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我国岩溶塌陷预测研究现状(共含9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黄桃女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国岩溶塌陷预测研究现状
总结了岩溶塌陷成因机制的理论和形成条件,以及岩溶塌陷预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并对各方法的特点进行评价,并认为未来岩溶塌陷的时空预测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作 者:陈洁 孙景海 作者单位: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80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9(7) 分类号:P642.25 关键词:岩溶塌陷 预测岩溶塌陷的光纤传感监测试验研究
通过大型岩溶塌陷物理模型试验室,研究了BOTDR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塌陷(或沉陷)监测中的应用.试验中模拟了岩溶水的开采导致塌陷的过程,并实时监测光纤的变形过程及所观测到的土层破坏情况,试验结束后,垂直开挖剖面,检验光纤监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光纤的应变峰值与土层的扰动、掏空相对应,可判断塌陷发生的位置;由不同层位的光纤应变变化,可判断土层扰动带垂直方向的发展过程;由光纤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可判断土层扰动带水平方向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表明,BOTDR光纤传感技术监测塌陷的发生是可行的,效果较好.
作 者:蒋小珍 雷明堂 陈渊 葛捷 JIANG Xiao-zhen LEI Ming-tang CHEN Yuan GE Jie 作者单位:蒋小珍,JIANG Xiao-zhe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雷明堂,LEI Ming-tang(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
陈渊,CHEN Yuan(上海横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20)
葛捷,GE Jie(上海光子光电传感设备有限公司,上海,33)
刊 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年,卷(期): 33(6) 分类号:P64 关键词:BOTDR 光纤 塌陷 监测 模型试验鲁中南岩溶塌陷区岩溶水污染途径研究
在鲁中南岩溶发育区,由于过量开采岩溶地下水,岩溶塌陷频繁发生,岩溶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岩溶塌陷区,岩溶地下水污染与岩溶塌陷有着密切联系.岩溶塌陷的条件、规模、频度、塌陷的时空阶段性等都直接影响岩溶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根据岩溶水的补给途径,岩溶水污染途径主要有四种:面状垂直渗透污染、带状侧向渗漏污染、点状塌陷坑灌入污染和超采岩溶水激发越流污染,不同的污染途径其污染源也不相同.要防止岩溶水污染,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岩溶塌陷问题,切断污染途径,加强岩溶塌陷的防治和监测,从而保证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 者:王滨 WANG Bin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地球与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33(4) 分类号:X143 关键词:岩溶水污染 岩溶塌陷 污染源 污染途径 可持续发展 防治措施岩溶覆盖层塌陷的原因分析及其半定量预测
在岩溶地区,覆盖层的塌陷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从广东省内三个大型公路建设工程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出发,概述了三大工程的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塌陷情况,详细分析了发生塌陷的机理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生塌陷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塌陷的地质因素,按这些因素水平,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预测的依据,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塌陷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发生塌陷的机理,简要地提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措施,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作 者:陈明晓 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广州,510507 刊 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1(2) 分类号:P642.25 P642.26 关键词:岩溶覆盖层 塌陷机理 预测 因素水平我国cDNA文库研究现状
cDNA文库是研究基因组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它便于克隆和表达,可以从中筛选所需的目的`基因,并直接用于该基因的表达,我国cDNA文库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的重要途径.
作 者:王庆胜 WANG Qing-sheng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Q78 关键词:cDNA 文库 研究现状关于我国慈善机构现状研究及发展规划
1 慈善机构及其运营模式
慈善机构,顾名思义是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组织,其实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人道主义救援,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慈善机构的地域,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1 我国的慈善机构
(1)我国慈善机构的类型
我国的慈善机构按照其组织形式,又可以分为事业单位、公益基金与非营利性的人道救援组织三种。
事业团体。事业团体,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现实生活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是一种典型的事业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从组织机构上看,中残联与一般的行政机关较为相似,中残联实行全国代表大会制度,设立有主席团、评议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等机构,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从资金来源上看,中残联的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的项目拨款。因此,这类实业团体有着与行政机关极为相似的外貌,其作用,更像是一种特定群体的自治组织。
公益基金。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公募基金会已为大众耳熟能详,以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为例。中华慈善总会是1994年成立,由热爱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组成,目前在全国拥有361个会员单位。设立办公厅、筹募部、项目部、对外联络部等多个部门,同时监事会与总媒体分别履行监督与宣传的职责。
非营利人道救援组织。我国的人道救援组织门类较多,其中以中国红十字会最为著名。
1.12运营模式
国外的慈善机构组织形式以公司制为主,实质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但反映在形式上多为商业公司,决策机构为董事会,由内部选举产生。从资金来源上看,国外慈善机构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向社会筹募资金,同时通过进行投资和商业活动获取一定的利润,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国外对慈善组织有着严密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种形式。法律监督只要通过税务法、慈善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监督慈善机构的行为。行政上国家设立特定的监督机构,对慈善机构的实行行为进行监督。
1.3 我国慈善机构运营现状
我国慈善机构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组织机构上我们不难看出,其正在努力向国际社会靠拢,近年来一些非公募基金的出现,更显示了我国慈善机构市场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起国外的慈善机构,我国慈善机构的滞后性、封闭性特点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财务透明度较低
虽然我国一直宣扬“财务公开”,但是遍观各大慈善机构的官方网站,无一敢将财务问题公开到台面上来。但财务问题,又正是广大民众所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归根结底,我国慈善机构在财务问题上还是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若是真能坐到专款专用,又何惧民众的审视。
(2)社会公信力较低
从慈善机构本身来看,其是依赖于社会公信力的组织,如今却与社会公信力脱节,使得慈善机构不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而需要帮助的人群不能得到其该有的帮助。因此我国慈善机构想要获得发展,便是要重视社会公信力的作用,走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发展、完善。
(3)资金来源途径较单一
慈善机构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应该是最为鲜活的一环,因为其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入市场中去,创造价值,完成资金的有效循环。如果能够成功的实现筹集善款的增值,那对于我国慈善机构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可以改善也应当改善我国慈善机构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这一被动现状。
2 调整慈善机构运营模式的前景构想
2.1 推进慈善机构市场化
慈善机构市场化就是要将慈善机构的某些项目或者服务放入市场中,让其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为慈善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
(1)推进市场化必要性
(2)推进慈善机构市场化方法
a.机构组织模式市场化
推进慈善机构组织模式的市场化,就是改善我国目前慈善组织的机构设置,向西方公司制管理模式靠拢。从对资金的.运作效率来看,公司制显然要优于我国现有的僵化体制,采用该制度,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各机构作用,调动资金活性,从而实现慈善机构的发展。
b.机构运营模式市场化
一方面是对募集资金再投资。可以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对资金进行投资利用,实现资产增值。另一方面是将资金投入实业中。比如通过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份的方法,调动资金的活性,还可以利用资金开展盈利性项目,在获得额外收入的同时还能扩大公募资金的范围。
3小结
纵观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慈善机构也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种种质疑与非议仿佛已经让我国慈善机构无力向前,但究其根本还是体制的落后。慈善机构想要获得发展,不仅要依靠更多财政的支持,还有其本身的反思与改变。在笔者看来,除了推进慈善机构市场化以外,通过立法保障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出台相应的《慈善法》规范市场,才能达到慈善事业所预期的效果。
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研究
当人们把环境和教育两个词连起来用时,意味着什么?环境危机肆虐,引发了环境教育的诞生.回顾环境教育发展历程使我们感受人类环境意识的.步步觉醒,本文出于以上思考,对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作 者:李珊珊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沈阳,110136 刊 名:现代商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年,卷(期): “”(12)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建议我国无机化学研究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实际上, 我国无机化学发展时间相对较长, 在学者研究的实验室中重点强调元素无法分出其他物质, 这也为无机化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无机化学是我国研究的重点, 同时无机化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学生必学的科目, 能够体现出我国无机化学的历史沉淀, 本文主要探究松散庞杂的无机化学相关内容, 愿为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无机化学; 内容; 松散混乱;
有关于无机化学的研究非常众多, 无机化学主要的研究无机物的组成与性质、结构与其反应, 对于不同的化学元素与碳水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众多化学分支相比较, 无机化学相对比较古老, 但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但与有机化学的研究相比较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1、无机化学相关知识
众所周知, 我国的无机化学研究已有多年, 在古代, 炼丹道士们就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元素, 通过提炼出的仙丹便能够确认出实际效果, 包括其中的铜、汞、银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机化学也逐步出现。有关学者经过在实验室中的研究发现, 元素无法分出其他的物质, 也是为无机化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着名科学家法国拉瓦锡与英国的道尔顿对于无机化学的研究有自身的想法与贡献, 众多学者潜心研究无机化学, 随着原子学说的构建, 无机化学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1]。随后, 元素周期表诞生, 元素不仅是无机化学的`重要部分更是能够体现出其特点, 随着课程的加深元素学习也更加深入复杂。在19, 电价键理论与共价键理论出现, 通过这两个理论的应用, 能够对于元素中的原子价与化合物的相关结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随着结构的深入但就又研制出了化学键的现代观点。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也逐渐被熟知, 同时, 溶液与肢体、四大平衡等都是无机化学原理部分, 但这些内容混在一起会相对比较复杂, 一般的高中生都是简单的了解溶液里的“混沌”, 但“平衡”才是学习的重点, 不仅是酸碱平衡还有沉淀溶解平衡等等, 这些也是无机化学的重要部分[2]。
综合来看, 无机化学没有有机化学那样放大而体系明确, 相反, 内容显得有些松散而杂乱, 无机化学无法找到一定的关键点, 但无机化学也存在一些优势, 在理论方面相对比较清晰, 更易于人们理解, 但如果想要应用这些理论去解释物质现象不太容易, 都有其各自的优势。
2、学习无机化学
当前, 各个高校都在对于无机化学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于无机化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安排每周至少要10节课程, 这主要是因为无机化学相对松散与混乱, 这需要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消化与学习, 让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同时, 学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不够, 还要为其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 让学生充分掌握无机化学的精髓之处与核心内容, 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程相平衡。在课堂中学习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能够对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有充足的把握, 还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然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还有赖于对化学性质与现象进行汇总, 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结合到实验操作中, 这也是无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并且学生还要对于实验操作的整体流程有所了解, 能够培养主动动手操作的能力[3]。
虽然有众多学者对于新元素更加具有探索意识, 但当代学者更加倾向于研究化合物。需要指出的是, 无机化学的发展与研究也遭遇了瓶颈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过去的无机化学理论已不再适用于当代的理论研究。为了让无机化学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让无机化学能够渗透到更多领域之中, 无机化学的研究当前也已成为了化学领域研究的象征, 永远会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无机化学既是化学的基础本身, 更是人们研究的核心[4]。在多年以后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 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被更多人熟知, 必将成为更多学者的研究重点。
3、结束语
从文章总体来看, 我国无机化学发展时间相对较长, 在学者研究的实验室中重点强调元素无法分出其他物质, 这也为无机化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无机化学是我国研究的重点, 同时无机化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学生必学的科目, 也更能够体现出我国无机化学的历史沉淀。有关于无机化学的研究非常众多, 无机化学主要的研究无机物的组成与性质、结构与其反应, 对于不同的化学元素与碳水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众多化学分支相比较, 无机化学相对比较古老, 但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 但与有机化学的研究相比较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3) :146+153.
[2]臧双全, 王建设, 韦永丽, 等.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 (5) :33-35.
[3]佘海龙, 耿春雷, 王冬.无机化学发泡水泥技术研究进展[J].商品混凝土, 2012 (7) :29-31.
[4]吴亚丽, 金宏, 王志平, 等.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兴趣的有效方法[J].教育现代化, , 3 (23) :129-130.
我国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前言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作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制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等特点。目前,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 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1.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1.1生物制药发展迅速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ND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 在生物制药市场,中国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2007-2009三年间,中国生物制药年均增长27%。这表明每隔两年零8个月,市场规模就扩大1倍。2009年中国超越制药强国德国,成为世界四大制药市场。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绝对数增长城市化老龄化,以及医改等政策支持,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实现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生物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753亿元,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具备典型的高成长性行业的特征,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1]。
1.2我国生物制药的优势
1.2.1政府政策长期大力扶持
1983年国家科委建立了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七五”期间又投资成立了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品和疫苗等3个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的研究开发,并有计划地实施产业化;1993年生物工程学会的建立和中国国内最大的基因工程生产企业--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深圳的落成,标志着中国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已掌握了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和下游生产纯化技术等。国家科委“九五”期间特别制定了“1035计划”,用以切实推动新药的研制与开发:“10”即研究开发出10个创新药物、10个首次上市的新药、10个基因工程药物;“35”即5个新药筛选中心、5个GLP(实验室质量规范)中心以及5个GCP(临床试验质量规范)中心。2007年,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我国第一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新出台的《“十二五”
规划》提出,国家将大力推动实施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力争在未来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支持非传染性慢性复杂疾病机理及其防治、传染性疾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灾害医学、我国不同民族疾病易感性、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1.2.2技术设备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近几年国内部分制药企业已加大投入,具有独立研发能力。尽管我国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但起点相对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小,这些为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可利用的客观条件。受益于“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和生物研发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维持高景气发展。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在全球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我国生物制药与国外差距不大,目前发展迅速,每四年便翻一番。随着“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启动、生物研发加速和医药内需扩大,尤其是我国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单抗、长效蛋白和干细胞的产业化,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2]。
1.2.3中国机遇来临
随着一批“重磅炸弹”级生物制剂专利陆续到期,生物仿制药成为医药研发领域的一个焦点。一般生物制药的研发都具有单向性,这决定了其投资风险会非常大,同时资金投入也会更高。生物仿制药进入市场也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开发成本将超过1亿美元,这大概是普通化学药物仿制药开发成本的50倍。而经过近10年的准备,国内已经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这是生物药物开发最基础的条件;另外,在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上,国家近年来持续大力度推行的各种科研专项使得国内企业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大批
国外科研工作者也携带最先进的技术甚至相关项目回国创业。中国生物仿制药已经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3]。
1.2,4对创新认识不断提高
过去10年,中国成为药物制造的主要引擎。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医药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对创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制药公司对创新型药物研发非常感兴趣,许多临床前CRO公司也积极投入其中。2011年4月,Genor生物制药宣布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cGMP制造车间,为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药物的生产奠定了基础。Genor生物制药还将建立新药研发和质量控制中心。Genor生物制药对外表示:“随着国际标准制造车间的竣工,公司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从基因表达到临床样品高质量和低成本的CRO/CMO服务。”[1]
★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
★ 我国财政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