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眠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眠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

篇1: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3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口服,0.4~0.5 mg/(kg·次),首次使用8 h后烧不退重复使用第2次,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加服1次,观察用药后患儿高热惊厥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27%。结论: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方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地西泮;高热惊厥;小儿;复发;预防

高热惊厥(FC)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儿科急诊,约2%~4%的孩子出现过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好发于6个月~3岁儿童[1]。高热惊厥虽然是自限性的短暂发作,但其复发率高,反复发作会引起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部分患儿可引发癫痫或发展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对频繁发作的.患儿进行必要的预防,减少患儿脑损伤十分必要。1月~12月,应用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月~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24个月。有10例患儿有高热惊厥家族史。所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4例,体温38.5~40.5℃,上呼吸道感染36例,肺炎1例,支气管炎9例,水痘13例,肠炎7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复杂型高热惊厥(CFC)和单纯型高热惊厥(SFC)诊断标准参考文献中标准[2-3]。

1.3 预防治疗方法:将66例诊断为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患儿发热后只对症治疗;观察组当患儿对症治疗同时,体温超过37.5℃时即给予地西泮0.4~0.5 mg/kg,口服(每次最大量不超过5 mg)或者灌肠给药,服药8 h后仍不退热可再给药1次,有家族史的患儿可给药3次,退烧后立即停药。

1.4 疗效判定:按上述方法治疗整个病程无复发为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31例经对症治疗及积极的预防惊厥措施,很快退烧痊愈,2例高热不退复发惊厥,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9例退烧未复发,24例再次发生惊厥,有效率为27.27%。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幼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等原因,遇到各种内在或外来的不良刺激(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分解产物、体内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疫苗等)时很容易引起发热,如体温在39~40℃以上时,脑耗氧量增加,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引发惊厥。惊厥多发生于疾病初期,呈全身性发作,体温骤然升高,多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但如果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建议治疗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4]。

高热惊厥复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首次发作时体温越低的复发几率越大,这是因为患儿抽搐发作阈值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发热耐受性差的原因;②高热惊厥首发年龄越小越容易复发,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神经髓鞘未完全发育形成,绝缘、保护功能弱,兴奋易泛化及扩散;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皮层抑制功能差有关;③首次发作24 h内惊厥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复发;因为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发生脑损害的危险性就越大,造成恶性循环;④发热后至出现惊厥的间隔越短,复发率越高;⑤有阳性家族史者复发率高;⑥首次发作为复杂型的高热惊厥复发率高。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必须立即控制,可挤压人中、吸氧,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静脉给药或直肠注入。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是避免高热的发生,在初次高热惊厥控制后,每当有发热就应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医务人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惊厥紧急处理及发热后降温原则的相关教育,嘱家长指导患儿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纠正营养不良等。

地西泮口服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疗效确切、体内代谢快、不良反应小、毒性低、使用方便,给药后约30 min就能达到血浆高峰浓度,作用维持时间8 h,重复第2次给药后,药效可持续24 h,能有效预防惊厥的复发。本组资料显示,地西泮口服进行预防性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惊厥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笔者认为,在使用地西泮口服预防高热惊厥的同时,使用退热剂,并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控制高热惊厥复发的理想、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清江,郑之卿.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7.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3] 周新央.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及4年随访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6(13):1772.

[4] 薛春琴.儿童高热惊厥78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12(11):1046.

篇2: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将30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各年龄组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家长进行预防复发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对各组进行跟踪、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组有12例复发,其余138例2年内未复发;对照组有38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小儿惊厥的复发率。

【关键词】 热性惊厥;复发;护理干预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可有多种疾病引起,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可部分FC后发生癫痫及后遗症[1]。

由于其发生时应激状态和易复发的特点,使家属出现恐惧害怕等负性心理,故有必要对此进行预防,我科1月~12月对150例FC患儿预防复发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月~2012月,我院收治FC患儿300例,年龄6月~7岁,其中男165例,女135例,<1岁67例,~3岁125例,~6岁89例,>6岁19例。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96例,支气管炎5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9例,肺炎1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将300例各年龄段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50例入院后给予预防FC复发的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150例进行常规护理。

随访2年~3年,每3月~6月通过来院随访或电话问询等方式获取资料,随访内容为发热次数、用药情况、惊厥复发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干预组干预内容包括 5个方面:①发热的观察: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体温升高早期表现,发热患儿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差、轻咳、不明原因哭闹、面色潮红、呼吸增快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但也有部分小儿发热时精神正常,能正常玩耍,不易发现。

特别是有惊厥史的患儿,家长要严密观察小儿的行为和精神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测量体温,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

②发热的处理:患儿发冷时适当予以保暖,减轻寒颤,一旦四肢转暖,应及时松解包被,以利散热。

体温上升过程中或体温超过38 ℃最易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并教会家长擦浴的手法、部位、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和全身情况,擦浴后30 min测体温,体温有所下将视为有效。

家中应常备退热药,正确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密切观察体温,服药后多饮水以协助降温,降温处理后及时送往附近医院,切忌在患儿发热时不做降温处理而直接包裹送往医院,这样不利于散热,而导致途中惊厥发生。

③预防用药:苯巴比妥为长效镇静催眠药,它有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或促进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r-氨酪酸(GABA)的作用,还有增强解热镇痛药作用,故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惊厥,在发热早期(体温>37.5 ℃)按3 mg/(kg·d)~5 mg/(kg·d),隔8 h服一次,间歇短程用药[3],直至热退停药。

并结合退热和治疗原发病。

④惊厥的紧急处理:患儿突然发生惊厥时,立即给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颈部衣扣,随时擦净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压人中穴(鼻唇沟上1/3处)合谷穴(虎口处),必要时用筷子或硬物缠上棉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头咬伤,立即送医院急救。

⑤日常生活指导(重点预防感染):合理的膳食和起居教育,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均衡膳食,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

注意休息和睡眠,多做户外活动。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居室通风换气避免传染源防止感染。

预防接种或其他疾病需要用药时,应注意有无引起惊厥的潜在可能性。

2 结果

干预组150例患儿经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仅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8%;对照组150例患儿有38例复发,复发率为25.3%。

应用χ2检验,P<0.05,两组有差异(见表1)。

表1 300例热性惊厥患儿情况及2年随访结果统计

3 讨论

小儿时期任何突发高热的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FC,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多见于6个月~3岁患儿,在突发高热之际,主要是由于患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各种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产生惊厥,惊厥次数少,发作时间短,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FC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3%~4%,以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最多。

FC易复发,约有30%~40%患儿可能复发。

篇3: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法

一、治疗

热性惊厥一般发作短暂。多不需用药。如果正在发作中,可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位,也可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每次按0、3~0、5mg/kg给药,最大剂量10mg,静脉推注速度1~2mg/min。

对单纯性FC,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退热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即可。但对有复发倾向者,可于发热病开始即使用地西泮(安定)1mg/(kg、d),日分3次口服,连服2—3天,或指导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回复正常为止,对CFC或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若以安定临时口服未能阻止新的发作,可长期地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钠,疗程1—2年,个别需适当延长,其他传统抗癫痫药对FC发作的预防作用较差。

二、预后

1、复发 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有第2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次或更多。

初次发作在1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占一半病例。如家族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者,复发机会也高。复发的时间多见于初次发作后2年以内。

2、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 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发生率,在以往的报道中相差十分悬殊,2%~57%,可能与观察时间及病例来源不同有关。根据近年来一些较大数量的病例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生率在2%~7%。

无论是单纯型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发生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癫痫的危险增高。

3、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的关系 热性惊厥小儿发生癫痫及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种认为严重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既可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

篇4: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法

(1)长时间发作时,应置患儿于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2~0.5mg/kg,或用0.5mg/kg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及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钠均可致呼吸抑制,应事先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4)与此同时,应采取冷水擦浴、头部冰帽、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篇5: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温水浴———水温32~3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要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普通发热的一般护理

控制发热: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也可以使用药物降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

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家长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饮食:如能进食,要及时哺喂母乳;较大儿童可给予流食,并鼓励多饮水,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

其他:处于嗜睡状态者,要注意变换患者体位,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高热惊厥如何预防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复发。

幼儿日常要保健

1、加强锻炼,每天保证三浴:空气浴、阳光浴、水浴。

2、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避免积食。

3、适当补充益生菌,或饮用酸奶。

4、避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少食煎炸食物。

高热惊厥预防治疗方法:揭开高热惊厥的恶魔面纱

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

幼儿教育:小儿惊厥时牙刷能帮忙-家长学校

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中成药临床使用现状分析

临床执业医师笔试预防医学模拟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

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论文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