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理备考建议(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卉改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政治马原理备考建议
考研政治考试落下帷幕,考研复习已经开始,现对考生们最关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如何复习,根据其特点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概念要准确,切忌含混不清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二、观点要全面,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本课程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的“绪论”中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想提醒自学考试应考者注意的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最后,希望2013各位考生在今后复习征程中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梦想而战。
考研频道。2013考研政治分析题备考建议
在考研政治中,许多同学都对分析题感到畏惧,在答题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长篇大论”而没有踩到得分点上。正因为分析题难,许多同学都把希望寄托于辅导班上,在许多辅导班的招生广告中也大肆宣传能够压中或猜中分析题。其实任何辅导班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一些辅导班还降低了学生的成绩,因为时间是有成本的,让你丧失了机会成本。对于一般认真备考的学生来讲,单选题可以得到14分(16分满分),多选可以得到28分(34分满分),即单选错两道,多选错三道,这个要求并不高,这样客观题得到42分,分析题一般能得到35分,这样总分在75分上下,在不花费大量时间的基础上,得到75分左右还是比较值得的。
客观题怎样得到42分呢?从暑假开始复习,先看一遍《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然后做历年的客观题,清楚重点、难点及常考点,9月份考试选择一本练习册(一定是配合新大纲的,并且有详细解析的),把四科的选择题按照计划做完,然后再温习三遍(最后一遍在考试前三天内),这样42分拿到手是没问题的。具体落实到时间分配上,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暑假每天2小时,9月份开学后每天1小时。
主观题的复习可以9月份开始,第一遍先是抄写3年的真题。3年内考过的分析真题不会再考分析题,那抄它干什么?(一)分析题判卷是踩点给分,抄一遍可以清楚标准答案是如何踩点的;(二)清楚答题模式,即如何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学会这点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三)清楚了什么是标准答案,就明白了许多辅导班的押题根本没有必要背,因为压中考点很容易,但压中材料却不大可能,即使压中材料,但同样的材料换一个问法,答案也大相径庭。
回答分析题必须按照大纲的要求来作答,大纲有哪些要具体要求呢?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记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理解)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理解、分析)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理解、分析)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理解、分析)
6.准确、恰当地适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答案要求)
这就告诉我们,分析题的复习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初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落实到笔头,准确、恰当地适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另外许多同学迷恋所谓回答政治分析题的“万能模板”或是“万能理由”,而实际上正式这种浮躁的.心态,导致“长篇大论”而没有踩到得分点上。没有猜中题目是遗憾而不可怕,可怕的是猜中了题目,而答案没有答道点上。政治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竟然有辅导班老师在全国性的视频辅导中说,客观题80分钟,主观题80分钟,20分钟的时间留作检查。再看这位老师出的模拟试题,分析题的答案都是长篇大论,光是把五道分析题的答案照着找一遍80分钟都抄不完,每道题的答案字数都在800字以上。
其实,一般客观题30分钟内做完是没有问题的,再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一边涂答题卡一边检查一下,一定保证把答题卡涂好后再做分析题,这样40分钟内42~45分到手,再做分析题心态也能够保证,不必慌张。
通过抄写3年的分析真题,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一些套路的存在,具体到答题步骤上,有如下方法:
1.回答分析题前,和做英语的阅读一样,先看一下分析题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材料中往往隐含着许多有用的信息,把它们画出来,便于答题时归纳总结。
2.答题前先在试卷上列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文字清晰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这样才能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大学网考研频道。考研政治之马原理―由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昨天上午落下帷幕了,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帮助广大考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对考研同学们提供有益的帮助,现在我们讲一下如何快速的学好马原理这门课程。
我们首先看下20考试的真题特点:
2014年马原理除了4个单选题和五个多选题和一个分析题。符合我们大纲的要求和规定。选择题各个章节都涉及到了。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分别考察了实践、时空、社会规律。唯物史观考察了个人特别是历史人物;政治经济学考察了货币的职能、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科技等知识点。分析题没有超出我们的意料之中,考察了辩证法。
总体看来,今年的题不难,政治经济学占得比重比往年要高些。几乎所有题目在平时授课和练习当中都涉及到了。只要按照辅导班复习所有的题目都能应对。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目前接触到的题目,也没有太偏的题目,太怪的题目,基本上还是考察的一些常规性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热点问题。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复习,考一个理想的分数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我们如何应对20的考试呢?要想学好这门课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复习。我们通常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米”。如果大家对政治的基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不够,这个时候你强调技巧这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有内容,你对整个知识的结构把握的不准确,这个时候单纯的技巧是不能提高成绩的。
首先应当把这门课的框架搞清楚;比如我们哲学是出大题的重点,应该知道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几部分,然后再一步一步细化,掌握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这样学起来会轻松。
其次,要了解这门课的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我们这门课重点在第二章到第六章的知识点。
最后,要在时间上有保障。有些同学把政治复习放到考前一两个月,以为完全可以搞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到了后期你各个学科都要复习,并且大家都有一个感觉,越到最后越觉得时间很紧,自己不会的东西很多。因此时间一定要保障,要早作准备早点复习。
第二,要把这门课的命题规律和特点搞清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巧”。这样,复习才能有针对性。带着命题的感觉去看书效果更好,你自己也可以按命题的特点去标注辅导书。比如说分析题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命题风格,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说马哲出题特点是“题目灵活,答案规范”。这里最重要的是审题,因为一旦抓住考点,几句套话上去分数就拿到了,如果答错考点,几乎没分。而《毛中特》正相反,往往是“题目规范,答案灵活”。你可以通过看真题去体会,做练习题及真题去逐步提高。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2015年考试成功!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月21 日)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以每10年2℃左右的速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没有改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近100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74℃。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00-2009年是1880年全球有系统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去年冬季(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加拿大经历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季,中国平均气温也较常年同期偏高69℃;2010年1至4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69℃,为188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有气象研究机构认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从而使近100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急剧上升。该机构进一步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将被淹没,并引发各种极端天气现象,使人类遭受各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