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诗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共含2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诗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

篇1: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

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月到10月收治的84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做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肠道感染;热性惊厥;综合性护理

夏秋季节是肠道感染发生的高发季节,因为小儿的免疫性较差,生理发育不完全,所以小儿是肠道感染的一种高发人群[1]。诱发肠道感染以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发热等情况,如果患儿在出现肠道感染以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及时医治,那么可能会因为肠道感染而进一步导致小儿出现热性惊厥[2],这会对小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格外重视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小儿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为患儿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儿更好的恢复,本研究基于此进行分析,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2月到月,在我院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当中,抽取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在对照组患儿当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的最大年龄为2岁,最小年龄为0.3岁,平均年龄为(1.4±0.2)岁;观察组患儿当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的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0.5岁,平均年龄为(1.6±0.5)岁。经过临床诊断和检测,所有患儿均为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诊断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配合对症治疗。分组以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因为本研究的篇幅有限,故不对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赘述。观察组患儿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患儿入院以后需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治疗和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而且患儿的具体情况,深入病房,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检测,与患者家属充分的交谈,进一步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患儿的相关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在今后的护理中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②做好基础护理:患儿入院治疗以后,医生对患儿进行抗感染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止感染发生。同时需要对患儿做好补液处理工作,这能够有效的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脱水情况,如果患儿存在酸碱不平衡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应该对患儿的酸碱和电解质进行纠正,确保患儿体内的酸碱与电解质维持平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发现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波动,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避免危险情况发生,而如果患儿出现了相关数据的波动,医生需要及时寻找患儿数据波动的原因,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③降温干预:密切重视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好体温的监控工作,如果患儿的体温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当患儿的体温出现上升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灌肠处理,确保患儿的直肠吸收的毒素尽量减少,如果患儿的体温控制效果不佳,需要适当地为患儿服用一些退热药物,但是对于药物的剂量应该做好严格的控制,以避免因为药物过量而导致患儿出汗过多,出现脱水情况;④惊厥干预指导:患儿现惊厥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患儿的呼吸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呼吸通畅,为患儿建立起静脉通道,确保相关的安定药物进入患儿体内稳定患儿的惊厥。如果不能及时准备好惊厥药物,且情况危急,可以为患儿采取疼痛刺激的方法以达到对惊厥进行缓解的目的,当患儿出现惊厥以后,它可能会咬伤自己的舌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及时对患儿进行第三米松的静脉注射,以便减少患儿脑损伤的程度。为患儿给药的时候,需要注意氧疗的治疗,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⑤心理干预: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做好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工作,是患儿的家属对于相关的惊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指导患儿家属积极的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治疗,使患儿获得较为充足的营养,增强患儿自身的免疫力,避免患儿病情出现恶化。

1.3效果评判。如果患儿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各项生命指标都趋于平稳,则说明患儿治疗显效,如果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明显好转,患儿的体温明显下降,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都接近正常值,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病情处于加重情况,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治疗无效[3]。[注: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热性惊厥是小儿急性惊厥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情,它的发生主要和患儿体温突然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有研究表明,等患儿的体温超过38.5℃以后,那么其出现热性惊厥的概率要明显低于低热的患儿[4]。肠道感染能够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而患儿因为其自身生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时抵抗力相对较差,所以这也使得患儿成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当患儿出现肠道感染情况以后,不能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医治,那么患者很可能就会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5]。而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格外重视,在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做好对患儿的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主要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地证明了综合性的护理效果的使用价值。综合性的护理主要对患儿的护理更为全面,根据患儿出现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具体情况,给患儿展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而且护理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患儿放在护理的中心位置,一切护理干预措施皆从患儿自身出发,提升了护理的价值。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一切本着以降热为主,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更好地促进患儿的恢复。所以综合本研究的上述分析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新梅,姚桂莲.76例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1(10):524-526.

[2]方丽玲.改良式安定灌肠预防护理频繁热性惊厥[J].全科护理,,22(24):15-16.

[3]余瑾.小儿典型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与预防[J].实用临床医学,2015,05(10):23-24.

[4]申爱美.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4,27(05):484-485.

[5]徐新红,陈敏,姚桂莲.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09):265-26

篇2: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将30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各年龄组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家长进行预防复发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对各组进行跟踪、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组有12例复发,其余138例2年内未复发;对照组有38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小儿惊厥的复发率。

【关键词】 热性惊厥;复发;护理干预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可有多种疾病引起,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可部分FC后发生癫痫及后遗症[1]。

由于其发生时应激状态和易复发的特点,使家属出现恐惧害怕等负性心理,故有必要对此进行预防,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150例FC患儿预防复发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FC患儿300例,年龄6月~7岁,其中男165例,女135例,<1岁67例,~3岁125例,~6岁89例,>6岁19例。

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96例,支气管炎5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9例,肺炎1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将300例各年龄段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50例入院后给予预防FC复发的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150例进行常规护理。

随访2年~3年,每3月~6月通过来院随访或电话问询等方式获取资料,随访内容为发热次数、用药情况、惊厥复发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干预组干预内容包括 5个方面:①发热的观察: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体温升高早期表现,发热患儿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差、轻咳、不明原因哭闹、面色潮红、呼吸增快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但也有部分小儿发热时精神正常,能正常玩耍,不易发现。

特别是有惊厥史的患儿,家长要严密观察小儿的行为和精神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测量体温,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

②发热的处理:患儿发冷时适当予以保暖,减轻寒颤,一旦四肢转暖,应及时松解包被,以利散热。

体温上升过程中或体温超过38 ℃最易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并教会家长擦浴的手法、部位、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和全身情况,擦浴后30 min测体温,体温有所下将视为有效。

家中应常备退热药,正确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密切观察体温,服药后多饮水以协助降温,降温处理后及时送往附近医院,切忌在患儿发热时不做降温处理而直接包裹送往医院,这样不利于散热,而导致途中惊厥发生。

③预防用药:苯巴比妥为长效镇静催眠药,它有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或促进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r-氨酪酸(GABA)的作用,还有增强解热镇痛药作用,故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惊厥,在发热早期(体温>37.5 ℃)按3 mg/(kg·d)~5 mg/(kg·d),隔8 h服一次,间歇短程用药[3],直至热退停药。

并结合退热和治疗原发病。

④惊厥的紧急处理:患儿突然发生惊厥时,立即给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颈部衣扣,随时擦净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压人中穴(鼻唇沟上1/3处)合谷穴(虎口处),必要时用筷子或硬物缠上棉布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头咬伤,立即送医院急救。

⑤日常生活指导(重点预防感染):合理的膳食和起居教育,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均衡膳食,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

注意休息和睡眠,多做户外活动。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居室通风换气避免传染源防止感染。

预防接种或其他疾病需要用药时,应注意有无引起惊厥的潜在可能性。

2 结果

干预组150例患儿经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仅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8%;对照组150例患儿有38例复发,复发率为25.3%。

应用χ2检验,P<0.05,两组有差异(见表1)。

表1 300例热性惊厥患儿情况及2年随访结果统计

3 讨论

小儿时期任何突发高热的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FC,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多见于6个月~3岁患儿,在突发高热之际,主要是由于患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各种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产生惊厥,惊厥次数少,发作时间短,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FC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3%~4%,以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最多。

FC易复发,约有30%~40%患儿可能复发。

肠道感染吃什么好

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管理论文

护理管理内科院内感染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小儿惊厥时牙刷能帮忙-家长学校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分析

呼吸道感染护理体会

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论文

护理论文

医院感染科病区护理工作计划

感染控制口腔诊疗论文

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共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肠道感染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心得探讨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