(期): “”(7) 分类号:N13 关键词:科学技术   竞争力   研究  

篇4: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技人类学研讨会综述

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技人类学研讨会综述

总结了国内学者对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对首届科技人类学研讨会进行综述.科学技术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对实验室的研究开始,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讨论的问题也在多样化.

作 者:韦丹芳 刘莉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广西,南宁,530006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1) 分类号:N0∶C912.4 关键词:科学技术   人类学   新进展  

篇5: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安全生产是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这主要源于安全生产科技力量分散、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法规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为此,应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生产安全科技支撑与保障体系完善并高效运转.这就要求政府追踪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并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有力地维护和推动经济发展.

作 者:韩永江 江田汉 HAN Yong-jiang JIANG Tian-han  作者单位:韩永江,HAN Yong-jiang(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江田汉,JIANG Tian-han(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6) 分类号:X923 关键词:安全生产   科技发展   关键技术  

篇6:我国科技论文质量与汉译英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科技论文质量与汉译英问题研究论文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理论研究、英文学习以及了解当前进行科技发展状况,实现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处于世纪之交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优秀的科技论文正大幅度地进入世界名刊,在欧洲和美国尤其受到学者和科技爱好者的青睐。与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学课程资源库构建模式的问题和方法浅谈初中生物理学习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分析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关于挖掘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样,我国的科技论文已经成为国际间信息传播和科研的重要构成。本文从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科技论文翻译中词汇的使用、直译和意译、加词减词和自创词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提升科技论文汉译英质量,促进科技信息的传播。

一、我国科技论文汉译英的策略与技巧

1.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

在科技论文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科技论文标题要间接和明确,这是基本的要求。但中英文科技论文标题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受到我国汉语表达“先引后重”写作思维的影响,中文汉语表达往往是先冠之以大量修饰语,然后点出表达的中心词语;而英文科技论文标题则更强调中心词语的醒目和突出。在语序上,中英文是完全是相反的。在文章定位上,英文科技论文标题翻译是不同的。下面是一些科技论文标题翻译实例:中文标题中的“评……”、”论……”和”关于……”可以翻译为“On……”,“讨论……”可以翻译为“Discussion of……”,“……的研究”可以翻译为“Research in”、“Research on”或“Research to”。“Analysis of”可以翻译为“…的分析,“Influence ……”翻译为“……影响”。可见,论文英文标题多使用介词、名词和动名词,基本没有完成的句子,名词短语作为标题时经常省略冠词。另外,我们常常用以表达自谦的标题如“……的初步研究”“……之浅见”等,对于此类标题,一般不宜照译成“Preliminary study ofw,5uperFcial view of……”,因为这不符合英美人的文化习惯,并且会给人造成一种作者对此重视不够、研究程度不深的错觉[1]。

2.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

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是极为重要的。在摘要的语言转换过程中,要避免汉语中习以为常的笼统、空洞无物的论述,相反,要尽量利用具体语言来阐述科学研究的`方法、过程、结果或结论,完整地再现研究的全部程序。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又可以使有关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原作者的研究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为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词或词组,一般以3到8个为宜。关键词的英译应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内涵,切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2]。

3.科技论文翻译中词汇的使用

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科技论文词汇的使用要根据语言结构及语言使用规则。一篇优秀的英文科技论文,都是由大量精准的词汇构成的,词汇的使用决定科技论文翻译的正确度和完整度。在科技论文翻译中,对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能将汉语单词进行简单的翻译组合,完全靠直译也难以完成翻译。例如,对“微波脉冲发射源”的翻译,根据《现代汉英词典》,“微波”可对应翻译为“microwave”,“脉冲”可对应翻译为“pulse”,“发射”可对应翻译为“transmit”或者“emit”,“源”可对应翻译为“source”或者“fountainhead”。此时,面临词汇的选择问题,根据“transmit”或和“emit”的区别,“transmit”多用于信函、货物、光、热、信号和疾病的传播;“emit”多用于光、热和声的传播。可见,选择“transmit”比较准确。再看“source”和“fountainhead”的区别,前者多指信号、光、电、水和财富等源头,后者多指根源和来源,可见这里选择“source”比较正确。因此,可以将“微波脉冲发射源”翻译为“microwave pulse transmitting source”。还有,电磁阀:solenoid valve(而非electromagnetic valve)。影响刀具国产化工作的研究:handicap the further domestic manufacture of cutting China(而非“influence”和“ knives ”;使用“handicap”更具科技味,而“cutting tool”则是机械加工方面的专业词汇)[3]。

4.直译和意译要相互结合

科技论文的翻译应该努力找出与原文意思对等的语言来翻译,注重内容上的一致性。直译就是在科技论文的翻译中,传递出与原文意思相同的信息,尽可能再现科技论文的真实内涵。意译也是科技论文翻译常用的方法,它在科技论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意译表述论文的核心思想,意译的作用相当于中文中“换句话说”或者是“也就是说”。例如,“雪域神舟”号机车被成功研制后,成为引领我国高原机车的“大哥大”,他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直译:“locomotive of“Divine Ship on the Snow Land“ was successful developed, it become a ”big brother“ in Plateau of China locomotives, it has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of technology.”可见直译以后,意思比较混乱,中国的“大哥大”代表“领头人”,“领头军”作用。国外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不能理解直译的内涵。意译:“locomotive of“Divine Ship on the Snow Land” was successful developed, it becomes the first highland locomotive,and has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of technology.”意译以后意思十分明确。

5.加词、减词和自创词语

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新生词语以及减词的运用,以达到国际化语言使用要求。加词和减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英文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以及原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加词和减词要根据翻译语句特点,有时中文语句很短,言简意赅,汉译英过程中需要加很多词语才能表达尽原文的意思。有时中文语句很长,汉译英过程中加词可以实现语句翻译的简明性和准确性。例如:“综合应用数据库、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以及AutoCAD技术相结合。开发一整套数据处理方案,包含勘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煤矿储量计算平面图和剖面图绘制,并将运用于进行储量计算的程序。经过实践研究,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可以翻译为:“we used database appli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xpert system, combining AutoCAD technique to development of a set of data processing scheme, and included explor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sorting, the coal reserves calculation of plane and profile mapping, and applied to calculate reserve program.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it has the very good feasibility.”翻译中的“we”和“it”经过加词以后,呈现良好的英语语法结构。这种情况在科技论文翻译中比较常见。再例如:“进行地质工作研究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地质数据库,用于描述地质状况。”可以翻译成“before Study on geological work, we must establish a perfect geological database which used to describ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关于减词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也经常使用,目的是为了获得言简意赅效果。有些汉语句子里的程度状语并不表示其自身的涵义,但少了它句子将显得生涩、不通畅;还有些句子里的一些词也没有实际意义,仅是为了使句子在音韵上和谐或在结构上匀称、完整,翻译时可以酌量省略。另一方面,科技英语中有一些简洁的表达方法,在译文中宜尽量采用。例如:“按照新改装技术改装后的新型自行车骑起来真是方便和舒适。”减词以后的翻译可为:“modified bicycle by the new modified technique is really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该汉语中“改装后的”、“骑起来”就进行了减词处理,达到了精炼的目的。

翻译过程中自创词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像一些企业名称、设备名称以及复合型词语,都需要自创词语,才能完成翻译过程。“双曲拱桥”可以翻译为“double- curved arch bride”。

二、科技论文翻译的规范原则

科技论文以传播科技知识为目的,因此科技论文翻译中,要坚持严谨和规范原则。随着国际间各种科技信息加速传播,翻译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信息沟通工具。因此,翻译受到了中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的发展,对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时候,翻译的质量不尽如意,直接导致科技信息交流的不通畅。目前,翻译界十分注重对翻译中规范原则的探索。事实上,对于翻译的规范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塞罗的翻译理论,在这理论中,西塞罗阐释了翻译原则。

一般而言,科技论文汉译英的规范原则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规范原则是信守中文原文的内容意旨,主要是翻译要符合原文的主题内容和思想。第二条规范原则是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主要是指翻译要符合译入语的一些文化语境和思维习惯,该原则对我国的科技论文翻译十分重要。第三条规范原则是切合原文的语体语域,即翻译要符合原语的一个语言文化和具体语域。

关于科技论文翻译规范原则下的功能对等翻译。首先,在规范原则下,需要遵循功能的对等翻译。奈达(1969)认为,所谓的翻译,它指的是一种用最准确的译语来重现原文的准确意思。实际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在构词、语序、结构、谚语等方面各有其自的特点。当然,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也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关键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也说明,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再现原语信息为目标,尽其所能地使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达到基本相同。在科技论文翻译中,也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其次,科技论文翻译注重间接功能上的对等。这种对等主要指保持原文的内容,不保持原文的形式,对原文意思进行创作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语特点的一些文字。

本文从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科技论文翻译中词汇的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相互结合、加词减词和自创词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提升科技论文汉译英质量的规范原则,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科技信息的传播。

个性中的应对研究新进展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研究

我国财政风险研究

我国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对策的完善研究论文

护理新进展体会

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

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科技伦理研究综述论文

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