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杜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下列带横线词。
①大王加惠( ) ②甚善;虽然( ) ③逆寡人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
3.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实质是什么?“且秦灭韩亡魏”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恩惠 ②虽然这样 ③违背,拒绝
2.即使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仅仅是五百里(就能交换)呢?(或“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3.①实质是一种用欺诈手段吞并安陵的企图。 ②言外之意是:安陵君如果违抗我,就将遭到像韩魏灭亡的下场。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明况钟以吏员事尚书吕震,尚书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后迁郎中,知苏州府。公初至府,佯不解事,诸吏抱案,环立请判。公顾左右问吏,吏所欲行止,公辄听吏。吏大喜,谓太守暗愚,易欺。越三日,公召诸吏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欲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尚书奇其才 奇:
(2)佯不解事 佯:
(3)公顾左右问吏 顾: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3、况钟在苏州府是怎样治吏的?(2分)
4、结合本文说说况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1)以为奇 (2)假装 (3)看
2、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弱的全部罢斥。
3、况钟深知苏州官场的积弊,先是假装愚钝,听任官吏行事,继而拿出实据惩治了常规官吏
4、况钟是一个干练、通达、充满睿智,并能依法办事,善于谋略驾驶属下的清官。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节选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次桓、抚间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C.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按:抓捕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是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观众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7.把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
崔亮,字敬儒。时年十岁,常依季父幼孙。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转议郎。
孝文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孝文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中舍人,迁中书侍郎。亮虽历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孝文闻之,嘉其清贫,诏带野王令。亮自参选事,垂将十年,廉慎明决,为尚书郭祚所委,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自迁都之后,经略四方,又营洛邑,费用甚广,亮在度支①,别立条格,岁省亿计。又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赖焉。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宣武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徐州刺史元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劾处以大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除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注】①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节选自《北史·崔亮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亡:丢失
B.必使才望兼允者允:应许
C.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通:交往
D.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籍:借助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崔亮才能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②非崔郎中选事不办
③亮在度支,别立条格④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
⑤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⑥劾处以大辟,劳赉绥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亮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少时因家贫以替人卖书为业,但在堂兄劝他投奔执掌朝政的李冲时,却以不肯看人脸色为由拒绝了堂兄的建议。
B.崔亮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在朝廷迁都后,他建议修建的汴、蔡两渠,加强了与边境的运输;在刺史元抚御失和时,他能妥善处理,使徐州百姓安定下来。
C.崔亮清贫守节,受到皇帝的嘉奖。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做舂米簸谷一类的事情。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
D.崔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他在雍州担任刺史时,力排众议,在城北渭水上造桥,给百姓带来很大方便,至今人称崔公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2)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
参考答案:
4.(3分)B5.(3分)C6.(3分)A
7.(10分)
(1)(5分)近来看您父亲写的《相命论》,使人心中不再有受诱迫的念头。
译出大意3分;比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后来趁着宴饮集会,元怀依靠亲王的地位发泄私愤,想要凌犯崔亮。
译出大意3分;因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______________
(3)买其首五百金 其______________
(4)鸣之不能通其意 之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鞭子打;(2)买;(3)它(的');(4)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4.(1)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2)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6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3.(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C【解析】A项中的“上”,应分别解释为“向上“上面”;B项中的“绝”,分别解释为“断“绝妙”;C项中的“皆”,均翻译为“都;D项中的加点字“为”,分别翻译为“被…‘成为”。
(3)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 文言文选择题练习
★ 文言文的理解
★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