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共含3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kgg198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在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断裂的.问题.民间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在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着价值取向偏颇、民族性与地方性缺失、幼儿主体性丧失等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设民间游戏环境,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幼儿园还要注重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作 者:左瑞勇 张婧 Zuo Ruiyong Zhang Jing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重庆,400043 刊 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PKU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12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幼儿园 民间游戏 开发与利用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探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新思路与利用论文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是课程实现的必要保障之一,也是教师课程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课程创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然而, 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外, 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等,以提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
前言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创新是幼儿园教师主动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学前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其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 发展的过程。课程资源是 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独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而且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权利的基本体现。能否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关系到教师专业化, 关系到课程与教材建设, 也关系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创新的实现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课程创新实施必然起着促进或限制作用,也是课程创新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 课程改革过程中, 笔者发现,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有必要探讨相应对策。
一、课程与课程资源的涵义
1.1课程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简而言之,包含两重意思:一、学习的范围,二、学习的进程。课程用在教育上主要指学校的课程,是学校的学生所应学习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它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进程、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它指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个部经验的总和。而狭义的课程仅仅只学校所开设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的教学科目,是一种静态的、抽象观念的预设课程。就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而言,本文更加赞成广义的课程概念
1.2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 自然资源的总和。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同样,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新思路
在以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以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教育内容,也常常因为幼儿不感兴趣而苦恼。这就要教师要转变新思路,真正从兴趣上入手,实现幼儿园课程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内容选择上要从以下几点转变思路:
2.1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生活性。资源开发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很多内容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幼儿本身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如以“家乡的天气”为主题的地方科学活动。
2.2 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小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中大班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担负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小班一般安排幼儿观察了解单个物体;中班幼儿在观察单个物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不断深入;大班幼儿初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生存关系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科学事物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例如:根据气温、季节规律,可分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活动内容也得随之而变化
2.3 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高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有利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如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现代农具、家用电器等内容,不是单纯以掌握知识为目,而是通过了解和探索获得有关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为幼儿溶入社会做准备。
2.4 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实践性。幼儿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成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中尽量采纳适合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饲养、探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发现了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它的一生多样性。当然我们是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但在他们自己经历了探索和发现后,不仅让他们对寻求知识有更深的记忆,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5内容的趣味性。由于年龄小,有时对单纯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在相似的活动中要选择趣味性强的内容。例如在各种树叶的学习中,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树叶来进行创意画制作,当他们自豪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我们知道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使原本枯燥的'认识活动变成生动有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性
3.1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划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的机械呆板和脱离教师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先天不足,为了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幼儿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达成,也要兼顾幼儿特殊需要的满足,增强行动的针对性。教学中要广泛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要做到对幼儿园的各种设施、园外活动基地及教育场所、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充分利用。
3.2增加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的多样化。幼儿园课程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条件,以及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学前课程专家、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幼儿和幼儿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角,幼儿教师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引导并帮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幼儿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自觉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幼儿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
3.3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源信息管理库,使课程资源实现共享。为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可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的各类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后的课程资源按其类型、所有者、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进行归类、重组、优化,实现有序排列和管理,这样幼儿教育工作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晰地了解有哪些课程资源能够利用,怎样使用,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并为课程资源优化发展创造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复杂工程, 它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 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园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只有真正进入课程创生实践,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幼儿们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实践和利用论文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了体能的锻炼。不少孩子经常躲在家里独自玩耍,却很少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场地宽阔的户外进行游戏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现在的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保障。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体育游戏
我们组织家长们一起通过民间采风,网上查询等方式搜集了像踢毽子 跳绳 沙包 滚铁环打弹珠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吹泡泡 钻山洞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广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二、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例如:“拍球”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贴人”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扯皮条游戏训练幼儿钻跳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保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
2.促进儿童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儿童游戏一般需要多名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满足儿童合群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材料等结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我们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间游戏,大帮小、小学大,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分担不同的角色,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3.促进儿童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
如“丢手绢”,在这个游戏中,為防止让被丢的儿童发现,丢手绢的儿童必须动作敏捷、不露声色,而其他儿童要一边拍手唱歌,还要一边及时发现“隐患”。这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警觉,反应快。另外,有的.儿童游戏还配有顺口溜、说唱等,如:“小皮球,小小来,麦子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这种《数字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
三、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游戏前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掌握游戏的玩法,明确游戏的规则等,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以及要预涉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如“风火轮”的游戏活动中,如何才边滚纸轮边绕过障碍物,孩子们纷纷想出自己喜欢的玩法,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再如,走梅花桩中让幼儿在训练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不掉下“梅花桩”,并依次根据数字的顺序来行走。既实现了训练目标,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2.增添有趣情节,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发现,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类似游戏能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游戏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增强孩子的兴趣,可以增添新的游戏情节,如给扮演“狼”角色的孩子佩戴不同的动物头饰,让小朋友自己自发的进行讨论争执,调动幼儿对游戏的参与性、竞争性、学习思考问题、解决疑问。当看见每一次扑上来的动物不一样时,孩子们又惊又喜,边跑边叫,玩的越加开心。玩一段时间后,排头与排尾幼儿的活动量相差较大,在下次游戏时老师注意及时调换位置,让幼儿的活动量及时得到调整。
3.严格遵守规则,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遵守游戏规则,一方面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前,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例如,孵小鸡游戏,充当鸡妈妈的孩子坐在小方凳上,可自由转动身体来保护凳子下面充当鸡蛋的沙包,但不能离开凳子。充当小老鼠的孩子要边绕圈边伸手取蛋,而鸡妈妈要迅速拍小老鼠的手臂。被拍到的老鼠要主动退出游戏。游戏可玩到鸡蛋取完为止。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例如,利用废旧纸盒来进行的穿大鞋走游戏中,幼儿不断尝试,积极思考、探索纸盒的不同玩法,从而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有的幼儿左右脚踩在两个纸盒里,有的将纸盒顶起来,有的两两合作穿大鞋走、跑、走S型等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是幼儿自身经验的获得和总结,增强了游戏的兴趣。
民间儿童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让民间体育游戏重新走进幼儿的生活,可以满足儿童对自由活动的向往,又能弥补现在独生子女缺乏游戏伙伴的不足。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孩子感受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条件,让孩子们的肌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