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考研答好马原分析题秘笈(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扫冰小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答好马原分析题秘笈
距离考试仅剩下十天的时间,现在再去超强度的看书,效果并不好,一是你不知道考试一定会考什么,二是你现在紧张的心情很难全身心投入,因此,建议仅剩几天把每门科目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加以梳理,每门课程的考试题型以及基本答题思路加以总结。下面就同学们一直头疼的政治马原的分析题答题思路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们,经过数月的苦读,对政治分析题的基本思路也略有感触,但是要想在分析题上拿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还需技巧,这就是历年同学考完试后自己感觉良好,可分数下来后并不理想的`症结所在。
答好马原的分析题需要套路,但仅仅有套路还是不够的,考生如何把套路结合题目的具体材料转化成个性化的答题模式,这就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记住任何分析题都会运用三段论,马原也是一样。
一是点明原理
一道分析题是10分,在第一步点明原理占3分,这是关键的一步,考查考生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锁定考点,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要多花一点时间,这样才能防止跑题、偏题。
二是阐述原理
第二步是第一步的拓展,锁定原理后要对原理展开论述,这个环节要掌握好度,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这个环节只要我们平时复习到位,对一些基本原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本上都可以拿到这个分数。
三是原理与材料相关联
原理阐述完之后,要结合材料,这样才是有的放矢,否则就是空谈理论,这一步是看考生能否将原理与材料顺理成章的结合起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例题:结合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原理。
(2)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略)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任何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坚持真理绝对性欲相对性的统一,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
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来源:考研教育网)
( )考研政治 答好马原分析题策略
答好马原的分析题需要套路,但仅仅有套路还是不够的,考生如何把套路结合题目的具体材料转化成个性化的答题模式,这就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记住任何分析题都会运用三段论,马原也是一样。
一是点明原理
一道分析题是10分,在第一步点明原理占3分,这是关键的一步,考查考生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锁定考点,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要多花一点时间,这样才能防止跑题、偏题。
二是阐述原理
第二步是第一步的拓展,锁定原理后要对原理展开论述,这个环节要掌握好度,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这个环节只要我们平时复习到位,对一些基本原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本上都可以拿到这个分数。
三是原理与材料相关联
原理阐述完之后,要结合材料,这样才是有的'放矢,否则就是空谈理论,这一步是看考生能否将原理与材料顺理成章的结合起来。
例题:结合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原理。
(2)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略)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任何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坚持真理绝对性欲相对性的统一,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
预祝2013考生金榜题名!
。考研政治 马原分析题答题套路及考点
马原分析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套路
1.第一问是对一个具体的事例进行哲学上的解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答案是该事例反应的哲学原理。答题就是罗列和阐述原理。有可能成为答案的原理应在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范围内。需要调用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范围内原理的可能性极小。从近4年真题来看,认识论部分的原理考查得比唯物辩证法多。
2.如果第一问的`题干中给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比如第34题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规定了原理应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与自然关系”范围内,答题时就不要调用此范围外的原理。
3.如果第一问不但规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而是直接给出了原理,比如第34题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那么答题除了要将原理阐述清楚,还需要将原理中设计的的概念定义答出。这一题就需要答出“认识”和“认识主体”的定义。
4.第一问通常不需要结合材料
5.如分析题设置三问,其中的第二问与第一问一样,也是从具体到抽象。与第一问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问答题除了要阐述和罗列原理外,还需要适当结合材料。否则会丢掉这一问一半的分数。
6.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分析题的最后一问都是考察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大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大。答题时不要自己去演绎,也不要胡乱联系材料,而应调用学习过的与改造世界相关的方法原则。
马原分析中答题中常用的原理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质变与量变
(5)肯定与否定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
(7)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9)认识与实践
(10)认识的本质
(1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3)真理与谬误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网校课程推荐
考研教育网考研政治冲刺辅导全面招生
考研教育网20考研英语冲刺辅导全面招生
考研教育网年考研数学冲刺辅导全面招生
2014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 重要考察点
一、唯物论。
“一”。在辨证唯物论中,考生要重点掌握一个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这是唯物论的第一个关键原理,亦是新增考点。
二、辩证法。
(1)“二”。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的观点是指全面、联系、发展、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考生要能区别辩证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指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2)“三”。唯物辩证法中,有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包含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内外因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和矛盾分析法等重要内容;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应重点记忆度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质量互变规律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属于未考点,考生需引起重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明确了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五”。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通过一些环节实现,其中,辩证法五对范畴是重要考点,第34题就考察过。五对范畴分别是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各位考生要能够在这五对范畴之间做出基本的区分。
三、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唯物史观。
(1)历史观基础原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是近年来没有考察过的考点,考生要能准确把握、完整再现。
(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即两个“一定要适应”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能合理运动该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考点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中也有论及。
(4)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原理。掌握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的立场;掌握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分析题细致解析
20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已于1月5日上午在考生的奋笔疾书中结束。老师对真题进行紧张、细致的分析。13年考研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实行“花卷”,即一题多卷,目的是为了防止作弊。从难易度看来,整张试卷的考点难度中等偏难,没有怪僻题,所有重点都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讲授的重点一致。另外,整张试卷“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呈现了考研政治活学活用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马原主观分析题34题的考查角度及关键考点,以给考研学子一个解答马原分析题的样例、指导2014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
年考研政治第34题马原分析题,10分,考查马原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从命题规律上来看,有些许“反押题”的意味。题目给出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是儿童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第二则材料扬子晚报的一篇报道,阐述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设计能够赢得最高荣誉。题目共设两问,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第二问“‘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材料的中心大意,这点并不难,意思也并无歧义,两则材料都强调认识、实践要从主体利益、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所涉问题,仔细审题,回忆相关考点,按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解答马原分析题的两点要求,即“一答全面,二答关键”,我们按照大纲顺序归纳相关考点,包括但不限于:①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②实践观念,即认识飞跃到实践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③实践活动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最切题的关键考点,考生在写下考点的同时,结合材料用一句话稍微解释考点,就大功告成。第二问结合第二则材料来理解,说的无非是一点,实践的目的是要满足主体的利益,所以要从主体利益出发,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如果能答到这么几个关键得分点,能够合适宜地附上一句材料加以诠释,就能搞定这道最大分值的主观分析题,拿下高分乃至满分。
在这样一个解题过程中,我们希望各位学子看到的是解题的方法要求,既不要押宝似的只答几个考点,也不要没有任何归纳总结能力地随意罗列堆砌考点,更不要不分主次,一定要突出重要答题点,要将与题意、题干最切近的考点写在前面。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分析题考查重点原理总结
政治马原部分在考试分析题经常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和理解能力,透过材料运用马原的重点原理解析。对于这一类的重点原理,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复习重点。我们政治教研室喻攀老师提醒大家,政治大纲大改以来,经历了三次研究生政治考试。综合看来,马原分析题的考察重点在辩证法和认识论,考察认识论,考察唯物论和辩证法,10年考察认识论,因此各位考生要适当地将复习重点放在辩证法和认识论上,但是也必须掌握其它原理。
一、唯物论。
“一”。在辨证唯物论中,考生要重点掌握一个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这是唯物论的第一个关键原理,亦是新增考点。
二、辩证法。
(1)“二”。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辩证的观点是指全面、联系、发展、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考生要能区别辩证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指唯物辩证法的体系。
(2)“三”。唯物辩证法中,有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包含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内外因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和矛盾分析法等重要内容;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应重点记忆度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质量互变规律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属于未考点,考生需引起重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明确了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五”。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通过一些环节实现,其中,辩证法五对范畴是重要考点,第34题就考察过。五对范畴分别是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各位考生要能够在这五对范畴之间做出基本的区分。
三、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唯物史观。
(1)历史观基础原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是近年来没有考察过的考点,考生要能准确把握、完整再现。
(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即两个“一定要适应”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能合理运动该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考点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中也有论及。
(4)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原理。掌握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的立场;掌握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第一问是对一个具体的事例进行哲学上的解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答案是该事例反应的哲学原理。答题就是罗列和阐述原理。有可能成为答案的'原理应在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范围内。需要调用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范围内原理的可能性极小。从近4年真题来看,认识论部分的原理考查得比唯物辩证法多。
2.如果第一问的题干中给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比如2011年第34题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规定了原理应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与自然关系”范围内,答题时就不要调用此范围外的原理。
3.如果第一问不但规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而是直接给出了原理,比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那么答题除了要将原理阐述清楚,还需要将原理中设计的的概念定义答出。这一题就需要答出“认识”和“认识主体”的定义。
4.第一问通常不需要结合材料
5.如分析题设置三问,其中的第二问与第一问一样,也是从具体到抽象。与第一问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问答题除了要阐述和罗列原理外,还需要适当结合材料。否则会丢掉这一问一半的分数。
6.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分析题的最后一问都是考察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大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大。答题时不要自己去演绎,也不要胡乱联系材料,而应调用学习过的与改造世界相关的方法原则。
马原分析中答题中常用的原理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质变与量变
(5)肯定与否定
(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
(7)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9)认识与实践
(10)认识的本质
(1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3)真理与谬误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马原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