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平凡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四(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平凡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篇1: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校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徽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岁。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 黜:罢免

C.瑜归宁至郡 宁:平息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 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 )(3分)

①瑜即以书上奏 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 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

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

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D.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 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

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5分)

译文:

(2)行有期矣,徽潜召其党,伺于郊外。(5分)

译文:

篇2:《宋史·列传一O四》文言文阅读理解

《宋史·列传一O四》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悼,曰:悼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著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悼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灌、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宋史·列传一O四》)

[注]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京师者护以出 趣:去、往。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 谠:正直。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 遣:遣送。

9.下列各句均能表现任伯雨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 ②伯雨首击章惇 ③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④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⑤伯雨不听,抗论愈力 ⑥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伯雨年少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担任雍丘县令,政绩突出,

尤其表现在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境这件事情上。

B.徽宗即位不久,任伯雨首先揭发长期把持朝政的章惇。他在做谏官的半年时间 里,上奏疏108份,表现出刚直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

C.任伯雨秉公直谏,使大臣们极为畏惧,徽宗也为此而担忧,密谕让他少谏或不谏,

可他仍然忠心直谏,最后终因党事而被革除官职。

D.任伯雨因直谏遭奸臣陷害,而使自己被革职,二儿子申先受牵连下狱,妻子被逼 死,但他处之如常,无所畏惧,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2)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

篇3: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邢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之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逐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君弟:您只管。 ..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胜:第二次取胜。 ..

C.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率领。 .

D.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

2、下列各组句之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上官大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 ..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指代前文中的“(田)忌” .

B.据其街路 指代前文中的“大梁” .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指代前文中的“庞涓” .

D.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白”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www.unjs.Com/news/55AE3EE9E53D9D21.html①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篇4: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模拟题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绛命取僧系庑下系:捆绑

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博:斗殴

C.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因:利用

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寻:不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 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D. 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绛的祖先本来不姓元,唐代末年,元绛曾祖父曾经为保卫乡里聚集众人,进入并据有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在吴越做官,于是成为钱塘人。

B.元绛任江宁推官时,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打架,甲夜里被人砍死了。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元绛最终查明真相,惩治了真凶。

C.元绛任台州知府时,有一次台州城外发大水,百姓的房屋被冲倒。元绛就用砖头砌高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台州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D.元绛不论在哪里做官都有很好的名声,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中任职,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史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

篇5: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至成都,孟昶已降 比:邻近

B.为政简易,人甚德之 德:感激

C.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僦:租赁

D.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市:购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福“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的.一组是( )(3分)

①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

②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

③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

④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⑤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

⑥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福年轻时身材高大魁梧又很有力气,因此世宗认为此人很有特点,于是他留作部下。

B.在王全斌押送降卒回京的路上,降部中的盗贼劫持了全师雄并且烧毁房屋,抢夺财物。

C.刘福跟随太宗攻下并州、汾州后先升后降,在被贬为洺州防御使两年后,又一次改任。

D.刘福最终也没有答应建造气派府第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依靠俸禄所住的地方已经足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5分)

译文:

(2)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A 5.B 6.D

7.(1)刘福到了属地,巡视城池防御工事,抽调镇守兵卒来修缮加固工事,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充当宴享犒劳的经费,敌人虽然大规模来进攻,我方却依靠刘福的准备部署而无所畏惧。(“按行”、“给缮完”、“恃”各1分,句意2分)

(2)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丁点功劳来报答朝廷.怎么可以建造房屋,做使自己安乐(“自安”可意译为“自己贪图安乐”)的打算呢?(“汝曹”、“营度”、“为……计”各1分,句意2分。)

篇6:《当机立断》文言文阅读理解

《当机立断》文言文阅读理解

《当机立断》

原文:

道中有车载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集,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上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随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于崖下。须臾,轻车得过,群噪而前。

译文:

道路上有一辆车载着瓦罐,堵住了狭窄的路道。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陡又湿滑,进退两难。天色已近傍晚,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几千,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有一个叫刘颇的人挥着马鞭赶来,问道:“车上瓦罐值多少钱?”回答说:“七八千。”于是打开行囊取出细绢,立即交给瓦罐的主人作为补偿。又叫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全部将瓦罐推到山崖下。一会儿,车载轻了,可以顺利前行了,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向前进了。

【练习答案】

1、(1)道路

(2)接近

(3)立刻 他

2、(1)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陡又湿滑,进退两难。

(2)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几千,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

(3)一会儿,车载轻了,可以顺利前行了,后面的车队也喊叫着向前进了。

3、原因:天寒结冰,装瓮的车重载动弹不得,堵塞了交通。把瓮扔掉后车子就能轻载前行了。

4、刘颇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症结,当机立断,慷慨好爽。

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四要点”

杨震四知文言文翻译

比较阅读文言文理解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四(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