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答疑(共含4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K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答疑
考生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会遇到“唯物主义一元论”或者“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于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是这其中的“一元论”是什么意思呢?和“一元论”和“二元论”、“多元论”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元论的定义
“一元论”是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立的概念。它主张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
一元论的分类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就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就是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此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的概述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有两个――物质和意识,这是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是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因此归根到底还是唯心的。代表人物为柏拉图、笛卡尔等。
多元论的概述
多元论是认为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哲学学说。多元论也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多元论和唯心主义多元论。唯物主义多元论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物质本原的学说。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即“五行”,这就属于唯物主义多元论。唯心主义多元论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精神本原的学说。例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精神性的“单子”所组成,是无数单子和谐的`体系,这属于唯心主义多元论。
相关真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命题分析
答案A中“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这不是哲学领域所要回答的问题,哲学中对世界问题的探讨也不使用“世界构成形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不选择A。答案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以联系的、发展的状态而存在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以静止的、孤立的状态而存在的。答案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派。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或是不能够被我们所正确认识的。题干中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它们共同之处,就是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有且只有一个,不同之处,前者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后者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精神,它们是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因此,正确答案为D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帮助2013考生备战考研,我们针对2013考研政治复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必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的理解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科目,这三个科目都是知识点比较集中难理解的科目,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3月开始的强化复习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一章节注意重点复习,一一搞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50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7、物质与运动;8、运动与静止;9、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1、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6、规律及其客观性;17、现象和本质;18、必然性和偶然性;19、原因和结果;20、可能和现实;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4、对立统一规律;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6、真理及其客观性;3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38、价值;3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2、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43、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4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4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47、社会发展的动力;48、“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49、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述五十个知识点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点进行的最精确浓缩,希望同学们好好运用,考取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哲必备五十个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50个知识点: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7、物质与运动;
8、运动与静止;
9、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1、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6、规律及其客观性;
17、现象和本质;
18、必然性和偶然性;
19、原因和结果;
20、可能和现实;
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24、对立统一规律;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6、真理及其客观性;
3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38、价值;
3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2、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43、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4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
4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
47、社会发展的动力;
48、“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49、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述五十个知识点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点进行的最精确浓缩,希望同学们好好运用,考取好成绩。
考研政治 马哲易混淆知识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法国唯物主义,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都是我的感觉或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感觉、自我意识是真实的存在。完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 ’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 ’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 马哲论文
★ 马哲意识观
★ 马哲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