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做懒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简要论述了什么是民族文化资源,哪些是民族文化可开发资源,提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由以及如何开发等问题.文化与经济是互动的,民族文化资源也能开发出产品,可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民族文化的支持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开发契合点.保护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则是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原则和任务.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优秀遗产和传统.
作 者:袁少芬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2(2) 分类号:G03 F590.3 关键词:民族文化 资源开发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民族文化资源特性探讨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它千姿百态,散落分布在人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固定的区域通过特定的群体,世代相传、逐渐稳定而成;它蕴含着民族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 者:贺先枣 He Xianzhao 作者单位:康定民族师专,四川,康定,626000 刊 名: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5(4) 分类号:G03 关键词:民族文化 资源 特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已经内化成学生心底的价值取向,外化成了日常的行为准则。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寻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引导等方面的共性因素,能够有效地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性有利于完善民族院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1]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虽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但却是多元统一的。每一种民族文化对其民族成员都具有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民族文化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这为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来丰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节日文化等,探索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进一步拓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等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而后者往往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性密不可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学业、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虽然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但其在思想根源上大同小异,都是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追求。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利用好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性,能够有效地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规划各项教育内容,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丰富民族院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个少数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而多样性也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文化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后者,提供了历史、文化、心理、道德等方面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少数民族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充实和完善。”[2]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上各少数民族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教育,部分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受到骑射和游牧文化的影响,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团结协作,有着“重朋友”“讲义气”的传统,这些教育资源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因为有着民族渊源,更易于为少数民族学生所接受。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培育民族院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每种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文化的独特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不同民族成员的思维和行为上。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中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学生多、少数民族文化种类多,这种独特的优势为培育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符号性和仪式感。通过挖掘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相结合,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成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例如,探索将少数民族的制度文化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结合,将少数民族的行为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能够充分展示特殊性和一般性、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行富有民族特色、蕴含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的.活动;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特色文体活动,能够有效培育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限制因素
(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民族院校也仅开设了以个别民族文化为主体的选修课或者辅修课程,课程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小,没有起到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较强,导致课程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容易把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同于一般性知识教育,把课堂变成讲授知识点、识记文化要素的过程,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在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课程的考试和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即使修过相关课程,学生仍缺少对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理解,仅局限于表面化的知识掌握。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技能不足
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于他们的风俗习惯、行为习惯有着一定的了解。但受到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文化技能方面显现出不足,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出现本领恐慌。例如很难区分风俗习惯与宗教行为、个人陋习与民族传统等,导致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行为管理、轻思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倾向于简单说教,缺少深入细致的引导。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教师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对课程缺乏归属感,投入不足,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
(三)缺乏有效的文化载体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效的载体,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往往起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以某种特别的形式延续下来。在民族院校中,趋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时空的限制,使得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缺少必要的形式要件。这种条件下,表现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方式也高度趋同,比如更加侧重易于表现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而对处于文化核心地位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以及传统美德等方面表现手法空洞。在一定程度上,将民族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简单等同于主题教育、在内容上简单等同于文体活动,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四)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弘扬力度不够
对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学生群体来说,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他们多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封闭的、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愿望较低。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的兴趣点被不断的分散,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弱。以至于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地区的“专利”。民族院校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方面需加大力度,特别是在新兴网络媒体等传播手段的运用上仍有较大的作为空间。要不断强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的作用。
三、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课程建设,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民族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化的授课主体,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研究,通过开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修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选修课等方式,着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文化特征,把“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有效融入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中,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材建设,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内容上进行甄别和选择,重点开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度高、具有正能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内容充实、规范系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材。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将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融入到建筑、设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激发他们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育人能力
在充分盘活原有少数民族文化教师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引进力度,注重民族学相关学科背景人才的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文化技能,一方面,通过选派学生工作者到民族地区实习实践、挂职锻炼等形式,使他们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技能培训,聘任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工作队伍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专题研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基地,聘任民族地区教师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担任兼职宣传员,有效补充少数民族文化育人队伍。
(三)加强载体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实现从制度管理的刚性约束为主向民族文化的自觉转化,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深入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加深对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寻找少数民族文化与现行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等共同精神追求的共同点,构建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实施文化建设推动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民族团结的校园氛围,通过举办民族风俗风情展示周、民族文化讲座、民族歌曲赏析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四)营造良好氛围,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民族院校要注重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在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上体现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建立一批主题鲜明、工艺精湛、特色突出的文化景观,让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综合运用书报、网络等媒介宣传和普及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开展宣传工作,通过QQ群、微信平台等推送民族名片、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和信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覆盖范围。注重选拔、树立、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感召力。
[参考文献]
[1]田联刚,赵鹏.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2]吴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2).
广西西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论述玉林等桂东四市及各县,有西东方向文化通道,北南方向文化通道,区位优势,接受中原文化交流较早,古百越地,今汉族文化为主,兼有壮、瑶文化,多民族文化交融之地.民俗是一个地域的基层文化,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节日习俗、饮食习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民间文学艺术、地方戏曲,丰富多彩.这里历史人物传说、精英文化、古城古建筑、古道古青铜器等人文印记也比常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由于无知、不恰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旅游开发而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若干建议如下: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要求,每县出版一本民俗志、一本故事集.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保护好容县真武阁、梧州骑楼、黄姚古镇古戏台、状元村、富阳古城、临贺古城、客家方形围屋.都峤山建老子、庄子、张天师、八仙道教人物长廊,勾漏洞建葛洪及夫人鲍姑像.梧州打造七夕“中华情人节”品牌,如鸳鸯江、江水夜浴、情人花、情人食品、情人饰品礼品等,总之,无限商机在民俗.
作 者:过伟 GUO Wei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6(1) 分类号:G05 关键词:文化通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印记 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民俗志 故事集 旅游景区文化含金量 中华情人节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中药资源过渡开发利用,会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而,解决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突出矛盾.现就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综述如下:
作 者:徐美菊 徐震威 吴庆丰 作者单位:徐美菊(黑龙江龙卫同新医药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06)徐震威(北京同仁堂哈尔滨药店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01)
吴庆丰(黑龙江省药品稽查总队,哈尔滨,150076)
刊 名:中药研究与信息 英文刊名: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5(4) 分类号:F7 关键词:石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现代旅游的实质就是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继承和发扬石林彝族传统文化,是石林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浓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充分体现在石林旅游当中,这势必影响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吃、住、游、购、娱五大相对静态的'旅游要素,论述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最后,提出了石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杨若平李燕萍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2000级经济学研究生班,云南,昆明,650000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年,卷(期):2002 13(2) 分类号:F592.3 关键词: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 对策★ 弘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