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又饿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又饿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1:《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咸不解此意 ②值积雪始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①全、都 ②遇到,碰上的时候 (2分)

【小题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阻碍。(2分)

【小题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认真识记课文的注解。① 咸的意义较单一。②值这有遇到和价值之意。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 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文言句子是一个省略句,都无所妨的主语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要注意分辨清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2: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推荐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推荐度: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自评报告 推荐度:行政事业单位年终财务分析报告 推荐度:行政事业单位年终奖发放标准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世说新语政事读后感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评:本文从故事细节中透析人性,从社会根源处寻找尺度,一连串的质疑,引人反思。“见微知著”还是“以偏概全”?作者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强调辩证全面的看待问题。在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出世”与“入世”的最佳注解。语言精警,着文言华彩。

篇3:《世说新语﹒政事》阅读理解答案

《世说新语﹒政事》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7分)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咸不解此意 ②值积雪始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全、都②遇到,碰上……的时候 (2分)

小题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阻碍。(2分)

小题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小题1:

试题分析:认真识记课文的注解。① “咸”的.意义较单一。②“值”这有“遇到”和“价值”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 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文言句子是一个省略句,“都无所妨”的主语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要注意分辨清楚。

篇4:《世说新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

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版)

【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

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

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2分)

答: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

答:

4.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A(A侵害/冒着 B有的'人 C寻找 D祸害、灾祸)

2.(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每处1分)

3.(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

(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

4.(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篇5:文言文世说新语的同步练习

关于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的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字词注音:

谢太傅 ( ) 雪骤 ( ) 差可拟 ( )

柳絮 ( ) 无奕 ( ) 谢道韫 ( )

2.填空:

《世说新语》是(朝代)人(人名)组织编写的。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俄而:

儿女: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课内研究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用原文回答,陈元方是从那两方面反驳陈太丘朋友的?

3.你如何评价元方和友人?

4.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三、课外冲浪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3.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4.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四、中考链接

1.(河北)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北京4月22日电

今天上午,由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与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在素有中华第一国门之称的首都国际机场启动。我省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旅客驻足欣赏。

篇6: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精选2篇练习及答案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馑粥不充⑤,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馑(zhān)粥不充:馑,稠粥。充,充足。⑥日昃(zè):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

(4)感泣辞母: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_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②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________、___ _(要求填写两个)。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佩带”;(2)通”,”;(3)热水;(4)辞别。

2.C点拨:A①连词,”;②连词,”。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D①人称代词,”;②加强反问语气。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③囊萤映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等

篇7: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两则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去之去:________

(2)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亡:________

(4)是吾骏马也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B.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6.示例:作为国君,只有对百姓讲信义,具有宽容豁达的精神,才能民心所向,天下大治。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需要信守诺言和宽容豁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意对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械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生岁直子:_________

(2)室无完器:_________

(3)假五六猫:_________

(4)购僮罗捕之:_______

2.用“/”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值”,正当(2)家具(3)借(4)雇佣

2.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1)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2)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 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意对即可)

4.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作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意对即可)

《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溥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曹操征刘表

《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世说新语﹒政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