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共含8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儿常见疾病比较多,在对小儿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更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治疗小儿疾病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式,这样对小儿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会引发的多种疾病出现,那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都有什么呢,都是有一些不错方式。
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
1、煲姜水泡脚,边加水边泡,一直到出汗,时间越长越好,估计要30分钟以上才能出汗。这是消除感冒引起的绝佳方法。这个一定要试。
2、如果是感冒,还可以按摩“风池”“太阳穴”“百会”“迎香”这几个穴,那基本上可以消除。
3、用姜擦脚心的“涌泉”、后背的“大椎”。这是退热的最好方法。还要多点按摩“大椎”这个穴位,特别是膀胱经的穴位。比吃一切的感冒药好。
还有不能给宝宝吃太上火的东西,如果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反复发烧多半是因为感冒未好彻底引起的。小儿高烧不退的状况其实很普遍。其原因和治疗是很复杂的,病因为孩子最容易患感冒发烧,首先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护理稍有失误却会发生发烧。
缺钙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这些都是导致小儿发烧不愈最的原因。
在对小儿高热不退缓解方法认识后,改善小儿高热不退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不过小儿高烧严重的话,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多种治疗方法,这样对小儿身体不会有太多影响,这点家长也是要注意的。
一、治疗
热性惊厥一般发作短暂。多不需用药。如果正在发作中,可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位,也可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每次按0、3~0、5mg/kg给药,最大剂量10mg,静脉推注速度1~2mg/min。
对单纯性FC,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退热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即可。但对有复发倾向者,可于发热病开始即使用地西泮(安定)1mg/(kg、d),日分3次口服,连服2—3天,或指导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回复正常为止,对CFC或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若以安定临时口服未能阻止新的发作,可长期地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钠,疗程1—2年,个别需适当延长,其他传统抗癫痫药对FC发作的预防作用较差。
二、预后
1、复发 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有第2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次或更多。
初次发作在1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占一半病例。如家族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者,复发机会也高。复发的时间多见于初次发作后2年以内。
2、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 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发生率,在以往的报道中相差十分悬殊,2%~57%,可能与观察时间及病例来源不同有关。根据近年来一些较大数量的病例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生率在2%~7%。
无论是单纯型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发生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癫痫的危险增高。
3、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的关系 热性惊厥小儿发生癫痫及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种认为严重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既可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
(1)长时间发作时,应置患儿于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2~0.5mg/kg,或用0.5mg/kg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及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钠均可致呼吸抑制,应事先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4)与此同时,应采取冷水擦浴、头部冰帽、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慧眼识别小儿高热 -资料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儿死亡或后遗症,如癫痫等,此外,小儿高热还会导致小儿电解质失调,发生脱水而引起酸中毒。
1、高热抽筋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C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
因此,孩子出现40°C以上高热就必须紧急处理。
3、脱水炎夏孩子通过呼吸与皮肤散发水分已比其它季节为多,苦遇发热就,体温每升高1°C,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就。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在小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鼓励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输液。
4、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发生口干极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这些情况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此外,在小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温水浴———水温32~3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要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普通发热的一般护理
控制发热: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也可以使用药物降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
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家长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饮食:如能进食,要及时哺喂母乳;较大儿童可给予流食,并鼓励多饮水,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
其他:处于嗜睡状态者,要注意变换患者体位,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高热惊厥如何预防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复发。
幼儿日常要保健
1、加强锻炼,每天保证三浴:空气浴、阳光浴、水浴。
2、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避免积食。
3、适当补充益生菌,或饮用酸奶。
4、避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少食煎炸食物。
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39℃,就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症状,这有个医学名词叫“小儿高热惊厥”.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有些等120来急救的.,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这么漫长的等待里,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而言。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临床上按体温高低进行分类,一般<38℃称为低热,38―39℃称为中热,>39℃即称为高热。从发热的病理生理上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可威胁到患儿的健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都可以患病,而年龄越小,患病越多。小儿高热在临床中很是多见,病因也很复杂,所见病证众多,因此论治之,一是从病而治,二是论热施治。
体温高于39℃,伴有面红、耳赤、口干、便秘、尿黄等症为特征。
中成药疗法
1.清开灵口服液 每服1支,每日3次。清气凉营以退热。
2.紫雪丹 每服0.3-0.6克,每日2次。清热息风。
3.儿童清热口服液 每服10-20毫升,4小时一次,热退停服。清热解毒,解肌退热。
西医疗法
1.病因治疗 对于高热患儿首先应查明高热的病因,针对不同疾病来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 要加强护理,给予足够液体,必要时可选用退热药,但要注意病毒感染慎用乙酰水杨酸类,以防Reye综合征。
预防调护
1.高热在临床上见于许多疾病。因此预防本病在于平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凡疫疠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2.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充足水分,饮食上应易消化而富于营养。
我们知道的,如果家里面有牙牙学语的一岁小儿的时候,那么其实是其乐融融的一片景色的了。但是一旦孩子生病的时候,比如说一岁小儿咳嗽不已的时候,那么对于家庭而言。那么本来很开心很放松的家庭的气氛都会变得紧张了起来的了。那么到底一岁小儿咳嗽怎么缓解?
一岁小儿咳嗽其实是可以缓解的了。
痰温咳嗽:特点是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治宜燥湿化痰。
(1)橘皮粥:鲜橘皮30克,洗净,切丝,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2)薏仁粥:薏苡仁50克,粳米100~200克,共煮成粥,常饮服。
(3)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 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4)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 成加少许白糖。
(5)柚皮饮:柚子皮适量,水煎服。
(6)常备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而且情况考虑是肺热引起的,多因抵抗力差,上火等因素诱发的,要赶紧治疗。
一岁小儿咳嗽的时候,除了经济的食疗,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去使用一下小儿葵花清肺热颗粒进行感冒的治疗。而且治疗期间,喝水比较多的话,那么对于身体较好,要鼓励一岁小儿多饮水的了,而且保持心情愉快的。
★ 缓解中考压力方法
★ 缓解疼痛的方法
★ 高烧不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